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万物成长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万物成长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万物成长的故事》是一本由(日)稻垣荣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裸书脊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成长的故事》读后感(一):为了长大,万物历经着不同的磨难

世间万物成长皆有各自的规律。有的动物一出生就没见过爸爸妈妈,有的动物从卵开始就一直被爸爸妈妈呵护着,而我们人类,是一种被父母养得算久的生物。

“巨婴”这个词大家不陌生,还有“啃老族”,按理,父母养育、监护我们到成年——18岁,也足够了,但是通常我们读大学,再考个研,估计还得再依赖父母好些年。那走上工作岗位,总能自立更生了吧?可是有些人偏不,心安理得地啃老。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是有个问题就从我们的大脑里蹦出来——为什么人会长大这么慢?

可别说,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问题。日本的农学博士、植物学者、自然科普畅销书作家稻垣荣洋就在这本《万物成长的故事》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析、回答 。

《万物成长的故事》

【日】稻垣荣洋

他说,“慢慢长大”是人类的一种策略。因为人类为了生存,进化出高智力,而智力的发育正是需要人类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积累的。这个过程需要已经长大的具备一定智力的父母去执行去教导。所以,人类抚养孩子时间长,是有一定原因。

当然,如果这个过程过长,像那种一直不能自己自立更生的,始终依靠父母,哪怕父母年迈了还得养他的,就太不应该了。

《万物成长的故事》里一篇篇短小精悍的自然随笔,很适合亲子阅读,这本书我给小朋友读的时候,小朋友可以从书中知道自然界中生物的科普知识,知道了生命的循环往复,知道了万物成长的规律。

有的昆虫不会抚养后代,但是有的昆虫不仅抚养后代,还牺 牲了自己。蠼螋就是其中一种。蠼螋妈妈产卵后,会一直趴在卵上,直到孵出小蠼螋。如果它发现有人威胁到它的宝宝,它会挥舞着自己的“剪刀”吓退敌人。蠼螋幼虫孵化出来后,它们还没有捕食的能力,蠼螋妈妈会将自己献出给幼虫们食用。并且在这时,仍不忘用蕞后一丝力气挥舞“剪刀”保护幼虫。

读到这一段时,都感觉自己要泪奔了。这是昆虫界的“英雄母亲 ”。除了它,还有红螯蛛也是这样的。这是它们抚养后代的方式,残 忍 却又让动容。肯定有人和我一样在想,为什么不能给它们的幼虫喂食一些其他什么食物呢?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它们的妈妈被吃 掉。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无法去改变昆虫、动物的这些繁衍方式。

为了长大,世间万物都历经着磨难,只是每一种生物它们选择不同的途径。

这样的伤感只是书中的一部分,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清新的文字,家长可以从中读到哲理,读懂养育的本质。我们要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而大人自己即使长大成人,依然拥有成长的力量。

《万物成长的故事》读后感(二):《万物成长的故事》|生命如圆,循环往复

网上偶然刷到一则鳄鱼生蛋的视频,人为撬开的蛋壳里钻出一条气势汹汹的小鳄鱼,这一幕引发网友热议: “鳄鱼蛋半空砸下竟不破,神奇。” “刚下的蛋不见蛋白蛋黄只见鳄鱼,这不合常理。” 瞧!这自然界有那么多秘密,就连作为大人的我们仍弄不明白,小朋友们岂不是更好奇?

近日,日本科普作家、农学博士稻垣荣洋写的《万物成长的故事》由联合独创出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书本围绕“万物成长有规律”这个主题,为小朋友揭开来自大自然的秘密。 分享书中有趣的自然现象:小猎豹需要从玩耍中学会捕猎,水獭似乎天生不会游泳。 动物世界纪录片里,我们常看到猎豹敏捷的奔跑身影。每一次奔跑触发的开关,必定是一顿垂涎许久的美味。 然而,猎豹并非天生就是猎手。当猎豹妈妈拖回食物丢到孩子面前,一些小猎豹甚至把美味当玩伴,上演不可思议的友爱。 在猎豹妈妈的耐心教导下,小猎豹渐渐从玩耍中掌握追捕的技巧,也明白了活命就得捕猎的道理。

猎豹捕食靠跑,水獭捕食靠游。刚出生的水獭同样不具备游泳的能力,是水獭妈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将小水獭拖下水、伴游,这才教会小水獭出色的技能。 和这类靠学习获取的生存技能不同,“本能是一种程序化的生存技能”。本能的缺陷是无法应对环境变化。 飞蛾天生自带趋光特性,这是它们的本能。火能发光,成为飞蛾致命的吸引。本能迫使飞蛾扑火,在火光中结束短暂的一生。 由此可见,高级(哺乳)动物所拥有的适应环境的学习能力,是它们得以在残酷的生存法则下存活的重要原因。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如何运用自己的学习技能使生存技能愈加丰满呢? 书里提到一项人类幼崽的重要功课——经历,充满感官体验的经历。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成年后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来自幼年时的“预演”。 让小朋友从小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不用担心他们年纪太小不记事, “孩子体验事物并不是为了让之成为回忆,也不必保证孩子所有的经历都是快乐的,一次次看似消失的经历,累积起来将帮助孩子提升智力。” 在阅读中赋能,在实践中完美。没有天生的好父母,好父母都是靠学习、练习转变而成的。 任何时候,只需记得:儿女成长自有规律,我们只需做合格的“护花使者”。

万物成长的故事

评价人数不足

(日)稻垣荣洋 / 2022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万物成长的故事》读后感(三):跟随自然科普作家所写文章,对于有趣动物世界更多了解、更多认识

对于我们每一个孩子来说,必然会对于自己“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本就是人类的起源问题,也是世界的本源问题。

万物皆有生老病死、循环规律,这都是我们面对大自然时必然看到的自然现象,那么这其中蕴含着哪些更深层次的道理呢?从万物的成长之中又能体会到怎样的世界本源呢?

这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重要的体验,也是他们从小就需要了解的常识之一,对于这些常识的深度了解,无疑会让一个人对于生命的历程了解更为通透,对于自我的成长也就了解的更为通透,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就更为全面,对于孩子们的人生发展更有把握。

稻恒荣洋,日本农学博士,是一位广为人知的科普作家。他的这本书《万物成长的故事》就是把我们带入了所有生物的成长过程之中,带我们的孩子们认识生物独特的成长过程,而在成长过程中,生物为之付出的努力,以及这些生物成长的过程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又有着哪些异同?等等,这都是这本书所回答的问题。

我们从更多生物的经历之中了解自然最本源的规律, 那就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着自然的发展过程,都有着专属的成长历程,本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有的只是群种的不断绵延,有的只是自然所孕育的规律。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奇怪的成长现象。比如很多动物并不是越长越大,有些动物长大后体型反而比小时候更小,这可能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但是这样的动物却有很多,比如帝企鹅,比如青蛙,这无疑让我们和孩子们大开眼界。

那么其他的动物成长又有那么故事呢?动物的生存技能是来自于一种自然的本性还是父母的养育呢?这也是很有趣的现象。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照顾下长大,但也有很多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把他们推出自己的领地,让他们去“自生自灭”,比如狐狸;但也有动物的技能就是由父母教导学习完成的,比如水獭的游泳学习。

深入动物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奇怪的现象,那么我们就走进这本书,跟随着一位自然科普作家所写就的《万物生长的故事》,对于这些有趣的故事世界更多了解、更多的认识,更真切的识别成长的意义。

《万物成长的故事》读后感(四):孩子花!花期不同!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因为有四季轮转,才有万物生长

因为有生死相依,才有生生不息

周期轮回,是成长的阶梯

做时间的好朋友!看世事轮演,沧桑如流

万物都在成长,成长皆有规律!

在这本书中刚开始你或许会简单的以为体型小的就是孩子,体型大的就是大人!但随着慢慢阅读你会发现,长成大人,不仅仅是身型的变化,也是随着成长收获很多东西!

作者会用企鹅的大小延伸到大人与孩子,让你了解到“大孩子”和“小大人”!会用蝌蚪的成长,让我们明白成长意味着会失去一些东西!会用鳄鱼、蝴蝶、海葵……让你知道有些东西还是不变的!也会用昆虫的幼崽让我们知道他要“长大”,不再是妈妈怀里的“小宝宝”……

作者用一种又一种动物去与我们的人类相联系,相比较,我们有很多很多相同点,但是还有根本就不同的不同点,这就意味着我们是不一样的“人”!正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更加努力的生活!努力的成长!努力的让自己更好的更高的向上生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美丽的花!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静静期待他的成长!

花期不同!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有的花一开始就绚烂!

有的花需要慢慢等待!

还有些种子会是参天大树!

无论怎样,你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

《万物成长的故事》读后感(五):万物成长皆有规律《万物成长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许多有趣的生物成长故事,通过他们的成长路径来思考人类这一伟大生物成长的意义。

第一章讲述了《大人和孩子哪里不一样》长大成人不仅仅意味着获得一些东西,然而事实证明,孩子和大人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体型大小,不仅仅意味着获得一些东西,就像蝌蚪变成青蛙会失去尾巴,那样我们也会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一些东西。

快速长大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牛膝试图让毛虫的生长加速,毛虫吃了牛膝的叶子会不断蜕皮,就会变成了成熟的蝴蝶形态,没有经历正常幼虫时期就成熟的瘦弱成虫,就没有产卵的能力。

关于生物抚养后代,只有一部分生物会抚养后代,大多数生物不会抚养自己的孩子,比如蝴蝶,蜻蜓。产卵后就会离开,鱼类也不会抚养后代。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蝎子和蜘蛛他们会是抚养后代的“孩子奴”(长着八条腿的蜘蛛并不属于昆虫而昆虫只有六条腿)最先抚养后代的脊椎动物竟然是恐龙。

第二章“玩耍与学习”对哺乳动物来说玩耍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让孩子的安全的环境中积累经验,是哺乳动物作为父母的使命,然而昆虫的本能是最发达的。

第三章“什么是普通”慢慢长大是人类的策略

父母将蹒跚学习的孩童抚养成大学毕业生,大约需要20年,其他生物并不会抚养孩子这么久。

书中讲述了AI,很多的人工智能会打败人类的技术,目前人们已经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解决了AI认识事物。但是AI很难识别不能符号化的信息,人类在进行符号的工具是五感,指用眼睛看的视觉,用耳朵听的听觉,用鼻子闻的嗅觉,用舌头品尝的味,以及用皮肤感受的触觉,而AI才拥有识别图像的眼睛。

第四章“成长的衡量方式”

生物的生长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人类往往用高度来衡量成长情况,如植物仅笔直的向上生长,也有一些横向生长,还有一些藤蔓甚至会弯曲生长,有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见过他生长着,并不代表着他们就不成长了,根是最重要的部分,支撑植物的身体,能吸收水分,养分等生长所需物质,在艰苦的环境中忍耐时会努力伸展根须,这些根就是植物的力量。

生物的成长期不仅仅适用于身体成长,如果你坚持练习某件事情,就会在某天突然能够做到。如果你致力于研究某件事,可能就会突然取得重大突破,对生物来说,这就是成长

第五章“成长的力量来自哪里”

植物拥有生长的力量,他们是靠自己的力量生长的,成长就是这样,生物本身就拥有成长的力量。水稻的生长过程包含各异的阶段,培育水稻通过阳光,水和土壤,水稻通过分局横向生长,然后通过节间生长,纵向生长......最后水稻抽穗开花,结稻谷。

从万物成长看透生命本质,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这里还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动植物科普,追寻书中的脚步,去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