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详谈:00后》的读后感大全

《详谈:00后》的读后感大全

《详谈:00后》是一本由李翔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详谈:00后》读后感(一):今年第三十本,详谈最令人失望的一本

看完第二个受访者就觉得这书白看了,浪费时间,但基于“勉强能看得下去就看”的习惯,我还是看完了

总结:

00后比之前的90后、80后也没啥区别,估计以前的70后、60后在这个年龄段也没啥区别

我回忆了下我刚毕业到单位的时候,在新来大学生里能把这四位受访人差不多对号入座

以后详谈系列还是得挑着买,都买来看还是不行

以上

《详谈:00后》读后感(二):一本很容易读完的书

关于最近读的一本书《详谈:00后》 ,收到书还是蛮惊喜的,小小的一本,厚度也不会让人有压力,看目录,看封面都可以知道这次的主人公有4个,出乎我意料的是在看到访谈前,小小的书就有整整18页关于00后的一些讨论,对的,有客观描述的大背景,有80 90的对比,也有作者自身的想法,读的过程中,我偶然感觉,这18页仿佛也是在访谈一个人,悄悄的说,这也是有分割线的,这本书竖着看,你会发现有几条灰色的线,来间隔每个人的内容,这种不明显的提示感,我个人很喜欢,我不想知道20页有多厚,但你可以悄悄告诉我这一部分大概还有多少,会让我有种便捷的感觉,没有人书读到一半还经常回去翻目录的吧。另一个我很喜欢的点就是,书页上的最后一行都和底部有一定的距离,我喜欢这种很宽阔的感觉,其实你要说多放一行可不可以,可以。但宽阔的感觉真的让人看着轻松,一本好书,简单的标准是能让人读下去,能为读者多设计点小心思,值得一夸。

《详谈:00后》读后感(三):这本书越年看轻越有用,但可能年轻时候看不太懂,能在现在遇见它是一种幸运。

不知道为啥分这么低,可能都是已经步入社会的人打的吧。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给他打十分不为过。

如果大学刚入学的学生看到这本书,会是一种幸运。

本书的主题:疫情 实习 网络 兴趣 社会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实习,实习经历很重要,特别是在经济不那么好的当下,企业只愿意找有工作经验的人,容错率大一些,培养成本少一点。

书展现了四个不同背景确在相同时代下的人生选择和职业规划。有的选择延毕一年,有的当网红,有点直接就业,有的选择考研搏一搏。

还有就是处在各个层级的大学中看待世界的方式。

这本书越年看轻越有用,但可能年轻时候看不太懂,能在现在遇见它是一种幸运。

《详谈:00后》读后感(四):是时候该做决定了

是时候该做决定了。 是我看完这本书第一个想法。四位受访者几乎都在大二甚至大一就对未来的规划做出了具体的安排。似乎在高等院校里,优秀的人一定会时刻把蓝图描绘好。 我还发现一点,就是不同的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热门选择。比如在香港上学的那位受访者,他身边考公的不多,但其他三位同学身边考公就是比较热门的选项。 从篇幅上来看,郭子介的篇幅是最多的。也许是因为他是四位里学历最好的,但可能去大厂工作也是更多人梦寐以求的未来。 虽然这本书也没有很好,因为对00后的认知还是片面且代沟了。四位受访者虽然规划各不相同,在大厂工作、创业、做抖音博主、考研,但四位都是一本大学学生。如果要更全面了解当代00后,四个人应该是985大学、普通二本、大专、已就业。而且采访的问题也没有很深刻,多多少少还是有长辈眼里的小年轻的感觉。 没有谁能代表一个群体,每个人都在过独一无二的人生,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特别是成功的路径没有能copy的。 以及为什么一定要问对B站《后浪》的态度呢?四位对《后浪》都没有给予很高的评价也蛮有趣的。

《详谈:00后》读后感(五):00后似乎更笃定了

80后90后00后我们总是用10年的间隔去划分一代人,划分方式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好像也没有其他什么划分方法。

每个年代都是充满标签的,每个标签又不能完全概括这一代人,当然用标签去评判一代人难免是有偏见的,可有时我们需要用这种偏见去把握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以及他的参与者。

书中的四位00后来自不用的城市不同的学校,经历了完全不同的成长细节,但也都有自己的烦恼,也在应对落差和束缚。但书中我比较有感触的是陈彦达,一个优秀的短视频创作者,对待事情的看法更深更远更笃定,不会因为眼前的所得忘记考虑未来,事实上,历史的滚滚车轮就是这样,它拥有极大的空间和时间的尺度,如果我们纠结于某一刻的享受,而忽视了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那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就容易在滚滚洪流中迷失自我,我希望我们能从更大的时间和尺度上去看问题,看透事物的本质,就像陈彦达拒绝经纪公司是因为并没有给陈彦达确切的未来道路规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