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拼团人生读后感100字

拼团人生读后感100字

《拼团人生》是一本由(韩)金荷娜 / (韩)黄善宇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59.8元,页数:202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拼团人生》读后感(一):充满希望的生命尝试

相比于书中温和、欢快的笔触,这本书对社会学的意义应当是石破天惊的:

在一个父权制为骨架的时代里,女性宣告了她们可以什么都不需要,甚至并不完全是出于女同性恋(虽然我想用一万字论证两个女人之间除了性之外什么都有的珍贵情感才应当是“爱”的本真含义、但既然她们说不是、那姑且认为不是吧),两个直女却仍旧选择共同居住、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她们实现了那句“鱼不需要自行车”。

这句话在此前的女性主义运动中被提出,并很快速地被反驳,因为父权制的无形的大手、因为女人在曾经的法律中只被承认是“半人”,哪怕很多人对现状不满,但无可否认的是,现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哪怕是东亚)都承认了:

女人是(至少绝大部分情况下)人。

通过这本书,我们发现普通的女人也可以独立行走,男人可以是调味品、但不再是必需品,哪怕出于共同生活的目的,你也可以信任你的女朋友、你知道、她们也许、可能、大概,不一定会冒冒然地跟男人跑了。

女性之间的长期、稳定、紧密的情感联结成为可能,我期待着继续看到女性之间的联结,从情感到金钱,乃至肉体,我期待着女性更加自由、更加自在地生活和经历,像我们本就可以的那样。

《拼团人生》读后感(二):女孩们的同居生活

单身女孩,或者说是非婚自然女孩的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很让我向往的方式。

看《爱情公寓》时很喜欢那种和好朋友做邻居的生活,还幻想过将来和同样单身的好友买房买在同一小区。(为什么不是住一起呢?因为深知生活习性不同。)后来年岁渐长,这种想法不攻自破,首先房子就买不起,其次少年时代的好友四散在各个城市。

这本书是两个常年独居的女孩决定要一起买房居住,期间前前后后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资金问题 生活习性问题 房子布局偏好问题。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共同负担房子这么大的消费,很勇敢的一种尝试。更让我惊讶的是,她们是在社交软件上认识的,这样的信任度很奇妙。很治愈,某些片段读着读着会笑出来,也会很憧憬未来和某个朋友一起生活的样子。

写法上两个人以第一人称交替着来写个人的想法 对对方的看法,以至于我阅读时要小记一点人物笔记,不然前后前后人物性格 细节串联不上。

黄善宇:时尚编辑,擅长厨艺,满世界出差,有收集癖,爱好跑步,争吵时习惯于逃避,喜欢独自运动

金荷娜:极简生活模式女士,容易对某样东西狂热,爱整理收纳,不会做饭,自由职业,写稿,发脾气时极其吓人,五感敏锐

《拼团人生》读后感(三):亲密关系的另类解读

这本书是2022年10月才出版的, 现在才11月初. 我平时一般不看新书, 一个是贵, 二是营销太狠, 不知道哪些是真话.

我为了在微信读书上看这本书, 还付费成了会员.

电子版读这种两个作者的交叉写作, 没有明显的标识, 看了大半本书我还是有点晕不知道谁是谁. 可能纸质版会好一点?

另外我感觉吧, 作者暗示两个人是没有性 没有爱情的两个女生的合住关系, 但我存疑. 我还是怀疑两个人是女同性恋, 但在韩国可能同性恋没有那么容易被接纳吧. 不是同性恋对两个人的这本书也是一个卖点, 受众会广阔很多.

为什么我怀疑这个呢, 因为我一直很好奇她们的100平方米的房子有几个卧室, 两个人有没有分房睡, 但真就没有这方面的细节.

另外卫生间有几个, 她们心心念念的浴缸放在哪里 (中国100平方米有些是配有两个卫生间的).

真的是单纯的合住, 那正常也会描述一下, 两个人不同的卧室, 装饰风格什么的会不一样. 但貌似她们是共享一个衣帽间. 总之就看不出来两个人不住睡同一个床的细节. 当然也没有什么细节反映两个人睡在同一个床啦~

但瑕不掩瑜, 这本书还是挺好看的, 而且没有什么注水, 挺真实的.

亲密关系在哪里都有很大的挑战.

两个人性格迥异, 确实很需要耐心与尊重来磨合.

人归根结底还是孤独的.

《拼团人生》读后感(四):另一种生活,依然涉及相处之道

读这本书也是偶然,翻到了。放了蛮久没有看,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似乎这个问题还没有摆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开始思考拼团人生的问题。后来开始看起来,因为和姐姐的一次聊天,那就再次把这本书打开了,反而这次就一口气在深夜读完了。想想以后和姐姐一起养老,一定会有很多矛盾啊哈哈哈,提前做点功课。

书里的二位女士都是四十岁左右,想想好像也是过些年的事情,如果有一天不是独居,那拼团合住是否会成为一个选项,是否开始兑现年少时的玩笑话,与好友们同住一起养老。看了这书之后,也仿佛给这句话玩笑话增添了可能性,试想一下也是不错的。

从二位主人公的叙述中也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就好似自己不太会收拾,经常伤到自己等等,看她们记录单的文字,一方面笑哈哈,一方面也为她们能和谐一起生活感到开心。看这本书,是说生活在一起,有些地方的联想确是想到了关于和朋友的相处,有些也可以适用吧。

也曾认为自己是一个避免冲突的人,能忍就忍了,或者也根本不会处理,所以逃避。关于人与人的相处这门课,好像永远也毕不了业,永远都觉得做得很差劲。书中说:

不过还是觉得,不喜欢冲突,有问题就一起解决。或许是改变吧,又或许未曾改变,也未曾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句话倒是说到心坎里:

愿中老年生活里面也能又如此快乐和谐的同居人,无论是谁。

《拼团人生》读后感(五):8个笔记

◆ 一个分子家庭的诞生

>> 原子之间可以很紧密,也可以很松散。当今社会由一对男女紧密结合而成的家庭单位已不再是唯一的答案。未来还会有更多形态的“分子家庭”诞生。我的家庭结构应该就是W2C4,即两名女性、四只猫:一个很稳定的分子结构。

◆ 截然不同的人

>> 共存的第一步便是不因不同而带有偏见或妄自评价。

◆ 从容的负债者

>> 如果无法避开自己所惧怕的事,不如就直面它。我们长期处于安全圈内,如果试着向外伸出脚,或许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不似想象的那样危险。越是胆小鬼,越可以信任自己那不会使自身陷于险境的本能与直觉。

◆ 那些不结婚才知道的事

>> 如果到了我这般年纪还没有结婚,便能窥探到隐藏在世间的一个秘密——不结婚也没什么大不了。正因我没结过婚,才最清楚不过。不结婚真的不会怎样。仔细想想不结婚会发生什么,好像除了结婚的希望越发渺茫,也没有其他的了。

>> 一个人的自尊远比大多数的社会关系来得重要。并且比起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才更加重要。

◆ 独居何时会成为独身

>> 我觉得独居和独身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生活的认知,即你认为当下的生活是暂时的还是半永久的。

◆ 望远运动俱乐部

>> 你们知道老了之后自信从哪儿来吗?从体力中来。”金荷娜的母亲身材娇小,年轻时由于体弱常常病倒在床上,但在四十岁后开始努力做瑜伽和游泳,现在已经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了

◆ 重温独居的一周

>> 据说越是性格内向的人,越是需要通过安静独处为自己补充能量。家本应是放松的空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