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深山已晚》读后感精选

《深山已晚》读后感精选

《深山已晚》是一本由傅菲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3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山已晚》读后感(一):可以反复阅读的书

我抗拒阅读看过一遍的书,甚至看过电视剧就觉不看原著,因为我已经知道过程和结果,《深山已晚》却非如此。

我经常随便在哪一部分接着看下去,通过看书来享受一下傅菲的“奢侈”生活。这本书无关过程和结果,是行云流水的如如不动,也无关文字是否优美,是文字将你带入的情景,虽然欲言,又无所言。

有些好书,慢慢地读,舍不得看完,此书无忧,终于可以反复看了。

《深山已晚》读后感(二):我理想的生活,就是种树种菜,烧饭吃饭,读书睡觉.

「我理想的生活,就是种树种菜,烧饭吃饭,读书睡觉,其他什么也不干。」

前阵子在读苇岸老师的日记,分享的时候有书友推荐了这本《深山已晚》搜索看看有电子版,赶紧来读。然后读完来分享已是一周后的事情。主要是我有些纠结。

书中的内容大都是跟自然有关,读起来让人立马很平静。文字间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山居和开荒这件事很上心,做的工作也很到位。从一个深山破院子,请人做工建造新的模样,还是挺厉害的(当时我在想,请人不花钱么...哈哈哈作者还是有钱的。如果是我,可能都自己动手了...)

对于作者热爱山居生活、自然鸟类及环保的心不可置疑。但是我很好奇这种一个偏僻地方只是生活(具体来说就是待过)一年,然后就离开。这是否存在一种为了体验、写作而做的行为呢?

一开始没读这本书之前,我自己脑海里先入为主的设想是作者“逃离”大城市的环境,去一个有山有水人少的地方定居...结果有种体验生活写本书的感觉。还是有点失落啊。(顺便说现在很多视频博主也是去乡下定居啊、逃离城市之类的。我存在疑惑:他们是为了自媒体发展还是真的认真去生活?我是向往乡下生活的,但始终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在序言中张守仁老师写到"最近傅菲从江西上饶寄来一部书稿《深山已晚》,嘱我看看。这是一部自然文学的新作。在这之前,我已结识三位专门从事生态、自然写作且卓有成就的好友——他们是苇岸、胡冬林、徐刚......"

他们都是关于写自然的作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搜搜看。我最近在看苇岸的作品。

《深山已晚》读后感(三):到山林里寻找安静

读诗人写散文。

止庵说,散文是一种可以休息的文体。此话用于傅菲的文字,非常合适。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他的房间里。”(帕斯卡尔)

所以,中国古人留给历史一个非常醒目的关键词——隐士:到山林去寻找安静。

傅菲有点像现代版“隐士”。他每周都有两天是在乡间度过的,甚至于专门“潜入闽北荣华山下,植树种茶,烧饭读书,回归自然,安顿自己的心”长达一年多。

现代版“隐士”不是人人能做,起码具备三个条件:一、不需要为生存担忧;二、有大把的时间;三、能够享受孤独。

隐居山林传承的是回归自然,也传递了某种信息:“当一个人完全拥有他自己的时候”,也正是他灵魂最饱满的时候。

傅菲的文笔非常干净,像上海冬日里被寒风刮过的天空。

傅菲的写作犹如用文字画画。只有画画的时候才能激发人们去思考,这个东西长什么样,有什么结构,颜色是什么。

于是乎,傅菲笔下的每一篇短文,都变成了一幅独特的水墨画。他的文字有意象美,用诗一般的语言定格图像。每一格图像经过他文学的镜子照耀后,立体而又充满生机。在此之前,仿佛我们眼前从来没过如此美丽的星星,绵绵春雨,湖泊,也没见过农人和耕田。四季在我们心里永远是个模糊的影子。

田野很难书写。没有情节,没有故事,更没有波澜壮阔般的激情。这里只有春日阳光下的一湾碧波,微风轻轻吹过水面,细细的波纹一圈圈漾开,慢慢荡入读者的心扉,抚平生活在心里留存的沟壑。

诗人华兹华斯曾把对自然界的某些体验称为“凝固的时间点”,他写道: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若干个凝固的时间点

卓越超群、瑰伟壮丽

让我们在困顿之时为之一振

并且弥漫于我们全身,让我们不断爬升

当我们身居高处时,激发我们爬得更高

当我们摔倒时,又鼓舞我们重新站起”

我们正是通过傅菲,获得来自大自然的“凝固的时间点”。

《深山已晚》读后感(四):《深山已晚》——学会放下

好看指数(满分10):7.8分 作者:傅菲

面对浩瀚宇宙,他感到自己只不过沧海一粟。通过山居观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深山已晚》 深山已晚,这四个字透出幽静的感觉,月光如水、蛙叫虫鸣,一种夜色的清凉和大自然的深邃,吸引着人。这是一本自然文学,写大山、写野谷、写孤寺、写山中溪泉、写山道荒冢、更写一种心境,一种放下尘俗,回归本我的心境,看着这本书,感受自己全身那一担担的俗气一层一层瓦解消散。 作者傅菲找了座山林安宅怡乐,沉浸式感觉大自然的美妙,他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感悟这些藏在山野中的“道理”,他说山中的草木、昆虫、鸟兽,或昙花一现,或长命百岁,各有自己的开端与终结。它们自自然然,荣荣枯枯,既不欢欣,也不悲苦,生也至美,死也至美。这就进入了齐动静、等生死的生命哲学境界。 要在深山里待多久,让生活流淌得有多慢,才能明白这些道理。 读着傅菲的文字,很深的感受是,很美,透出心境的一种舒坦: “星盖大野,荷花连连。我们喝茶闲聊。庭中月华朗朗,茎荷交错,竹影摇动。亭内斜光斑驳,茶香漫溢。看一眼小镇,看一眼星空,恍若梦境之中。” “春天的原野给人深度迷失感,草木油绿,枝叶婆娑。江水被山梁挤压在一条宽阔的峡谷里,缓缓的山梁像水牛的脊背。各色的野花,迷乱人眼” 我站在露台边,远眺。山脊线露了出来,起伏的线条柔美。山朦胧,天边的残月仍在。残月如冰片。不远处的河,无声而逝。 这些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美的山景图,有一种柔静之美,读之很是享受。 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是手上屏幕上的数字,或者手表上的指针位置,或者是离下班时间的距离暗示,但在傅菲的思维中,他物化了时间,时间在他笔下是一片叶子的卷曲与舒张、是山腰中雾气的散漫,是一滴露珠从滚圆到消失的变化。他的时间表达是“指甲花凋谢的时候”,还有“鱼刚刚游到南浦河上游产卵的时候”,或者说“黄昏来得特别早的时候”,他以节令和气象计时,这是对大自然最高的尊重。 另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在山中做的“无用之事”,他给受伤的鱼做人工呼吸只是重视这个生命;他收集各种花叶、种子和羽毛,辨识它们,只为下一次能像老朋友一样叫出它们的名字;他收集露珠煮沸泡茶,看蒸汽萦绕,看茶叶散开叶卷;他收集书皮,串成吊于房间内做装饰,只是欣赏这种古朴;他向村人买下野树的生命,只想阻止砍伐;他看水结冰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瓦尔登湖》中写到梭罗听到冰裂的声音。这样的人,心是有多清多净啊。 在林中,他是愉悦的、幸福的。 最近,读了挺多这类的自然文学,人的心境也安宁了许多,再遇焦躁之事也学会了放一放,停一停,放下不代表逃避,只是不同的对待方式,不为纷扰不以物累,人的一生不就是修行的一生吗?

《深山已晚》读后感(五):我也想要这样奢侈的生活

清晨,你是想被闹钟惊醒呢,还是在各种小鸟的歌声中起身呢? 傍晚,你是愿意在滚滚车流里回家呢,还是踏着月光伴着星辰,与小鸟一同归巢呢? 你一定会说,我当然喜欢自然的声音与风光。 可是,身居闹市的我们,目光所及,看到的,听到的,是汽车的轰鸣遮盖住了小鸟的鸣啼,落日的余晖被高楼吞噬,花草树木身上的灰尘与水渍,让它失去了光泽,头顶处的霓虹灯让人看不到月光与繁星。 我们浑浑噩噩地随着时间转,忙碌着,追逐着,内心焦灼着,烦躁着,早已忘却了自然的味道,一眼看到的不过是人工雕琢,刻意为之的风景。 人类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方便了自己,却失去了天然。 有的人为寻得这一份天然,远离喧嚣,舍弃舒适,和自然界来一场亲密接触。 《深山已晚》的作者傅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城市潜入山林,安顿自己那颗疲惫的心。 1、自然,美不可言 这本书的作者傅菲,是自然文学者。 他深入武夷山北部余脉荣华山和浙闽群山的原始山林中,客居于此,植树种菜,烧饭读书。 他痴迷于风霜雨雷,日暮星辰,月亮彩虹。 他喜欢看鸟巢蚁穴,野草葱茏,山花烂漫。 他善于捕捉风声雨声,布谷蝉鸣,溪水潺潺。 他见识了草木枯荣,他走遍了荣华山的每一个野谷,爬过了每一道山梁。 他体验着人与自然的融合,用眼注视,用耳聆听,用心感受。 他发现,即使是同一棵树,同一朵花,同一只鸟,同一条鱼,在季节、气候、光照等不同的环境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领悟到自然界中生也至美,死也至美的哲学思想。 自然,美不可言。 转瞬即逝的彩虹,桃花般的云霞,消逝最快的霜花,洁白善变的云朵,藤曼缠绕的丛林,珍禽异兽的出没,密密匝匝的野草,花海如浪的暮春,月光朗照的夏夜,苍凉寂寥的深秋,细雨缠绵的雨季…… 身居深山,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一边生长,一边死亡,轮回与更替,短暂与永恒,在沉默中,在你的不经意中,已悄然发生。 山峦,无论在哪个季节,都为作者铺展淋漓尽致的野性之美。 2、诗意的生活,竟如此奢侈 作者的山林生活,无疑是充满诗意的。 这诗意的生活,是他寻来的。 他说:“我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我知道,生活的情趣是自己寻找的,也是我们存活的意义之一。我也常告诫自己,不要把生活过得过于枯燥乏味,也不要把工作视作唯一的人生圣经。” 每一个清晨,都在鸟声中醒来;每一个夜晚,都在虫鸣中入梦。 烧自己劈的柴,炒自己种的菜,喝自己酿的酒,品自己采的茶。 放下无谓的人和事,放缓激烈跳动的心,坐看云卷云舒,夕阳西下,鸟鹊归巢。 阅读,散步,打瞌睡,不打扰别人,也不被别人打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放纵天性。 每日与荒草、罐木、野花为伴,与飞的、跑的、爬的动物们为邻,融入其中,方知自己和它们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子民。 3、我也想拥有这样奢侈的生活 作者是一个爱诗写诗的人,这本书里的文字有诗一样的语言,风景有诗一样的浪漫,生活有诗一样的深情。 他说,山顶是最接近星辰的地方,山下是人烟。 他说,云是雨的前世,雨是云的凡胎,凡胎注定在大地上浪迹 他说,彩虹是一个幻觉,美丽而短暂,像极了人间的爱情。 …… 他推崇忠于自然,忠于内心,尊重一切生灵的生和死,尊重自然的丰富性、残酷性和仁慈性。 他愿意做一个孜孜不倦的大自然布道者。 我也渴望拥有这样奢侈的生活。 一个人,坐在星空下,感受一下作者所感受到的愉快和幸福。 4、写在最后 这本书,作者傅菲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他诗意丛生的文笔,描绘了美轮美奂的四季风光和山野奇趣。 作者的文字简约而又富于张力,似一杯饱满清香的茶,浓郁而又平和。 他挽歌似的抒情,浪漫与激情的碰撞,慈悲与热爱的表达,无一不展现出他的性情之真挚。 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让你在俊美的山林中,绮丽的江河里,秀美的林木间,感受人与自然的共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