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尾随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尾随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尾随者》是一本由默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尾随者》读后感(一):带着异国元素的日常碎片

《尾随者》,80后女作家默音睽违十年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镰仓雨日》《酒狂》《暗香》《尾随者》《附加值》《最后一只巧克力麦芬》《模仿者》《迷恋》共8篇小说。或许与默音的日本生活经历有关,这8篇小说基本上都以日本作为背景或环境。 《镰仓雨日》写年近七旬的母亲突然与一名陌生男子同游日本的疯狂故事。在“我”的询问下,才知道该男子已婚,然而两人不顾世俗与他人的看法,产生了炽热的感情。不止于“黄昏恋”,小说里还有对母女关系、父女关系以及姐妹关系的洞察,以及对原生家庭的思考。《酒狂》中,时尚编辑凯文以戴浩前女友的照片为条件,邀请他救场当时尚模特。戴浩喜欢喝酒,在凯文组局下,戴浩与裘醒、张宁、宁张结识;而在喝酒过程中,他也发现了每个人心底不可言说的心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没有难以排遣的愁绪,谁无端嗜酒如命呢?戴浩与裘醒提供了两种对待男女感情的方式,戴浩是念念不忘,裘醒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暗香》里,赵辉少年时在上海的寄居生活使他对气味非常敏感,无论是上海的气味,还是外婆的气味。毕业后,在公司里,他发现同事宋明明身上的气味与外婆类似,便开始关注她,甚至利用网络偷窥她……任谁也无法想到,赵辉会干出这种事。《尾随者》讲述了一个公众号大V的故事。该大V总是怀疑有人偷窥、监视她,但实际上,反而是她把发生在自己朋友身上的经历编纂为故事,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默音本人也在运营着公众号,或许这个故事里或多或少融入了她自己的心得体会。而我们在梦中或者生活中往往也有这样的时刻,自己走着走着,发现四周无人,但暗地里似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们。这是一种更深的恐惧。《附加值》《最后一只巧克力麦芬》等后续四篇小说,亦展现了现都市人不同的心理状态。 以“尾随者”为书名,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本悬疑小说,本书也确实披着一层悬疑色彩。在异国他乡,默音关注着“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往往以一个或大或小的谜团为线索,进而发掘他们身上的隐秘。

《尾随者》读后感(二):看见一些人生的切片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读完默音的书,以前都是作为友邻,看她的日记和广播,尤其记得《人字旁》被抄袭时她的一段回应,大意是尽管自己是被抄袭的那方,但是在很多场合遇到抄袭者,反而是自己会不自在,尽量避免跟抄袭者接触,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那段让我有非常强烈的共鸣,因为有过那么几次,对方食言、对方欠钱不还、对方做了错事,我却成为那个即使在想象中也不知道再遇见应该要怎么办的人——这种懦弱、无措、羞愧和激愤杂糅的感觉被默音描写出来,看到的时候又击中了我。

在《尾随者》阅读中,共感了更多她所捕捉到的情绪。 阅读其他小说时,结束往往有看完一部电影的感觉,走出电影院、关闭播放器,就进入了此间的世界,真实和虚构有条线。 但是这8篇读完后心里湿漉漉的,又满足又怅然。 每篇小说虽然有故事梗概,但是剧情不强烈,更多是一个细节紧接着一个细节,随着主角的视角慢慢铺陈开来。明明是第三人称的讲述,读起来却像是第一人称的摸索,这种阅读体验很奇妙,有一种在窥视别人生活的错觉。 甚至细细想的话,身边熟识的人,好像可以直接跃进书页成主人公。并不是说相同经历什么的,而是那种漂浮气场、窥探心理、孤独境遇、天真幻想、一时痴迷……时不时的,这个人那个人身上,总会展露或者遇见。

隐秘一点点被揭示,情绪的手脚顺着故事脉络攀爬进现实,尽管知道主人公肯定经历过什么或者即将经历,但是阅读中没有那种很好奇想马上揭秘的心情,甚至想游荡一下、再游荡一下,不要有什么结局,也不需要确定。 恰好,默音也让他/她戛然而止,真妙!

默音小说营造的场太真实了,索性就当别人生活的切片来看:不想未来的自己像母亲却发现最终越来越像、以为终于遇见宿命却在识破真相后更加孤独、控制不住的窥视和假扮、被背叛和被伤害的、对自我的探索、平凡生活的另一个出口…… 这种极不负责任的简略概括完全没办法说明小说的美妙之处。

如果可以,就去读一读吧!

《尾随者》读后感(三):探索生活真相

《尾随者》是译者、小说家默音睽违十年的中短篇小说集。包括8篇小说《镰仓雨日》《酒狂》《暗香》《尾随者》《附加值》《最后一只巧克力麦芬》《模仿者》《迷恋》。 书中描绘了大城市的芸芸众生像——离婚后独居日本画插画为生的中年女性、工作之余只爱看书与喝酒的孤僻男子、不断与陌生经验相遇的返沪知青后代、剽窃别人的经历生产爆款的公众号写手……这些人有各自的问题需要面对,而原生家庭与早年生活留下的烙印,也一并影响着今日个体的抉择与行动。 小说集以“尾随”为关键词,透过对个人记忆和家庭记忆的追溯,让萦绕不散的一切显现,也让读者在他者的经验里看见自我。 作者说这几年她除了缓慢地写一点小说,更多的时间用来翻译武田百合子的作品。所以她的散文和日记主要是家庭内的生活场景,而她观看世界的格外鲜活的方式,也充满了力量。这是一种“没发生什么重要的事”的风格,这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构成小说的内核。 故事中的人物多少有些边缘,他们的困境来自内心而非外界,最后的结局更多是与自己和解而非突围。 作者利用地铁上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索性用来写东西写出的这样的文字,自然而真实,让深夜的我心生共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