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真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天真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天真生活》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真生活》读后感(一):天真生活论述生活中的问题

《天真生活》论述了生活中各种问题:成功的三个条件,容忍的界限,人的素质,只考虑两次的三思而行,辩证看撒谎问题,真正的谦虚是什么,适时而为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糊涂的痛苦,如何面对压力、恐惧,孝道的意义,不忘初心的出国等等。历遍山河 热爱生活写了作者十一年的国外求学之路:有远离亲人朋友的孤独,学习的艰辛,战争的残酷,饥饿的折磨,求学之路的迷茫,纯朴善良的百姓,同学的无私帮助,没有国界的师生情谊……岁月绵长 时光难在回忆了中国很有影响力的泰斗级的大儒、学术巨擘,他们学贯中西,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贡献卓著,对后辈的知遇之恩,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尊严,无不令世人叹服。总观全书季老对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初心、本真,国外求学的坚守、真知,回忆先人的真心、真情,生活小事中的童心、率真,一个“真”字贯穿始终,最后用季老的话做结,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天真的人,不代表他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天真生活》读后感(二):天真生活

最近喜欢在做家务的时候听书,这一本几乎是听完的。除了时光难再那一章。悼念师生好友,我几次热泪盈眶,xxx走了,永远的离开我们了,这样的话看的尤其心酸。看到季羡林先生将他们称作中国的老知识分子,回忆与他们的交往。

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顶好的,这里摘一段悼念朱光潜先生的文章: “他一生执著追求,没有偷懒。将近九十年的漫长道路,走过来并不容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都碰到过。顺利与挫折,他都经受过。但是,他在千辛万苦之后,毕竟找到了真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找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好归宿。现在人们常谈生命的价值,我认为,孟实先生是实现了生命的价值的。” 这里季羡林先生说,他走的道路是一切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走得的道路。中国知识分子走得道路是坚定不移的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风风雨雨不动摇的。在悼念各位先生的文章中都有提及。 借用简介来总结书名“天真生活” 天真是一种成熟的超越,是了悟人间万相后面对世事的一种智慧抉择。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不违背自我。只有达到了这个境界,你才能豁达地观视世界,游戏人间。 天真需要一份坚守,也需要一份勇气。 更是一种寻找自我的好方式。真正的人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天真的人,不是因为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是因为见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真的是顶好的知识分子啊

《天真生活》读后感(三):人间自有真情在

最初看到书面的时候脑子里一闪而过的是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第一次读季老的文字,清新有趣,不乏自己打趣着而又十分平和地回顾自己早年的经历,那些曾经遇到的人和事。那些二战时期在德国极其艰苦的故事仿佛是一杯咖啡,涩味犹在,却多了那份回忆里悠长的香醇。他始终能看到生活里的乐趣在的,在那些哥廷根的山林里,在丝瓜藤里,在牵牛花里,在梵文课里。

在这两天俄乌紧张的形势下,看到季老在德的往事,不由感慨万千。寒窗十年,与战争并行的时光里,经历饥饿,经历了不知多少个炸弹警报呼啸心惊胆战的日子,同时两年的学生生涯也被拉长到了十年,整日与梵文和那些珍藏典籍为伴。

季老记述战争里那些在战火环境中那些跑出来观察实验的科学家的故事也令我震撼。那种投入和献身的精神,那种孜孜以求不问寒暑的态度实实在在令人钦佩。

不禁感叹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确实在很多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十年的沉淀让他获得西克教授真传,并能够将这样的真才实学继续传承下去,也是困难之中而产生的一件幸事。在被当时环境所束缚的状态里,人们恐怕除了按兵不动没有任何其他办法,索性也没有什么别的规划,而这样往往能够静下心来吧。继续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

还有一段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季老谈自己的消费观,感觉很通透,自己有一些观念感觉得到了共鸣。比如现在自己也很难理解很多形式主义的消费,无穷无尽的广告给商品本身添加了太多的副加属性和“价值”,其实还是蛮恐怖的,与其说是自己在消费还不如说是被引导被消费,倘若没有内心的一片净土大概也无法坚持继续自己的观念。简单干净朴素真实。

季老还记录了很多自己对于朋友,师长,知己的情感,那种知己之情令人羡慕,从季老描写的很多小事的记忆中也能够发现季老的厉害的洞察力。写到他给老师烤蛋糕的事情真是挺令人感动的,很多实实在在的小事,勾勒出鲜活的内心的情谊。

看了好几本那个年代的大家们的一些书,杨绛先生,朱光潜大师,季老,其实蛮羡慕与敬佩的是,他们都有跌宕起伏的人生,而他们文字中流露出的平实,安宁,朴素,天真,确实令人向往的了。

《天真生活》读后感(四):天真:你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就像不知道什么在等待着你

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 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这个世界真该多一点像季羡林《天真生活》这样的浪漫。

一个人往往不能选择,他只能成为他不得不成为的人,一个人若能够永远天真纯洁,大概这就是足够幸福的象征,读书时候便是天真的,读季羡林的书,我更是''徒有羡林情''。年少的轻浅岁月,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与嬉笑玩闹。悄然间,春光己盛,春日渐悠,袅娜袖底少女翻花,载笑载言,天真烂漫,岁月无忧。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用''天真''的生活之道,努力学习,认真工作,谋个称心的职业,然后在闹市买一处公寓,独居。公寓内要有一间房,三面全排满书,中间放一张木桌。空余时间将交际减到最少,用收入养爱好。如果某天遇上某君,令我感到与他一同生活胜过独活,那便与他结合,做他妻子,亦做他朋友。如果遇不上,那也罢了,运气欠佳,来生再寻。这不乏也是天真的生活吧!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只是生活态度,也是这喧嚷世界的世外桃源,读时候的内心是澄澈的,情绪是安静的,向往是坦然的。

不丢弃天真,《天真生活》,保持骄傲,学会冷静。通过或多或少的努力,人们一定能够过上自己希望的生活,想来想去,世上最钟意的不过三件事,日落,星空,还有天真生活。

《天真生活》读后感(五):做一个天真的成年人

如果有一天,你的朋友对你说,“你可太天真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不解?愤怒?总之,不大可能是开心吧。踏入社会的成年人,似乎早早就被剥夺了“天真”的资格,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而“天真”这样一个总是和“孩童”联系在一起的词,放在成年人身上却会显得“不合时宜”。但是读完季老先生的这本散文集,却让我觉得,保有天真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长。

成长,总离不开丰富的阅历。季先生孤身留德十一年,与“迷茫”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业上迷茫于研究方向,毕业后迷茫于如何回国,战争中迷茫于未来命运。他迷茫却不会浑浑噩噩,没找到研究方向就尽可能多的学习,尝试回国失败就坦然留下潜心研究,战时朝不保夕就过好当下,从不怨天尤人。正如他所言,“就是在那中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决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这就是天真,历遍山河,仍热爱生活。

人生,总会经历离别。生者的记忆,就是对逝者生命的延续。季先生写下的悼文,让后人对他的恩师挚友更多了一些了解。一些平时只存在于课本上的名字,在他的描述下都无比生动而亲切。被戏称为“北京土地爷”的老舍先生,作为一名留学归国的饱学之士,却能与三教九流都结为朋友,会坐在大酒缸前与贩夫走卒谈天说地,也会贴心地为偶遇的朋友付理发钱然后默默离开。写出“有的人在活着,其实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其实还在活着”的臧克家,因一首关于洋车夫的诗的笔墨官司,而与季老成了毕生挚友,每年1日历元旦,总要共进午餐,同贺新年。

岁月悠长,历经九十余载,季老始终践行着“知世故而不世故”,会为一窝喜鹊而感到快乐,也会为一只小猴而揪心;奉行“难得糊涂”,认为“不能说假话,但也不必说真话”;对人对事始终怀有包容之心,即使是颇为扰人的邻居,在他笔下写来也略带一丝幽默,“他们一点都不自私,毫不吝奇地把他们的快乐分给我一份,声音之高,震动全楼。”“倘若他们在走廊里说话,我的屋里就仿佛装了扩音器,我自己也仿佛在听名人演讲。

所谓天真生活,即如季老一般,对自己的事业能一生不改其志,为人能“适应”而不“牵就”,即使曾经沧海,又能“把笑找回来”。正如本书所说,“天真需要一份坚守,也需要一份勇气。更是一种寻找自我的绝佳方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