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万物原理读后感摘抄

万物原理读后感摘抄

《万物原理》是一本由[美]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原理》读后感(一):宇宙精妙的令人不寒而栗

一本科普读物,但是对于我这种毫无基础的物理小白来说,还是有很多部分不太能理解。

不过,看了书,突然有些理解为什么很多科学家都信上帝,不再是无神论者。宇宙太精妙了,我们的身体也像一个小宇宙,有些细思极恐。

互补性的思考也对我启发很大,开放包容,是需要一直锻炼追求的事。看不同的书,了解不同的人,加入自己的思考尤为重要。

《万物原理》读后感(二):人类目标的本质

人类的目标的本质是通过动态复杂性的信息流,而非化学和生理学的细节来表达的,这一原则既拓展了思维,也解放了思想。它促使我们去想象宇宙中其他地方的思想是如何出现的,并且让我们为接纳这些思想做好了准备。

人类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繁荣发展,这些条件在地表附近不远处的大气层以内很常见,但在整个宇宙中却极为罕见。扩大人类信息的影响范围是一个更容易也更现实的目标。

人类大脑中不断进化的连接模式以及化学驱动下的脑电活动,是先今动态复杂性和思维的顶峰。

《万物原理》读后感(三):但是读来确实昏昏欲睡。

作者作为一个前沿的物理学家,有一套建立在前沿物理学的宇宙运行模型。自然也希望用简洁的语言把科学的原理和宇宙的奥妙呈现在读者面前。

并且作者也向我们区分出远古时期到地心说,17世纪地心说转变到日心说,在到日心说的封闭宇宙模型 绝对时空观到无限宇宙模型 基本粒子的时空观的建立。

虽然我们读者已经在21世纪了,但是人类的自我意识体会是如此明显,所以还是有人依然还是在建立起了绝对时空观,而这应该是在1905年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后就应该被抛弃的观念了。

所以我们读者还是要去理解宇宙的奥妙,尝试建立起新的宇宙运行的模型。

本书也以大观念地方式讲述了作者的世界观,但是这是本小书,基于篇幅,框架下的细节自然是我们读者阅读其他科普读物去建立了。

但是本书瑕不掩瑜,还是一本能够扩展我们宇宙观的书。也许我们看过许多的科普读文,是时候用本书去做一个系统性的整合了。

《万物原理》读后感(四):“太极图”元范畴的宇宙精神

宇宙世界、万物世间成了宇宙追问和各种妙想的附体。一代一代充满好奇心的人们都在向天发问,追寻宇宙的奥秘。尤其是宇宙科学工作者,他们在通过对量子力学的研究,寻找着宇宙的诞生。从人文始祖伏羲创始,诞生太极八卦以来,中外的哲人和科学家均绕不开这“太极图”,至少历经50多个世纪的探秘,自《易经》《老子》的引领,太极原理的研究日益深入,不仅中国本土,而且广布全球。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玻尔和现代宇宙之父《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等,都将“太极图”认定为是对宇宙起源的最好最美的描述。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认定“太极图”的原理就是“万物原理”,他在《美丽之问》中美妙地将太极图“想象成虚粒子到实粒子的转换,现在据说这个基本的量子过程暗示了宇宙的起源。” 《万物原理》以“答案”方式准确地描述着“太极图”元范畴的宇宙精神,比《时间简史》更踏实地叩住亿万读者的心扉!

《万物原理》读后感(五):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摘抄和认知串联的书

这本书乍一看,有点割裂,以及内容过于“庞大”,但是细读的话,发现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

比如,在互补性原理那块,讲了“为了解答那些令人刚兴趣的问题,我们时长需要转变焦点。发现(或是发明)新的概念以及找到运用它们的新方法......良好的表达可以区分可用的知识以及理论上存在但并不真正可以用的知识......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像是真正拥有金条和知道海洋中理论上溶解了大量金原子之间的区别一样”。

我联想到现在商界用烂了词汇,比如“熵”,比如“第一性原理”,这些本来都是物理界的名词,为了解释商界的行为,被直接用到了各种场合。我本人第一次在新闻里听到“第一性原理”的时候还愣了很久,伊龙马斯克(Elon Musk)把这个概念用来解释商业行为,做得很好。

作者还将互补性原理解释到艺术领域。

说:“毕加索和其他立体派艺术家创造的视觉艺术,以图像的形式捕捉了互补性。通过从多个角度描绘同一幅画中的某个场景,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现他们重视的内容。小孩子在绘画时也会这么做......这种坦率的互补性在小孩子的绘画中显得很可爱,而大师则可以通过这一点向我们展示何为天才。”

有点意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