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鸭梨、小鸭梨和橘子》读后感精选

《大鸭梨、小鸭梨和橘子》是一本由[澳] 安娜·麦格雷戈著作,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鸭梨、小鸭梨和橘子》读后感(一):三个人的友谊会不会太挤?学会处理关系,是娃的必修课

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关于朋友的疑问也越来越多。可能,这也不仅仅是小孩子的疑问,前几天我就在热榜上看到有一个问题是“三个人的友谊会不会太挤”。

而更重要的是,我居然遇到了一本小清新的童书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这本小清新童书名字叫《大鸭梨、小鸭梨和橘子》。

《大鸭梨、小鸭梨和橘子》这本童书非常清新美貌,故事的主人公顾名思义就是三只水果。想想大冬天,窝在家里不能出门,看着生机勃勃的青绿色、深咖色、橘黄色,是不是连心情都好了许多?

而这三只水果,也遭遇了他们的问题。原本大鸭梨和小鸭梨两个好朋友,一起玩耍,非常开心。没想到第3个朋友橘子来了以后,三个好朋友玩不成原来两个人一起玩的游戏,大鸭梨觉得自己渐渐的不被需要,于是离开了。兜兜转转,他看到三个小豌豆一起玩游戏,体会到三个人一起玩耍也很有意思,于是最终回归,三个水果又成了好朋友。

简单的故事,不那么说教,但是却清新可爱。

大鸭梨和小鸭梨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有很多自己的玩法。但是,当三个朋友在一起时,这些玩法可能就不合适了。

不过,三个人一起也有乐趣啊。大鸭梨在三颗小豌豆那里挖掘了一起叠罗汉等游戏,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人多了没办法一起玩,可能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玩儿的方法。开动脑筋,三个人也可以很好玩。甚至,更多的朋友在一起,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也可以变得很好玩。

大鸭梨一度想和三颗小豌豆一起玩,却发现根本没有办法玩儿的一起去。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大鸭梨的个头有点大,三颗小豌豆个头比较小,一起玩游戏就有些勉强。小豌豆们可以玩的游戏,因为大鸭梨太大怎么也玩不起来。

而当大鸭梨回归后,三个水果在一起,个头差不多,想法差不多,玩起来自然游刃有余。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也会发现有些人是没办法和自己成为朋友的。我们的成长背景、想法价值观、思考问题的角度千差万变。大鸭梨所面对的圈子不同,他们也会遇到。

我非常喜欢这套童书的画风。配色非常清新,水果灵动的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插画师没有用非常繁琐的笔墨去处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只是寥寥几笔,就将人物性格演绎的非常鲜明。

《大鸭梨、小鸭梨和橘子》读后感(二):宝宝想要朋友,又不知道怎么交朋友,怎么破?

不知不觉二宝的小班生涯也过了三个月,尽管在家有姐姐相伴,看似交友能力在线,但很明显,二宝那时不时哭丧的脸,告诉我二宝并没有很好的适应圈子的变化。

加上疫情反复,幼儿园也面临时不时停课,二宝基本上来说,就没完整的时间好好适应群体生活,上两天好不容易感觉好点,又停课个半个月,复课再哭一遍,都快有阴影了。搞得我这个非新手妈妈都快一愁莫展了。

正当无力感穿透我心的时候,小学六年级的姐姐带回来一本《大鸭梨 小鸭梨 橘子》,她说自己第一眼就被色彩吸引住了,弟弟一定会喜欢的,因为这就是弟弟正在经历的故事。

小故事里有大智慧

故事很清晰:大鸭梨和小鸭梨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总在一起玩,因为新朋友橘子的加入,他们的友情面临着一场考验。

姐姐说:这大鸭梨像极了我们家弟弟,嘴里天天念叨的好朋友,可是这个好朋友怎么和别人玩,都不和他玩了,原来是弟弟和好朋友之间,加入了一位“橘子”,让弟弟成为了倍感“压力”的大鸭梨。

想想也是,最初二宝刚刚喜欢上上学的日子,心里总是想着一个好朋友,每天上学就是为了见这位朋友。后来一阵子就不太高兴了,问他,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还是孩子读得懂孩子,姐姐都发现了二宝是碰到了接纳新朋友的问题,我这个当妈的,还一头雾水的翻育儿经。小小的绘本还真是厉害,三下两下就把大智慧给讲清楚了。

切合真实社交场景

在关心孩子的时候,我总是不自觉的演变成讲道理,还总是苦口婆心+自我感觉良好。尤其是二胎宝妈,总是一个不小心就被经验主义代入,时不时的觉得没什么大不了,都说二宝机灵,这何尝不是二宝不得不面对的求生欲。

还好有这么一本绘本,它贴近孩子心理,用平视与理解,抚慰在人际交往中敏感又退缩的孩子,让我又燃起了内心那份为人母的柔软。

弟弟还只是看到画面的时候,眼神就满满的共情,他太理解大鸭梨了,这分明就是他的故事,他能不共情吗?

看着小小的人儿,忍不住抱着他一起一页页的读下去,有时候一句话也不说,就看着这明亮的画面,就够了。

与其说这是给孩子的绘本,不如说也是给父母一次机会,放低姿态,充分理解孩子们的交友困境,温柔地鼓励他们寻找解决办法,并巧妙地传递了友情中的相处之道。

画风简洁明快 让人眼前一亮

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度和纯净度,是与生俱来的。简洁明了的画图,总能带给孩子们愉快的视觉感受。加上代入感十足的逗趣故事,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

这里的主角都是孩子们喜欢又熟悉的水果,大小梨一对,还有一个橘子,什么时候你都能在超市看见这两种水果。

读过绘本,再到超市的时候,二宝忍不住一手抱着梨,一手抱着橘子,嘴里念念叨叨:你们在一起,要成为好朋友呀。

这不就是人生路上交友的真谛吗:好的友情是能容纳变化的,包容才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写在最后

大鸭梨在经历了和独占小鸭梨的美好过往,遭遇橘子半路加盟的关系纠结,自己闷不作声的独自离开后,终于回归又融入关系的心理过程。

文字可爱俏皮,画面清爽干净,故事纯洁细腻,让我和孩子在愉快轻松的心情下,一遍又一遍的翻看。

故事最后,大鸭梨不只接受了橘子,还迎来了又一个新朋友,看似未完待续,其实捧着书的二宝心里早有答案:

好朋友,可以有很多,好东西也可以分享,因为和大家在一起,会拥有多几份的开心与快乐。

《大鸭梨、小鸭梨和橘子》读后感(三):给孩子的友谊书:强代入感的故事情节,教给孩子应对友谊变化

孩子对友谊的渴望与需求与生俱来,孩子们的友谊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陪伴、情感等因素,不同阶段,每一种类型都会有不同的重要性。

一些理论家认为友谊的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其他领域相似,经历了可预见的进步阶段。第一阶段,四到六岁的孩子之间的友谊是基于身体或地理上的考虑,而且是自言自语的,朋友是住在附近有玩具的玩伴。在这个阶段,很少或根本不了解个性特征,第二阶段涉及7至9岁或9岁以下的儿童,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了解互惠,并提高对另一儿童感情的认识。

经历过孩童时代友谊的“塑料姐妹情”“嫉妒心”等等情形,我深知友谊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尽早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关于友谊类绘本我推荐《大鸭梨、小鸭梨和橘子》《兔子想进狗狗书》《只在冬天做朋友》,这三本绘本分别从不同角度,教给孩子:

如何应对朋友关系中的变化、保持自尊自爱,不要陷入交友的误区、高质量的友谊不需要时时刻刻在一起。

人人都会经历过面对友谊的不确定性,关系要好的朋友在面对第三人加入的时候,如何桥面应对内心的变化呢?

《大鸭梨、小鸭梨和橘子》这本绘本通过简单的色彩线条将水果们描绘得可爱又个性十足(橘子没心没肺,爱开玩笑,小鸭梨善良友好,而大鸭梨则心思细腻敏感),特别招人喜爱。

故事通过孩子熟悉的场景,将孩子代入故事中,主人公大鸭梨和小鸭梨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总在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后来因为新朋友橘子的加入,大鸭梨发现“两个人的游戏三个人一点都不好玩”。

敏感的大鸭梨和生活中的我们一样,内心产生了一种想法:她觉得自己变得多余了,一个新鲜又热情的家伙取代了她。他们的友情面临着一场考验。

大鸭梨独自离开,她试图加入别的队伍中,但经过尝试,她发现自己很难融入,比如晚上她根本挤不进去豌豆荚中。

夜里,她很想念小鸭梨的友好,橘子糟糕的玩笑。

她回去找到了小鸭梨和橘子,问他们“可不可以再跟她一起玩”。

小鸭梨和橘子非常欢迎大鸭梨“没有你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们好想你”。

大鸭梨分享新学到的优秀,后来桃子也加入其中。

我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但每个人面对不确定的友谊,总会有不同的心态变化:

比如小鸭梨的欣然接受,但也会有大鸭梨的敏感,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位很敏感的人,面对这样的一种变化,也教会给大人,在面对敏感小孩的内心变化时,需要鼓励他们寻找解决办法,教给孩子在友情里多一些接纳和包容,当然也需要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相处之道,为自己积蓄成长的力量。

很多人都会为了获取“友谊”过分讨好对方,但结果往往不如意。自己的心情被“对方影响”,委屈自己,过分在意他人的感受,希望获得对方的认可和关注,这样的友谊状况或许会发生在孩子的生活中。

《兔子想进狗狗书》通过一只兔子想进狗狗书,拼命的证明自己不是兔子,狗狗出了一道又一道狗狗问题考验兔子……一问一答间,在展现狗狗的活泼、兔子机智的同时,也告诉孩子结交朋友的关键,提醒孩子不忘自尊自爱,保持自我人格。

一只兔子为了想和狗狗们一起玩耍,兔子只好假装自己也是狗狗从而接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兔子了解了狗狗们的爱好和习惯,还准备了表达友好的礼物。

狗狗们出了各种各样的题考验它:“会追球吗?会摇尾巴吗?会狗刨吗?还有……可以闻闻狗便便吗?”

虽然没能完全过关,但兔子的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狗狗,最终被狗狗们接受。

融入新群体,接触陌生人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情况,有的人会快速打破壁垒,但对于有些孩子而言,却比较难,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就需要积极主动的融入,但与此同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

故事的最后,兔子很努力的想要融入其中,可还是有狗狗指出:“兔子就是兔子,变不成狗狗。”

关键时刻,一只狗狗提出:“你会是一个好朋友吗?

这个问题也让我们明白,交朋友不需要一味地改变自己,不讨好,自尊自爱,关注交友时对方的核心与本质。

越长大越会发现,真正的友谊很难得,真正的友谊不在于距离。可孩子们一开始却不懂得。

《只在冬天做朋友》通过细腻、生动、活泼的稻草人与雪人的故事,告诉孩子:真正的朋友永远不会失去彼此,见不到你的时候,你也住在我心里。

《只在冬天做朋友》故事主人翁稻草人和小雪人相遇在一年冬天的下雪天。

天气回暖,雪人走了。

第二年冬天来临,他们再次相遇……每一年冬天他们都会陪伴彼此,直到农夫的孩子渐渐长大,不再堆雪人。他们许多年不能相见。

稻草人需要孤独地度过春天、夏天和秋天,需要漫长的等待,才能见到雪人。

面对如此多的变数,稻草人一开始很难接受,他要忍受雪人在他眼前一次次的消失,忍受没有雪人陪伴的孤单,忍受一个无法约定的等待……

后来,他渐渐接受了这些变数,因为他终于明白了:好朋友不一定要天天黏在一起,不能相见的日子,你也住在我心里,想起你时我的心是温暖的。只要心中有爱,一切都能战胜。

或许很多人和稻草人有一样遭遇了环境的变故,如转学、搬家,被迫与好友分离,怕失去朋友时,我们应该学会从这些消极的经历中恢复过来,学会积极应对多变的环境。

面对发展偏离常态或预期的事情时,我们需要灵活应对突如其来的压力、挫折和创伤,提升自己的抗挫力和心理复原力。

《只在冬天做朋友》通过文字描述将稻草人交友时的内心变化描述的非常形象、生动,展示了孩子交友时可能遇到的心理变化:

第一次交友被拒,内心受挫,再次遇到时,内心犹豫、纠结害羞,成为朋友后,很难接受他人的闯入,紧张嫉妒,怕稳固的友谊被破坏。

三个故事都极具感染力,丰富的色彩,各有特色的插画风格将我们代入故事中,真实的情景故事,教给孩子面对不同情景时的处理办法。

高质量的友谊是成长的加分项,真正的朋友并不会因为客观因素而产生隔阂和内心的距离。

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真正的友谊。

我是关露,会读童书的HR(从民企到世界500强),职场导师,关注育儿育己,努力工作提升自我的同时,通过文字(绘本+个人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