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1000字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1000字

《跳舞的星座》是一本由[日] 青山七惠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一):做人生的旅客

本书一共讲了十三个奇妙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学舞蹈的人,卖舞蹈用品的公司职员,舞蹈老师等,虽说每个故事里的人物多少和舞蹈有关联,但是每个故事本身和舞蹈并无关系,而奇妙的地方就是,当你阅读的时候,完全猜不到故事发展的走向,我甚至无法说本书的情节总是在反转,因为我根本想象不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因为差点被自行车撞到而回忆起小时候和矮脚鸡的故事;坐电车遇到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的作者;在路上偶然“捡到”老公和女儿;突然消失的前同事原来是一家批发店老板的儿子;在咖啡室遇到奇怪的收集人格的骗子;坐出租车却要被司机带去寻死结果只是一个游戏;关系疏离的一家人全靠姐姐来协调;被困在时间里但最终走出漂流的老板娘…

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巡逻中和塞尔玛路易丝。

“我希望我活过的证据是这样的——虽然没有认真面对人生,但也顺其自然地活过来了。再说得明白点,我总希望待在自己的人生之外。我希望躺着,一边抠鼻孔,一边看着自己空荡荡的人生。我希望在长空中展开翅膀,远走高飞…”本桥先生和朝日司机一样有着逃离生活的欲望。不管生活多么一帆风顺,总会有某个时刻,希望自己能把一切细碎抛在一边,尤甚是对生活不顺的人来说,这种念头会更强烈。本桥先生希望自己做人生的看客,一切顺其自然,这种不强求的状态貌似有点摆烂,但是又透着一种豁达。而朝日司机的赴死游戏则是一次大胆的逃亡试验。“我”作为偶然被卷入逃亡游戏的乘客,看到了人生中最最美丽的夕阳,真的是因为那天的夕阳特别美丽么?并不是,是因为“我”以为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眺望夕阳,所以才会用心去感受夕阳的美。我想从这一刻开始,当“我”一如既往地在下班路上看到夕阳,“我”将会感谢这些出现在稀松平常的生活里容易被人忽略的美好事物,是他们让你的脚步短暂地停留,暂时忘记今天的烦恼。

我也想做人生的旅客。当我停留的时候,看得到快乐,也看得到痛苦,但是却不用像亲历者那样陷入某种情绪。我想要体验,但是又不想太深刻,然而这不现实。既然无法以旅客的身份活着,那只能以旅客的角度去对待生活了。故事总有结束的时候,人生也是,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度过的话,快乐会放大,而痛苦会缩小,这么一想,生活似乎没有那么糟糕了。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二):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生活如此这般沉重,如果我们能够随时随地翩翩起舞就好了,我们都知道这很难,但是这并不会妨碍我们有些时候有一些想象。在青山七惠的这本书中,每个故事或多或少都和跳舞有所关联,有些是主人公就是推销跳舞用具的人,有些人也有着跳舞的经历。或许我们也能够像夜空中的星座一样,珊卓这摇摆,暂时忘却那些烦恼。

说起来,虽然跳舞的样子总是很轻盈很愉快,但是学过跳舞的人都知道,在最初学习的过程永远都是充满艰辛和苦难的,那些时候的心情,就和书中描写的差点被撞进泥潭之中的感觉是一样的。那个时候文中的我想到的就是,小时候最害怕的矮脚鸡,即便那个时候自己最亲近的奶奶就在自己的身旁,也依旧忍不住内心的那些不安和恐惧。

矮脚鸡原本只是鸡的一种,却因为它们长城成群结队,并且发出恐怖的叫声,我就连它们的蛋也一起讨厌了起来。每次看到奶奶在它们的群体之中,为了捡起几个蛋就要承受可能被绊倒或是啄到的风险,年幼的我总是感到害怕。可是在老人去世之后,那些矮脚鸡仿佛也有着感应,它们在很久之后才再次下蛋,那么久的一段时间里,它们仿佛和我一起怀念着已经离去的人。

而在《恋爱虫》中,四处飞翔的莱切尔仿佛没有脚的鸟,她四处寻找着属于土自己的自由。她好像是需要恋爱的,她对每一个陷入她怀中的人都这样说,可是最终她又会离他们而去。她总是将爱与不爱挂在嘴上,仿佛自己是在不断追逐爱情的飞鸟,可是她真正向往的只有无尽的自由吧。

莱切尔让每一个爱着自己的人都相信,“她能够爱的只有自己和我”,说实话,这样的人我并不会觉得他悲哀,因为能够深陷在爱情的漩涡中也是一种能力。有多少人已经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它们假装自己能够看透所有的谎言,它们不轻易相信别人,这样就可以避免受伤。可是这样绝对地包裹自己,最终也只会让自己失去被爱的可能。

如果我也能逃离现在的生活,那该有多好啊,就如同莱切尔一样,去到地球的另外一边,不受任何的束缚。可是生活的无奈就在于,拥有无尽想像的我们,最终都只能拘泥于小小的格子间里,无奈地通过屏幕去观察整个世界。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三):生活啊,或许只是你脑补出来的呢?

文/舒念

不读这本《跳舞的星座》,你一定想象不到,青山七惠原来还会写这样的故事啊!和成名作《一个人的好天气》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乍一读起来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读得多了却能感受到同样的内核,作者是在用不同的故事讲述同样的日本社会的困扰,在高压的社会节奏中,人们疲惫而魔性的状态。

《跳舞的星座》里有13个小短篇,分开来看的话,好像每个故事都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这些故事都有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第一人称的人物都没有名字和性别,他/她们只是在描述自己的见闻,我们也随着他/她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然而读完了几篇故事之后,又能突然发现这些故事里的细节都是能够呼应起来的,就像是“木香蔷薇”、“舞蹈用品“,还有里面的推销员和舞蹈老师、公司职员。这样一想这个故事不就是在讲述一个有关联的小范围内,每个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线吗?

就像我们会好奇周围的人的生活,公司的同事,经常上门的推销员,遥远的公司仓库的管理员等等,我们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却不清楚他/她的生活,可能平凡平庸像我们一样,也可能充满传奇或是梦想,让人意料不到,毕竟连外星人这种事情也不是没可能,这到底是作者的想象,还是我们未能了解的他者的生活呢?

即使是创作奇幻小说,青山七惠也保留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她故事里的人物,总会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仿佛是喧嚣的社会中被刮起的尘埃掩埋的人,他们面如土灰,沉默安静,但偶尔也会伸手抹一抹自己脸上的灰尘,露出一点属于人的精神气出来。

所以在社会人沉闷的一天中,总是会有一些奇葩的事情的发生,而在忙碌晕眩之中,究竟是真的发生过这些意象不到的事,还是这些都是自己的想象,我们甚至不能确定,或许那些我们以为自己了解的事情仅仅只是自我的脑补呢?

究竟有没有“突然消失的同事”、“如春风拂面的美女同事”或是“提取人格进行贩卖的商人”?这会不会仅仅是自己在工作日头脑发胀的想象?这样想着,自己也会感受到那种无奈的疲惫,自由啊如此珍贵,但我们最擅长的不就是把事情搞砸吗?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四):《跳舞的星座》:十七个魔性故事,带给你心灵冲击

“在这泥船似的世上,假如你想正经地生活,心情是会变坏的。”

腰封上的推荐语,似乎可以很好地概括这本短篇小说集——我们需要一个无厘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心情会是不一样的。

青山七惠的新作《跳舞的星座》,由一系列看似毫无关联的作品组成。13篇短短的作品,我很乐于称之为“十三不靠”。乍一看,作者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好像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考生,遇上作文卷子的状态——字数写够就是王道,中心思想之类的东西还是交给阅卷老师去琢磨吧。

然而,身处职场的我们,难道工作的日常真的有中心思想吗?每天都要遇到不同的棘手问题,说不定从哪里横着插进来一件事就可以毁掉一天的好心情,各种意想不到的压力和压力的来源,还有工作场合里不得不面对但又完全不想面对的社交圈……即便入职时再有抱负和理想,即便性格多么积极向上,一段时间后,棱角总有磨平的痕迹,光芒总有黯淡的时刻,在这时候,我们不得不在闲暇之余求助于玄学,将早已千疮百孔的心灵暂时托管在有限的幻想之中。

于是,我们幻想着矮脚鸡能在奶奶过世后还能养在我们的家中,幻想着小雪的歌声能够持续地飘荡在空中,幻想着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报纸的时代真的会到来,幻想着外星人的确将地球的未来托付给自己……幻想终究就结束的时刻,到了那时候,新的一天开始,我们又会转身投入地铁站的人潮之中,重新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为生计奔波,为未来苦恼。但是,至少我们在幻想中取得了快乐,这种短暂的快乐是生活的调剂品,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这是必要的。

这部短篇小说集想要告诉我们的,其实只有这些,但想要完全吃透这些内容,需要阅历和经验。只是书中有俯拾皆是的日式元素(比如轻幽默,虽然没有几条能打动我),距离我们还是有些距离,我们只能通过普遍存在于东亚文化中的加班文化等,去理解作者在书中埋着的一个个梗。另外,作为女性作家所特有的标签,细腻和温柔还是不经意间出现在一个个魔性的故事当中。

总而言之,这不是青山七惠最好的作品,但你给这本书所打的分数,取决于你的期望值和理解力。台风席卷一般的想象力,配以平和的讲述和奇特的滑稽,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最深印象。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五):要怎么做到不相信作者 反正我不行

我在地铁上的通勤时候看完了这本书,刚好在2.14那天翻开《恋爱虫》这片故事,于是在情人节看了一篇分手的故事,有点奇妙的巧合。 上一次看青山七惠的书还是《风》,回看那时的笔记,发现那本书里有不会跳舞的优子。这本书故事篇篇故事带着跳舞的元素,却没有一篇同名的故事。 虽然只是通勤路上看一两个故事,却也后知后觉发现其中的故事总是有所关联。上一篇有急着去见客户的“我”,下一篇有客户提前走了的“我”;上一篇有去仓库提货的“我”,下一篇有去舞蹈教室送衣服的“我”;上一篇听完家庭成员讲述的“我”急着去赶一场聚会,下一篇就是参加聚会迟到的“我”。所以说它是短篇小说集也好,也像是一个人成长阶段上发生的不同事情,也可以是平行时空中的“我”身上的不同故事吧。 我总是很容易陷进作者所描绘的故事里,所以当“我”上出租车之后发现司机是要带“我”的时候,不由得心惊,甚至会联想到自己身上,如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我该怎么做呢?是报警吗,还是立马告诉家里人呢?就连最后司机的儿子出现,却又给了“我”良子小姐的身份。我整个人都呆了,还可以这样哈? 司机告诉“我”,他真的想逃离这样的人生。我有的时候也会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当我的生活局限在一片固定之处。这样的固定并非是地点地固定,而是生活地内容相对固化,生活圈子相对简单,相对几点一线地生活,同时又没有适当地放开自己去接触这世界地万物或新的东西,久了,整个人的思维好像是会出现僵化一样,感觉自己更容易聚焦眼前的事情,所有可能以前觉得是小事的事情都可以轻易扰乱我的情绪。 而自己往往是很难发现这样的状态,只是偶然地会萌生起不快乐的想法。好像是想出去玩,好像是想翻开一本书,但总是提不起兴趣。总感觉是自己累了,但细论工作也不至于那么劳累。无论如何,这样的状态总是会出现。 所以有时也想逃离,只是想法总是在这样或那样的打断中沉下去。或许是内心不够奇幻大胆吧,总想着稳定、少变动。 所以看见这篇小说里的人,觉得好玩又羡慕也是很稀松平常的感受了,不然所有的故事都换了方向。 居然有这么大胆的司机敢去拉随便一个客人陷入他的死亡之旅。如果是我呢,首先我可能只会打滴滴,因为有第三平台监督,上车我就已经把车牌号发出去了。如果司机说要带我,我可能早就报警了把。 居然有人去收取许多人的人格,而他自己就是一个大型的人格储存器!问到我身上,可能已经当作诈骗被我拒绝了。但人格的叠加确实也很好玩,总是听说什么讨好型人格,也好奇这么多人真的只有那些人格吗,一个人身上只会有一种人格吗,多种人格混在一起的收集者,还有自己的人格吗。 居然会有作者在地铁上向读者充满感情地倾诉自己的故事。我可能有点想象不来,因为没有看到过作者本人,更没有与作者交流过,更不用说在日常的场景下看着书刚好被作者搭话。作为一个跟陌生人讲话都要打腹稿,遇事紧张就会脸红的人来说,想象这个场景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也会好奇,被所有家人倾诉心事被拜托做事的姐姐,会找谁倾诉呢,会让妈妈去试探爸爸吗。也在疑惑,”我“究竟是扮成了那对父女的家人,还真的是家人呢。老板娘的时间怎么就那么神奇,居然可以在重要的时刻睡过头,也居然有一套规律去调整。 也正因为难以想象出这样的细节,所以轻易相信作者的话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于是脑海中,这些事情就有可能是真的,即使心里知道这是一本奇幻小说集,但不正是因为它奇幻才不同寻常吗。也就是这样,拥有贫瘠想象力的我不就这样接住了天马行空的文字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