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读后感摘抄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读后感摘抄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是一本由欧丽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6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读后感(一):在古诗词中与作者对话

一本好的书会让人仿佛与作者对话。 对于欧丽娟老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公开课 欧丽娟讲红楼梦 这次的古诗词也是,不得不说,她的文学功底真的很好,研究方面也有很大的造诣 这本书带着我们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五言古诗,然后再到唐宋的诗篇,我们跟随古典诗人的脚步,跨越了两千年,看了大约两百首的杰作,一路上风光无限。 我们作为现代读者,不可用自己现在的三观去理解古人。 因此要想更好的去欣赏古代文学!必须放下现代人的意识认知,才能更好去明白,理解古诗词。 印象最深的是汉朝的以女性为主的诗歌,非常有特点。 欧丽娟教授最大的特点就是,她对于古诗的解析并不是带有很多个人的思想感受,更多是基于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去带我们品味一首首佳作。 是值得回看很多次的书籍,也让我在古诗词里重新感受到了文学之美。感受到了那个离我们很远的时代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读后感(二):静水流深

当下,阅读古典诗词的意义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我想,意义是,诗人们留下的作品,能告诉我们怎样面对仅此一次的人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经验教训,抚平迷茫和焦虑。让我们从那些伟大的灵魂里,汲取源源不绝的力量。

前段时间和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聊天,我问他,最喜欢哪个文人?他回答说是苏轼。为什么?除了他很有趣外,还在于他太想得开了。

比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今天缺了,你感到很悲伤,但没关系,等明天,明天它就圆了。就好像我们的人生,再悲哀绝望的时候,等等、等等就好了。苏轼被贬去密州,为他送行的朋友都很难过,他安慰大家:这有什么呢?今天的离别,意味着明天的重逢,我们总会在别的地方重逢。

所以,伟大的灵魂,绝不会让作品拘泥于ta具体的人生,而是抽象出来,让后世的人都能从中,或看见自己,或得到启发。

欧丽娟娓娓道来的解读,温柔又有力量,就好像在寒冬腊月,喝了一碗暖乎乎的汤。但她的解读更像一个引子,一个启发,如何持续从诗词里汲取力量,怎样在一遍遍的吟诵中收获美的感受,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读后感(三):欧丽娟老师对古诗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几千年前古人的思想和烦恼

三千年来,最杰出的人才留下来这么庞大的文学资产,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为什么要读诗,尤其是古典文学、古典诗词?

读读古人的诗篇,我发现我竟然可以从古人那里寻得慰藉,我的痛苦古人都经历过,我对人生的感慨古人都咏叹过,而且他们的境界更深刻!

诗人还可以把我感受得到却说不出口或说得不好的体验,深刻传神地表达了出来,像是直接从我心里掏出来似的。

譬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这样的后悔莫及,两千年前的汉朝人写得深刻又言简意赅;到了唐代,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一千多年来,在异乡工作,过节的时候,脑海里便自动浮现了这一句诗;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也把情人之间的难舍难分写得入木三分,难怪会成为爱情的代言人;而杜甫的“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看起来很平易的文字、很简单的对比,却是张力十足,洞察了喜新厌旧的人性阴暗面。再看清朝诗人黄仲则所感慨的:“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杂感》)其中有对自己坚守高洁人格的骄傲,也有对于个人力量十分渺小的悲哀,读了之后,让人禁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中国古典诗歌历经了三千年的累积与筛选,累积的艺术含量、情感含量都十分饱满,才会产生出这么多杰作;又因为三千年的筛选,在时间极其严格的考验下只留下最好的珍品,让后人不必寻寻觅觅、浪费太多过滤的时间,处处都是宝藏。

《诗经》中的婚姻,有的圆满,有的悲惨,让我们看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为婚姻而非常苦恼了。看到了两性关系里的残缺与烦恼。原来早在三千多年前,婚姻就是一门复杂的大学问。《楚辞》让我看到屈原的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洁癖”,看到他用生命为理想献祭。汉代诗歌中的《李夫人歌》让我看到了倾国倾城的美人颂歌;从《薤露》《蒿里》里看到对生死的感慨;从《有所思》里看到最决绝的告别……

在《欧丽娟品读古诗词》一书中,欧丽娟教授厚积薄发、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欧丽娟教授通过系统的、溯源的、历史的、纵横的去品读诗歌,品读作者,品读人性,以女性的慈悲来审视历史,来纵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诗歌文化。

从中可以看出欧丽娟教授的文学功底之深,她带领着我一起审视历史情境下的诗人、官宦、隐者、夫君的社会角色,来看待人性的复杂,仕途的险恶,隐逸的无奈,亲情的无常。

很多人会说欧老师是在过度解读,甚至超出了作者的意图。我觉得这要看你怎么对待一件作品了。如果它只是那位作者的作品,属于那位作者,那确实是作者说了算。但如果它是人类的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读者说了算。你不同意这个人的解读,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解读。世间东西越多样越好,而不是非要有一个正确答案。更何况,哪有正确答案。

这本书让我在古诗词里重新感受到了文学之美。感受到了那个离我们很远的时代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谢谢欧丽娟老师!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读后感(四):欧丽娟:在古诗词中发现美!

前段时间听了不少欧丽娟老师的课,课上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她可以站在女性视角去赏析文学作品,这是比较难得的一件事情。最近书荒就去找了她的书来读,关于红楼的还没上架,但有品读古诗词的,恰好最近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就点开了。

点开刚看几章发现居然要会员才能看,于是又花了一元钱买了五天会员。本以为很快就能看完,谁知道是上下两卷在一起,于是这六天日夜不停地看,就想着在会员到期之前给看完,终于在昨晚睡觉之前给看完了。

也正是因为这么集中地看,所以这段时间看啥事物都先往古诗词上想。比如周末很放松地躺在沙发上晒着太阳看书,就会想起惠开禅师的《无门关》,因为诗里所说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种状态曾是我梦寐以求的,如今我却真实地拥有了,那一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这样的幸福只是片刻的,这一刻我不握住,下一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拥有。

这首诗,我之前的关注点都在诗的后两句,但在本书里欧老师品读重点却放在前两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因为在宋代之前,古诗词里描写季节还只注重一季,比如春季是百花、是希望;夏季是酷暑、是难耐;秋季是落叶、是忧愁;冬季是腊梅、是隐忍;大家对每一季也都有一些刻板印象,但到了宋代惠开这里,她反而提醒人们春夏秋冬又有各自的美,只要有双发现美的眼睛,每一季都有收获。

看这本书,我最大的是收获是继承和脉络。以前看古诗词大多是分人看的,比如最近刚看完的《浮世本来多聚散》,蔡丹君就是把古诗词历史上最辉煌的那些人拿出来单写,从他们的作品里去看孤独这个情感,去看不同处境下的孤独。这样写也不错,但她不如把古诗词的传承和脉络捋出来写看得过瘾,因为一旦有一个脉络线,你就可以看到古诗词因何而起、因何而盛,你就能晓得这些辉煌的人是站在谁的肩膀上绽放光芒。

这就好比我们看故事书,如果一个人上来就牛逼、天下无敌,就算作者文笔再好,我们可能也就只记住一个无敌的扁平印象。但如果作者是从他被别人欺压,忍辱负重,逐渐成长为一个天下无敌的人,那我们记住的将是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物。古诗词如果从神话、《诗经》、《楚辞》看起,就像是从一个人的小时候看起,然后看他历经汉代诗歌、六朝文学、隋唐诗歌、宋词,题材也从爱情、致仕、离别、死生,逐渐发展到田园、山水、成长、日常,然后语文课本里的那些经典才慢慢被酝酿出来,真的很爽。

以前看周国平的书时,他总说不要读二手资料,要读就直接读一手原著,但看了欧老师的品读,我发现二手资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个普通读者,对某一领域所知毕竟有限,如果让我直接去读古诗词,我读不出这首诗哪里好,我也读不出这首诗用了哪些典故,引用了哪些前人的经典名句。

以前我看书还喜欢看批判类的书,因为总觉着批判类的文字更尖锐,也更能直击人的灵魂;但近期发现更喜欢看品读、赏析类的文字。因为美是共通的,但我却看不出来这个美,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呀!想想如果我能早点知道古诗词里的美、山水画里的美、梵高向日葵里的美,我也不至于认为这是一个灰暗的、不值得留恋的世界。

这本书里我还喜欢欧老师的选诗,要知道中国古诗词90%以上都是男性,女性视角寥寥无几,但欧老师却能在这寥寥无几中找到明珠,并加以赞赏,让我们明白女性的颂歌和刚强,其实在汉以前就已经出现。而女性群体占据人口过半,在传统文化里,她们发声比例却不足10%,我们忽视她们确实已经太久。

最后,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杜甫形象,因为他更鲜活。在课本、戴建业和蔡丹君的解读中,杜甫都摆脱不了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的形象,但杜甫一生留下来的诗词何其多,他一生的经历又是何其丰富,怎么可能一直都是一种状态、一个思想,在本书里我看到了杜甫慈悲、怜悯、苦口婆心、温柔顾家的另一面,而这一面的展露都离不开欧老师发现的眼睛,另外欧老师在书里的旁征博引也令人折服。

再分享一首欧老师很喜欢的杜甫诗,这首诗背后有一个很沧桑的故事,也是杜甫晚年与世界和解的一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