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摘抄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摘抄

《老去的勇气》是一本由[日]岸见一郎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2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一):面临老去

当我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时间悄悄的在流淌,已经又老了一点点。 “若非自己真正迎来衰老,我们无法真正理解衰老。”是的,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长大的路好漫长,当我们进入20岁,与年龄稍大的人就有鸿沟…我们以为老永远不会来,只有眼睛开始花,膝盖有了感觉…才真正感受到老来了。 幼年是天真的,少年是蓬勃的,青年是灿烂的,中年是丰富的,只有老年是需要勇气的, 需要勇气应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滑坡。 这本书很温和,娓娓道来,不急不躁,这种平和很舒服,平和的心态可以接受所有要来的该来的。 书中写到:古希腊政治家梭伦曾说过—— “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会看见许多不想看见的东西,也不得不经历那些并不想经历的事情。”“只要活在世上,就会有人不幸福。” 作者认为这句话不太正确,是的,存在就是幸福,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体验,是活着的意义。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二):正念人生

岸见一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之前看《被讨厌的勇气》就受益良多,而且阿德勒"课题分离"的哲学命题在本书中也是时有被提及,有"温故而知新"之感,也让我对作者有了更深的认知。读书时不自禁感慨,作者是这么一位温暖悲悯的人呐,他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时的豁达坦荡令我很受激励和触动。 或许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或者说是因为曾经淋过雨,所以想要为他人撑伞?作者经受的苦痛实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他在读研究生时,母亲患脑梗死病倒,三个月后离世,时年不足50岁。 作者自己50岁时患心肌梗死(20%的死亡率),所幸他保住了生命。51岁时做冠状动脉分流手术。 而他的父亲在晚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作者贴心照顾。 这些经历中的任何一个对一般人来说都是致命性的打击,但于作者而言,因着这样的苦痛经历,有了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于读者而言,这样以生命凝成的文字,就有了"摧枯拉朽直击灵魂"的力量。 至少,对我来说,读完这本书,就仿佛感受到了传说中的"任督二脉被打通,身心舒泰"的畅快。内心有了更多的释然,胶着在心中的拧巴也消解了许多。 关于死亡,我虽对它知之甚少,但因着信仰上的救赎,倒也并不畏惧,我只怕自己不曾真正活过。或许内在的诸多挣扎纠结其实也源于这份"不白来人生走一遭"的灵魂诉求? "当我们存活于世时,死亡尚未到来;而当死亡降临时,我们也早已不复存在"。这么来看,死亡的确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既然"死"都不足为惧,其他的纠结又何足道哉,对吧?生命中的那些纠结挣扎似乎就显得有些可笑了呐,人生的释然也由此而来。 关于焦虑、关于衰老、关于幸福、关于成熟,以及关于跟日渐老去的父母之间的相处,作者都给了绝佳的表达和演绎,极具疗愈。于我跟自己的和解,跟家人的和解,跟这个世界的和解,都大有助益。 藉由文字,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智慧,感悟自己生命中的课题,如此这般的读书之乐,可谓酣畅淋漓,好比环湖跑了10km 之后的通透,能听到灵魂里有一个声音击节慨叹,"真的爽爆啦!" 是为记。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三):正念人生

岸见一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之前看《被讨厌的勇气》就受益良多,而且阿德勒"课题分离"的哲学命题在本书中也是时有被提及,有"温故而知新"之感,也让我对作者有了更深的认知。读书时不自禁感慨,作者是这么一位温暖悲悯的人呐,他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时的豁达坦荡令我很受激励和触动。 或许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或者说是因为曾经淋过雨,所以想要为他人撑伞?作者经受的苦痛实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他在读研究生时,母亲患脑梗死病倒,三个月后离世,时年不足50岁。 作者自己50岁时患心肌梗死(20%的死亡率),所幸他保住了生命。51岁时做冠状动脉分流手术。 而他的父亲在晚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作者贴心照顾。 这些经历中的任何一个对一般人来说都是致命性的打击,但于作者而言,因着这样的苦痛经历,有了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于读者而言,这样以生命凝成的文字,就有了"摧枯拉朽直击灵魂"的力量。 至少,对我来说,读完这本书,就仿佛感受到了传说中的"任督二脉被打通,身心舒泰"的畅快。内心有了更多的释然,胶着在心中的拧巴也消解了许多。 关于死亡,我虽对它知之甚少,但因着信仰上的救赎,倒也并不畏惧,我只怕自己不曾真正活过。或许内在的诸多挣扎纠结其实也源于这份"不白来人生走一遭"的灵魂诉求? "当我们存活于世时,死亡尚未到来;而当死亡降临时,我们也早已不复存在"。这么来看,死亡的确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既然"死"都不足为惧,其他的纠结又何足道哉,对吧?生命中的那些纠结挣扎似乎就显得有些可笑了呐,人生的释然也由此而来。 关于焦虑、关于衰老、关于幸福、关于成熟,以及关于跟日渐老去的父母之间的相处,作者都给了绝佳的表达和演绎,极具疗愈。于我跟自己的和解,跟家人的和解,跟这个世界的和解,都大有助益。 藉由文字,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智慧,感悟自己生命中的课题,如此这般的读书之乐,可谓酣畅淋漓,好比环湖跑了10km 之后的通透,能听到灵魂里有一个声音击节慨叹,"真的爽爆啦!" 是为记。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四):丰富岁月 做好自己

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年老本身就是一种获得,不必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到恐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能不断的感知,不断的丰富,才会让衰老变成一种沉淀。

在有些工作体系中,人们宁愿去相信一个老成油腻但身无所长的人,也不愿意去重用一个有才却年轻的人。原因只是因为看起来老就觉得靠谱,而年轻好像代表着某些原罪。

我承认,年纪的增长代表着经验的积累,代表着情感的丰富,很多经验通过间接经验无法获得。

但这种因为年龄增长而产生的经验是自然而然就有了的。

如果这样,是不是耐着性子,等着皱纹慢慢爬上脸,沉沉稳稳的变老就好了。

也许这就是人们总说,在某些体系里工作就是熬着就可以了。

但当你明白这一点,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如果我们不去在和他人一样限定时间里尽最大努力去尝试、去突破,甘愿当个默默无声的卧底,我们成长和变老的乐趣又何在呢?

就像书里作者说的他的母亲在去世前都在试着学习外语,如果皱纹里填进的都是空洞的时间,而没有思考的加持和奋斗的伤痕,这种变老未免显得太过容易、太过无聊。

年轻的面孔令人羡慕,不仅在于他们靓丽的外貌,而更多的是他们代表着无限的可能。

如果手里有大把的时间而不去充分利用,就是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埋葬,到衰老的时候只是空留一身疲惫。

令人害怕的是没有在时间的节奏里起舞,没有试着与时间较劲赛跑;令人害怕的是在拥有时间的时候却不自知,等到回头才发现身无所长;令人害怕的是没有在时间的画卷里描绘自己想要的图景。

看到网上很多感慨岁月流逝的话题,多少年弹指一挥,既老了容颜,也没了当初的精气神。

但那些只是简单的熬过混过的岁月实在没有什么可值得感慨和感动的。

如果放弃了太多在时间里起舞的机会,生活就会变得无趣且碌碌无为,真正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的人只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五):充实地活着就很好啦。

在读完《被讨厌的勇气》后,趁热打铁看完了《老去的勇气》,内心的松弛感又多了一分,就像是一阵舒缓的心流,轻轻飘过。

如果说前一本书籍教会年轻人的是拥有不惧怕被人讨厌的勇气,学会接纳自己和对外创造价值。那么后一本书,就是从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开始写起,最开始的照顾失能失智老人,再到跟自己和父母以及孩子和解,最后是如何积极应对老年时代。

一部分人在谈老色变的时候,惧怕的或许不是反复往上叠加的年龄,而是无可避免的机体衰老和距离死亡之神的脚步越来越近。

他们逐渐变得唠叨,变得胆小,变得记忆力退化,变得行动不方便。

像书中提及的,“年老昏聩是一个过滤器:经历身体机能的衰退之后,才会更加相信留存在内心的人和事”。以及,“父母总是翻来覆去地念叨陈年旧事,但转念一想,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光越来越短暂,哪有时间生气”。

是的,每个老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从嗷嗷待哺的婴儿生长成茁壮成熟的大人,再变成垂垂老矣的模样。生命在不停地流逝,陪伴重要的人和事的时间越来越少,没有任何办法挽回。最后的最后,或许都有遗憾。

一定要创造出成功的果实吗?不是的。年老色衰一定意味着凄惨下场吗?不是的。

作者说:充实活过“此时、此地”,创造出茂密森林,让那片森林结满能够成为下一代精神食粮的橡实。如果能这样想,就没有必要为过去而悔恨,或为未来而不安。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总是会遇见大大小小的艰难时刻,跨越过这些苦难,就迎来了新的开始。只是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年轻的生命似乎拥有更多的希望,拥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老去的生命仿佛油尽灯枯,无法创造奇迹。

事实上,无论年龄几何,只要心怀念想,努力实现,在任何年纪都可以绽放光彩。尽管逐渐老去的过程无法避免,但是,也可以收获属于老年时代的幸福,并向年轻一代传递这种“老年的幸福”。

这让我不由想到自己的父母。这两年来,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刻更能够察觉到他们的衰老过程。

最开始,这种意识到失去却无法避免的无力感,让我感到无比沮丧和绝望。逐渐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和“陪伴才是最好的爱”类似这样的老话,所以,那个喜爱独立和自由的人也开始频繁回家,享受和珍惜自己与父母在这一世上的缘分。

再后来,我看见爸爸妈妈拥有属于自己老年时代的归属和选择,尤其是爸爸向我说出这句话“只要陪伴你的时间越久,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啦”,我似乎就没有那么怯懦了。

成功与“过程”相关,幸福与“存在”相连,每个老人追求的幸福不一样,生活方式更是因人而异。对于爸爸和我来说,我们对彼此的意义,就只是简简单单的“活着,陪伴着”。

在此基础上,大家各有自由,他可以按照自己所思所想所行,来迎接自己的老年生活,这种状态本身,就已经是天赐的礼物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