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返本开新经典读后感有感

返本开新经典读后感有感

《返本开新》是一本由郭齐勇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2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返本开新》读后感(一):返本——走出当下教育困局

《返本开新》作者郭齐勇,湖北武汉人,1947年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品有《熊十力哲学研究》、《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等。

本书是作者的学术自传,内容并没有我想象中难读。我读到的是一位哲学教授的成长和成名过程,他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生活的“书生”,而是充满人情味与烟火气的“人”,是关心社会和教育的“热心人”。

作者是著作颇丰的哲学教授,他们一家兄弟姐妹中大多从事教育行业,真是个个成才。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的成长,家庭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祖父就教孩子们学习,每天写字、读书、做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辈常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母吃苦受累供小叔读了中山大学,三个哥哥读书时也都非常节俭,他们工作后协助父母供四个弟妹读书,这都是很好的传承。儒学中的“伦常”,在郭家活生生展现在读者面前。(图4)如果每家都能如此,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作者十分关心当下青少年的成长,认为基础教育中的德行教育不足,知识教育偏盛,社会教养缺失,性情教育做得也不够。真是一针见血!作者还指出,家风、家训、家教的建设。想想也是,现在的家长在教育中“权力”之大,大家都有目共睹。他们可以指挥孩子、“指挥”老师、“指挥”校长,甚至“指挥”领导。如果正面运用自己的权力,做好自己家的事情,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一切问题将都不是问题了。

《返本开新》读后感(二):返本——走出当下教育困局

《返本开新》作者郭齐勇,湖北武汉人,1947年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品有《熊十力哲学研究》、《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等。

本书是作者的学术自传,内容并没有我想象中难读。我读到的是一位哲学教授的成长和成名过程,他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生活的“书生”,而是充满人情味与烟火气的“人”,是关心社会和教育的“热心人”。

作者是著作颇丰的哲学教授,他们一家兄弟姐妹中大多从事教育行业,真是个个成才。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的成长,家庭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祖父就教孩子们学习,每天写字、读书、做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辈常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母吃苦受累供小叔读了中山大学,三个哥哥读书时也都非常节俭,他们工作后协助父母供四个弟妹读书,这都是很好的传承。儒学中的“伦常”,在郭家活生生展现在读者面前。(图4)如果每家都能如此,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作者十分关心当下青少年的成长,认为基础教育中的德行教育不足,知识教育偏盛,社会教养缺失,性情教育做得也不够。真是一针见血!作者还指出,家风、家训、家教的建设。想想也是,现在的家长在教育中“权力”之大,大家都有目共睹。他们可以指挥孩子、“指挥”老师、“指挥”校长,甚至“指挥”领导。如果正面运用自己的权力,做好自己家的事情,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一切问题将都不是问题了。

《返本开新》读后感(三):儒学代代相传,返本开新

众所周知,儒学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学者都号召打破自己的文化,向西看齐。然而,实际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他们没有高声呐喊,而是默默地尝试将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

他们坚持用自己的文化做基础,有选择性地吸纳西方文化,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梁漱溟、熊十力和马一浮。这三个名字在普通百姓的耳朵里会感觉有些陌生,但在学术界,这三位都相当有影响力。

当代学术大师郭齐勇先生在北师大演讲时,称此三人为“现代三圣”,正是因为此三位儒学大家始终坚定地遵循自己的信仰,不随波逐流,选择了一条既打破传统思维,又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为保住自己的文明争取一线生机。

而郭齐勇先生也深受这三位大师的影响,为中国文化的存亡继绝而奉献终生。

作为一位著名的中国哲学史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郭齐勇先生并不满足于自身所学,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儒家哲学和20世纪中国哲学,尤其是对熊十力哲学的深入研究,为学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病因”来自于背离了人文主义,我们已经患了失语症,正在失去自己民族的信仰、习俗、语言和行为方式,正在失去独特性。

而“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更不等于“美国化”,我们必须承认西方优秀的一面,他们的制度、秩序、理性、法治都是非常重要的参照;但我们不应该对自己的文明鄙视、唾弃甚至仇视。

非常有幸读到了郭齐勇先生的《返本开新》,这是一部先生的自传,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近七十年的变化,时代在进步,但也在调整,包括我们的儒学,现在依然在为中国社会发挥着作用,它将被新一代儒学大家们进入重新定义,注入新时代的基因,发展出新时代的伦理。

其实,许多人对儒学非常反感,仅仅是凭这些年听说三纲五常对人的束缚的负面,而并不知道,至少在南宋以前,这些伦理都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现代常被人批判的朱熹他就在家训中说道:“君之所贵者,仁也”。意思是,君之所以被大家爱戴,是因为他的职责是爱民。

换而言之,臣所忠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民族,他辅佐这个君王的目的,是一起来爱民。同样的道理,父慈子孝也是对双方有要求的,而不是愚孝,双方都是为营造一个美满和谐的家族而共同努力。

这些一旦被打破,一味强调“个人自由解放”,换来的必然是“利己思维”的泛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