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读后感1000字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读后感1000字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是一本由[德] 约克·穆勒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读后感(一):公平是啥?这本绘本告诉你

文/文小妖

相信每个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当孩子是双数,物品是单数的时候,那么该怎样分配这些物品?然而,一旦分配不均,那肯定免不了一场“世界大战”。

在孩子的眼里,公平非常重要。但是又要怎么做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呢?通过绘本《给我两个,给你一个》相信不少家长会从中悟出许多……

回家的大熊在路上发现了三朵蘑菇,他兴高采烈带回去与好朋友黄鼠狼一起分享。黄鼠狼尽心尽力将蘑菇烹饪成一道美味的菜肴。可是蘑菇端上桌的时候,两个朋友却吵起来了。

因为蘑菇只有三个,这样也就意味着两个人中,有一个人可以多吃一个蘑菇。

当然啦,大熊和黄鼠狼谁都不想让,谁都想多吃一个蘑菇。两个伙伴为此吵得不可开交,谁都觉得自己应该多吃一个。直到……

一只狐狸出现,趁着他们不备的时候,偷吃掉了多出来的一个蘑菇。嗯,整个世界开始和谐了,大熊和黄鼠狼虽然很郁闷,但是也停止了吵架,开始享用美味。

饭后水果的环节,黄鼠狼拿出三颗野草莓……

故事戛然而止!不知道两个好朋友会不会又开启新一轮的分配“世界大战”,还是总结经验教训,用两个人都满意的方式分配野草莓呢?

我想,这大概是绘本作家约克·穆勒留给小读者的一道题吧!相信每个读完这本绘本的孩子都会给出自己的分配答案。

绘本《给我两个,给你一个》为小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命题:何谓公平。

当小朋友们面对自己喜欢的食物或玩具,出现与他人无法平均分配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像大熊和黄鼠狼一样,争个面红耳赤?还是等对他人出现干涉?还是两人友好的内部解决呢?

这些无疑是绘本《给我两个,给你一个》抛出来给小朋友以及家长们思考的问题。绘本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只是留下了许多可供选择的“悬念”,而这些“悬念”正是引导孩子思考公平的最佳钥匙。

比如我和五岁的女儿读完这本绘本后,她认为大熊和黄鼠狼可以把多出来的蘑菇和野草莓一分为二,一人一半,那么两个人都可以吃到相同等量的食物啦!

我转而又问女儿:“可是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一分为二的呀,比如玩具,书本等。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那就轮流着玩,每个人可以玩(读)二十分钟,然后再到下一个人。”女儿若有所思地回答,“或者就交换,用自己分到的玩具去交换其他多余的玩具,一次只能换一个,这样对每个人都公平。”

听着女儿的回答,我心里暗暗吃惊,这回答真棒。

绘本《给我两个,给你一个》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亲子阅读时光,还为我们母女俩创造了互动话题,让我和孩子之间能有良好的互动的同时,也启发孩子思考,可谓是一举两得。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绘本的插画,非常独具一格。简单素净的彩铅画面,让小读者的第一眼注意力就放到了故事的主角身上,很快就能进入到故事情境之中。与此同时,绘本中的两个小主角大熊和黄鼠狼在插画家的笔下非常可爱,很符合小孩子的审美。在阅读绘本的时候,感觉就像在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短片一样。

当孩子们遇到分配不均的情况时,我觉得绘本《给我两个,给你一个》就是一位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会从中收获到许多,也会找到关于“公平”的答案!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读后感(二):在严肃的思考中,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分享和公平

文/麦左

你知道该怎么给四五岁的孩子讲公平吗?

是的,很多父母发现了,他们并没有公平的概念。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有自我,自己所想要的是不可能分享给任何人。哪怕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已经读大班,马上进入小学,他们对公平,对分享的概念仍然不强,需要父母引导才能做到。

于是大部分父母会不厌其烦地在孩子们耳边说:“宝贝,我们要分享。”

那么,分享究竟是什么呢?

幸好,广西师范大学魔法象出品了这本《给我两个,给你一个》图画书。究竟孩子知不知道分享?对公平有没有概念?相信通过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由一场蘑菇引起的趣味辩论,一次关于公平问题的认真思考。它严肃而有趣,富有哲理,具有童趣,真正从孩子的思维出发,去解决属于他们世界里的问题。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这本书讲的是“一只大熊,在森林里捡到三个蘑菇,拿回家后,黄鼠狼把它洗干净后煎了煎,正当他们准备享受美味时,发现蘑菇不够分,于是大熊和黄鼠狼展开了辩论,彼此都觉得自己分的最公平……最后,来了一只狐狸,吃了他们一个蘑菇,虽然偷吃不对,但成功解决了两个小伙伴的问题。”

因为一人一个,所以很公平。在孩子的眼里就是这样,只要对方和自己一样多,那就是公平,如果对方比自己多,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不过这本书自然不会只想传递这样简单的道理,更不会让家长认为读完这本书孩子仍然不懂分享。在书的最后,作者约克·穆勒留了一个悬念,黄鼠狼拿出了三颗草莓作为饭后甜点,于是问题就来了,这一次他们会怎么“公平”的分草莓呢?

简单来说,也许孩子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分享,所以他们才不分享,而不是他们不愿意。在不违背孩子本意的前提下,如果能让孩子们主动去分享,这应该也是作为家长们想看到的。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这本书作为德国莱比锡国际书展阅读罗盘奖获奖作品,非常适合用来让孩子们自由讨论关于公平与分享,同时进行严肃思考。

在孩子的眼中,是非黑白,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如果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会不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与其家长们不停地念“分享”咒语,也许不如分享给孩子这本书,来得更有意义,说不定还会得到不一样的有趣答案。

就像人们都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一样,他们更善于看透事物的本质,以遵循自我需求的方式处理事情。

最后,希望每位家长不要过多关注孩子是否愿意分享,而应该先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要分享。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读后感(三):如何做到公平的分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个敏感期,每个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公平,孩子也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在孩子3岁左右就已经开始有公平意识了,这个时候的公平是以物品的多少来划分的,这个时候他的个人意识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他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在一起分糖果,他会希望自己比较多,这个时候以分配结果为主,这个时候孩子比较自我,是以自我为中心;到了5-6岁的时候,他的公平意识就会更加明显,他们也会从贡献方面来衡量获得奖励的多少,他希望每个人的奖励都是一样的,或者他的要比别人的多,除了实际的物品,也包括语言上的行为上的公平;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在意的从实际的获得多少会过渡到主动让出一些东西,也会主动去帮助关爱一些人,孩子从开始的在意自己获得的多少到后来可以主动分享,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对公平的思考。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是一个关于分配蘑菇的小故事,三个蘑菇分给2个小动物,如何分配?在小动物分配的过程中,让孩子对公平进行思考。

著绘者约克·穆勒,德国图画书作家。喜欢创作动物,也是以可爱的动物形象被读者所熟知。

译者刘海颖,媒体从业者、德语童书译者。

简单的故事带来严肃的思考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故事很简单,小熊捡到了三颗蘑菇,于是和朋友一起把这三颗蘑菇做成了美味的食物,食物做成了,到了分食物的时候,两个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大熊觉得蘑菇是自己找到的而且自己个头大,应该吃两个,黄鼠狼觉得自己做的多而且自己个子小正在长身体所以要分得两个。因为分蘑菇,两个小伙伴争吵起来。这个时候一只手悄悄的伸了过来,第三只蘑菇被拿走了,吃了蘑菇的狐狸心满意足的走了,大熊和黄鼠狼又站在同一线一起吐槽偷东西的狐狸,重点是他们可以安静的享受美味的蘑菇了。

故事很简单,对于孩子来说简单的故事更容易理解,每个孩子都会不自觉的带入到角色里,也许是大熊,也许是黄鼠狼,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理由,通过小动物分蘑菇的故事让孩子思考什么是公平,如何找到平衡。

从自我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分配的问题

如何分配在孩子的生活中时常发生。在孩子的日常社交中,学着如何分配很重要,对于孩子来说,当分配不均时也会和书中的大熊黄鼠狼一样发生争吵。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思考为什么?在蘑菇分配的过程中孩子会思考为什么我可以拿的多。“为什么”其实是孩子一只思考的命题。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到自我的成形,孩子会越来越自我化,他会去主动分享,但是同时又觉得对方不能比我多,我才是主要的那个,这也是孩子自我形成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孩子物权意识的另一种表现。

在故事的最后,蘑菇被狡猾的狐狸吃掉了,反而让大熊和黄鼠狼停止了争吵,又变成了好朋友,新的问题又来了,黄鼠狼带来了三颗草莓,这一次他们又如何去分配呢?书中没有给出后面的情节,但出现了森林中其他小动物,开放性引导性的结局,让孩子自己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找到一个好办法。

大熊和黄鼠狼是孩子生活中的某一面,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学着思考如何分配,思考遇到社交问题是如何去解决。

干净的画面丰富的表情有趣味性

《给我两个,给你一个》画面细腻且干净,适当的留白让整体画面显得整洁,让孩子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主角身上。

随着故事的推进,画面也随之改变。一开始捡到蘑菇,一起烹制蘑菇,等待美味蘑菇的开心快乐,到后面两个小动物因为分配问题产生矛盾的无表情,再到后面发生争吵的愤怒,双方的表情及动作发生了变化,场景是定格的,但大熊和黄鼠狼是动态的。这样的表现让故事充满了趣味性。

看完这本书我把它分享给我的朋友,一个二胎家庭的妈妈,看完故事,她告诉我书中那只狡猾的狐狸有时候是妈妈的角色,当家里的东西出现三个或者单数时,就需要狐狸的角色把第三只拿走,这样孩子们的战争就结束了。《给我两个,给你一个》让每个孩子都思考公平和分配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