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读后感摘抄

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读后感摘抄

《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是一本由[日]宫崎骏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读后感(一):愿你能从中找到对抗生活的力量

没记错的话,《千与千寻》是新世纪初在柏林电影节上拿的大奖。下一次动画片入围柏林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好像还是刘健的《大世界》。

《千与千寻》后来还拿了奥斯卡的最佳动画,无疑是经典了。不过小时候看的时候,其实只看了个表面的故事,对深度寓意都不是很了解,只记住了小女孩的温泉屋大冒险和那句“别再贪吃了,不然会被吃掉”。直到收到这本书,看了导演阐述,才明白它到底在讲什么。

宫崎骏谈到他对生活的观察,是当代的小孩子,因为生活太好,被圈养、守护,对生存没有什么概念。就像千寻一样,日常挂着一副苦瓜脸,对什么都没兴趣,直到被生活打败。一般人遇到困难都会陷入慌乱,但他想讲一个在危机面前爆发生命能量的小孩的故事。在越发艰难的世道,千寻却越来越有生气。原本一张苦瓜脸的角色,最后会充满魅力。

日本社会的进程大约比我们领先了三十年,千禧年是他们经济泡沫被戳破的十几年后,而这种状态恰恰跟我们现在十分相似,尤其是年轻人的状态,沉迷在虚拟世界里,不愿意在现实世界闯荡。当生活真的遇到困难,大家纷纷选择躺平。所谓经典就是能经的起时间的洗刷,当我们现在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可以从千寻身上找到一种对抗生活的力量。就好像我每天都做着无意义的工作、百无聊赖,但看完这本书,我也打算下周努力一周看看。

这本概设集还包括几个部分:

1.概念草图集

2.美术草图·背景·角色设定

有趣的例子,比如宫崎骏想削弱千寻的性别,强调少年气,因此要画平胸;但美术监督坚持要画胸线,强调女性的力量。

3.CG数字影像解说。

4.剧本

想做动画的朋友们可以学习一下。动画跟真人电影的制作过程确实不太一样,动画的好处不用多说了,至少不会因为演员出事,整部戏都黄了。动画在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读后感(二):千与千寻:不忘初心,定会相遇

“在这吵的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世界里,我们手里干干净净的初衷不多了,握好了,别丢了,明天还要赶很远很远的路。” 在网上头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还在怀疑,这是不是病句啊。后来发现这是一句让人听起来,心会莫名做痛的魔咒。 的确如此,在这繁芜复杂的社会中,有多少人还是曾经那个自己,还在不伪初心的努力向前奔跑着? 今天翻看了宫崎骏最新的《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下文简称:设定集),让我感慨的不但是电影里的人物,场景。更让我看到的是,一部作品背后的东西。 也正是创作者们不忘初心,不放弃任何一个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画面,才成就了这部旷世之作。 这本设定集不但把电影的故事线大题重温一遍,更重要的是对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设定,和场景画面的描绘与构思,都做了极为细致的讲解。 让我们知道这部作品中每一个出现的角色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和背负的责任。镜头中出现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件摆设都是他自己的故事。 就连澡堂天花板和推拉门上的花朵图案,锅炉爷爷屋里的草药柜子,原来都不是虚幻的存在,而是参考了二条城等一些真实存在的建筑后进行了有效迁移。 还有汤婆婆房间入口,那贴金箔底座上摆放的巨大伊万里瓷器,它可不是两只炸眼的“炫富瓶子”,它是产生于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外销瓷器品种,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特征是以蓝,红,金为主要颜色。 无论从色彩,形状,社会地位,都非常贴合汤婆婆和整个澡堂色彩基调和奢华本性。 正是吉卜力的初心使然,才会让每一个画面都是那样真实的存在。原本真实是最简单的东西,如今在生活的打磨中想要真实,却是一件很奢侈的选择。 从设定集中我们看到了一群不忘初心的热爱电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们在生活面前无所畏惧,勇敢向前。 武重在书中说,自己在初期,有个怎么都画不出来,烦的不行的阶段,连睡觉都会惊醒,发现自己满身大汗。最后给自己一个出口,请一周的假,一个人开车去之前宫崎导演和作画监督安藤先生一起取材的地方,一路到处写生。通过这种方式来给自己进行“复健”康复。 如同电影中的“无脸男”一样,无论自己经历过多少自我否定,错误的索取方式,只要最后直视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这样就会放自己一条生路,开启新的生活。 三毛曾说过:“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心若是安稳,连流浪都会有方向,宁在目标明确的生活中摸爬滚打,也不在浑浑噩噩中迷茫度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爱自己,惜真心,不在迷途中越走越远。

《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读后感(三):关于《千与千寻》,不同时期我的理解

不同时期对《千与千寻》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中学时:关注白龙对千寻的守护,也为千寻和白龙的相遇而神往。

大学时:告诉自己要保持自我。在混乱的世界中,只有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想要往哪里去,才能不迷失自己,不像千寻的父母那样成为猪。也最终能抵达自己的目的地。

如今,在书店偶然翻阅《千与千寻》,才发现宫崎骏用千寻指代这一代的孩子们。这一代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被圈养、被守护、被疏远,以至于对“活着”这件事只有一些稀薄而模糊的感受,他们只能让孱弱的自我越发膨胀。千寻软弱无力的手脚,经常挂着看什么都无聊的苦瓜脸,这些便是现在孩子们的象征。但是,当现实变得清晰,当她进退维谷而不得不直面危机的时候,一股她自己都不曾察觉的适应力与忍耐力涌现出来,她终于 发现,她所拥有的生命,能够发挥出多么果断的判断力与行动力。

其实,大部分人遇事时只会陷入慌乱,反复咒骂着瘫坐在地上。而这样的人在落入千寻的处境时,恐怕很快就会被环境消灭掉,或者被强者吃掉吧。千寻之所以能成为主人公,绝不是因为她是个美少女,或者拥有多么稀世的灵魂,而是因为她拥有不为他人所吞噬的力量。这一点,才是这部作品的过人之处,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它得以成为一部给十来岁的女孩子们看的电景。

如今,更多的从教育方面关注这部动漫。教养下一代是这个社会永恒的课题,我们要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者至少,我们要教会孩子直面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不可逃避、软弱、绝望而自暴自弃。如此,我们才能给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

一部优秀的动漫就是有多个方面不同的解读,庆幸我们能拥有这样优秀的动漫。

《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读后感(四):千寻还是那个千寻,而我已过而立之年

在我的印象中,《千与千寻》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动画电影。至少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排名第一的。看着千寻历经磨难,成熟蜕变,小女孩稚嫩的脸庞上,已经拥有了坚毅的目光和面对生活苦难的勇气。而看电影的我,经历十年四季轮回,也在不知不觉中过了而立之年。

从第一次走马观花看热闹,完全没太看明白讲的是啥故事;到后面多次回看,把自己代入到电影画面中,去感受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再后来陆续看了关于电影的一些影评,加深对电影故事的理解;再到这次,收到这本《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全方位了解到了电影的制作过程。遇见如此伟大的作品,今生有幸。

《千与千寻》创造日本影史神话,票房冠军保持19年。在全球同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与柏林金熊奖的动画电影,征服全世界近50个国家的观众,荣获30多项大奖。甚至宫崎骏都曾直言:“我想做的,就是这样的电影。”《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是吉卜力工作室官方出品,简体中文版首度授权中国大陆。喜欢了《千与千寻》这么多年,很兴奋能拥有如此绝美的电影珍藏版纪念画册。

这部动画电影的导演,是宫崎骏。1941年他出生于东京, 1985年与高畑勋等人共同创立吉卜力工作室,其后出品的导演作品有《龙猫》、《千与千寻》、《崖上的波妞》等动画电影。2014年11月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宫崎骏爷爷的作品质量都很高,故事设定也十分巧妙,画面美轮美奂,几乎每一帧都可以当桌面壁纸,他是永远的票房保证,在动漫迷心中也是“永远的神”。

虽然是一个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但是读完全书,内心还是被千寻的故事再一次打动。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忙碌的年末,焦虑和压力睁眼即来。但是每当夜幕降临,打开这本精美绝伦的电影图鉴,总能感到内心变得安静下来,人也随之治愈。

在电影中,除了主角小女孩千寻以外,其他角色的设定也都很有深意,比如被香味诱惑,进入奇妙美食街擅自吃东西的千寻父母二人,最终变成了猪

《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读后感(五):千寻蜕变记

10岁的小女孩千寻,是家里的独生女,像大多数衣食无忧的孩子一样,任性而娇纵,直到那一天,她才彻底被改变。 那天,千寻与爸爸妈妈一起开车从都市搬家去乡下。在路上,他们误入了汤婆婆的“油屋”,爸爸妈妈因为偷吃了那里的食物变成了ZHU。 而千寻呢,因为得到了白龙以及油屋里其他人的指点和帮助,还有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成功的保全了自己,还救出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电影的开始,千寻怀抱一大束花,却并不开心,皱着一张苦瓜脸,两眼无神、百无聊赖的躺在沙发上;而在结局,千寻却显得神采奕奕,露出了充满魅力的、豁然开朗的表情。 这个故事,就是宫崎骏的代表作《千与千寻》的主要内容。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殿堂级作品,曾同时获得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等30多项大奖;征服了全世界近50个国家的观众。保持票房冠军19年。 它是宫崎骏献给孩子们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用自身的说服力向大众表明:语言就是意志,就是自我,就是力量。 另外,从这部动画片里,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到作者对贪婪自私的讽刺,看到独立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部电影传达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和关系的这样一种认知:生命力的发掘来源于与社会的沟通,互助和关爱是打破孤独、寻回自我的钥匙。 而《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则真诚讲述创作《千与千寻》的全过程。从概念草图、美术设定到成稿,尽展大师创作理念和制作革新。 本书分为宫崎骏概念草图集、美术草图·背景·角色设定、CG数字影像解说和完整版电影台本四大部分。 近600张图片,海量文字资料,描述了传统赛璐珞动画风格的数码动画影片的制作方式,尽展宫崎骏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 最后一部分还特别收录电影完整版台本,电影细节全景展示,逐一揭露观影彩蛋。 宫崎骏直言:“我想做的,就是这样的电影。” 通过这本书,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宫崎骏的创作模式: 他的电影并非从剧本出发,而是从一张或几张概念画出发,从而延伸出整个故事整部作品。 比如《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收录的概念草图,那躺在车中无精打采的小女孩,那些长得像青蛙的男员工、长得像蛞蝓的女员工,那层次分明、金碧辉煌的油屋等等,便是整部《千与千寻》的雏形。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宫崎骏以及他的创作团队,在创作一部作品时,十分注重细节的处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作品的精益求精。 比如: 汤婆婆的油屋的设计,既要有美感,还不能和普通的房子雷同,所以,就用整体的色调表现和区分。还有千寻一家走过的路,在画面上也有只观的展示——从现代化的大马路到旧式的石板路一目了然。 再比如: 剧中无脸Boy,也是触动观众的一个角色,但其实一开始的草图,他其实穿着华丽的衣裳的。还有钱婆婆的人物形象设计,也是经过了一番思量,后来才决定设计的和汤婆婆长得一模一样。 另外,剧中也有一些特别经典的句子,非常耐人寻味。

个人感觉:这本书,远比《千与千寻》更使人觉得震撼。我们不仅看见了一部作品,还看见了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以及创作理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