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语文一生:人生,何以至此的读后感大全

《语文一生:人生,何以至此》是一本由刘心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语文一生:人生,何以至此》读后感(一):散文里流淌的人文变迁史

文/胡艳丽

原载自《广州日报》

每个时代都会给人留下深深的烙印,比如思维模式、价值判断等,即使是作为时代思考者的作家也难以出离,读知名作家刘心武的散文集《人生何以至此》,这种烙印感尤其明显。

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写作时间跨越了20余年,我们能从刘心武的行文风格中判断出这些文章大概的出生时间。那些直陈道理的文章,多出于上世纪80、90年代之交; 而那些渐渐将棱角化为圆融,道理意义融于无形的文章则多归于上世纪90年代。这本书又何尝仅仅是刘心武的记忆剪影,仿若是一个时代文人写作风格的演变史、一个社会人文变迁的缩略图。

该书的第二部分《世界,不仅仅走过》是作者游览海外的见闻随笔。不论走到何处,作者了解一个社会的政治风貌、社会价值认知的成分都远大于对当地风光景物、民风民俗的了解。比如在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绿色纪念碑——巴黎书简》一文中,作者评判一个人的观点对错,并不以他言论的合理性、逻辑性为依据,而是在寻到他身份标签以后,再来为他的观点寻根溯源。

从1993年起,刘心武的文字渐入佳境,金句在文章中的分量逐步减少,无声的圆融开始增加。这一时期的《挡风席》、《我是怎样一个瓶子》、《春冰》等文章已经开始逐步卸下了文章外面那层硬硬的、方正的壳,文字趋于柔软,开始触碰人们心底深层的东西。

本书的开篇之作《雾锁南岸》无疑是全书中的上乘之作,此文的写作日期为2012年。文中并没有刻意去刻画主人公彭娘的形象,但作者在日常琐事中信手拈来的功夫,令一个善良、干练、温暖、泼辣、有情有义的彭娘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幼年时混迹于一群大鹅中,被彭娘的大手揪出来的憨态也令人记忆犹新。彼时,生活苦虽苦,但这种温暖却令人终生难忘,这也是作者在其后的波折经历中无所畏惧的情感底色。全篇文章如水波流淌,自然唯美,到了文章结尾处,作者对彭娘深情的呼唤水到渠成。其实彭娘的形象,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给予了每一个孩子抗御生命寒流的温情力量。

恍惚跳跃的岁月光影,几十年中国社会的人事变迁,无形中被揉碎在书页之间。很多时候,大的历史命题,并不需要专门的、刻意的磅礴书写,它们就在文人作家的笔下,在无意间被无声无形地反映出来。我们读到的其实是一部中国70年代至今,人们的思想变迁图谱,虽光影迷离,但文字的年轮却让这一切纤毫毕现。

《语文一生:人生,何以至此》读后感(二):生活、命运、人生这样的大课题面前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语文一生:人生,何以至此》书评

对作者刘心武的了解仅限于某一天的语文课上,老师提及刘心武出了一本重新解读《红楼梦》的书。因为目前的我的阅历实在提不起读《红楼梦》的兴趣,好在这次机缘巧合下翻到了这本他写的书,弥补了对他的认知的缺憾。

这本《人生,何以至此》更像是一本刘心武的日志集,都是些随笔散文感想之类,篇幅居短,末尾注上写作日期。通过这些日志,可以看出他真的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生活中的一树一花一山一水都能引起他的关注并思维发散开来产生各种联想。也可以看出他是个非常热爱生活,并且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人,不卑不亢的面对着周遭的一切。

整本书我用两种方式看,一种是看句子描写,写的真的很美妙,饶是我怎么也写不出的。比如在写到妻子喜欢逛街时感悟“妻那样认真的用纤纤十指装订了无数的书,奉献于社会,那么,她用纤纤十指细心地在社会设置的商品交换场所里挑选洗面奶或羊毛衫,并以为快乐,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样的文字估计会让全天下女性看了都艳羡他的妻吧。再比如“当春风透入窗隙,或夏阳铺上键盘,或秋光泻入室中,或窗外雪片纷飞,我和妻抚琴自娱时,真如驾着自在之舟,驶入忘忧之境。”这样优美句子勾勒出来的美好画面感跃然纸上。还有他的那些形象的比喻,他把世界和人生比喻成一个有虫眼或撞痕的苹果,面对这样的苹果我们要学会剜苹果,“不要焦虑,因为我们能够剜苹果。在剜苹果的过程中,认识这个世界,把握这个世界。在剜苹果的过程中,直面你的人生,享受你的人生。”他把普通人日子比喻成池塘,不凡之人来结交普通之人之后,仿佛“瀑布挂崖”将池塘搅和浪花四溅,那些赶着结交不凡之人的普通人如“喷泉拼命上扬自己,宁愿化作散落的水珠,消耗精力殆尽,去换取与不凡之人亲近的快乐”。也有很暖心的句子,比如写到“人生途程,难免遭遇干旱,有炎夏的干旱,也有冷冬的干旱,相比而言,冬旱更令人气闷,会导致心房里淤塞着刺猬般的焦虑,这时候,你该自觉地,给自己的心房下一场雪。”诸如此类值得细细品味的句子实在太多,我在看的时候都不断拍大腿较好。

另一种是通过他的描写了解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写到他在法国遇到的一位看似成功人士,没有堕落,对不起祖国,歧视,贫困和沦落,一切看起来都很好地背后竟是一种难以排遣的苦闷。这种苦闷是文化所带给他的,那是一种无法融入他国历史的无力感。再比如写到他和冰心的忘年之交,以及与王小波的惺惺相惜,将这两个为我们早已熟知的人形象进一步刻画的更加真实。还有他去日本、哥本哈根等等这些地方透过繁华,看到社会缩影,进而剖析出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真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更有他通过朋友了解到的讯息也大方分享给了我们这些读者,类似为什么台湾四十来岁知识分子倾向“台独”。

这是一本可以满足不同需求读者的书。想要学习写作的、想要了解知识的、想要寻求心灵慰藉的、想要欣赏优美句子的等等这些都可以找到适合你的篇章。作者整本书分了五大块来写,第一块用自己童年一段经历引出要讲的逆境、命运、生活这样的大课题;第二块内容讲述自己走访世界,在他国所见所闻所想;第三块更多讲“情”,亲情、友情、爱情;第四块讲学会和自己谈心;最后一块内容则是他热爱生活,并通过生活一草一木这些感悟出来的真谛,建立起让自己最舒适的生活。通过这五大快的拆解,将人生,何以至此这样的大课题分类描述,综合起来去体会就是读者的事情了。

作家或者诗人,我一直觉得应该是拥有者超强的生命感受力的人。同样的景,同样的人,同样的物,在他们眼里就变成了一种别样的感受。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也能窥探出那些复杂丑陋。他们拥有超强的文字功底,爱思考,爱琢磨,可以轻描淡写的勾勒出彼时的悲喜,普通人难以言喻的心境,足矣叫我们咂摸半天。我很向往拥有这样的能力,可以通过文字自如的表达着自己,自己的喜怒哀乐。我现在还只是盖房子的打地基阶段,需要拼命阅读和写作来添砖加瓦。

《语文一生:人生,何以至此》读后感(三):刘心武的善意人生

我曾经认为,一个人的作品往往具有表演性质,不等同于人品,今天看来,这句话对于作家并不适用。

今天有幸能够当面听到刘心武先生和张颐武先生的对话。不虚此行!刘心武先生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他能够与人为善,凡是从善的角度出发考虑事情,这些很大程度上受其奶娘“彭娘”的影响。爱滋养他幼小的心灵,也让刘心武先生快乐。这也是我非常羡慕和缺少的部分。孩童时代的教养会影响人的一生,孤独长大的人更多的只能靠运气和后天自己的造化了。

刘心武先生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我身边有特别棒的朋友,她们发自内心的温暖和善良,时常让我无地自容,因为我很难做到对万事万都充满善意。比如公司楼下有一只流浪狗,经常在角落里晒太阳,我几乎没有注意到过,share会关注他的存在,还给他取了名字叫小黑狗,去便利店的时候她会给他带一根火腿肠,小黑狗认生不敢吃,share能够察觉出这一点,自己先嚼碎了再喂给小黑狗吃,一大根火腿肠就蹭蹭蹭被消灭了。看着share喂小黑的背影,我真的特别感激自己会拥有这么nice的朋友。我很珍视我的朋友,她们也激发了我的善与爱。

刘心武老先生就像一个遥远的朋友。张颐武说刘先生是一个大气的人,当年慧眼识王小波,力荐他、扶持他,当王小波去世后突然备受推崇的时候,刘心武先生也没有出来说过这些。想必王小波地下有知也会很佩服先生吧。

除了王小波,刘心武先生在很多事情上的观点都释放了极大的善意。关于中国人在泰国旅游吃饭时铲虾的新闻,想必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中国人素质低的媒体已经不在少数了,刘心武先生却给出了极大的宽容,原话是“中国人太不容易了”,刘先生今年74岁,他更明白中国人的不容易。我看过一篇文章,其观点是因为中国人要面对太多的不公平了,在一个人情社会处处都是VIP优先,大部分人竞争很少的资源,势必会争分夺秒,不然机会稍纵即逝。关于这点我也深有体会,比如我平时上班去挤地铁,如果这一趟车我没挤上去很可能会迟到,所以我也会不管不顾往上挤,完全没有性别的区别。比如你还想在地铁里看个书什么的简直是找罪受。如果不是像当年毛爷爷闹市求静的话,甚至会被说装逼。关于刘心武的立场,他表明自己永远站在中国大多数的平民百姓这边,永远和大家一起感同身受。

我很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现如今批判别人证明自己高尚的人,大有人在。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说一位老太太不明不白的就跑去梵蒂冈旅游,吃了不少苦头,闹了不少笑话,采访老太太的记者也更多是戏谑的态度,不少媒体觉得老太太土了吧唧,在国外丢脸了。刘心武先生说,当他看到老太太在梵蒂冈广场手足无措的拍照留恋的时候,他当时眼眶都湿润了,老太太太不容易了,中国这几十年变化实在太大了,走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觉得中国人能走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他的字里行间都是同情和对老百姓的理解。

时代在变,人生其实自古以来就没什么很大的变化,人性的复杂性一直都是如此。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烦恼。刘心武主张认识时代的特征并与这个时代和解。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但一定是还不错的时代,古人说过的那些道理,古人经历过的人生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我始终觉得,独善其身则快乐。善也并不是无底线的去做好事,凡是都得有个度,好事做过了也会成为坏事。刘心武先生主张的善,是凡是从善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释放生命的善意和美好,自己也会平静和快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