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男孩危机读后感摘抄

男孩危机读后感摘抄

《男孩危机》是一本由[美] 沃伦•法雷尔 / [美] 约翰•格雷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孩危机》读后感(一):从男孩穷样说起,男孩危机是怎样造成的

1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男孩穷样女孩富养。据很多人的解释是,为了培养男孩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让女孩不会在以后因为一些简单的利益就被骗走。

国外虽然没有这句话,但是,也有相似的理念。这个相似的理念就是,男孩必须坚强,必须从小就能顶天立地,从小就要接受男子汉的身份,就要懂得一切都要自己扛,有危险要冲在前面,保护女性。而女孩,则被教育要温柔,要有教养,要懂得接受男性的帮助,并且拥有软弱和承认失败的权力。

这就导致,男性从小到大,都处于高成长压力中,这也成为所有社会中,男性整体比女性寿命更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男孩危机》这本书中,作者将这种培养方式称为培养男孩的“英雄智商”,而英雄智商与“健康智商”互相矛盾。英雄智商是一种推崇自我牺牲的教育,健康智商是推崇保护自己好好活着的教育。

由此可见,从小到大,男孩接受的教育,都是在教他们背离健康——要么从事危险的工作意外丧命,要么因为常年承受压力而缩短寿命。

2

男孩危机与女性歧视,都是系统性的社会问题,都是一代又一代的循环。男性固然承受了一些容易获得工作的红利,但是女性也相应得到了被保护的红利。

在相对平和且自己养育着男孩的女性群体中,必然要考虑养育男孩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便在普遍女权并且存在一定的极端女权的现状下,正视男孩危机并改善男孩的教育、成长也是必须要重视的——这跟女权、女孩教育并不矛盾。所有对孩子的教育和保护,都是对未来的投资,都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

如果男孩没有接受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他就可能成为施害者。而因为生物本质的不同,即使女性没有接受好的教育,她们在伤害力上还是低于男性。所以,改善男孩危机,其实恰恰也是在保护女性。

那么,造成男孩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就不得不提,那就是父爱缺失。

父爱缺失有的是父亲死了,有的是夫妻离婚了,孩子被判给了母亲——在大多数国家,离婚家庭的子女多数会判给母亲——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关机构认为母亲会更爱孩子,另一方面女性家长一方也确实更需要这方面的情感依靠。

然而,父亲意外死亡的家庭,尤其是工作中死亡而非犯罪,被母亲养育的男孩,其心理也相对正常。但是,离婚后被母亲养大的男孩,心理问题却远远高于正常家庭以及父亲死亡的家庭。

这又是为什么呢?

3

离婚家庭的母亲,更容易把自己当做受害者,进而长期对孩子进行其父亲是加害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孩子尤其是男孩出现心理问题。

我们必须要客观承认男女的一些不同,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相对客观地承认,很多时候,父母双方在对孩子的影响方面,缺一不可。而对于男孩,父亲的影响就更加重要。

在这个大多数家庭都是母亲带孩子且大多数幼儿园都是女老师的环境中,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存在父爱缺失——或者说男性特质、男性影响力缺失的问题。

改善男孩危机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一方面,全社会不再宣扬男性养家论,而是宣扬男性也是家庭的一部分。男性养家,便只能变成一个纯粹的经济提供者,这对男性自己和其家庭都是有害的。而宣扬其实家庭的一部分,让他也更有归属感和成就感,也减少其生存压力,进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

另一方面,女性要学会引导男性参与家庭生活,对男性参与家庭生活时的表现进行鼓励,而非吹毛求疵总是指责,最终让本来想多参加家庭生活的男性心灰意冷。

再一方面,就是不管是完整家庭还是离异家庭,母亲都不该总是在孩子面前说父亲的不好,这会削弱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目标感,让他不知道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的模仿对象大多数时间内都只能是父亲时。除非家庭的男主人真是人渣,否则,即便有一些小毛病,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破坏父亲的形象。

最后,成年男性自己在组成家庭后,不管再怎么累,也要加入家庭生活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中。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是两性共同推进的结果,尤其是在面对下一代的时候,更不能相互仇恨,宣扬对立。

4

男孩危机不仅是可以给有男孩的家庭看的书,其实,也是给所有父母看的书,更是给所有人看的书。

它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父母任何一方在子女教育以及子女性格形成中的重要性。

它以“男孩”为核心在讲问题,但是,本质上,它是在讲整个社会的、长期存在的问题。我推荐每个人都来看一看。

《男孩危机》读后感(二):是男孩危机,也是所有人的危机

看到杨笠因为调侃了某些男性“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之后一次次被挂上热搜,甚至在面对女性群体的直播活动中被大规模举报,刷恶评,我很震惊。

我震惊于,为什么类似“头发长见识短”“吵架的时候别跟女朋友讲理,因为女生不讲理”“女的就是小心眼”这样的“调侃”从来就不曾被视为挑拨性别对立,也没有哪个脱口秀演员因为讲了调侃女友的段子被一次次骂上热搜。

可能,许多女性朋友是从这些事件中,一点点重新认识男性这个群体。

而对于受到冒犯的某些男性,不知他们是否想过,女人们究竟为何要这样?

有位时常对“厌女”进行反思的男性博主,非常关注性别议题,他在微博里诚恳陈述了他对所谓“男权”的认识。他提到了“男权”的特征,其中最为醒目的就是“英雄”二字。

英雄是什么,是不容抹黑的形象,是绝对正义的存在,是需要被奉上神坛的符号。

文化传统深刻植入基因,男孩子们一出生就自带了“英雄”标签,就像是游戏的初始设定。所以,他们不可能接受批判,接受驳斥,接受女性在公众场合不给他们面子。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在外面要给“你爸爸”“你老公”面子这种话。

或许,“英雄”两个字,就是解开这个症结的关键?

你记不记得,小时候,大家说哪个女生是“假小子”好像并不显得冒犯。可是若说某个男孩子是“娘娘腔”,那绝对是诛心。

为什么呢?为什么“娘娘腔”这几个字就比“假小子”这几个字难听这么多?

为什么,女生像男生就没关系,男生像女生就是低人一等?

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只要坐下来反思,就一定会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所见所闻中找到类似的疑问。

那为何女性反思得更多呢?因为被伤害的人会反复咀嚼伤害,而施加伤害的一方往往很快就忘了。

可能又有男性要说,我们也很委屈啊,我们也很累啊,就你们会哭能被看见。

于是,这又是一个困惑。为什么,为什么男性认识不到自己是既得利益者?为什么他们也同样是受害者?

以上这些问题,以及无法一一写下来的问题,都在《男孩危机》这本书里给出了解答。

作者沃伦·法雷尔是身为男性的女性主义者,三次当选美国妇女组织理事会成员,是唯一有次履历的男性。他创建了三百多个帮助男性与女性的小组,约翰·列侬甚至在参加了他的小组后回家做起了全职父亲。

当两个性别出现了尖锐碰撞时,那一定不是某个性别单方面在挑事,而是长久积淀的问题开始冲破堤坝,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男孩危机》这本书,就是看到,并寻找原因,再想出办法。

我们总说,人年纪越大越固执,越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在成年之后反思幼年教育里的谬误甚至毒素,然后一点点从体内挤出毒血的人,是少数,所以,寄希望于下一代,或许是当代人最高效的努力方向。

所以作为三个女孩父亲的沃伦写了这本书,他说只有弄清楚我们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小女孩和成年女性遇到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没能够养育好你的男孩儿,那么,所有人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真的是所有人。

因为看了这本书,我才第一次知道一些惊人的数据。

比如,全美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案犯清一色是男孩,且都是没有父亲的男孩。

有人将原因归结为不健康的文化影响,枪支的管制松懈,但作者反问,女孩们也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但女孩没有行凶。

而且,有充分的科学数据可以证明,缺失父亲甚至对男孩的寿命有着关键影响。

书里有很多篇幅讲述父亲的存在对于男孩养育的重要。或许,会颠覆你对亲子关系的一些认知。至少,我就被颠覆了。

比如,男性自杀率远远高于女性。而导致男性自杀的最直接因素,便是“目标缺失”。

在男孩的大脑里,有一块核心区域,喙部扣带区,对社会评判做出反应的正是这个区域,尤其是在男孩十几岁的时候,这块区域会对鼓励男孩牺牲生命的各种社会诱惑做出反应——欢呼、赞扬、尊敬、认可等等。

所以,相比于共情能力,沟通能力,男孩首先具备并着重培养的是“英雄智商”,这已经是生物性的本能。

他们需要社会认可,无法接受自己没用。因此,他们也无法承受批评。书里作者也提供了详实的科学研究数据来支撑这一点。

那么,这也说得通,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男性大多不善言辞,不善沟通,会更强硬甚至冷酷。因为文化促进了基因的变化,基因反过来作用于文化。

所以男孩其实远比女孩脆弱,他们很难接受自己受伤,作者说,“一旦男孩受伤,他们就会伤害我们。”是不是想到了德国的某一位。

当然,作者也写到了男性的困顿之处。

他说如果把家庭比作一艘小船,母亲划右桨(温柔,照顾,对内),父亲划左桨(赚钱,工作,对外),孩子在中间。那么当代社会,母亲在女性的觉醒与抗争浪潮中,已经习得了划左桨的能力,甚至两边兼顾,从前鲜少女性涉足的行业也渐渐多了女性身影。

而父亲变得可有可无,当母亲和孩子不再非要父亲来养活,他们忽然间不知道干什么才好。

作者说,当一个小男孩展现出温柔细腻,善于读写,善于照顾他人,善于做家务等等特质时,没有人给过他鼓励,他所接收到的反馈甚至是以此为耻辱。没有人鼓励一个男性成为小学老师,护士,甚至全职父亲。

关于这方面的章节也是让我恍然大悟。

最近,我们的网络上开始出现“让男孩子们更女性化一点”的言论,其实也是文化风向悄然改变的开始吧。

这是一本很厚,但本好读的书。有很多非常具体的实例与教育方式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完这本书后,再看很多美国的儿童或家庭类电影,里面的许多内容都能够得到印证。再看看网络上的许多争执,或者男孩或男性们的表现,原来,也都没有逃脱作者观察出的一二三来。

这是一本适合所有人来看的书。

我要把它寄给刚刚拥有了儿子的好朋友。我也希望,成年男性能愿意读一读它,正视男性面临的危机。作为女性,也许我们能够透过这本书,更了解与我们大不相同的那个性别。

任何问题都不可能一朝解决,但教育,永远是最有希望的方式。

谁不希望有理有据地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呢?

《男孩危机》读后感(三):性别对立、男孩危机与未来的转机

1.这个时代,谁不是在艰难求生

写下这个标题,多少是有点有感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男女对立的背景下,很多女性认为男性是时代红利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便在很多时候,也把所有的女性受伤害事件都归为男人的错。

好像所有的故事都应该有一个反派,而在这个时代,在很多女性的心里,这个反派就是男人。而实际上呢,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普通人,都在几乎同一个层面挣扎求生,我们为什么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促进,而必须互相攻击互相对立呢?

也许,太多的误解本身就因为不理解。所以,很多书都在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在男女互相理解的层面上,我发现《男孩危机》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答案。

这本书名为《男孩危机》,乍看之下是一本关于男孩的家教育儿的书,确实,它可以单纯地当作养育男孩的书来看,但是,实际上,它具有更广的外延。它可以让人更了解整个男性群体,更了解男性在幼年、成年等各个年龄段的特性,了解男性在儿子、父亲、员工等各个角色中所发挥的作用。

所以,这本书最基本的功能是让你了解你的儿子,让你能够更好地养育儿子,但是,它的进阶功能,还能帮你了解你的丈夫,了解你的男性亲属、朋友和同事,甚至了解社会中的大多数男性。

我一直认为,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足够地理解。

恰好,这本《男孩危机》展现了男孩甚至男性的很多脆弱面,展现了很多不如女孩和女性的地方。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社会红利,很多时候也是他们的社会枷锁,在帮助他们获得一些东西的时候,也在让他们失去一些东西。

最典型的就是生命。

第一部分就直接指出——每一天都有150名工人因为危险的工作环境而身亡,其中92%为男性。

这些职业或许都可以被算作“玻璃房间”职业,即清一色由男性占据的高危行业,因为基本上只有我们的男孩才愿意冒着死亡的危险从事这些工作,以便他们的家人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同时——男性角色带来的压力日趋增大,荷尔蒙分泌日趋旺盛,自杀的人口数量呈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10-14岁是女孩的2倍,15-19岁是4倍,20-24岁是5-6倍。

有所得必定有所失,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失去生命和健康吧?而男性在这一方面,恰恰失去的最多。可以说他们的既得利益是为自己,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作为家庭成员存在的时候,他们也是在为家庭做牺牲。

英雄智商就是培养孩子不畏惧生命危险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对这个过程的强调超过了对健康智商的忠实,后者指的是强调长寿和健康感情生活的社会化过程。

全世界对男性的要求都是做“英雄”,英雄不是狭义的具有超能力能拯救世界这个定义,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能够扛事,能够成为一家之主,能够成为经济支柱,能够成为可以第一时间牺牲自己利益甚至生命的人。

之所以全世界有这样的“共识”,也是因为全世界的人类都是一个进化逻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男性生产和“狩猎”生存资料的主力,那些“工作”既要求他们有强壮的体魄,又要求他们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不怕死。

不怕死——敢于牺牲,在当代这个已经不过度追求体力劳动的时代,一方面不再成为男性寻找工作的优势,另一方面,更成了男性寿命降低的重要因素。

本书的第三部分有这样几句话——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指出的那样,女性角色更接近本性,男性角色更具有社会属性。因此,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将社会诱惑当作自己的目标。

你的儿子会了解到英雄悖论的存在:通过轻视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成千上万的父母都体会过这种纠结的心理:既希望儿子平平安安,又为儿子能够舍生忘死而骄傲。

所谓当英雄的第22条军规就是:他作为杀手成为英雄的事迹越辉煌,他作为丈夫成为英雄的可能性就越小。

他为了赢得爱所做的事情往往会让他远离爱。

也就是说,虽然时代变了,但是社会强加给男性的“红利”却从来没变,但男性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程度上是“弱势群体”的部分一直不被承认。

然而,男性只是女性的对立者吗?他也是儿子,是丈夫,是朋友,是守护者啊!

这就需要我们在让孩子了解英雄智商和健康智商的冲突时,一方面弱化他们过度地成为英雄牺牲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强化他们保护自己、让自己健康的想法。让这两种“智商”能够平衡发展,既能继续保持勇气和强大,又能更加健康和长寿。

所以,我们每个人才更应该多了解对方,多理解对方,这样才是和谐的、进步的、美好的社会。

第四部分提到——造成男孩危机的首要因素就是父亲缺失。父亲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父亲在照顾孩子的工作方面参与度不够,其次就是父亲即使参与了这项工作,他所作的贡献还是会遭到贬低。我们的孩子在经济上富有还是贫穷,在感情上富有还是贫穷,都越来越取决于他们生活在父爱缺失还是父爱充足的环境中。

父亲缺失或父爱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父亲更多的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而把更多的时间、经历放在工作上。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对父亲回归家庭或者持忽视态度,或者持鄙视态度。尤其是当回归家庭和经济收入产生冲突时——如果你不能挣钱养活全家,那你就是一个失败的男人。

你的父亲为什么甘愿放弃眼睛里的光亮?唉,其实他并没有放弃。他只是将自己的光亮替换了他的目标:为你创造比他的生活更优越的生活。这个希望就是新的光亮,能够代替原先的光亮——在你毕业、结婚、生子、感到幸福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所能闪现出的光亮。

父亲的工作要得到认可,但父亲也要尽可能地多参与儿子的养育,因为父亲的角色至关重要。

父亲缺席家庭生活预示着欺凌者和受欺者的性格:缺乏自尊、成绩差、社交能力差。

和父亲的接触越多,孩子就越容易敞开心扉、接纳外界,在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陌生人时也更容易对对方产生信任。

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对孩子在成年后的同理心的强弱有很强的预测效果。

两性之间存在天然的差异,既有显而易见的身体差异,还有因身体差异而产生的心理、情感、观念、行事方式差异等。

所以,夫妻双方在养育孩子——不仅仅是儿子方面,都具有不可回避的责任,也担任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父亲角色的最大作用,就是培养“强制规则”和“延迟满足”,这两者,一方面能帮助孩子——尤其是男孩控制自己,不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另一方面能让孩子能沉下心来做一些能真正且长期对自己的成长有益的事——如阅读、学习等。

毕竟,男孩的学习成绩比女孩越来越差了——在全球范围内,男孩在阅读、数学和自然科学这三门核心课程的不达标概率都比女孩高出50%。联合国发现在这三门核心课程中,能够预测一个人在未来是否会取得成功的最有效的依据就是阅读技能,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阅读这项核心技能却是男孩们表现最差的一项技能。

大多数男女都是处于同一个阶级或阶层的,所以说,彼此应该是左右关系,而与少数的掌握资本和权力的人是上下关系。

我们大多数人的辛苦和困扰,更可能是来自上层对我们的压榨和压迫,而非我们之间的斗争。如果我们同一阶层、阶级之间需要竞争,那也不是男女之间因为性别而导致的竞争,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根本的个体和个体的竞争。

一切危机的本质都是资源不足的危机。男孩危机是这个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男性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男孩危机可能不太容易引发男女对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了解男孩危机,进而了解男性,是达成男女相互了解和理解的重要一步。

男孩们在照顾孩子方面具有生物适应性,他们也渴望更加深入的参与照顾孩子的工作,并且将照顾孩子当作一项终身目标,这两点是解决男孩危机的核心要素。

但是现状是,家庭中,以母亲带孩子为主,外面的学校——尤其是幼儿园,也是以女性教育工作者为主,这就导致教育中的男女失衡极为严重。这不仅对于男孩是一种危机,同样对于女孩也是危机。

加大对男性的认可,加大对男性“可以脆弱”“可以归回家庭”的接受程度,让男性更多地在家庭和教育中发挥作用,会帮助我们培养出更“相对完美”的下一代。这是需要男性和女性,以及整个社会一起努力的事。

恰好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恰恰就是畅销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作者约翰.格雷,本身就两性问题专家。希望从这本为男性“示弱”的《男孩危机》中,找到男女对立的转机,更希望能达成男女精诚合作、和谐发展的胜利。

《男孩危机》读后感(四):《男孩危机》:在失控的世界培养心态平衡的男孩|蒋婵琴

本文作者:蒋婵琴

一次年轻妈妈说,他家的男孩照书养。我想,孩子心性、环境、智识有那么多不同,怎么可以雷同养育?相比琳琅满目养育方式,我更愿意观察养育背后孩子的心智、思维、对爱的理解及人格成长带来的圆满与缺失。就这一方面,男性作者与女性作者不同:前者以数据、逻辑及严谨思维呈现问题,验证观点;而女性的优势是敏感描写细节,捕捉日常,感受得到的爱与耐心。

思维不同,让男人和女人更像是两个不同星球的产物,最终划向“家庭”的小船。其过程,如何让孩子在双亲俱全的家庭中,供给足够的爱、良好的教育、设定目标感、情商与心智发展、同理心的培养……这些更像一粒粒纯良与善意的种子、也是树根是否茁壮成长的养分。所有未知成长、养育方式所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发现问题、智慧解决,属于每一位渴望成长的人。

你看现实生活还是新闻,诸多父母外在物质条件、内在心智都不够成熟情况下,就开始生养孩子。而后防不胜防出现的巨大裂缝,让婚姻这座大山崩塌的同时,因缘或业力走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也受到困扰:会衍生父亲、母亲或双亲的缺失;沟通不当,会弱化个人目标感、使命感;自我价值实现;智商和情商及缺陷、障碍、各种危机又该如何解决……《男孩危机》这本书的出现,像一本高密度扫描仪,精准扫描出这个时代,养育男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了相关的解读。

相比关注孩子如何考高分、得好学位、挣大钱、找好工作。这本书更注重孩子如何在社会、学校、家庭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心性圆满及构建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

两位作者是有儿子、女儿的父亲——来自美国的沃伦 ·法雷尔和约翰 ·格雷。他们以富有智慧的观点聚焦这个时代重要的问题——今天的男孩、明天的男人将去向何方?

更像是一次爱的进化讨论。

02

整本书分6个部分。开篇以前瞻性眼光谈到,英雄智商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及未来,男孩子们需要提高情商(人工智能的复杂,会使传统的男性行业出现萎缩)。然而,没有几所学校会教授沟通技巧、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以帮助男孩们接受这样的社会转变。

作者认为,同理心和情商潜伏在男孩和成年人的体内,只需要他们专注自己的这部分潜能,就会受到重视;其次,能帮助人消融仇恨心,并增强自尊心和社交技能。

人类天生就是自私。典型例子:孩子在婴幼儿时,饥饿、生病、疼痛,甚至莫名会哭泣,不管何时,也不会顾及身边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到自我满足。

“如果你永远只对自己的孩子的需求和欲望表示理解,但是对其他人的需求和欲望却视若无睹,你们你的孩子往往会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因此就不太具备同理心。”

在孩子无法得到父亲太多的照顾,为了培养同理心,可以向他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倾听想法。可以借用各种机会培养同理心。比如在他喜欢的动物面前,是一个发现、共同浇灌种子的过程,然后对孩子的能量进行引导:教他写感谢信、在妹妹生病时学会照顾、邀请看上去没有朋友的同学一起吃午饭。

总之,同理心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去培养。

03

自古以来,赋予男孩的人生目标就是证明自己的过程。以至于男人会通过工作实现人生目标、完成使命,认为工作成为他们一辈子的事。远离家人的时间成为代价之一。

“积极照顾孩子的父亲会变得更健康,他的情感关系、热情程度,甚至谁对工作的满意度会有所改善或提高。一旦你一夜接着一夜地抱着熟睡的宝宝,一年又一年地牵着他的手走路,你就会彻底变成另一个人”、“无论在体育活动还是学习方面,父亲往往会鼓励孩子挑战自己的极限”、“花时间陪伴孩子的父亲能够帮孩子培养自控力和社交能力”……

父亲的温柔与力量无可替代,如果现实生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父亲缺席,多少都会会影响孩子成长。

曾经有人让我给她推荐孩子沟通心理师。原因是父亲长期处于工作,出差,不回家的状态。成长早期、中期,父亲与孩子之间很难有沟通、亲密时光。唯一的弥补就是幼年各种玩具、成年各种高科技产品。以至于孩子在叛逆期,内心的巨大空虚及诸多无法排解、毫无目标感,学习过程中要么与同学们在外成群结队斗殴打闹,要么沉浸游戏世界几天不出门。

“父亲缺失的问题不仅和孩子们的父母表现存在关系,而且是造成这些负面表现的原因。”这件事的悲哀之处在于,父母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而是孩子心里出现问题。

父亲和母亲对待爱的方式不同:父亲更倾向做事风格介于安全和冒险之间。在体育运动中身兼球员和教练的双重角色。富有创意、善于即兴发挥,也比较“愚蠢”。母亲会在刚刚成年时就开始从书中了解育儿问题,并会清楚说出自己的育儿方式所具有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妈妈们的育儿经。

作者也同时承认,父亲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父亲比母亲重要。自愿承担责任的父亲和正常的母亲是不相上下。

遗憾的是,“有些孩子认为父亲明明在世,只是故意不跟自己见面,有些孩子会认为父亲很不称职、很不可靠或者很自恋,因为他的存在对自己来说弊大于利。”

04

那么多的事例:父母熬到大学毕业后,各分东西。这样的婚姻表面看似安全港湾,实际上是“最低安全级别的监狱”。成人沮丧、无赖的过程,消磨时间和心力,也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以上问题来源未必是钱、孩子或性生活的不满,而是彼此不知如何沟通。因为爱的深,伤得也深,内心开始脆弱。渐渐激情之花开始凋谢,心理离异和“最低安全级别监狱”就是这样在产生。

夫妻婚姻出现问题,孩子往往为最大牺牲品。孩子更像一个被彼此占用的工具。

如何保证孩子的利益不被抹杀,书中罗列出的观点:给予孩子时间均等的陪伴、即便关系破裂,也要不出恶言,保证孩子对亲朋、社会活动参与,可选择咨询婚姻专家。作者还建议,如果你的儿子感到父母还维持法律意义上的婚姻,但是在精神上已经离婚了,那么你的婚姻就不可能对他产生积极的鼓励作用,让他未来坦然接受婚姻关系。

相比离异母亲带大的孩子,被自主选择成为单亲母亲的女性抚养长大的孩子碰到的问题比较少。

05

身边经常有人抱歉,作为职业女性,既要上班、做家务还要辅导孩子,及如何自我精进。而男人只需要刷手机、看电视、吹牛或工作就轻松越过一切担当。

为了避免命运循环,当下及未来培养儿子过程中,需要培养他们接受不太稳定、比较灵活的生活能力。这样,儿子在寻找伴侣时,会毫无思想负担地寻找自己最心仪的伴侣,而不是局限于只擅长于一种角色的伴侣——或者养育孩子,或者赚钱。他和他的伴侣都必须有能力坦然接受在家庭之舟上轮流在两侧划船的能力:既能赚钱,又能抚育孩子。

心智呵护与成长的过程中,“你赋予孩子的重要的财富就是将分歧转化为爱而不是仇恨的能力。”其中包括,父母即便有问题,也要相互学会欣赏和理解,并懂得如何关门解决问题。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两个人歇斯底里争吵、甚至出手攻击。

欣赏和理解技巧是一种宝贵能力。烟火世界的成人,爱之源泉最好的方式,是无形付出(账单支付、打扫家庭、准备晚餐),不分彼此去承担。

一个不快乐的母亲养育不出快乐的孩子吗?事实是:母亲对男孩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老实话:“妈妈不开心,全家都别想开心”并不全面,包括“爸爸不开心,全家都被别想开心。”这里更加确定培养家庭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这种意识还包括父母双方的爱与支持、能帮助孩子培养遵守纪律的品质、让内心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创造充满爱的生活,让自己在给予爱的同时也成为值得爱的人,而不是依赖于通过社会诱惑获得认可……

06

在失控的世界培养心态平衡的男孩。

男孩的世界,所看到的“成功人士”,他们没有攀登传统社会阶梯——他们建造了自己的阶梯;要成取得成功,就必须承受起批评;用打趣的方式相互奚落,是男孩和成年男性在不自觉训练彼此应对批评的能力;接受不了调侃的人,就没有资格受到别人的信任。

其次,沉迷外界的谄媚会给一个人内心留下黑洞;体育锻炼比学习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大脑肌肉;富有创造力、责任感、大胆、敏感,是主导性格之外,需要被激活的次要性格;某个阶段,让孩子设定目标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具备挑战极限的可能;出现问题时,父母只能分析权衡利弊,教导兑现承诺,而最终的生活掌控力,还是需要自身去寻找平衡点;通过自我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以上种种都是养育儿子过程中,需要面临并解决的问题。《男孩危机》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男孩危机》的读者是每一个人。

对于儿子来说,是自我探索、于女儿而言,是对伴侣的了解;于伴侣来说,更像一条如何制止恶性循环的指引路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