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拂夜奔读后感锦集

红拂夜奔读后感锦集

《红拂夜奔》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5-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拂夜奔》读后感(一):当历史照进现实生活

看这本书时候是冲着王小波去的。刚开始以为是一本叙述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章回体小说,想必会很有趣。但发现只有前一小部分是对故事的叙述,后面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不同角度对 隋末杨府红拂女慧眼识李靖的才子佳人故事反复解构虚构和艺术再加工,并贯穿了一个平行构建的现代故事。里面的内容可谓既嬉笑怒骂又啰里啰唆,既恣意勃发又荒诞不经。觉得看出了什么道理,又仿佛什么都没看懂。大概感觉有种把古代的故事放进一些当代社会的议题,在戏谑讥讽之间探讨。作者文字风格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在他荒诞天马行空的文字中有机地构建出生活的活力和真实。

《红拂夜奔》读后感(二):生活是苦中作乐

给王小波我能给到的所有的赞誉,小波总是以漫不经心的口气说出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就像一根长在肉中的刺,虽然时有疼痛,但是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下,在所有人都一样的大环境下,不觉得这是问题。小波给我一种现在的生活就是苦中作乐的感觉,他给我带来启发的文字太多太多了,比如自由就是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别引人注目;还有无性、无智、无趣和死亡哪一个更叫人难以忍受;还有这个社会用婚姻来给女性划分等级等等等等,小波是一个有趣细腻的人,同时他也非常善良,书中很多关于性的描写我相信绝非不尊重女性的口吻,我希望像小波一样做一个有趣很多时候被定义为无用的人,艺术和爱情更是生命的活力。

《红拂夜奔》读后感(三):红拂和李靖最终也没有逃离洛阳

红拂和李靖逃离了洛阳,又逃到了长安。这长安是李靖亲手打造的,然而一切仍然没有变化,长安不过是另一个洛阳,只是换了名字的囚牢。穿插着王二的故事,虚虚实实,处处都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当然王小波知道有人这么评价他,肯定要说一句:放屁!

时隔数年再读王小波,比起黄金时代,更觉其文字中的悲凉。相比黄金时代那种从对生活满腔热忱到一点一点被锤下去的变化,红拂夜奔整本书中都充斥着对荒诞生活的无奈、无力和绝望。

他使用的语言是幽默的,描写的故事是荒诞的,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是深刻的。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他将说未说的话是什么,知道“头头”是谁,知道洛阳城是哪里,长安城又是哪里。

《红拂夜奔》读后感(四):……

看电影《爱情神话》被安利的一本书,书名很浪漫,内容却很现实,需要特殊的时代背景才能读懂他到底想表达什么,很显然,我不具备这个条件……书里有些地方,写着写着,王小波好像绷不住了,会直接点出来自己在骂什么,我就能懂;要是他不说破,对于那些影射讥讽我也只能云里雾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该是:荒唐且破碎——内容很荒唐,结构很破碎,除了前面的序章在“正儿八经”写红拂夜奔的事情(其实也没有那么正经),序章结束后,就会纳闷,这就讲完了书名的内容,后面这么多是在写什么?接着看下去就会发现,每一章都很割裂,好像随时可以结束,其中的情节以及人物的种种行为,总是会冷不丁让你抽离出来自问一下“这都是啥,这也太扯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可是大部分时间明知道他在胡说八道,我还能相信,只有非常非常非常扯的,我才会抽离出来说一句简直是胡说八道。

《红拂夜奔》读后感(五):读中有感

口语真是泼辣爽利!

怎么能有一种有趣而又反感的阅读感觉呢?当然反感不是对文笔,而是对于各种形象化的表述,比如洛阳的石头城,再比如做成了食物的菜人,读这些文字一边奇异,另一边你感觉它们一只脚踩进现实社会,现实的异化贴近这些比喻的异化,因此这些比喻又格外贴近现实。

读到中段,才看到点情节,这就是一个有点才的知识分子被逼逃跑又被招安的故事吧。回顾下这个故事本身情节有些荒诞,但是加了王二的经历又奇妙地说得通了。多少年过去了,开会也好、分房也好,我们还是王二。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无人不在受搓磨,分不清受搓磨前怀抱希望可怜,还是希望终于破灭可怜。

越读越绝望,原来我是个什么人,得看上面的意思来,上面看我是个什么人,我才能当什么人。

城就是生活,城是逃不掉的,离开了这座城,又被引诱着盖了那一座,自己给自己造城,城造好了人也失去了自由。红拂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她意识到生活的不自由她想要逃,而多数人会说凑合着过吧,然后煮饭拉扯孩子,在麻木中继续生活。这更可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