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手绘博物馆:万物生灵》读后感精选

《我的手绘博物馆:万物生灵》读后感精选

《我的手绘博物馆:万物生灵》是一本由[法] 维尔吉妮·阿拉德基迪 著 / [法] 艾玛纽埃尔·楚克瑞著作,海峡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页数:5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手绘博物馆:万物生灵》读后感(一):随身携带的手绘博物馆,治愈你的不开心。

《海底总动员》小丑鱼尼莫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的丰富,海葵和珊瑚共生,小丑鱼会变性。《冰河世纪》让我们知道了猛犸象原来长有厚厚的毛。你会在什么地方去了解自然动物植物呢? 纪录片?动画片?科普书?绘本?

我是那种看到自然植物、动物就走不动道的人。尤其是有美图的,所以,那些科普书,手绘书,尤其是对拍照技术之前那些手稿情有独钟。

《万物生灵——我的手绘博物馆》这本科普书,是非常有趣的一本。简直像可以随身携带的博物馆。 首先,因为数量多!560多种的生物,按照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昆虫队、环节动物、阔叶树和针叶树...多种分类,让我们感受到万物的丰富多彩,清新与灵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如果你觉得心情不好,翻开这本书,准能让你觉得治愈减压。

其次,非常美,纯手绘!拿到手里,第一眼看到,哇塞。这手怎么不长在我身上!让人想起英国皇家园林的那些美术师们,简直是膜拜。如果不是热爱,怎么能耐下心来,画得这么细致入微?如果不是热爱,怎么能坚持做这么久?画这么多物种是需要很多时间和耐心的。

再次,看完了很解压,很治愈。大自然里有那么多生物是我们不熟悉的,从花草树木到海陆空的生物,简直是一座可随身携带的博物馆!比如有带荧光的蝎子,方形的葫芦瓜,像脑洞一样的珊瑚……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这本适合3岁到100岁,因为没有很多字,每个图都有微场景。动物栩栩如生,真是可爱。

还适合做手账,简直太完美了。甚至学画画的可以当教材临摹起来。

《我的手绘博物馆:万物生灵》读后感(二):万物生灵|以画传情,绘制自然精灵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既是口号,也是警语。

在很久以前,人类一定不会想到,未来地球上面临灭绝危险的物种会有约100万种,他们更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保护万物生灵会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是的,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太多值得骄傲和珍惜的物种了。截至今年5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中共收录的物种及种下单元就有138293个,这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的动植物。

可事实上,虽然生在中国,长在华夏,但很多人对这些万物生灵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会一知半解的将看似相近长相的物种归为一类,着实令人惋惜。

法国知名童书作者维尔吉妮·阿拉德基迪基于真实还原万物生灵,精准呈现物种本源的想法,联合专业科学插画家艾玛纽埃尔·楚克瑞尔精心汇编了《我的手绘博物馆:万物生灵》一书。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细腻复古的博物画向读者展示了大千世界中颇有代表性的560多种动植物,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之外的别样生灵之美。

翻开该书,你会发现厚厚的一本并不难读。里面全彩插画更如同一个身边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让我们可以轻松揭秘那些耳熟能详或者闻所未闻的生物小秘密。

全书以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昆虫、蛛形纲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刺胞动物、海绵动物、菌菇和地衣、阔叶树和针叶树、棕榈树、苔藓和藻类、花类乃至果蔬共计19个物种,让广大读者看到了世界万物生灵的丰富多彩,体会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哺乳动物既让我们看到了“凶狠”的豺狼虎豹,也瞅见了乖巧忠诚的家犬,既目睹了身形矮小的鼬类动物、也欣赏到了外表可爱的大熊猫……看似身形千差万别,性格大相径庭的它们,却竟然同属于“食肉目”,是不是有些让人意外。

提起植物,很多人就不陌生了,张口就能念叨出几种:红树科、松科、冬青科、桦木科、豆科、桑科、杨柳科、菊科、兰科、堇菜科、葫芦科、睡莲科、蔷薇科等等。可是有几种,也许你并不熟知。

如壳斗科,说起来,它算是山毛榉目下一个科,别名山毛榉科。一般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单叶互生。这种植物多产于亚洲南部及东南部,可以说,除了中国新疆有引种外,其他自然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主要产于西南及南部,尤其是自沿海低丘陵至海拔约3800米高山更是均有生长,是山地水源林的重要成分,也是秦岭南坡以南各地的主要用材树种。除此之外,它还是最好的薪炭林呢。

千屈菜科乍一听像是一种菜名,可事实上,它却是一种喜强光,喜水湿,耐寒性强的植物,其根茎多粗壮的横卧于地下;茎部直立多分枝,花组更是成小聚伞花序,簇生,因为花梗及总梗很多短,所以花枝全形看上去像似一大型穗状花序,花的颜色也多以红紫色或淡紫色,远远看上去,很是漂亮。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喜欢吃的石榴也是该科的。

除了“目”和“科”,书中还介绍到了一个“纲”:甲壳纲、头足纲、腹足纲、海星纲、海胆纲、海参纲、珊瑚纲、伞菌纲、茶渍纲等等,都是值得趣味十足,值得人们研究的生物。这里就不逐一展开赘述了。

俗话说:“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可替代;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不容忽视。”无论是小时候对宠物的喜爱,长大后对花鸟的钟情,我们都不可否认的是:万物生灵与人类始终朝夕相伴,息息相关。

“时间的精灵,是美的历程中那些看不见的使者。”愿我们都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感动于万物生灵所赋予世界的美好;感恩于万物生灵所带给人类的无限生机;回馈于万物生灵所需要的关爱和保护。

(本文完,图源于网络,侵删!)

我是@拾月屿,愿与您谈生活,聊共鸣,同成长,看人生。欢迎关注~

《我的手绘博物馆:万物生灵》读后感(三):雨水至,万物生,快带孩子走出家门,到大自然感受万物生灵之美吧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也是草木萌动、万物生发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现代人的生活似陀螺般疯转不停,内卷的焦虑不断侵扰着各个年龄段的人,我们被各种现实问题撕扯着,身心俱疲。仔细想想,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带着孩子们,走出家门,到野外观察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了?

要知道,在孩子的眼里,“自然王国”是一个非常有趣、非常吸引人的小世界!

还记得哆啦A梦里,大雄最爱捉的“独角仙”吗?还有蒲松龄的《促织》里,皇亲贵族最爱斗的蛐蛐吗?除了它们,大自然里还有无数有趣的生灵,比如总是逐花飞舞的蝴蝶、喜欢缩成一团的潮虫、一到夏天就在树上鸣叫的知了,等等。

在与这些小生灵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们固然会乐在其中,就连就被世俗烦扰的成年人也会蓦然发现:世事纷纭,我们能把握的,唯有身边最真切的生活,和自己那颗最朴挚的初心。

大好的春日里,家长们何不放下手机和电脑,带孩子到大自然里尽情畅游和探秘一番,与那些千奇百怪的小生灵,来上一场有趣的“邂逅”,既能让孩子亲近自然,又能增进亲子关系,岂不是两全其美的选择么?

为了展现万物生灵蓬勃的生命力,让孩子像博物学家一样看世界,来自法国的专业科学插画家艾玛纽埃尔•楚克瑞尔,精心为小朋友们绘制了一本精美的《万物生灵:我的手绘博物馆》,以博物画的笔法描绘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全书插画线条细腻,颜色丰富多彩,内页选用复古做旧的黄色纸张,还原了18世纪博物画的视觉观感,再现万物灵动、蓬勃的生命力。带给大朋友和小朋友一场美的视觉享受。

作者精心挑选了560多种令人难忘的动植物,例如金钱豹、黑冕鹤、红嘴鸥、火蝾螈、金凤蝶、菠萝蜜、郁金香,等等,并将它们浓缩到这本画册中,充分展现了自然界的无限广阔和纯净之美。

这些动植物的分布足迹,涵盖了山川湖泊、森林海洋、湿地草原,它们中有不少种类在全球广泛分布,在自然世界里占有重要地位。还有一些动植物虽不为多数人所知,却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生命的传奇,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

同时,这些动植物都配有全彩细致手绘图,从而带给孩子们一场非凡的视觉盛宴,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到这些小生灵生活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了解它们传奇的一生,领略生命的奇迹。

作者不但描绘了这些动植物的全貌,还将个别动植物放大,让小读者看到表面和内部的细微结构。如同带领小朋友去森林、田野、河边、海岸等地观察各种生物,为他们打开了博物学的大门。

翻开这套尽显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的《万物生灵》,就如同踏上一场精美的视觉盛宴,相信你和孩子一定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

在鲜花盛开的地方,我们几乎都能看到蝴蝶,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种类的蝴蝶,比如红襟粉蝶、大菜粉蝶、孔雀蛱蝶、金凤蝶,等等,每当清爽的夏风吹来,它们就拍打着稚嫩的翅膀,在空中翩翩飞舞;

下雨天或空气潮湿的时候,我们就能在花草、树木或建筑物的墙壁上找到蜗牛,它们爬过的地方,都会变成白色,留下闪闪发光的痕迹;

在那些阴暗潮湿的地方,比如大石头下面,我们很容易找到各种菌菇,比如褐红牛肝菌、鸡油菌、四孢蘑菇,等等,当季菌子的鲜味,足以让人神魂颠倒。几乎每年都有“勇士”,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尝一口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

我们可以在花坛、原野或路边的草坪上,发现五颜六色的花朵,比如德国报春花、黄花九轮草、欧洲银莲花、芍药,等等,百花齐放,带给世间春色满园的醉人美景;

在水边或成片的草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蜻蜓,飞累了的时候,蜻蜓就会停下来歇歇脚,于是就有了那首好听的唐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花一世界,万物皆有灵!

更重要的是,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则是锻炼孩子观察力的绝佳途径。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当他们看到大自然里形形色色的昆虫时,小脑瓜里就会冒出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蜗牛为什么背着重重的壳?蝴蝶为什么总围着花朵飞来飞去?蜻蜓的幼虫是怎样长出翅膀的?

如果孩子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父母就要及时引导他们走进自然,通过观察和思考寻找答案,这是一种最有效、最积极的学习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自主探索的精神,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莫大的好处。

除了增长知识之外,这本《万物生灵》更能让孩子们意识到,正是因为拥有这些丰富的动植物,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生机勃勃。

读完这套书,如果你觉得大自然很有趣,请走出家门,去寻找那些小生灵的踪迹吧。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发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和大家一起探索问题,了解更多的知识!

让我们在生活中开启一场“发现之旅”吧!

《我的手绘博物馆:万物生灵》读后感(四):万物有灵|560+种生物的手绘展示

你知道地球上现在共有多少种动植物在和人类一起生活吗?

“物种2000”在今年8月底发布的2022年COL清单显示:目前人类已发现了超过200万个可接受的物种,其中超过190万种是现存物种,其余的已经灭绝。

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惊人,但其实:据科学家预测,地球上至少有约700万种动物,约170万种植物。

万物有灵,作为人类的邻居亲友,探寻他们的存在,保护它们,是很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其实我们对这世界的观察总是不够的。

生于北方的我第一次去广州时见到了很多“形态各异”的植物:棕榈树、大肚子树、乐昌含笑、火力楠、各类杉树……

好奇的我问友人这些都是什么植物,长居此地的她也回答不上来。

你看: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熟悉。

法国知名童书作者维尔吉妮·阿拉德基迪和专业科学插画家艾玛纽埃尔·楚克瑞尔在《我的手绘博物馆:万物生灵》这本厚厚的图册中,以手绘的形式,从百万动植物中精选出560多种生物,用细腻、复古的博物画,为我们再现了这些活泼灵动的生命。

从蟋蟀到虎鲸,从番茄到三色堇,这些动植物有你认识的眼熟的,当然也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这些动植物,不以有用无用划分,也不以地域划分,也不单单以科学严谨的分类手段来分类;书中采用了“混合分类法”,尽可能通俗地为我们展示动植物们。

对于植物,正文顶部为其“科”名,正文中介绍了植物的名称,以及高度、寿命/花期等内容。

对于动物,正文顶部为其所属的“目”或“纲”,正文则介绍了其姓名以及所属的“纲”或“门”,鸟类还介绍了体长、翼展。

这本书就像一座小型动植物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山川湖泊、森林海洋……中常见的不常见的动植物。

也许它就是你刚刚的午餐食材,也许它仅被少数人见过,但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重要的一份子。

也许你会问:这样记录这些生物,有什么作用呢?

我也曾特地探讨过这个答案,并去了解了一部分关于它们的历史,深有感触。

35亿年前开始的菌藻植物时代,持续了近30亿年,这个时期地球上的植物仅有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

而在距今大约5亿年前左右,地球上出现了一次生命大爆发。

约6.8亿年前,海洋里出现了个体较大、结构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人类发现得比较著名的就是伊迪卡拉动物群,它们是当时的海洋统治者。这个时期的动物都是软体,也不怎么动就能生存。

到了5.3亿年前,新的海洋霸主:奇虾出现了。它们长相恐怖,体型很大,在其他动物只有几厘米长的时候,它能长到两米多长。

在奇虾的压迫下,进化出了一种新的海洋生物:角石,它将身体藏在甲壳内,把强杀伤力的腕足放在外面。

后来又出现了体型可达9米长的房角石,他们成为了新一代霸主。

在接下来的演变中,海洋内陆续出现了板足鲎、有颌鱼类、邓氏鱼等“一代枭雄”。

同时在4.38-3.55亿年间,或许是竞争激烈,或许是感受到了威胁,植物们也都“卷起来”了,绿藻从海里上岸了,进化为裸蕨植物,自此逐渐发展,开始了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的演变。

而板足鲎登上陆地后,进化成了海陆两栖的巨型古广翅鲎,和巨脉蜻蜓、远古蜈蚣虫一起称霸当时的地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物物种不断进化也不断消失,在数亿年的进化中呈现出今日的多样化现象。

比如板足鲎的旁支另辟蹊径,在漫长的佛系进化中一路延续到了今天,成为了:蜘蛛。

我们现存的生物,千年万年后,是否会继续存续,它们又成为了何种模样呢?

而我们人类,在千年万年后,又是以何种姿态在地球上存活呢?

观万物,品众生,是增己见识,又何尝不是反思和自省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