绿林网

《孤星之旅》的读后感大全

《孤星之旅》的读后感大全

《孤星之旅》是一本由周文翰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7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星之旅》读后感(一):东坡日报

作者以一种日记般的风格讲述了苏轼的一生。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但又加入苏轼的心境描写。生动还原了苏轼的性格以及北宋的官场生态。

但这种风格和文笔读起来趣味性差一点。随着东坡先生某一段人生的平淡,书也变得平淡。不过,就像苏轼起伏跌宕的一生。本书总体还是很值得品读的。

让东坡居士从一个照耀古今的明星,还原成了一个贪吃爱玩却天才勤奋的文艺青年。一个兴趣颇多却坚持不多的养生爱好者。一个口无遮拦却心地善良的愤青。

《孤星之旅》读后感(二):孤星之旅

《孤星之旅:苏东坡传》是一本以近似记者视角探究苏轼和宋朝文化生态的传记,用新的史学观念、美学视野追溯苏轼的一生,波及他与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艺术生态的关系,以及他生活的时代的文化景观。作者周文翰试图呈现“动态的全画幅”,而不仅仅勾勒一个漫画式的主角。在这本书里,苏轼的“基底”是士人、官员,其次才依先后成为文章家、诗人、词人、书法家、学问家。他的一生遭遇官场的起伏、贬谪的磨难、亲人的离别、人事的纠葛,有许多美好、恐惧、无奈和梦想,他持续用写作、绘画、游赏乃至笑话等“艺术方式”对抗接连而来的恶意和艰困,让自己的生命得以丰富和超越。本书描述了苏轼生命里一幕幕或光辉或黯淡、或显或隐的场景,进而探究苏轼何以成为“明星”,又为何成了北宋文化史上的“孤星”。

《孤星之旅》读后感(三):《孤星之旅苏东坡传》3.5/5分

今年对“千古风流人物”格外感兴趣,其中最感兴趣的就是苏东坡。花了不少时间,读了几本关于苏东坡的传记,也是以此为契机,有幸接触到了本书。 大多数时间都偏好电子书,读纸质书也是久违了,51万字近88页拿到手里还是很有分量的。很喜欢书中的插画部分,特别是附在书中的两页长彩页,收录了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有机会细细欣赏这三大行书之一的作品,何其幸哉。 就如作者后记所言“在写法上,本书的定位是写“传记”而不是“评传”,作者尽量少出声评论”。内容有点“流水账”既视感,按照时间线展开苏东坡的一生,对于诗词也是仅引用,少做赏析点评。文中还夹杂了大量的“豆知识”,用了很大篇幅讲述宋代的风土人情官僚体系科举制度等等,喜欢的人大概比较读的进去,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个人不是很读的进去,有点生搬硬凑凑字数的感觉。 比较喜欢和荆公在金陵再次重逢结交那部分内容,有很多的两人交往的细节,更能够受到两位大文豪的开阔胸怀和惺惺相惜。 给本书打分: 3.5/5 给苏轼打分:

《孤星之旅》读后感(四):清风明月,窈窕之章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如果非要用一首诗来概括苏轼的一生;这首苏轼在平反北归路上,赠予友人的诗,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不忘初心,身系自由洒脱;问功业,问庙堂,问苍生,人有所求,所欲。但又何妨,平生从不恃才傲物,不趋炎附势,仗义执言,为高堂,为苍生,为士大夫精神。但这不是一个理想的时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恰恰经历过浪潮,起起伏伏,汴京,凤翔,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惠州与儋州;成就了苏轼-千古风流人物的才情。

这完整的人生,让后人看到更加立体的历史人物。有血有泪,有情有义,有才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士大夫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多少文人墨客,所效仿,所追求的文化偶像。也如作者在书载后的总结,苏轼的文学作品与苏学哲理,与程朱理学更为广为流传,更加脍炙人口;是因他的文字,故事散发更加亲切的气息,人们不是对他敬而远之,而更像是日常相处,亲切交谈的朋友。

吾与子所共识!

《孤星之旅》读后感(五):宋朝人很会生活,全年假期长达112天

最近的睡前读物是《孤星之旅:苏东坡传》,苏轼生活在了一个好时代,宋朝人很会生活: 宋朝那会儿就有烧鸟了。苏轼跟他爹去汴京的时候,很喜欢去热闹的夜市吃鸡皮腰肾杂碎,搁今天大概就是鸡皮白子鸡生蚝,提灯气道七里香。 早在一千年前,宋朝人也过双十一,囤的东西相对专一:蔬菜、柴禾、木炭。准备过冬使。 但宋朝也不是样样都好,比如茶就不太行。苏轼去达官贵人家里拜码头时,常常喝茶。宋朝人喝茶不咋讲究:焙干的茶饼,取下一些磨碎,一边倒开水一边搅和,跟高碎粥似的。苏轼就不爱喝。 但苏轼爱喝酒。他跟着他爹他弟去汴京路上,走的慢,在开封府旁边的小县城遇到大雪,自己住在驿舍了。遇到个旅客招呼他喝酒闲聊天,他喝醉了,就睡了。醒来一看,那位旅客天一亮就走了。苏轼一看腰子还在,他很高兴就写了首诗,纪念这次相遇。 苏轼后来干得不错,进了朝堂,官拜礼部尚书。宋神宗很欣赏苏轼的才华,可他不喜欢苏轼纳谏。但这个老板至少干对了一件事儿: 他在位时,节日休假天数非常多,可谓是逢节必休,全年节日休假的天数可以达到 76 天。如果是体制内的官员,他们的旬休假期还有 36 天,加起来能有 112 天。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后来有不长眼的提出了「调休」,传至民间,蛊惑人心,触发了大宋律法的“内乱”罪名,直接被宋神宗给判处凌迟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