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读后感锦集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读后感锦集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是一本由(英)约翰·亚瑟·汤姆森著作,49.8出版的2019-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读后感(一):它好会起名字哦!

这本书买的初衷就是被名字吸引了,觉得非常有趣必须要一探究竟。正巧那段时间音姐做项目会接触到王建国,我就立马把这本书托她带去能不能帮忙签名,音姐怕建国不知道签什么,便在第一页贴了便利签,方便建国抄写,最后,节目结束,他还是忘了。不过,那一刻我就知道了,音姐的签名对我来说,更重要一些。

这本书看了很久,刚开始是看不进去的,因为“本书是《简明自然史》的第一册”,之后不过拿来新起来一个名字而已。收到之后看到这行字的时候,我的心是在流血的。

当然,这本书也让我享受到了很多小动物的有趣行为和瞬间,以及在进化中的一些道理:

1、有一次,坎宁安女士正要出门,约翰(大猩猩)跑来想要坐在她的膝盖上(那里是约翰的荣誉席位),坎宁安女士不想弄脏身上穿的洋装,拒绝了约翰的请求。失望的约翰立马倒在地上啜泣,但又立马站起身来,跑去拿来一张报纸铺在坎宁安女士的腿上!据坎宁安所言,这是约翰做过的最聪明的行为。

2、一只海象会突然醒来,紧张兮兮四处张望几分钟,然后把它的邻居推醒,自己则再次睡去。这位邻居也会反复重复上述动作,再去推他另一侧的好象,如此一只接着一只顺队列而下。一个好象队伍可能由上百只海象组成,同一时间里,总会有一两只醒着吧!

3、眼镜猴的另一个奇异特征是手指、脚趾尖生有环形肉垫,能够辅助它们抓牢树枝。这些肉垫与树蛙关节上的黏性圆盘有奇特的相似性,显示出“趋同演化”的现象,即无亲缘关系的两种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发展出相同的特质。

4、据专家的说法,眼镜猴虽具有“双眼视觉”指生物双眼视觉范围重叠下所产生的视觉影像,却无法产生视觉上的立体感。

5、艾略特史密斯教授的结论如下:视觉能力的精进在人力智力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就是说,成功需要好眼力,看得清楚也就想得清楚吗?

6、在动物族群中,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些把某样东西搞到极端的例子,比如犰狳已经灭绝的亲戚南美洲雕齿兽,它身上的盔甲足有两厘米厚,其大小和重量已远超自保所需。可悲的是,这世上的人与国家不也正和这种生物的情况一样?

7、哺乳动物的有些行为的确有可能归于“智能行为”,即它确实掌握了实物背后的法则,懂得以旧的手段达成新的目标。

8、雌象要熬过十二个月的大腹便便才能生下小孩,幼象出生时站立已有近一米高,这是吸收母亲提供的多少液态养分才能长到这么大啊!此等巨婴的身体全是母亲的骨血所造,不可不谓是极大的牺牲,虽然这牺牲并非母亲有意为之,但仍不减其重要意义。

9、而是整个种族面对危险时的自然倾向:保持低调、悄无声息。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读后感(二):是否“比人更有趣”,这倒并不要紧

蓝鲸、海象、河狸、狮子、野猪、兔子、蝙蝠……它们有的生活在大海里,有的喜欢与河流为伴;有的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有的却喜欢与山林为伴;有的喜欢打洞,有的却还会飞翔!保不过,它们虽然有这么多的差异性,却依然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哺乳动物!当然,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中的一员。

所谓哺乳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大致来说,哺乳纲目前有约5600多种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25个目中。这个数目并不很走眼,比起动物中的第一大纲——昆虫纲——来说,只占到了后者的两千分之一稍多。数量虽然不占什么优势,但哺乳动物却相当成功,从赤道到北极,从陆地、天空到海洋,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过一部长篇生物学著作《昆虫记》,其中的主角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而在英国著名自然学家约翰·亚瑟·汤姆森的笔下,他的《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虽然只讲述了哺乳动物中很有限的一些种类,却同样显得自然、灵动、鲜活。更不用说,他还使用了一个很有趣的关键词——“比人更有趣”!不要说其他,就是单单为了弄清楚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也很有必要打开这本初版于1931年的科普书吧!

作为哺乳动物一员的人类,自己的事情当然已经是很多了。但鉴于这个星球上,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局的因素会有很多;所以,人类的目光当然不应该仅限于自身,还要向外看,更多地关注,更多地研究——比如今天这本书的主角:其他哺乳动物!

对于很多人来说,身边处处可见的哺乳动物就有很多。比如“汪星人”“喵星人”这两位最常见的宠物,比如数量比人类多、也与人类文明社会斗勇斗勇至今的老鼠,更不用说很早就被人类驯化的那些家畜——马、驴、牛、羊、猪——了!离开人类的定居地到更远的草原、山林、河川、海洋,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就会越来越多。当然,至于它们到底是不是都“比人更有趣”,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需要的是另外的标准和更多地研究与发现。

但不管怎样说,都实在不必自矜。除了人类自己,很多哺乳动物其实本来并没有把人类放在眼里。当人类拥有了火、工具的时候,人类才开始占据了上风,并且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很多物种的灭绝——这无疑是一个悲剧,却其实也是人类开始成为人类的过程中,很难避免发生的一幕又一幕悲剧!所以,发展至今,虽然觉悟得略微迟了些,却还算是不晚——人类开始认识到了自己与其他动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也开始认识到不能为所欲为而必须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这其实就是在爱护自己以及人类自己的未来。

由此,也就更加能够体会到约翰·亚瑟·汤姆森和他的这本《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的可贵与可爱之处了——在这个时候,是不是非得弄清楚是否“比人更有趣”,显然也就不是那么迫切和要紧了!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读后感(三):“有趣的灵魂”专属于人类?这些哺乳动物可不同意

哺乳动物是这颗星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族群。它们遍布全球各地,从南极到北极,从陆地、天空到海洋,无一不留下它们的痕迹。它们走过亿万年的漫长旅程,在五厘米长的鼩鼱和身长十几层楼高的蓝鲸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波澜壮阔的演化奇迹。而我们,作为哺乳动物的其中一支,也在不断探究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人类与自然的紧密关联。

你以为它们只是毛茸茸的小可爱吗?这些哺乳动物的社交江湖和处世哲学可比你想象的有趣的多。

今天为你推荐19世纪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约翰·亚瑟·汤姆森的作品《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这是一部来自百年之前的自然文学经典。

本书收集的资料距今将近一个世纪。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栩栩如生”通过相机来实现再容易不过。在没有相机的年代,自然观察笔记是读者了解自然世界与动物的唯一窗口,自然观察者的妙笔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就再重要不过了。这本书的价值不囿于科学知识,同时也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影响不局限于当时的人们,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它仍然意义非凡。

作者描述的功力与微妙的比喻稳稳引领着读者进入近百年前描述的自然生命国度。这套博物学著作也经历了近百年时间的检验,成为与法布尔《昆虫记》布封《自然史》并驾齐驱的百年经典。

现在就欢迎你一起来享受作者约翰·亚瑟·汤姆森精彩、隽永的自然书写。

“死了都要爱”的野兔

可以说,野兔是动物界中最温和的“老实人”,所有人都想攻击它,但它却不与任何人为敌。它的特质就是躲躲藏藏,天生拥有非凡的避险能力。 它会选择视野良好之处憩息;它的眼力极佳,鼻子灵敏,还是个顺风耳;它会磨动门牙向同伴发出警报;它会以锯齿状路线逃跑,连狐狸都能被搞得晕头转向;它的心脏能让它在察觉危险时立刻以全速奔跑,一受惊吓就如流星般消失无踪;它在离开或回到窝巢时总要远远一跳,这样它所留下的气味踪迹就会在距离住家一段距离之处消失。 上天赋予它们功能良好的感官与肌肉,还有许多本能花招,能让它们以机巧的方式击败敌人。 然而,这些优势的前提是野兔开启了“贤者模式”。当野兔处于繁殖期时,就会屈服于性欲,将自保本能抛到九霄云外。这时,原本谨慎的野兔会变得鲁莽无惧,整天将自己暴露在开阔处。雄兔四处飞奔,寻找害羞的雌兔,双方一旦相遇就开始绕着圈你追我跑。若是遇上了情敌,那定是少不了一场厮杀,不论是前掌的拳头还是后腿的踢击,全朝着对方身上招呼过去;等双方都因整日奔跑打斗而精疲力尽时,它们就会坐在地上互瞪一阵子,然后其中一方会突然跳起来,朝草原方向疾奔而去,一点都没有平日放开步子慢跑的优雅自在,其飞跃之姿反而予人横冲直撞之感。

|图片源自pixabay

这些为爱痴狂的野兔都像不要命了似的,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看见自己。雄兔生性浪荡不羁,从来就不安于室内,它可能会跟某只雌兔有一段情缘,但随即就另结新欢去了。而雄海狗更像是一个霸道的土匪头子,它们对待爱情只有一个准则:“抢就完了”。

热衷于“抢亲”的雄海狗

五月初,雄海狗陆续抵达群岛岸边,它们体积庞大,浑身肥油,体能正处于高峰,登陆后就各自在海滩上寻找一块数米见方的风水宝地,并随时准备为捍卫这块领地而战。此时处处战火密布,没有一只雄海狗敢暂离领土不加防守,因此数周下来,它们不吃不喝,甚至连睡觉都不敢!

|图片源自pixabay

雌海狗个性温顺,身材只有其配偶的五分之一左右,约比雄性晚一个月抵岸,但他们一上岸就会遇到“暴民”。每只雄海狗都想多抢几个老婆,虽然它们的手段只有威胁利诱,不会动粗,但雄海狗彼此整天打来打去,让雌海狗也不得安宁。

即使某一对已经结为夫妻,另一只雄海狗也可能随时跑来抢亲,叼着新娘后颈把它拽回自己的国土,而这位丢了太太的一家之主呢?只好再去哄劝另一只初来乍到的雌海狗跟随自己。

|图片源自pexcels

野兔爱起来不要命,雄海狗爱起来没有底线。然而最没有底线的还要数黑田鼠。尽管,黑田鼠很有家庭观念,它们似乎是成双成对生活。雄田鼠通常能够与妻儿愉快相处,但如果他觉得自己被戴了绿帽,就会把一窝私生子都吃掉。

为人父母的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有趣之处不止如此。它们不仅会谈恋爱,还承担着父亲和母亲的角色。

比如雌海狗可以从数百只小海狗中准确找出自己的小孩,其他小孩若想接近它,都会被它赶走。

㺢㹢狓夫妻大部分时间会各自活动,但如果有了小孩,就会经常见面,甚至带着孩子一起散步。(简直是动物界的吉祥三宝。)

河狸成双成对的生活,奉行一夫一妻制。小河里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长大成年,在此期间他们似乎都过着快乐的家庭生活。

当然,也有“心大”的哺乳动物母亲……在清醒状态时,雌睡鼠是能够悉心养育幼儿的好母亲。但是,一年中较晚受孕的雌睡鼠所生的小睡鼠死亡率极高,这是因为它们还来不及被养大,母亲就已经冬眠去了。

哺乳动物们不仅在精神生活上面有追求,物质生活品质更是不能落下。以下几位堪称哺乳动物界的“吃货”。在吃的方面,它们遵循会吃、能吃以及不挑食这三条基本原则。

堪称“吃货”的哺乳动物

负鼠天生有着不挑食的好胃口,无论水果,植物根茎,坚果,嫩玉米、鸟蛋、雏鸟或幼兽,都是它们眼中的大餐。多样化的饮食习惯能让它们把自己养的胖胖的,而体表下储存着的脂肪也能帮助它安度严冬。

|图片源自pixabay

水獭最嗜吃鱼,鳗鱼、鳟鱼、鲑鱼、梭子鱼、比目鱼皆是它眼中的美味,但除此之外,它也能接受多样化的食物,这是它生存的一大助力。如果某种食物短缺,它只消寻找另一种即可。因此,若是水獭无鱼可捉,它也能由奢入俭到海滨寻找贻贝,咬穿它们的壳来吃肉。它甚至可以连壳大嚼陆生大蜗牛。它也能在沼泽里捕青蛙,在湖滨里捉野鸭,或在高尔夫球场猎兔子。只要是它能抓到的东西,都会成为它的营养来源。

|图片源自pixabay

大象是一个彻底的素食主义者,虽然有自己爱的植物种类,但青草、树叶,甚至嫩枝它们都照单全收。误入农园的大象会乱踩乱拔,造成极大损害,害得印度人必须时时看守稻田不敢懈怠。

“吃”对于它们来说可是短短一生中的一件重要的正经事儿,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好胃口它们才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

以上文字摘编自未读·探索家新书《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部分内容根据文章结构略作调整。书中介绍之物种的空间分布很广,从英国本土到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北极,拓展了读者生命多样的视野,引发了探索生命价值的兴趣,可以说对普及二十世纪的科学知识厥功甚伟。

在这本经典的博物学著作中,约翰·亚瑟·汤姆森爵士带领我们回到一百年前。在他翔实的观察与记录中,我们走进全球各地哺乳动物的生活,了解它们为求生存而演化出的独特本领。在作者平实而细腻的文字中,我们得以一窥百年前的自然模样。

作者:【英】约翰·亚瑟·汤姆森

译者:张毅瑄

定价:49.80

上市时间:2019年08月

图书类别:科普-博物

如果你读过法布尔的《昆虫记》,喜欢布封的《自然史》,那么这本《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一定是你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百年经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