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离开之后》读后感摘抄

《你离开之后》读后感摘抄

《你离开之后》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离开之后》读后感(一):共情

没有规训,没有教导,只是以很平常的语气记录了母女分离前后的场景和想法。很多细节读来让人感同身受,许多所思所想和行为都是在这一场悲伤上中切切实实经历和体会到了。多数时候,这股悲伤就待在我的心头一隅,静静不动十年了,作者也不能号称自己走出丧母之痛,但通过这种记录回忆,让人共鸣。回忆所爱之人是一场痛苦需要宣泄的事情,但没有恰当的场所,书中提到希望有一个丧母俱乐部,给予更多人关怀,真的是很好的创意。通过阅读此书,看到作者的行为和自己高度类似,也在某种程度上重新经历了一遍丧亲之痛,同时又正式审视自己和亲人的爱。也让自己的悲伤得到宣泄,好书,感谢

《你离开之后》读后感(二):你离开之后

这本书是我在生日那天在西西弗书店的角落偶然遇到的,很机缘巧合,因为我和作者有相似的故事背景,泰勒的妈妈是在她19岁的时候因为癌症而离开她的,我妈妈是在我21岁的时候因为车祸离开我,当时也想过是一瞬间来不及告别好一点,还是漫长而痛苦却永远没有尽头的这种告别方式更好。

泰勒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另一种离开方式的痛苦。

这本书是以漫画方式呈现的,很多小细节都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的,也感受到了不同民族对逝去的人的怀念方式的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家人的支持在这种时刻异常重要。

这本书来得有点晚,因为在最无助的时候特别想知道,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和我一样,在年轻的时候就失去妈妈,她会怎么办,会做些什么,怎么处理情绪,我的情绪是不是合理化的。

但是来的很给我安慰,在我生日那天遇到了这本书,在妈妈给我生命的纪念日,看到了“她”离开以后另一个“我”的生活。

妈妈走后这三年经历了很多情绪上的大起大落,一方面更相信世界上有灵魂,另一方面更爱自己,带着她的那份。

《你离开之后》读后感(三):有些情绪,可能也需要预习。

作者泰勒.费德尔是一个插画家,她的母亲因被诊断出癌症而后去世。而她在母亲离开十年之后,才用文字和画笔完成了这本书。

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叙述着悲伤的故事。

书中写到,“母亲接受化疗的那段期间,在学校里,面对同学的时候依然是阳光的,开朗的;只有独自一人的时候,她会切换成悲伤、焦虑的。”最后母亲去世,生活却依然继续着,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都说父母是我们与死亡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

那年冬天,我外婆离开之后,母亲变得胆小了,也不再愿意去离家远的地方了。送外婆走的那天,母亲拉着我的手,泪眼盈盈的说“从此,我没有爸妈了。”我看着母亲,眼眶一下子湿了。

近几年,有关告别的电影、书越来越多,前阵子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去年在中国上映的电影《入殓师》,与这本书类似的《我离开之后》等。

这些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在不幸的事情发生之后,在悲伤之余,我们还需要好好的做个告别,现实生活中的,以及心理上的。

因为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走下去,只有我们好好的走下去,才能宽慰已经离去的,为我们挂心的和我们牵挂的人。

《你离开之后》读后感(四):妈妈,我好想你

妈妈确诊肺癌的前一个月开始咳嗽,也像作者家人一样的反应,我们以为是普通感冒。可是喝了药没有效果,去医院拍普通CT肺部有结节,又做了增强CT,怀疑小细胞肺癌。在回家的高铁上已经知道了妈妈没有多少时间,最多三年。

可是连三年的时间都没有给我们。从确诊到最后只有11个月,停留在了50岁。妈妈在一期化疗结束一个月就转移了,在病房求主任救救她,她放不下她的孩子。到最后一天为数不多的清醒时间还在咬牙坚持让医生帮忙治好她。

病情发展的太快了,很害怕接电话,害怕不敢点开爸爸发的消息,永远是坏消息。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不好的情绪不敢在妈妈面前流露出来,我妈妈真的太坚强了,为了我们坚持化疗,头发眉毛都没有了,没有食欲忍着吃很多东西,不然达不到下一次化疗的指标。

医生说回家吧治不好了,活不过这个月,我们不信还要强装没事骗着妈妈说先去中医院调理一下指标达到再去化疗。

最后妈妈死在了爸爸生日的那天,没有时间哭,需要在尸体硬之前穿好衣服,买了妈妈喜欢的大衣和小白鞋。我应该庆幸吗,在封城之前办了葬礼。妈妈喜欢朋友,当天很多人来送她。我一直喊她再也不会有回应了。

妈妈走之后一直在假装没事,可是每晚需要熬到困得睁不开眼才敢睡,一闭眼就是妈妈生病被癌症折磨不成样的画面。只能悄悄地哭,等家里没人再放声哭。每天浑浑噩噩对什么事情产生不了兴趣,不想和其他人交流,产生交流害怕被问妈现在怎么样了,我希望回答是癌症共存,恢复的很好。可是什么都没有了,还在继续欺骗说妈妈在家休息,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没有妈妈的人。

《你离开之后》读后感(五):不过,人类生来就能适应各种变故

泰勒的失去感是真实感人的,透过她的文字我可以读出这仿佛是一位真心倾诉的朋友,帮助我看见失去,面对失去,与失去握手言和。 不断释怀,是更好的生活方式。 泰勒的妈妈是一位非常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能成为这样一个总是带来生活创意和惊喜的父母,我们就可以一起去探索生命中更多的可能。

“不过,人类生来就能适应各种变故。”

即使生活中发生了不如我们期待的事,生活依然还要继续,只是我们的心情会变得与过去大相径庭。从此,我们的人生负重前行。

“在我开始觉得没事的时候,我又回坠入悲伤的低谷。”

“永远改变” 我们需要在新的处境之中重新开始我们的生活,接受不可逆的永久的变化,至少要慢慢平息自己过激的情绪反应。我们总有一段时期需要来消化这些事带给我们的影响、创伤和难过。

“我好希望我可以抖掉身上的悲伤,一跃回到过去的生活,但我不知该怎么做。”

经历失去也是一种成长,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许多内心的需要。悲伤难过是无法逾越过去的必修课,然而需要我们用心体验和对待。 正是因为爱,许多许多的爱,我们才能不断治愈自己,在爱里学会接受,直面悲伤。

随年岁渐长,我开始相信能量守恒。或许我们会变成风、树、水、泥土……再随时间流转变成另外的模样。 我们悲伤,因为再也无法以原来的样貌进行彼此间的相处;我们难过,因为这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