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读后感100字

《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是一本由鲁克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读后感(一):合欢之下,岁月安好

这是一个悲伤而又温情的故事,即使是在小朋友的眼中,也是那么地意难平。胡小木和偶然站在合欢树下的沈欢,从阳光下的相逢到如今彼此激励对方、努力全新做好自己的生活,到最终,少年相互在心灵上依偎,最终彼此给了救赎。

沈欢,父母在用“欢”字为她起名字的时候,是希望她一生喜乐、幸福、安好的吧。虽然小名叫“招弟”,寄托着对下一个孩子的期盼,可是父母依旧给了她所有的宠爱。但似乎“欢”字并没有真正的临到她。有一天,沈欢被查出得了白血病,父亲与他配型成功,没有给他捐献骨髓,把她寄养到姨妈家。沈欢不理解,但她依然相信父母对她的爱。而且,她也用这颗善良感恩的心去热爱身边的一切人。她捡到了一条流浪狗,还给他取名叫乐乐。“欢乐”组合用喜剧的名字温暖了悲剧的人生。虽然沈欢因为生病没办法上学,但是她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农村女孩沈欢给胡小木带来了不一样的世界。胡小木渴望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渴望体悟父母的伟大,渴望宝贵的亲情,在他们接触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新奇有趣的事。最终,两个孩子的心灵彼此靠近了。

看着书名我以为是青春疼痛文学,读起来才知是青春温暖文学。细腻而又温柔的文字一如两个相互慰藉的少年,彼此依靠,彼此救赎。少年,本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年纪里,经历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哀伤,哀伤过后,尽是如合欢般的美好。

于父母而言,该如何养育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呢?市面上有大量的书籍去教你做父母,却没有人教你爱你去爱你那个不完美的孩子。合欢树下的友情,让两个不完美的孩子,走向他们自己的完美人生。

《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读后感(二):《我不是坏孩子·合欢树》:如花的生命,如火的爱

一个不爱学习,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小孩子,一个老师讲课左耳进右耳出,哦不,是两耳都不进的小迷糊蛋突然就改变了,上课听讲认真了,两只盯着黑板的眼睛瞪得像牛眼一样大,两只耳朵像兔子的耳朵一样时刻树立着,生怕错过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细节。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让不爱学习的他变得如此好学呢?翻开书籍《我不是坏孩子·合欢树》你就能找到答案。 《我不是坏孩子·合欢树》一书是著名诗人、作家、编辑、书法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克所著。鲁克在《儿童文学》《知音》等期刊发表纪实文学、儿童文学作品500余万字,曾在2006年获评《家庭》杂志特别大奖。他的部分作品入编中小学教材与读物。 鲁克的作品语言清新,充满诗意,故事中处处都透着哲理,行文里行行可见深情。他主张暖性写作,誓为苍生立言。 《我不是坏孩子·合欢树》讲述的是一个有关生命和爱的故事。故事主人公胡小木是一个没有上进心,整日都蔫蔫的,总睡不醒似的小迷糊。当他遇到一个像合欢花一样漂亮的陌生女孩时,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一、热爱让生命沸腾 胡小木原本是个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小男孩,但当像合欢花一样漂亮的沈欢来到他身边后,他望着沈欢的背影,望着沈欢一甩一甩的马尾辫就觉得有一股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当他听了沈欢那多灾多难的人生遭遇后,浑浑噩噩的胡小木突然如醍醐灌顶,如大梦初醒,有了动力,有了奋斗的目标。他由一个中等偏下的学生转变成了一个优秀的学生。同时对什么都不喜欢的他在沈欢的影响下感受到大自然的鲜活灵动、生机盎然,更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时间的可贵。他与沈欢借蛛网,编八角笼,捉蝈蝈……他如小树一样啜饮着爱的雨露,沐浴温暖阳光。热爱让生命沸腾! 二、互爱让生命延续 胡小木与沈欢的快乐生活的日子并不长久。因为沈欢是个患有白血病的小姑娘。父母为了救沈欢砸锅卖铁筹钱为沈欢治病,可是祸不单行,沈欢的父亲也患有白血病。父爱如山,沈欢的父亲为了救女儿没日没夜地工作,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治疗。面对如此深沉的爱,沈欢也忽视了自己的病体,在火车上一节节车厢询问他人是否需要画像,想赚取治疗父亲的医药费。胡小木与老师同学们,沈欢的姨妈姨父,社会上的爱心人士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资助沈欢父女俩治病。爱轰轰烈烈,像火苗、像霓虹,爱让终点的生命在人间延续。 结束语:诗样的文字,诗样的人生,来过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可以埋怨的,这个世界值得你爱,值得你留恋……

《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读后感(三):我们的孩子需要怎样的“死亡”教育

浏览网页时看到一篇报道,关于某作家的作品中有“自杀”情节而被强制下架。内心觉得在“教材风波”影响下,这一操作未免有点矫枉过正了。

再联系到近年来青少年不堪重压的一些轻生案例,内心略有唏嘘,有些事不是不提,它就不存在。难道你不跟孩子们说“死亡”,它就存在吗?我们要做的不是掩盖,而是直面这个问题,告诉他们什么是死亡,如何面对生死,这才是我们该对孩子进行的“死亡”教育。

孩子的世界其实会比成年人的世界更加容纳百川,关键就是我们成年人如何对他们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

这本《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就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籍。这个小说就是在讲一个关于生命和死亡教育的故事。主人公小木遇到了身患重病的欢欢。在与欢欢相处的过程中,他也在慢慢蜕变。

先是由之前的“考拉”先生,“满不在乎”先生,“差不多得了”先生,变成了上课认真听讲,考试积极有为最后顺利进入重点的进步小能手。之后,又在与欢欢的暑假生活中,体验到了与自己原来不一样的生活的乐趣,也在欢欢的事迹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欢欢是个多灾多难的孩子,小时候几乎就是七灾八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没想到的是,更大的灾难在等着她。她身患白血病,家里一贫如洗,但是,爱他的爸爸妈妈愿意倾尽一切为她治病。

现在的孩子,大多体会不到父母的爱。他们更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情节是欢欢带着小木去郊外庄稼地玩耍,遇到一群野兔子。野兔妈妈为了救野兔宝宝,尽管已经脱离危险,但还是义无反顾折回来救自己的孩子。就像自己的爸爸一样,宁愿牺牲自己,换取欢欢的性命。

哪有白来的生命呢?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都是爸妈换来的,他们用汗水,用心血把我们抚养长大,我们怎么能随随便便伤害自己?真是中国那句老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伤害自己,其实也在伤害父母。

所以,生命教育更在于感恩教育。感恩赐予自己生命的人,感恩那些为自己生命献出一份力量的人。自己的生命从来都不是轻易得来的,千万不要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

当你有空时,不妨好好坐下来,问一问自己的孩子:你觉得生命是什么?假如生命只有一天,你会做什么?

《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读后感(四):这颗合欢树‘见证爱的故事’

本文围绕着沈欢和胡小木,初识,相遇,相知,带着沈欢的梦成长的故事~

开篇被大家称为“小迷糊”的胡小木,没有上进心,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追求,消极迷茫,每天自甘平庸的活着。直到有一天,在家门口的合欢树下,他再次相遇了;

一个仰着脸,含着泪,深情瞭望满树的花朵;

一个低着头,忧虑着,慢慢吞吞踩着自己的落寞和孤单;

但是胡小木不知道的是,沈欢是专门在合欢树下等着胡小木的,希望小木哥帮忙补课;

二人坐在合欢树下,沈欢的问题,让胡小木不知所措;更奇怪的是,胡小木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上课时常走神,老师的话讲:“左耳进右耳出;”然而沈欢的话,胡小木不仅不觉得乏味,还很喜欢听她讲;

沈欢诉说自己的故事,曾经五岁跟堂哥游泳差点淹死;堂哥三岁的时候,堂哥为了哄我,玩火柴,不小心点燃了蚊帐,引起了火苗;经历了水灾与火灾,她都化险为夷了。小木哥感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月光下给沈欢点赞。

一次偶然间,沈欢爸爸和沈欢同时查出白血病,一场疾病摧毁了一切,沈欢的为了不让父母单选,故作坚强,让父母放心;然后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沈欢已经开始倒计时,他要把我每分每秒,做一次奉献,把自己的器官都捐献~并且要让每一天都有意义~

听完沈欢的故事,受着小女孩的影响,胡小木逐渐有了改变,如大梦初醒;也学会了很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为了沈欢这个学生,胡小木每节课程,全神贯注,记笔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有知识都需要搞懂~并从沈欢身上领悟到“时间就是生命”的感叹;自从认识沈欢,胡小木从不求上进到成绩优异并考上重点中学;受沈欢感染,小木爱上学习,也知晓时间宝贵;自从沈欢来到这,连小木爸妈都深感惊讶,小木变积极,变阳光,变精神,变阳刚了;

故事转折开始了,小木在学校为沈欢开了画展,全班同学都很喜欢沈欢的作品;沈欢的爸因为瞒着自己白血病,被沈欢偷听到了;沈欢连夜坐车回家,引起了肺炎高烧不退,不幸的离开了他的父母,而乐乐用一天一夜的时间,从远方叼来许多合欢花,是沈欢最喜欢的花,是人间最美的花;

乐乐陪着小木,沿着沈欢的足迹,在他的故乡走走看看,田野,荞麦地,荞麦花,按照沈欢之前说的,荞麦花可香可香了,吸到肺里,你的人就是香的~

胡小木,沈欢,乐乐,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读后感(五):《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 差不多男孩得逆袭有花香。

说实话,我还没看书的介绍时,我就很喜欢这个主题:我不是坏小孩。怎么会有小孩儿是坏小孩儿呢?

我以前读过一本几米的漫画《我不是完美的小孩》,当时看这本漫画的时候就很感触,小朋友作为“弱势”群体,经常被要求、被误解,可以说很多大人并没有耐心去认识孩子。带着这种所谓的“感触”,我翻开了这个系列的书。

这本合欢树,讲述的是一个差不多男孩胡小木因为一个合欢花一样的女孩而变得积极、努力的故事。之所以叫“差不多”男孩,是因为胡小木做什么事情都不上进,永远秉承这“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成绩不好。

这一切直到遇到了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姑娘—沈欢才发生了改变。这个女孩积极乐观、热爱学习、喜欢画画,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这些都慢慢地影响着胡小木。他们从“补课”开始,因为生病,沈欢无法去学校上课,她就请求胡小木教她,带着疑惑、沈欢的信任,胡小木也开始认真了起来,随后,他们谈论生死、一起玩耍。

故事如果到这,这就是一个寻常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但最后沈欢的离世让这个故事有多了很多生命的思考。最后沈欢的那些感谢信朴素而真诚,胡小木似乎也在这段经历中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

故事并没有那种意料之外的“波澜”,对于小朋友来说无所谓。但是说实话,关于“我不是坏小孩”这个主题并没有很好地点到。书中所说的是一个表现不那么好的“差不多”男孩因为一个女孩的改变,并没有说他本身其实是个好小孩,是被误解了。这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其实是有点文不对题的。

其次,故事中所表达的主题其实还挺多的,生死、努力、亲情、成长,以至于故事排布上是很拘谨、不流畅,读起来又很散,很容易半截就停下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是大人的缘故,总之,不是很流畅。

在这个故事中,我比较关注的是这个小男孩的热情,就是他那个“差不多”态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因为从父母、老师身边的不到正向反馈所以“萎靡”,还是说胆小敏感不敢尝试,亦或是天生如此(所有的佛系都是被不愿热情再熄灭)等等,这个原因交代地很不明显,反而很多的笔墨放在了对小女孩对他的感化上,不是不行,是很没感觉。如果通过两个小孩的脚力路,把胡小木为何总是“差不多”如果把这个原因交代出来,我觉得可能“我不是坏小孩”这个主题就会更突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