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十不设限》读后感100字

《三十不设限》读后感100字

《三十不设限》是一本由范海涛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十不设限》读后感(一):2023-07-05 《三十不设限》书摘

1. 这个当时很有争议的选择,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30岁时这场看似对人生秩序的归零和重建,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原始动力,它已经呈现出应有的价值。

3. 我患有严重慢性病的妈妈,在忍受了漫长的15年的痛之后,于2017年6月23日长眠离世

4. 但是这些事并不是线性发生的良多时候,它们是两三件事情一起并行降临到我的生活当中

5. 我在照顾一个嗷嗷待哺的新生命的同时,目睹着母亲度过充满磨难的生命的最后5个月。

6. 我不但在充满未知的职场里闯荡,同时也肩负着养育新生命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样子。

7. 它充满了压力、悲痛和无常,也汇集了喜悦、进步和希望。我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学会迎接挑战和接受现实。

8. 生命没有现成的意义等在那里让人们发现,人必须为自己的生命创造意义、构建意义。

9. 而这些冒险最终帮助他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从而让他们和自己的梦想相逢。

10. 进入了另一个自己真正热爱并且擅长的领域,并在这个新的领域里触摸到了意义感。

11. 如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的那句话:“我明白循规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血气方刚的我想踏上更为狂野不羁的旅途。我随时愿意奔赴陡峭险峻的山岭和暗流汹涌的海滩,只要我能拥有改变。”

12. 我此刻是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但我要去的是微软老家华盛顿州,得飞七八个小时呢

13. 完成了人生腾飞所需的学识与资源上的准备

14. 段钢的人生思想和选择,有了更深的知晓和理解

15. 祝贺我说出了他作为先生“首怒不敢言”的话

16.

《三十不设限》读后感(二):《三十不设限》——三十岁,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十不设限》是由天喜文化策划、天地出版社出版并于2020年11月正式面市。在这本书中,百万级畅销书作者范海涛针对女性二十岁时的迷茫困惑和三十岁后的焦虑不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范海涛毫不回避年龄压力带来的阵痛,以丰富的亲身经历,讨论世界对于女性的态度和看法,分享30岁女性的职场进阶与转型经验,告诉读者如何接纳真实的自己,突破自我局限,从而上演人生的逆袭。 范海涛,知名财经作家,历任《北京青年报》财经记者、新浪网驻华盛顿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国区代表。2009年,与李开复博士合著出版《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并获得“蓝狮子中国最佳本土商业作者奖”。2011年赴美留学。201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硕士学位,成为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个华人。2014年,创办“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2016年,出版《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受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邀请,讲述非虚构写作和口述历史。2017年1月,当选当当网年度影响力作家。2017年11月,合著出版《颠覆者:周鸿祎自传》。2019年2月,启动小米公司口述历史项目。2019年7月至今,任天津体育学院中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20年8月,出版小米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一周销售100,000册。 开篇的导言是——不勇敢无以致青春 范海涛大学毕业之后经过了10个多月的实习,终于成为了媒体的一员。用作者自己的话说“生活逐渐稳定,人的神经也逐渐放松”,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波澜不惊地生活,日常是见各种各样的精英谈各种各样的话。载着闺蜜们去拜访各公司总裁,讨论百度和谷歌的竞争......作者和大多数人一样,沉溺于平静的生活里,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在世界的中心”,出国的事情已经丢到九霄云外了。但是在作者29岁时,人生出现了一次巨大的变化,出现震荡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写作《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自传》,另一个则是作者感觉到了自己与其他人差距——身边的朋友从康奈尔、布朗等常青藤学校毕业的朋友之间的差距,感觉的自己的理解力到达不了的高度,他们有他们的共同语言,而作者有她自己不能进入的美好话题。 所以在30岁时作者按下暂停键,放弃稳定光鲜的工作,告别熟悉的环境和朋友,激流勇退出国留学,踏上一条未知的路,这是她革命性的两年——就如同一场捭阖纵横的大戏。她战胜了那个感觉不好的自己,获得了在痛苦里前行的无边法力。 接下来则是作者记录的每一个心路旅程 在书中范海涛详细介绍了自己曾经的迷茫和选择,以及在美国的单打独斗,学习的整个过程。有备考托福的艰苦,初到国外的慌乱和身在异乡的凄凉等等,足以劝退后来人百十次。但也有国内家人朋友的支持,国外老师同学的友谊,西方教育理念带来的全新体验和打开思路和眼界后的欣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切努力都会有回报。当她留学生涯结束之后,各种国内的工作邀请函纷至沓来。她放下在国外已经渐渐步上正轨的工作,选择回国发展事业。 读《三十不设限》,思考不一样的人生,人生不设限,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不要因为畏惧失去而放弃前行。愿我们都能有勇气跨出舒适区,三十岁,努力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还可以抓住青春的尾巴,奋力拼搏,人生不设限。

《三十不设限》读后感(三):三十岁怎么了?范海涛带你走出三十岁的困境

三十岁,在人生最重要的时期,经过事业转型、养育孩子的年龄。

女性朋友,你在三十岁是什么样子呢?是有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还是正准备要孩子?又或者是正准备结婚,对自己的婚姻充满期望?

三十岁一个敏感的数字,你爱自己现有的生活吗?有想要去改变吗?

今天,我带来一本范海涛的新作《三十不设限》,以自己的视角记入自己30年后,出国留学的经历,经历两次的逆袭,始终坚信自己的理想,并且在最后放下在国外的已稳定的工作,回国创办“海涛口述历史·任务传记工作室”。她用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能突破生活的重围。

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的生活

20岁的范海涛自己说自己天生不是学霸,按部就班地学习,大学毕业恋爱结婚,原以为就这样慢慢地生活下去。

但在30岁的年纪里,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不想让自己就这样生活下,希望为自己活一次。

30岁没有靓丽的容颜,只有岁月的痕迹。

30岁的范海涛决定留学,于是有支持和反对她的声音,想再自己30岁的年纪不留下遗憾。

虽然留学的道路看似艰难,但是想为自己活一次,不安于现状,就如她在书里说那样: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打败自卑,首先打败自己

在一个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国家,每一句话都要认真去倾听,希望别人说的慢点再慢点。

在陌生的国家,有过自卑,与同学有过摩擦,也有过眼泪。

从规矩的课堂,到自由谈论的美国课堂,她要克服不同的生活习惯,实际上她要打败的是自己内心那个怪兽,释放自己的自信。

最后在适应了文化差异的美国生活后,她并没有迎来如鱼得水的生活,反而对这个新奇的世界,新奇的学科,她需要的是奋发图强,把这颗种子种植到祖国去。

我们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不会想着去改变,只会按部就班的生活,以为这个就是我们的生活,而从来没有为自己活一次。

如果只有想,而不去实际行动的话,结果还是会回到原点。

有人认为三十岁是个坎,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承担,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哪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从小就被灌输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年龄的事,大学毕业、恋爱结婚生子、照顾孩子、伺候丈夫、孝顺长辈,我只想说凭什么?

为什么三十岁的人生就要被标上这么多的标签,人生苦短,为什么不为自己活一次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事事都顺利,也会碰到困难,我们要勇往直前。有梦想,也要去实现。

虽然实现梦想的道路是存在风险的,如果现在不去实现,总有一天会失望,讨厌软弱的自己,不管失败与否,都要为自己梦想努力拼搏一次,说不定就成功呢?

三十岁怎么了?三十岁只是一个数字,是一个人生的开始,是跟自己以前的生活说再见,就像乘风破浪里的姐姐们那样,做真实的自己,因为你就是你。

《三十不设限》读后感(四):她30岁辞掉高薪工作出国留学:原来,女人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文:乔木 1. 很多人都觉得,一个30岁的女人,基本后半生都已经被固定了,特别是一个已经结了婚的30岁女人,有着不错的人脉圈子,有着别人眼中让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她应该可以满足了吧。 但是,范海涛并不满足。 她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岁之前辛苦求学,20岁出头,按部就班的工作,成了所有人眼中的高级白领。 哪怕她做着,别人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她的人生依然遇到了一地鸡毛的状况。 因为年龄的压力,因为工作的繁重,她想跳脱于原来的工作,却发现在面对自己真实的生活压力时,她也依然无能为力。 她想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点什么东西,重新让自己看到生活的光,最后她下定决心,在30岁之际出国留学。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一方面是她的英语并没有那么好,另一方面她已经结婚了,她的父母也已经老了,都需要她的照顾。 可是,在所有爱她的人支持下,她终于踏出了那一步。 范海涛在书上说:“30岁前,我经常因为时光流逝而殚精竭虑,我害怕年老,害怕时光容易把人抛。30岁后,忽然有一天,我竟然在无惧时光的流逝。” 范海涛开始勇敢起来的30岁,是因为她做出了她一直想做出的那一步,她遵从了自己心里的想法,所以她活出了她自己想要的丰盛人生。 2. 虽然范海涛和普通的人相比,她的起点上很高了。 但是在出国前,她也遇到了阻挠,三次英语考试才通过美国的语言关,当她孤身一人在哥本哈根大学求学时,她才真正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范海涛在《三十不设限》书中说:我一会觉得人生无望,梦想不可能实现呢?一会儿又觉得,无论怎么样,也要尝试最后一次,至少让我自己,不在未来的日子里后悔。” 所以,她为了自己的出国梦,全力以赴,以30岁的“高龄”,踏入了陌生的国度。 到美国的第一天,范海涛发现生活里的机关,都要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破解。 从修水人头,点咖啡,租房子,这里的一日三餐,都必须只能靠自己独立完成。 她曾经在国内,也算是小有成就的一个人,到了美国,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范海涛曾经倍感孤独;又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范海涛在哥本哈根学到了,要更加的豁达和包容。 特别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辩论会上,范海涛看到了各种观点,各种文化撞击带来的火花,她看任何问题,反而眼界更加开阔。 范海涛在《三十不设限》书中说:每一个人的立场不同,看待事情自然会带着有利于自己的有色眼镜。 而且,范海涛选择了哥本哈根的口述历史专业,这个专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过去的历史重新复活起来,让不知道的人,能够了解那段历史的存在。 3. 范海涛说,口述历史对她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学习到了采访技巧和作品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自己可以与美国文化历史无缝对接。 因为口述历史这个专业,范海涛更加的融入了美国的社会,她的世界被打开了一扇窗。 她看到了各种各样人的生活,有的让她触动,有的让她惊讶,有的让她学会了更加包容。 她也进一步接触到了美国,这个社会的人情冷暖,而且通过自己学习的寖泡,她已经突破了那个内心充满恐惧的自己。 范海涛曾经采访过,重大意外事件的亲历者,她在书中说:“在我采访的过程中,这种生动的细节层出不穷,让人仿佛三维立体般身处某些情绪之中,而很多事实和想象的并不完全一致。比如灾难中会体现出美好的人性,但是在那里也免不了有丑陋,正是因为这些丑陋浮出了水面,口述历史的价值才凸现出来,它让隐藏的真实浮出了水面,为人们考察人性提供了事实基础。” 这大概就是她真心热爱这个专业的原因。对于很多人来说,30岁已经决定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对于范海涛来说,到了30岁才感受到这种自我驱动的磅礴力量,这种力量一旦生成,就会生生不息。 其实,不管女人到什么年龄,有梦想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生,如果把梦想付诸于实践当中,能够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想范海涛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感谢您的喜爱,我是乔木,百万豹纹作者,专写婚姻情感、暖心故事。关注我,会给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三十不设限》读后感(五):女人《三十不设限》:励志女神范海涛,人到中年成就传记作者梦

人常说,女人三十豆腐渣,意思是说,女人三十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胶原蛋白流失,美貌打了折扣。 但这话大多数女性是不喜欢听的,所以才有了突破年龄段设限,有了“三十而已”。 其实,岁月沉淀让30岁的女人更富有魅力,更面临着20岁的女人没有的思考和困惑。好像生活突然恢复了本来的样子,变得真实而汹涌。30岁,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迷茫,急需一场人生突围。 《三十不设限》的作者范海涛,二十几岁的时候,上班、生活,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30岁时,她也面临着日渐衰老的双亲,生活中的琐碎难堪,但这一切,都来自所谓的年龄压力及随之而来的恐惧和困难…… 当她勇于突破内心的恐惧,在迷茫中胜利突围,不因年龄设限,大胆去追求之后,她因此迎来了不设限的人生。 1.人到中年,也能释放心扉,为梦想突围 就在范海涛30岁这年,她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去美国读书。 那时候的她,结了婚,有一份很好的、稳定的工作,有人爱,也有亲人和朋友。 她过的很舒适,空闲的时候,和男朋友一起走遍北京的每一个小吃店,一起在马路上唱歌,那歌是两个人共同喜欢的,唱完了,就在马路上哈哈大笑。 她在北京买了房子,经常招待朋友,也安慰失恋的闺蜜。 但对她来说,这些自娱自乐的背后,是隐藏在心中的深深的忧郁。她的母亲,早在9年前,就诊断出严重的慢性疾病。而她的青春和欢乐早就在母亲患病的时候结束了。 外表大大咧咧的她,内心却像装着一个黑洞,将生活里所有的光辉都吞噬。 但梦想总会复苏的,在2009年完成了《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的写作后,范海涛决定去外面看看。 就这样她去了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口述历史专业,学习口述历史和非虚构写作。 2.在另一个星球和梦想狭路相逢 初到美国,范海涛一个人单打独斗,一样一样的把日常的事务处理妥帖。 一次一次的搬家,寻找能居住的房子,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舍友合租,总有些文化碰撞,语言不通,吃着外国面包,中国胃却早就发起了抗议。 但对于范海涛来说,这些水深火热都可以打包处理,要紧的是内心常常涌动着梦想的火。 在陌生的国度,身处陌生的文化中,范海涛在室友的身上看清了自己。于是,旧的自我坍塌,新的秩序建立,她感受到了痛并快乐着的挣扎感,但这是逐梦的代价,也是好的代价。 在口述历史的课堂上,她见识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课题,在学业的实践采访中,她认识到,口述历史对采访对象来说,是一次记忆的旅行,一次认识自我的过程。 对采访者也是如此,因为要打开被采访者的心扉,就先要打开自己的心扉。这是一个释放自我过程。 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艰难的,而范海涛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接近了内心真正的自我。 她知道,突破极限,熬出来就能涅槃重生。 3.走出去,与世界同行 突破了自我认知之后,范海涛突然发现,自己的头脑自带信号,她可以和世界互联。 在美国校园的多元氛围中,范海涛倾听各种不同的观点,逐渐发现自己思维的懒惰和无知,她就像春天里的枝条,开始了再次生长。。 她拍摄纪录片,采访毒贩,采访贫困山区的人,这些人有的是马车夫,有的是难民。他们每个人人都有故事,她和他们交谈,倾听和发掘他们内心的小爱大善,她想,一步一步的努力,定能改变世界。 到后来,范海涛突然就觉得,自己几年前遭遇的年龄压力,职场平淡其实都是不存在的。 当她突破自我,不再被自我设限之后,生活的堡垒也不复存在。 这个时候的范海涛,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努力,更强大,她终于战胜了那个让自己感觉不好的自己。 留学2年后,她回国,创办了“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作为中国口述历史第一人,她一直在创造着奇迹和殊荣。去年,她为小米写的传记,面世一周就售出100000册。 很难想象,范海涛,一个有着稳定工作,稳妥人生的女人;有爱人,有着无限生活牵绊的女人,就这么很爷们把生活的堡垒撕开了,奔着梦想就去了。 她成功了,当很多人还在为人到中年,也就这样了,或者发出叹息,或者满足时,她已经突破了年龄的隐形桎梏。 对她而言,时光流逝不在可怕,而是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