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诸事皆宜读后感1000字

诸事皆宜读后感1000字

《诸事皆宜》是一本由木沐梓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页数:5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诸事皆宜》读后感(一):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好的书总是让人意犹未尽,对作者出的番外,又开心又抗拒,总想让日子再长些再长些。

看完总有意犹未尽,所以想要穷尽看作家是什么样有趣的人,竟然能写出如此有趣的文,又被作者“愿你看见我,看见的又不是我”惊艳到,就像我们看过电视剧被吸引总是开始追真实世界的明星一样,大概总是想和剧或者文中的世界产生关联,尽可能留下观看时的美好。

也正是因为太美好,让我禁不住想读后感。

“你当温柔,却有力量”,就是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秋欣然的温柔,看卦亦看心;夏修言的温柔,护志也护她。书中没有绝对的反派,站在各自的角度,似乎都有不得已。最终因着各自的选择结因结果。

稳重很多前后呼应,总让人看文时候忍不住惊叹妙呀。

前文的(师弟)说出算不准自己,也呼应后边女主一般不给自己结卦、即便是发现感情心烦意乱时的卜卦,也是南辕北辙。

前文(师傅)的教诲,使得秋欣然在皇帝问卦时才义无反顾“可若天意当真不能改,弟子不明白为何要学卜算”,救国亦救他。

如此种种,让自然而生的感情,突然有了蓦然回首的感觉。

《诸事皆宜》读后感(二):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如果让我来形容的话,大约是清甜♥️

不动声色的喜欢在岁月更迭和山海阻隔下更加明亮和坚定,这是夏修言的告白“我亦慕恋她许多年。”

细水长流的陪伴和心有灵犀的懂得在一箭射出的顷刻豁然开朗,这是秋欣然的自白“她见过他各种样子,无论是踌躇满志还是隐忍失意,她都记得。许多年前,她就已经将他放进了心里。”

作者在描写人物和情感的时候都善于留白,让读者跟着她的笔触去揣摩主人公的怦然心动~

在塑造两性关系时,她恰当好处的把握了两者灵魂伴侣和阶级差异的界限,虽然有意模糊了他们终成眷属之后将会遇到的重重阻碍,但是言情小说中一段健康、坚定、互相信任和理解的感情来之不易又弥显珍贵。

在塑造角色上,女主角秋欣然无疑是另人眼前一亮的,她人格健全内心强大,精神独立步履不停,善良坚韧狡黠可爱,恰似萤火虫,在白日怡然自得,在黑夜闪闪发光。不论是谁,都会想要靠近她。年少早夭至纯至善的九公主,知好色则慕少艾的章榕(这段无疾而终的暗恋也写得很美好,坦荡纯粹,无关拥有,少年不识爱恨一生最心动),或是夏修言。印象很深刻的一段对话:“你千里迢迢来到琓州,想要什么,我自然都该给你。”“我希望你的每一箭都不迟疑,每一回冲锋陷阵都不犹豫。”

男主角夏修言在人物刻画上显然没有女主用心,但是绝对不千篇一律,或者“泯然众人”。考虑到这是一本女频小说,且需要与女主或者说是读者产生共鸣,在人设把握上绝对不能过“正”。男主初期可以归类为“美强惨”,这类男主一般都有心理缺陷,渴望“救赎”。他们也许会“歪”,在故事中上演大开大合的感情戏,用各种借口和手段强留女主……但是夏修言懂得尊重和成全,一是他说“等你从捐复回来,你若是还想离开,我也可以亲自送你出城。”二是信中的寄托和祝愿:“遥祝道长长寿,见道得道,早证道心。”

夏修言踽踽独行、不敢轻信,智慧果敢、有勇有谋,他的真心在我看来和四爷(步步惊心)回答若曦的“想要”一样珍贵,隐忍蛰伏多年却依然愿意为你留下后背,我既然爱你那么我愿意无条件的信任你也愿意无保留的献祭我自己。

在情节处理上,作者也通过有限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配角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对手戏。如果说我最心动的是哪一段,那应该和夏、章一样,青衣小吏变身黄衣少女,救了章榕的命,也让夏修言明了此刻的心。我们小夏后面还感慨小秋的迟钝呢,哈哈哈“多情总被无情恼”!

木心说: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王小波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在平行时空里,季节cp会岁岁长久,携手白头♥️

《诸事皆宜》读后感(三):种善因结善果,所以我才碰见了你

人人皆知,“一卦不错”的秋欣然与病弱世子夏修言有“不共戴天之仇”。谁让她朝堂一卦,直接将世子送去了战火燎原的关外呢?

于是乎,七年后,当被封为“定北侯”的夏修言得胜归来时,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来找秋欣然算账。殊不知,这次归来,他算的是姻缘与复仇。

新晋人气作者木沐梓在《诸事皆宜》中,描摹出通透小道士秋欣然与傲娇世子爷夏修言,在风雨飘零的朝堂之中的“步步惊心”,将个人与家国、亲情与爱情、意愿与皇命的冲突与和谐,巧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至于秋欣然与夏修言的“爱恨情仇”,这事儿还得从七年前慢慢讲起。

作为九宗卜算宗最有天赋的弟子,秋欣然为寻道心,于十三岁那年下山历练。

恰逢当朝皇帝喜欢求神问道之事,大手一挥,便破格提拔秋欣然为“司辰官”。虽然没有多少人在意 “秋欣然”这个小人物,却也都知道宫中从此多了一个“秋司辰”。

“眉眼灵动,未语先笑”的的秋司辰生性纯朴、善良勇敢,却不知“一入宫门深似海”,对宫廷中的人心算计尚没有明确的认知。

就这样因为抖了几次机灵,秋司辰误打误撞地发现了夏修言装病的秘密。

在世人面前的夏修言,是公主与大将军之子,体弱多病,母亲早逝,父亲镇守西北。但皇帝舅舅担心夏将军功高盖主,便将夏修言困在京城作为人质,以牵制远在边塞的夏将军。

于是,夏修言为了自保,不得已装病示弱,韬光养晦,纵然心有鸿鹄之志,也只能隐忍不发。

关于世子的尴尬身份,两人也曾有过讨论:

她就是这样,通透真挚,知世故而不世故,从来不在乎他到底是什么身份,惟愿“他喜欢”。

一个拼命隐藏、小心试探,一个观察细微、细致隐瞒。他们彼此知根知底却又彼此遮掩。

两个人明明从未串通,却又默契十足。说不清是偶然,是巧合,还是命运的羁绊。

果然,少男少女的情动懵懂、心意相通,弥足珍贵。

年少时那段无忧无虑的求学时光,永远是两人记忆中的温暖美好的存在。

但宫廷之中的“意外”还是太多了。在秋司辰发现夏修言装病之时,两人就卷入了绑架风波;待到渐渐相熟之时,又共睹了宫妃与皇子的纠葛和命案。

两个人的交集越来越多,一起经历过危险,也一起度过温馨时刻,却又因某些原因,不得不在外人面前故意营造不和的假象,但彼此之间的心境与志向早已洞悉,感情也于此悄悄萌发。

夏修言曾在月光下对她说:我会成为领兵的将领。

可那时,就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能否实现愿望。但秋司辰比他更早相信,并一直坚定地认为“他可以”。

后来,夏将军失踪,边关战事吃紧,朝野上下无人想去送死。与此同时,身在京城的夏修言已失去利用价值,皇帝杀心遂起。

洞悉一切的秋司辰只好去求老师,孤注一掷地想为夏修言谋一个机会,即便那会违抗天意。面对老师的质问,秋司辰一直很坚定:

人人都以为秋司辰以权谋私,因为往日恩怨故意害夏秋言去西北送命。唯有他们彼此懂得,她宁愿担负天下骂名,为夏修言博一线生机。

她以卜卦的名义把夏修言送到他最向往的地方,就算死也让他选择死在自己喜欢的战场上,而不是囚笼般的京城。她在用自己的力量成就他的自由,期待他的成功。

她懂他的志向,而他懂她的苦心。他们为彼此付出而不求回报,互相理解而没有误会,参与彼此的人生进而互相爱慕。

一别七年。

那七年,夏修言远戍边关,日夜行军,浴血奋战。

那七年,秋欣然居于山中,晨钟暮鼓,不理世事。

长安再度相遇,恍然有一种“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从年少时的磕磕绊绊、互相试探,到深入了解、默契相处,彼时的懵懂情愫,在久别重逢之后愈发明晰起来,就仿佛一坛陈酿的美酒,敞开心扉时更显醇香浓郁。

而在这行军作战的七年间,夏修言从未忘记过秋欣然。他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宝贵匣子,匣中物件皆与她有关,那是他的真心。

匣中放置了一根银簪、一块碎玉、一枚平安符、以及一封“遗书”。

那支银簪属于秋欣然,是两人年少遇险之时,拿来捅穿敌人喉咙的“凶器”,不曾想被他收藏至今。

那块碎玉是夏修言亡母之物,一次意外被秋欣然摔碎。

那枚写着“生机在南”的平安符, 为秋欣然亲手所写,此时却被装在一个陈旧的素色锦囊中。虽然时间久远,锦囊已有所破损,但符纸依然干净整洁。

那封“遗书”的信封上写着“九宗卜算弟子秋欣然道长敬启”,写给他唯一挂念之人:言有今日,了无遗憾。遥祝道长长寿,见道得道,早证道心。

原来,他早已在不为人知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地爱着她。

待到两人解决完朝堂纷争,一起奔赴西北,饮完那壶桃花酿之时,才终于官宣恋情。

桃花酿是西北之地有名的姻缘酒,专为有情人表白心意而用。虽然过程有些乌龙,但桃花酿的清甜与恋爱的芬芳,两人终究还是品尝到了。

“入乡随俗。桃花酿归你,你归我了。”

秋欣然终于察觉夏修言对自己的情谊,也看清自己对夏修言的心意,并在西北找到了自己的道心。

他们之间的爱情,从来都不是横冲直撞、见色起意,而是细水长流、彼此守护,有深度有厚度。

他们相遇在人生观建立的少年时期,故事也停留在他们年华最好的时候。

至于接下来的发展,那就祝他们“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