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她们和她们读后感精选

她们和她们读后感精选

《她们和她们》是一本由安小庆 / 林松果 / 李斐然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们和她们》读后感(一):一本读完了却爱不起来的书

《她们和她们》,真的是一本我喜欢不起来的书,里面大篇幅的讲述很多电视节目人的经历,不停的讲《半边天》这个节目,有点炒冷饭的意思,时隔30年出版的新书,还在讲那些久远的节目里的人物故事,又没有当初采访和现如今人物发展的联动。怎么看都是硬凑齐的一本书,三个作者,思想不统一。虽然写了许多不同女性的故事,但是作者个人情绪色彩还是太浓了。

《她们和她们》读后感(二):看见她的力量

我这些年陆陆续续接受的女性主义知识,与这本书里的女性主义者有着共同的观点。阅读这本书的时间里,我的脾气突然变得暴躁,开始怼天怼地。以前觉得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SB,我不屑与之辩论。现在觉得日拱一卒,日行一善是一件人生大事,我不奢求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女性主义思想。只求我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她比以前更好一些。

自由比权利重要,知识比金钱永恒,平凡比盛名可贵,执着比聪明难得。——张弥曼

女性主义与统治这个世界数千年的父权主义相比,才不过百来年。不必着急,因为明天还是解决不了,但滴水石穿,我愿意用我如沧海一粟的生命,为平权社会带去一次微弱的冲击。

《她们和她们》读后感(三):张越的序:烂

张越写的序也太离谱了吧?完完全全是性别问研究的门外汉,却有爹味的指手画脚,短短几百字暴露了太多太典型的偏见:公厕坑位比例是专业问题(不是大众能了解的)、“媳妇不好好过日子”、平权而不是女权、女性把琐事上升为歧视,发起性别战争、男人也让人心疼。还有一个非常别扭非常拗口的:“女性进行社会化尝试和理性训练时,会不会因此折损丰富的情感能力,断了与孩子的生命连结”。翻译一下:女性觉醒了,但是理性过头了,所以不生孩子了,这是一种损失(折损)。

提到了internationality,但完全没理解intersection的意思。她觉得因为所有问题是太多因素的交织,所以就没法说一个问题是性别问题

《她们和她们》读后感(四):看到她们

我看见女性看到人,看见文字的温暖与力量。其实《人物》公众号的推文我一直都挺爱看的,那种对一个人的深入挖掘总会给我带来感动与启迪。之前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写陆庆松的《螺丝不肯拧紧》,看了很多遍,这本书买回来后才发现作者就是这本书中的其中一个书写者李斐然,也是一种不经意的缘分。《她们和她们》,女性书写者,女性被访者,拥有共同性别却又各具特色的人在交流中碰撞出生命的力量。是刘小样永不关合的那扇窗,是宋小女念念不忘的那个拥抱,是杨本芬家族一代代女性的托举,是张弥曼两年里磨出的540多张断面磨片……也是安小庆心中的种子长成的桨,李松果敢于直视家庭的目光,以及李斐然坚定决心渴望改变的一个零件。那些不被渲染的煎熬隐于文后,字里行间呈现出莫大的勇气与炙热,当我们作为人书写人,应该就能达到如此吧。

《她们和她们》读后感(五):虽然对一些章节不感冒,但挺喜欢李记者的文风

还没开始看正文,序里面黄长蓉的故事就让我动容,"那个混杂了不甘,无奈,甚至了然的眼神"了然而无语。 我突然觉得有点悲哀。我其实并不理解刘小样,当我心里突然升起"矫情"的念头的时候,我是不是也失去了些什么。但当她重回几千年的"正轨",又觉得可惜。跟序说的一样,这不只是女性的故事,也是人性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里,我更喜欢王树生。但仔细想,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我对他更加宽容。如果王树生能再进一步,是不是刘小样能走的更远呢? 比起这种简介,下回想看看寿沅君老师具体讲述。不过刚开始看确实有一点儿嫉妒张越老师,放着编制出来闯,那边还随时欢迎她回去,不过这是我自己的物质想法了。 张越老师关于刘小样的自述,请问刘小样篇已经说过一次了。不过本质文章集合,也能理解。 ?天呐。第一个扣分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