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镜前镜后》读后感100字

《镜前镜后》读后感100字

《镜前镜后》是一本由林青霞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308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2020-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前镜后》读后感(一):美不自知的林美人

大美人写书总要追捧的 之前看过另外两部,所以看到第三部出书,没有犹豫就下单了。后来看到林美人新近或得荣誉博士头衔,我认为她是当之无愧的 有别于刻板的“花瓶”印象,林美人,一是“美不自知”,她似乎从未觉得自己就是高高在上万人迷的美人;二是保有一颗赤子之心,想就想了,做就做了,这股迷人的天真态拉进了距离感;三是好学上进,美人皮囊下,上天特别眷顾,开启了鉴赏的好眼力,加上好友(多少开始是因为美人吸引)围绕,学习功力大增。 书中写朋友的最好,其中施南生的最佳。 虽然的确有些水水,作者内容大概占四分之三的样子,但瑕不掩瑜,毕竟大美人是自己写啊。

《镜前镜后》读后感(二):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她的故事

或许我的慵懒,已渗透入我不曾在意的生活方面。看戏剧,喜欢看轻松愉快的轻喜剧;处人际,喜欢熟悉的圈子,不愿迈出;工作生活,更是贪恋舒适安逸......甚至在阅读上,也尽挑些读起来舒服不易动气的文字。想想喜欢读林青霞的书,或许也就是因为她的文字,自然流畅,笔触细腻,字字留情,以润物细无声的舒缓节奏,如多年未见的老友,将经年累月的人生阅历娓娓道来,一点一滴的读进心坎里,跟着一起动了情,着了义。故以为,普通人也或许也有如此的文笔,或甚之。然而她是林青霞。华语影坛的代表人物,几十年一遇的大美人。但在标签之后,唯有从她的文字才能更加了解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写李菁。即时与李菁只有几面之缘,而就是这仅有几次相遇,通过她的细心观察和理性揣摩,李菁辉煌而悲凉的一生,被她以一种理性尊重之中饱含惋惜怜悯的口吻轻声诉说。这种诚恳直率且略带点私心的视角,将李菁坎坷传奇的人生如走马灯般在读者面前快闪,仿佛我就是林青霞。“想为她做些什么却来不及了”最后青霞的遗憾似乎也成了读者的遗憾,看完不禁跟着落泪,久久不能平息。

《镜前镜后》读后感(三):她愿意俯下身来,细嗅花香,已是浮华世界的王者

这本书有些刷新我对林青霞的看法。不同于如今的流量明星,她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明星,艳若桃李,又英气逼人,五官精致大气不俗艳,琼瑶片出道,又在港片全盛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武侠形象。这样带着非人类光环的明星其实完全可以过着大家想象中的富太珠光宝气“矫揉造作”的生活,但她虽经浮华名利,却又活的透彻。就算闲来无事写写文字赚赚稿费,偏偏这文字一丝一毫也不见堆砌华丽的词藻,或是情感上大开大合卖惨求共情,而是轻巧熟稔,平实自然,流畅耐读,让人不相信竟是出自一个如此级别的女明星之手。当然,她应该是绝不想别人透过女明星的光环去评价她的,她更享受一个作家的身份。与她相比,同龄的久负盛名的香港女星如今要么还在装嫩晒美照找回忆,要么扯着最后的一点光环顶着十级滤镜直播卖货,要么仍在豪门争斗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么身边小鲜肉换个不停只为找补感情空虚,……抛却外人看不清的豪门恩怨感情是非,林青霞愿意俯下身来,细嗅花香,实在已经是王者。

《镜前镜后》读后感(四):明星的情商课

《毛雪汪》有一集是辣目洋子去,她说自己参加拍摄杂志这样的活动,到一个完全陌生人的场合,有时候第一句会故意飙个脏话,立刻和大家拉近距离。

之前看金星采访井柏然,井柏然是圈内公认情商高的艺人,金星就拿这个问他,井柏然说(大意):“混我们娱乐圈的,哪一个情商不高呢?”都是人精。

林青霞写张叔平,说她年轻时候为情所困,跑去张叔平家哭。张叔平听了一会儿说:“你这样很好看,脸上带着笑,蓝色镜片底下流出大粒的泪珠很好看。”又说,“你刚才从门口跑到我床上,风衣飞起来的样子真的很好看。”结果劝都不必劝,年轻的林青霞就立刻破涕为笑了。

不过换做现在的林青霞,说她美已经是平常。她如今涉足文坛,当然要夸她爱读书,会读书。金圣华第一次去她家,说:“我可以拥抱你一下吗?想不到你有这么多书。我发现你看的都是老作家的书。”这句就夸到林青霞心坎上了。

然后林青霞回道:“哎,对耶,你是我藏书中最年轻的作家。”这个回复也是情商满满。

两人这对话简直属于情商界的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这个金圣华第一次见面就给林青霞留下深刻印象,给她递名片的时候说:“我可以给你一张名片吗?你看起来这么优雅高贵。”林青霞写道:“好像一张名片会破坏我的优雅高贵似的。”显然很是受用。

宋祖英第一次见林青霞也给她留下很好的印象。当时在黄永玉家偶遇,林青霞发现宋祖英穿的衣服自己也有一件,宋祖英说:“我是为了见你,特别回家换的。”

当然林青霞本人也很会说话,施南生的妈妈酷爱打牌,有时施南生下了班还要陪母亲打两圈。有一回杨凡过生日在餐厅举行麻将比赛,施南生夺冠,林青霞说:“这是孝感动天,老天让你得奖回家讨妈妈的欢心。”

杨凡这个人很妙。林青霞整本书都在夸身边的人会聊天,情商高,只有一次写她跟着杨凡见黄永玉第一面,聊到电影《黄金时代》,林青霞对黄永玉说:“你看我们像不像戏里萧红拜见鲁迅的画面。”结果一旁的杨凡指着她:“你?萧红啊?”林青霞写道:“好像我高攀了她。”

不过有时候再会说话,可能也会遇上无法接的话。比如发型师Kim Robinson曾经帮戴安娜王妃吹头发,结束后戴安娜感谢他,他说:“所有的人都喜欢为你服务。”结果戴安娜幽幽地说:“我只需要一个人对我好。”

蔡康永写过“说话之道”,确实文人更会说话。比如大家都说邵洵美和徐志摩很像,两人在巴黎见了一面,聊了一个钟头,徐志摩第二天就搭船回国。邵洵美说:“这一个钟头里几乎是徐志摩一个人在讲话,可是他一走,我在巴黎的任务好像完了,原来我已经看到我所要看到的东西了。”

不过文人毒舌起来也比一般人更毒舌,张爱玲外曾祖父是李鸿章,父母皆出身官宦之家,偶尔她稍微提一下自己的显赫出身,潘柳黛就说:“黄浦江淹死一只鸡就说成是鸡汤。”

不过张爱玲本人嘴巴也很厉害,她给夏志清的信里写:“江青那么丑怎么能演西施,将来电影一定不卖座。”不过说到这里,我合理怀疑她当时已远在美国,可能弄混淆了人……

和江青同时代的女明星李菁情商也很高,她后来落魄了,对林青霞说:“有钱嘛穿高跟鞋,没钱就穿平底鞋啰。”

但话虽如此,其实她依然卸不下昔日的巨星包袱。去找汪玲借钱,汪玲把钱给她后叫司机送她,李菁说:“不用了,计程车在门口等我。”汪玲诧异:“这个时候你还摆什么派头!”

李菁还跟汪曼玲借过钱,借来发红包……

后来李菁在贫病交加中猝然离世。

看来就算说得出金句,好像明白了道理,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关于情商部分,我最欣赏的还是制片人施南生。有一年林青霞和她去伦敦工作,坐的经济舱,在飞机上被小孩打了头,到了酒店又发现化妆箱不见了……气得去和施南生抱怨。施南生立刻陪林青霞逛街,“又买了一个新的Louis Vuitton化妆箱送给我。”

这才是真金白银的情商高,会做人!

《镜前镜后》读后感(五):林青霞 《我魂牵梦萦的台北》里的秦汉

林青霞一回老家,一开门(回忆之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最亲最熟悉的人:妈妈和秦汉。

【 重重的铁门栓嘎吱一声移开,一组画面快速地闪过我的脑海。妈妈在厨房里为我煮面、楼下古怪的老爷车喇叭声、我飞奔而下、溪边与他一坐数小时、铁门深深地拴上、母亲差点报警。那年我十九,在远赴美国旧金山拍《长情万缕》的前一睌。 】

《长情万缕》是1974年林青霞和秦祥林在美国拍摄的。我翻阅了台湾早年报刊杂志报道,1975年有篇报道里面写到“秦汉有部老爷车”。所以林青霞写的文中【开着老爷车来找林青霞,和林青霞溪边一坐数小时的他】就是秦汉。林青霞要离开台湾几个月,去美国拍电影,秦汉开着老爷车来找林青霞,和林青霞溪边一坐几小时,即将分别几个月,舍不得分开,好多话要说。两人坐在溪边,聊的太愉快,太投机,都忘记了时间。因为,林青霞出门时,把铁门从外面牢牢的拴上了,林妈妈在家里等了几个小时,女儿都没有回来,铁门又打不开,所以使得林妈妈差点报警。

【走进四楼玄关似的阳台,竟然没有变,一样的阳台,母亲曾经在那儿叉着腰指骂街边另一个他。】这另外一个男人,就没有秦汉幸运了,还被林妈妈骂。

【琼瑶姊和平鑫涛也是座上客,在此我签了他们两人合组的巨星电影公司创业作《我是一片云》的合约,这也是唯一的一部一林配二秦。】一部电影的2位男主角秦汉、秦祥林,戏里戏外都一起喜欢女主角林青霞,追求她,堪称影史上一大奇迹。

【我喜欢仁爱路,八十年代初,我用四部戏换了仁爱路四段双星大厦的寓所,】当时,林青霞和秦汉,分别住在2幢相邻的楼栋里,1个住11楼,1个住12楼,这2幢楼的地下车库是相通的。从地下车库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直接坐电梯去对方的家里。所以有朋友,去林青霞家里拜访时,一大早在林青霞家里看到秦汉在那里做早餐。

最后林青霞小结:

【1994年嫁入香港,结婚至今二十五年,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还是台北。】 看到林青霞的小结,我突然想到《罗马假日》里面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在最后,别人问她“去过的城市中,最喜欢哪个城市?”时,她说“每个城市都有令人难忘之处,但我最爱罗马。”因为在罗马,她遇到了她最爱的人-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记者乔。

而台北,也有着林青霞对最爱最亲的人的回忆,所以就算嫁去香港25年,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还是台北。秦汉在台北。和父母亲情的记忆也在台北。她最红的时候在台北。她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台北。一切美好的回忆都在台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我魂牵梦萦的台北》作者:林青霞

全文如下:

朦朦胧胧中,不知有多少回,我徘徊在一排四层楼房的街头巷尾,仿佛楼上有我牵挂的人,有我牵挂的事。似乎年老的父母就在里面,却怎么也想不起他们的电话号码。

2019年夏天徐枫邀请我去台北参加电影《滚滚红尘》修复版的首映礼。有一天晚上,朋友说第二天要去看房地产,对看房地产我没什么兴趣,只随口问了一句去哪儿看。一听说永康街,我眼睛即刻发亮,要求一起去。朋友听说我也住过永康街,看完房地产,他体贴地提议陪我去看看我曾经住过的地方。我不记得是几巷,到底三十多年没回去过,仿佛天使引路,我径自走到永康公园对面的六巷中,在一家门口估计着是不是这个门牌号码时,刚好有人出来,我就闯了进去。一路爬上四楼,当我见到楼梯间的巨型铁门,我惊呼:“就是这间!我找到了!”原来梦里经常徘徊的地方就是永康街、丽水街和它们之间的六巷。顾不得是否莽撞就伸手按门铃,应门的是一名十八岁的女孩,我告诉她我曾经住在那儿,请她让我进去看看,她犹豫地说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刚才跟着我一起上楼的郝广才即刻说:“她是林青霞!”·

拍完第一部电影《窗外》,我们举家从台北县三重市搬到台北市永康街,一住八年,这八年是我电影生涯最辉煌、最灿烂、最忙碌的日子,也是台湾文艺片最盛行的时期。·

重重的铁门栓嘎吱一声移开,一组画面快速地闪过我的脑海。妈妈在厨房里为我煮面、楼下古怪的老爷车喇叭声、我飞奔而下、溪边与他一坐数小时、铁门深深地拴上、母亲差点报警。那年我十九,在远赴美国旧金山拍《长情万缕》的前一睌。

走进四楼玄关似的阳台,竟然没有变,一样的阳台,母亲曾经在那儿叉着腰指骂街边另一个他。

走进客厅,真的不敢相信,仿佛时光停止了,跟四十多年前一模一样,我非常熟悉地走到少女时期的卧室,望着和以前一成不变的装修,我眼眶湿了。妈妈不知多少次,坐在床边用厚厚的旁氏雪花膏,为刚拍完戏累得睡着了的我卸妆。转头对面是妺妹的房间,走到另一边是父母住的地方,他们对门是哥哥的房间。突然间我呆住了,那张Cappuccino(卡布奇诺咖啡)色的胖沙发还在,静静地坐在哥哥的房间中,那是我不拍戏的时候经常坐着跟母亲大眼对小眼的沙发。

我站在客厅--中--央--,往日的情怀在空气里浓浓地包围着我。八年,我的青春、我的成长、我的成名,都在这儿,都在这儿。这间小小的客厅,不知接待过多少个,说破嘴要我答应接戏的大制片。琼瑶姊和平鑫涛也是座上客,在此我签了他们两人合组的巨星电影公司创业作《我是一片云》的合约,这也是唯一的一部一林配二秦。在这小客厅里,也经常有制片和导演坐在胖沙发上等我起床拍戏。

九岁时搬到台北县三重市淡水河边。中兴桥离我们家很近,那时最开心的是大人带我们坐着三轮车,经过中兴桥到台北吃小美冰淇淋。高中读新庄金陵女中,放学总是跟着住在台北的同学一起搭公共汽车,过中兴桥吃台北小吃店的甜不辣配白萝卜,上面浇点辣椒酱,那滚烫甜辣之味至今记得。高中时期,几乎每个周末都跟同学到台北西门町逛街、看电影,我们穿着七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裤、迷你裙、大领子衬衫和长到脚踝的迷地裙,走在西门町街头不知有多神气。我就是在高中毕业前后那段时间,在西门町被影圈中人找去拍电影的。

搬到永康街后,从此跟台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从此跟电影和媒体分不开,几乎占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不拍戏二十五年了,出入还是有狗仔队跟拍,我想我跟媒体是分不开了,那就接受吧,把他们当成朋友。

台北的大街小巷、阳明山的老外别墅、许多咖啡厅通通入了我的电影里,如果想知道七十年代台北的风貌,请看林青霞的文艺爱情片。从1972年到1984年我都在台北拍戏,这十二年共拍了六七十部电影,台北火车站对面的广告牌经常有我的看板,我读高中时期流连无数次的西门町电影街,也挂满了我的电影招牌。我人生的转变比梦还像梦,回首往事,人世间的缘分是多么微妙而不可预测。

白先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里的女主角住在台北市仁爱路,仁爱路街道宽敞整洁,中间整排绿油油的大树,很有气质。我喜欢仁爱路,八十年代初,我用四部戏换了仁爱路四段双星大厦的寓所,电影的路线也从爱情片转成社会写实片。拍写实片,合作的人也写实,那时候手上的戏实在多得没法再接新戏。有个记忆特别鲜明,一天晚上,制片周令刚背着一个旅行袋,旅行袋里全是新台币,拿出来占了我半张咖啡桌,人家一片诚意,不接也说不过去。他走了我把现钞往小保险箱里塞,怎么塞都不够放,只好把剩下来的放在床头柜里,好多天都不去存,朋友说我真胆大,一个人住在台北,竟然敢收那么多现金,而且还放在家里。

1984年后大部分时间都在香港拍戏,偶尔回到台北拍几部片。1994年嫁入香港,结婚至今二十五年,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还是台北。这次回到永康街,才知道梦里徘徊的地方,我进不去的地方,就在永康公园对面六巷×号的四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