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会讲故事的图形第三辑(小拇指+馅饼逃跑记)读后感锦集

《会讲故事的图形第三辑(小拇指+馅饼逃跑记)》是一本由[法]索尼娅·莎娜 / [法]阿德里安·彼什林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四色图书,本书定价:89.80,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会讲故事的图形第三辑(小拇指+馅饼逃跑记)》读后感(一):孩子坚持阅读,作文质量却不高,如何提高呢?

孩子每天坚持阅读,到作文质量仍不太高,怎么做可以提高?

什么是高质量阅读呢? 作为一个坚持亲子阅读九年多的全职妈妈,在娃升入中学之后,我发现经常阅读的孩子和不阅读的孩子还是有差异的,在词汇量和遣词造句上,阅读量大的孩子相对来说优势大一些。 那么,为什么每天阅读却写不好作文呢? 只有输入没输出 孩子目前小学四年级,平时每天阅读也有一个多小时,但是作文的质量还是不高 阅读如果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那么写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大量阅读了,肯定作文写得好,其实真的不是这样。 阅读一本书,需要了解的比如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创作背景,这本书内容的可圈可点之处。可以在阅读之后写读书笔记,或者引导孩子谈论书中的内容,这都是输出的过程。 另外积累好词好句也是一种方法。把书中自己觉得好的词语,句子抄写在本子上,日积月累的效果慢慢就会展现出来。 语句不通顺,好词好句少,抓不住重点。最近一次考试作文离题,什么方法能提高写作质量 读书之后多讨论多思考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不思考是不行的,家长可以激发一下孩子的谈论兴趣,比如这本书的作者还写过什么,这个人物你觉得怎么样?你觉得哪儿写的最好。让孩子表达出来他的想法。从平时一点点的积累开始。 推荐一套最近我在阅读的绘本,《会讲故事的图形第三辑》,这套绘本分为两册,分别是《小拇指》和《逃跑的馅饼》, 题材新颖,如果你不会讲故事,可以看看它 跟以往看的绘本不同,这套绘本不是直接阅读的,而是在有了故事梗概的前提下,由读写自由发挥,自己讲故事的。 比如书中提到的小拇指的故事,小拇指是一个小朋友的名字,这个小朋友的性格特点,长相都可以让读写自由发挥,他经过的地方,遇到的人,也可以自由发挥。比如,小拇指兄弟七个在大森林里,那里是什么样的环境呢?

没有一个字,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作为无字绘本,想要讲好故事,需要读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故事不再是图文并茂的形式,而是用图形代替了人物,对于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样貌,小读者都可以自由发挥,把喜欢的词汇都用在故事中。

同时,这也是锻炼小朋友表达能力的好机会。通过了解故事梗概,小朋友可以自己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故事里小拇指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是怎么解决的,一路上肯定还有不一样的景物,需要把给出了简单框架的故事充实起来。故事中机智勇敢的小拇指,等待着小读者去发现他的故事。

勤学多思,相信多多互动,多做类似的练习,孩子会慢慢掌握作文的技巧的。

《会讲故事的图形第三辑(小拇指+馅饼逃跑记)》读后感(二):有形的故事,无限的可能

最近,阅读了一套法国人创作的无字图形故事绘本,青豆童书馆出品的《会讲故事的图形》第三辑,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这套书一共两本,《小拇指》和《馅饼逃跑记》,两个故事均改编自法国著名童话故事,选材经典,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寓意深刻。

绘本采用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简单的图形为主要元素,通过不同图形、颜色的组合来指代不同的人物角色和场景,用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现故事,创意十足。

通过扫描书籍塑封上的二维码,读者可以获得书籍配套的资源,包括童话故事的原文、根据绘本创作的视频和名家解读。家长在与孩子共读本书的时候,可以先行阅读并在共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展示给孩子,以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故事。

这套书虽然呈现方式简单,但却可以让玩出不同的花样,趣味满满。

首先,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认识图形和颜色,以便识别故事的不同角色。然后一边看图,家长一边讲述故事,让孩子对故事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理解。如果孩子有兴趣,家长也可以多次重复故事,以便孩子加深理解。

共读完成后,可以引导孩子看图复述故事,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孩子识别图形和颜色的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共读和复述故事之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把绘本作为临摹的范本,学习绘图,这套绘本图形简单,色彩明艳,尤其适合低龄的儿童作为绘画入门的练习。另外,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制作手工作品,诸如剪纸、橡皮泥等来复述故事,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加了故事的乐趣,又增进了亲子感情,一举多得。

其次,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选择地介绍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比如,《小拇指》的故事赞扬了小拇指的聪明机智,灵活应变,教育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应当如何应对;引导孩子思考《馅饼逃跑记》中的馅饼虽然聪明伶俐,却依然没能从狡猾的狐狸手中逃脱,这是为什么。

再次,除了专注于故事本身,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参照图形模式,创作绘本。这个过程对于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绘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在上学以后,遇到写作文就再也不会头疼了。

《会讲故事的图形第三辑(小拇指+馅饼逃跑记)》读后感(三):耳目一新的简约图形儿童读物

一、书的形式一个“新”。

这两册给小孩的读物,书的内容策划非常独特,不是图文并茂,而是图形为主。能够让小孩记住图形,串联起来讲故事,以达到熟识各种图形、熟悉故事内容的目的。从而提高孩子图形识别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整体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提高孩子对事物认知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正文没有一个“字”。

书中提示卡片有图示、故事梗概和阅读方法等有少量文字。正文都是简约图形表达故事主人公、场景。正文每页都只有页码,没有其它任何汉字、字母。

三、图形大多一个“色”。

主人公、事物图形一般都是一个颜色,图形形状设计也都非常简单,容易记忆。每页的故事场景颜色也很简单,一般两三个颜色。对孩子来说难度不大,只是串联起来、动起来需要大脑的进一步加工。

四、主角竟是一个“饼”。

《馅饼逃跑记》,一看名字就能知道,主角竟是一个馅饼。馅饼图形是带三个深黄色带状的浅黄色圆形,是第三个介绍的图形,也是正文第三页出现的。还有主题歌《馅饼歌谣》,故事梗概讲述了大体脉络。生产厂家是出品于一个老爷爷老奶奶的家,躲过了老爷爷、兔子、灰狼、熊等众多角色的吞吃,却被狡猾的狐狸用装可怜的花言巧语所蒙骗,最终被吃。故事教育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一定要稳妥、慎重的辨识好人坏人、好话坏话、好事坏事,而不是耍小聪明、小伎俩,尤其是防止被虚伪、假善、装蒜的人蒙骗。 五、主角还有一个“小拇指”。 《小拇指》故事梗概对应每一页有一个情节的基本介绍。主人公小拇指是樵夫七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第一次小拇指通过用石子做记号,从大森林里找回家。第二次回家路上做记号的面包屑被鸟吃了,又被妖魔骗进魔窟。小拇指与哥哥们反骗妖魔逃离,还夺得了魔法七里靴,不但回到家里,还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表现了小拇指热爱大家庭,并具备勇敢和智慧,通过努力和奋斗,摆脱贫苦和危险,与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六、印刷质量一个“好”。

1.封面不一般。本书两册封面都是用很厚的硬纸壳一般的材料,对书的保护力很强,经拉又经扯,不会轻易被小孩撕坏。最大程度保护书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持久性。主人公图形突出于封面中上部,应该单独成型然后强力粘贴上去的,非常显眼。 2.卡片牵一线。印有图示、故事梗概的卡片是单独一张,顶端与书的顶端有结实的布带连接在一起,不会轻易丢失。既是很好的书签,也能随时每页正文内容联系,随时查看, 3.每页都一厚。书里每一页的纸张都很厚实,超过一般书籍的纸张厚度。手感舒适,阅读快乐感很强。 《会讲故事的图形》(第三辑)作者索菲娅•莎娜(法)、阿德里安•彼什林(法),译者蔡冬梅,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会讲故事的图形第三辑(小拇指+馅饼逃跑记)》读后感(四):《会讲故事的图形》:一场“化繁为简”的奇妙游戏

作者:柳漾

第一次读到《会讲故事的图形》系列绘本时,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耳熟能详的童话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自然又巧妙地呈现出来——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讲!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其中的《小红帽》与四岁多的女儿分享。

小红帽的故事,她当然再熟悉不过了,但捧着这本“图形版”《小红帽》,女儿依然读得津津有味。我能够体会到她的乐趣:熟悉的故事正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邀请我们走进去,一起参与和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一次,故事中的风景变得不一样了,而我们走进故事的感受,自然也变得不同以往。

《会讲故事的图形》是一套十分独特的绘本,系列共收录了6个经典童话故事:《三只小猪》《小红帽》《金发姑娘》《穿靴子的猫》《小拇指》和《馅饼逃跑记》。

本以为是“老面孔”,读来却大为惊喜,为这套书奇特的设计赞叹不已:明明讲的是我们都知道的三只小猪和小红帽的故事,可画面中既没有小猪,也没有小红帽,只有一些色彩鲜艳的圆形、矩形、三角形……此外,除了书签上的简单的故事梗概和图示,正文中没有一个字!我知道,“无字书”是让许多喜爱绘本的家长感到头疼的一种类型——没有文字,故事要怎么讲呢?两位法国艺术家的办法是:把故事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来讲述。

别具匠心的艺术家索尼娅·莎娜与阿德里安·彼什林抛弃了传统绘本中优美的文字与画面,用极致简化的几何与色彩语言,来表现童话中的角色、场景与故事情节。

当我们把书交到孩子手中,让TA一边翻看,一边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大人看来天书般的几何图形,在孩子眼中竟然变幻出一个如此丰富生动、趣味盎然的世界。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与色彩,因为与故事的结合,有了性格,有了生命,有了意义。

用图形来讲故事,不仅是一种大胆的艺术创新,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智慧。为什么要化繁为简呢?繁复当然有繁复的精彩,优美、华丽的文字与画面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充实我们的头脑与心灵,但比起用语言和图画直接告诉孩子故事是什么样,《会讲故事的图形》更注重为孩子打开不同的可能性,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运用观察、联想和推理,自主地想象角色的行为与故事的发展。

作者用这样的方式,邀请小读者参与到对经典的“重构”之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经典。绘本中极简的图形通过视觉“输入”到大脑中,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想象加工,再用语言的形式“输出”——这个从所见到所想,再到所言的探索过程,带给孩子的意义远远超过一次简单的阅读。

从习惯被动地接受故事,到主动地去构建、创造故事,是充满挑战的思维训练,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成长与突破。从这个角度来说,《会讲故事的图形》的“简”,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在孩提时代曾经热衷于和哥哥玩一种形状游戏:一个人画出形状,另一个人添加几笔,将其变成一幅画。安东尼坦言:“形状游戏是贯穿我生活和工作的纽带。起初只是日常的消遣,纯粹是为了消磨那些阴雨绵绵的下午时光,不承想,日后它却成为我所做的一切事情的核心。”

安东尼创作出的那些好玩的、富有感染力的、引人深思的作品,核心其实都离不开这个童年游戏。这或许与《会讲故事的图形》系列的创作初衷不谋而合:从最简单的图形开始,让孩子以一种无拘无束、自然而然、轻松随性的姿态亲近艺术,亲近经典童话作品,进而在自己的想象中充分参与和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