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然的历史》的读后感大全

《未然的历史》的读后感大全

《未然的历史》是一本由未来事务管理局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503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然的历史》读后感(一):每一个科幻故事都是一重平行宇宙

科幻是幻想文学,甚至是梦想文学。每一个科幻故事都是在讲述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中存在一些和我们生活的世界相同的东西,某种意义上这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平行的宇宙。把科幻故事的背景放到唐朝或者宋朝的历史中去,一下子就会让人产生奇妙的感觉。似乎我们的过去真有另一种可能。谁说科幻只能是将未来的事情呢?在时间的尺度上,逆向想想也是很奇妙的事情。或许这就是科幻的另一种维度吧。

《未然的历史》读后感(二):过去描写的将来,不那么科幻的科幻

今日读毕。科幻剧院系列的两部《未然的历史》和《未来往事》比未来事务管理局出品的其它科幻小说合集质量都要高,很值得一读。首先选择的两个主题就很符合科幻的定义,如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坎贝尔所说:“用过去式描写将来。”这两部合集里的很多佳作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

如《汇流》、《秦镜映蝶》、《长安风轮记》,它们都立足于过去来描写将来,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对比感。将视角代入过去,我们会发现就像克拉克所描述的一样“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汇流》里的预测引擎、《秦镜映蝶》里的墨家机关术、《长安风轮记》里的风轮,他们将古代与科技融合在一起带来了和传统科幻不一样的观感,但是也受限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薄弱,这个科幻的基底缺不稳固。

抛开描绘古代的作品,同样《神圣之声》、《先知矫正营》、《珠穆朗玛灯塔》也同样优秀,不过它们同样不是偏向传统科幻深究合乎逻辑、严密的科幻设定,它们也是相对写意的科幻作品。它们更多地立足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于宇宙之间,寻找自身的定位和探究社会的矛盾。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合集。

“科幻如流星,点燃现实之深空。”

《未然的历史》读后感(三):在流动的时间里流浪,无法忽视的就是当下

整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则带着启示的科幻寓言,往事如烟,未来如丝,交织成茧,凝成了足以细细斟酌当下的幻境,你是看客,可能看着看着也成了剧中人。

我个人十分偏爱《秦镜映蝶》和《长安风轮记》,一边读,眼前已经铺陈了无数画面,东方幻想的华丽质感,很难不沉浸其中,但也总有唏嘘时刻。

掌握某项知识的人类总会心怀理想,带着最质朴无华的心思去为全天下谋一个长治久安,然而大义终究抵不过时局的微妙与集权者的私心。人到底能否凭一己之力去左右世间已然存在,且已经精密运行了很久的固然规律呢?人定胜天到底是狂妄还是天真,抑或者只是一场意外的共谋。

东方历史为背景的科幻故事,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个词——丝绸朋克(silkpunk)

在丝绸朋克的语境中,“丝绸”通常就是泛亚洲文化符号,充满了遗落文明的沉淀感,而“朋克”则代表了颠覆与反叛,因此历史开始流动,很多史料记载的事件也能不断延展出更具反思意味的解读,历史的缝隙和角落中,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藏着一个让人惊讶的真相。

不禁就让人联想到一个相对古早的小说《天意》,文明兴亡的历史长河中,到底有多少被人遗落的边角料,又有多少空白与黯淡之处,等着好奇的后世之人去描边与填色。

你看似只是站在当下的时间轴去反观历史,殊不知历史也透过你和无数看客,生长出新的脉络与触角,当下的文明到底是过去的合集,还是未来的前奏,我们又身处流动的时间中哪一个具体节点?探寻的又是哪一种道?历史科幻小说往往会让人陷入一种关于自身存在的哲思。

有这样一句话,理想主义的花,最终会盛开在浪漫主义土壤里,或许如今说的就是这样的科幻小说之于现实生活的价值,真好,人类还有想象与故事,容浪漫片刻栖息。

《未然的历史》读后感(四):读不尽的历史

作为《未来往事》的续篇,《未然的历史》讲述的故事更加科幻,也更加吸引人去阅读。

《未然的历史》共有八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神秘,仿佛有什么秘密在等待读者去发现。

第一篇《风萧萧兮》。名字就让人联想到中国的荆轲刺秦。然而此篇小说是外国人写的,讲述的也不是中国古代故事。其中讲的是一位从小生活在太空的人是如何通过其外婆的故事和音乐来影响其他太空小孩,以维持太空秩序。

第二篇《汇流》。这篇讲述了“我”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活了千年之久的齐国公主和徐福。“我”爱上了齐姬,于是毅然决然抛弃了现世的一切,转而追随齐姬而去。

第三篇《秦镜映蝶》。讲述了不一样的秦国。秦国并没有二世而亡,而是在子婴的带领下,继续在古秦地苟活着,吸收墨者为其制造攻城器具。而李凌则是墨者中的佼佼者,并和墨者领袖兼秦国公主结婚生子。然而人心叵测,爱人被人利用,且自杀,而自己还得无奈助纣为虐。这篇不像是科幻小说,更像是心理罪小说、悬疑小说。

第四篇《神圣之声》。堪称碟中碟中谍,不看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最终boss是谁。一层接着一层,环环相扣,环环紧逼。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小说。

第五篇《唯一无害的庞然大物》。分两条线,一条线是被迫害的女性,另一条线是被迫害的大象。其实是在告诉读者要保护女性、保护大自然。

第六篇《先知矫正营》。《未然的历史》里故事线最烧脑的。环环相扣。这里的先知跟犹太人是一起的。通过玄学的先知,来推动历史情节。其中有一条暗线,英国的时光机器。虽然故事情节扯淡,但是故事内容极佳,适合阅读。唯一让我觉得没写好的地方就是,女主既然回到了过去,为什么没有和男主见面?搞不懂。

第七篇《长安风轮记》。讲的是男主一心为父亲正名,却越走越远,直到把长安弄得五七八黑,从中我们可以学到有因必有果,做事一定要瞻前顾后,不然到最后是很难洗屁股的。

第八篇《珠穆朗玛灯塔》。讲的是人类灭亡,只剩下两个人在地球,一艘飞船在进行科学实验而躲过一劫。剩下的两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在末世下艰难活着,最后等到了希望。告诉我们要学会坚持,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也要不放弃。

《未然的历史》读后感(五):英国有维多利亚时代,中国有什么?

前不久,我刚看过了《蒸汽朋克圣经》,在这部“俨然蒸汽朋克博物馆”的作品中,绝大多数的篇幅都在介绍在凡尔纳等人影响下形成的欧美蒸汽朋克文化,寥寥篇幅提及日本的蒸汽朋克作品,关于中国,几乎毫不涉及。

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科幻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但依然稚嫩,在世界上远远无法形成影响力。尤其在已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的蒸汽朋克领域,虽然国内并非没有“朋克党”“古早爱好者”,但远远不足以融入这股国际潮流中。

但是,中国真的就与“蒸汽朋克”当平行线了么?未必。

蒸汽朋克的发源,来自于工业革命以及维多利亚时代带给人们的自信,以及其对凡尔纳等早期科幻小说家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齿轮、轴承等零件,以及各种异想天开的机器,成了后世许多人的狂热追求。他们渴望回到维多利亚时代,渴望摆脱现实的压力,维多利亚俨然成了一种信仰。

就此来说,中国的“机器渊源”似乎远比蒸汽朋克悠长。关于鲁班、墨家机关术的故事,至今仍是人们乐谈的话题,而《列子·汤问》中记载的《偃师献技》故事,更是令人叫绝。这篇极其简短的故事,完全符合小说三要素的安排,尤其是,它对人偶“解剖式”的描写,既有大胆的想象,又有以当时的知识水平对人体的认知在里面,俨然一篇“史前科幻小说”。

没错,中国没有维多利亚时代,却有更源远流长的传说。我们没有呜呜作响的蒸汽机器,却有更大胆的机巧。齿轮零件,我们也一个不差。而国内,也有许多与此有关的科幻作品。

在秦镜映蝶的故事中,作者星垂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架空的“秦四世”时代,人们制造出一种以机关控制的“秦镜”阵列,通过聚焦阳光在“奇点”,来影响天气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巧妙融入了“蝴蝶效应”这一现代科学的知识,以及墨家的机关推演之术,上演一场古代版“气象武器”。

而在这部作品中,也融入了中国独特的历史。中国人“民以食为天”,在小农经济下,极度有限的生产力严重限制生产的发展,能控制天象、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愿望。与此同时,春秋战国的王道与霸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叹,杂糅成一篇“人定胜天”的奇谈。

李夏则将故事背景置于唐朝,主人公张诚为查清父亲蒙冤真相,靠上寿王这座靠山,倾力建造“风轮”这座庞然大物,以帮助寿王博取皇帝开心,争取太子之位。风轮的建造,耗费大量民力,也挥霍大量资源,导致长安环境恶化,这座皇城几乎覆灭。

这个故事将人置身于古代,探讨了环保主义等主题,环境破坏下人们的恐惧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天人思想,同时,自遥远的西方而来的胡商角色,体现了大唐四方来仪的气象,对故事的历史风貌进行补全。

星垂和李夏的故事,在蒸汽朋克方面,只是冰山一角。在国内的科幻作者中,真的有蒸汽朋克的狂热粉。梁清散号称“将晚清朋克进行到底”,《济南的风筝》等作品更是国内科幻圈的名篇。而海涯则对“神话朋克”情有独钟,《龙骸》中翻云覆雨却不慎陨落的神龙、《时空画师》中穿越时空的灵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并非没有自己的蒸汽朋克,神话、历史、机巧、人文,我们几千年来拥有的的一切,尽可以拿来发挥,创造出中国独特的朋克科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