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刘慈欣》读后感摘抄

《我是刘慈欣》读后感摘抄

《我是刘慈欣》是一本由刘慈欣 著 杜学文 杨占平 主编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刘慈欣》读后感(一):谁是刘慈欣?

【读书避暑季·第14册】

8年前,也是盛夏季节,一条消息突然刷屏,“第七十三届雨果奖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的世界科幻小说大会上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世界科幻文坛最高荣誉之称的雨果奖。”我知道这条消息还是因为坐在身边的同学问我,“你知道,刘慈欣是谁吗?”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刘慈欣这个名字仅能算知道但不熟悉,大概在他凭借《三体》获奖的两三年前,我无意间阅读过第一册,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读下去。

正是雨果奖和亚洲首次等荣誉的加持,一时之间人们都熟悉了作家刘慈欣,频频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直到今天,随着作品的成功IP化,国内外的电影、电视剧、有声剧等纷纷购买版权并精良制作,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间接的阅读了他的《三体》,国内版电视剧到现在还有卫视台在播放,Netflix制作的电视剧,仅仅是一个预告片就已燃起了观众的期待。当然,《三体》仅仅是他的一部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刘慈欣还著有长篇小说《球状闪电》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

随着“大刘”带起的中国科幻热,我也对刘慈欣何许人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特别是今年,可以说获奖的那股子热潮早已褪去,大家的评价开始两个极端的不一,我阅读起了他的自传性质作品《我是刘慈欣》,听刘慈欣说刘慈欣,一探他的“双面”人生。在这本书中,你能找到还名不见经传时期真实的刘慈欣,他亲口为你讲述一部部作品的创作历程,究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与体验,让他从一名工程师的学科背景转向科幻作家的作品创作,又是怎样用自己丰富的思考,让作品与现实相融合,在另一迷案还完整呈现了刘慈欣的思想碎片与生活琐思。

我最喜欢他在书中与读者讨论科幻的一节,这也是他对于科幻的思考,在他的《三体》获奖迎来火热阅读前,科幻仅仅是一类文学,国内外有着大量的作家和悠久的创作历史,他在文章中呈现自己对科幻的理解,谈到为什么科幻会存在,科幻为什么会被读者喜欢阅读,科幻中有哪些美学的原理存在,当然他还进行了一些否定性的探讨。书中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你能全方位的认识科幻中的“大刘”和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大刘”,立体全面的带你去感受一位作家在自己思想中所创建的“完整宇宙”。

《我是刘慈欣》读后感(二):《我是刘慈欣》:离大谱,自传里教人写作,写手小白不看可惜了!

重点: 1、我即是整个宇宙! 2、好的在作品,就像麻麻生了一个成器的儿子一样,都是相互成就。 3、这本《我是刘慈欣》在写作框架上比较简单,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A面是:对作品态度的以及他眼中的科幻(作品)形态。B面:内容则比较放松,也没有脱离科幻,大多以对话为主,展现了他目前的状态以及对新作品有了新的要求和期待,第三部分是读者对他的评价。 4、内容方面也很丰富,主要是作品内外,作品之内,他阐述了他对自己作品的态度,以及作品构思中的一些观念,很多作品都在这本书里“露脸、客串”。 5、了解到刘慈欣的成名过程,他对阅读科幻作品的解读以外,我还觉得他在试图教读者写作,这本《我是刘慈欣》里面有大量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对科幻作品的心路历程。 6、其实从这本书里能够看出,写作品的一些基本过程:大量的阅读、仔细分析,开始模仿,或者直接写出自己的科幻作品,学习一些写作技巧,然后修饰,形成新的作品。以及阅读+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衍生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风格。 7、总之 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都是:写,写就好了~ 8、重点和详细版没有很大的区别,看一个也行。 ————————详细版———————— 这本《我是刘慈欣》在写作框架上比较简单,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A面是:对作品态度的以及他眼中的科幻(作品)形态。B面:内容则比较放松,也没有脱离科幻,大多以对话为主,展现了他目前的状态以及对新作品有了新的要求和期待,第三部分是读者对他的评价。

内容方面也很丰富,主要是作品内外,作品之内,他阐述了他对自己作品的态度,以及作品构思中的一些观念,很多作品都在这本书里“露脸、客串”。

作品之外,他讲述了他和科幻作品的结缘过程:小时候那几本稀缺的科幻小说,之后大量的阅读,职业阅历培养出来的写作思维,无人发表的失意,坚持之后的成名,也展示了一些小说的写作技巧,推荐了一些好看的科幻启蒙书,以及他对其他科幻作家作品的评价,还有对生活的一些看法。 全书总结:从这本《我是刘慈欣》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刘慈欣的成名过程,他对阅读科幻作品的解读以外,我还觉得他在试图教读者写作,这本《我是刘慈欣》里面有大量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对科幻作品的心路历程。

其实从这本书里能够看出,写作品的一些基本过程:大量的阅读、仔细分析,开始模仿,或者直接写出自己的科幻作品,学习一些写作技巧,然后修饰,形成新的作品。以及阅读+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衍生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风格,总之 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都是:写,写就好了~

《我是刘慈欣》读后感(三):通过一本书,了解你不知道的大刘!

《我是刘慈欣》作者刘慈说起刘慈欣,喜欢科幻作品的读者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他在中国科幻小说界是神一样的存在,他的思想和创作,对于全球科幻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三体》还是《流浪地球》,都我们看到了刘慈欣对于未来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关切,他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和对科技发展的期许。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并且刷新了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给人们的认知。 刘慈欣的粉丝们亲切的称呼他为大刘,《我是刘慈欣》这本书,更像是大刘跟粉丝们之间的一次交流,这本书分为a面和b面,A面主要讲述了大刘眼中他的作品创作的创作历程,以及作为一个科幻作家,他的科幻之路上,几本引领他创作思路的作品,这次我们暂时放下大刘的脑洞,听这个中年男人为我们讲述他与科幻所结下的不解之缘。 本书的b面,是大刘接受的一些访谈,也就是对谈实录,面对提问者,大刘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通过解答,你会了解到大刘的人生目的,森生态度,以及他创作中所遇到的一些趣事,还有他的作品创作的契机。 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刘慈欣对于未来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关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和对科技发展的期许。这本书的a面和b面也正像是正面和侧面去了解大刘,在科幻的世界里,他还是那个,激情和想象力的少年!

《我是刘慈欣》读后感(四):《我是刘慈欣》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科幻和刘慈欣都所知甚少,尽管这几年来刘慈欣、《流浪地球》、《三体》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我也一直没有去了解和阅读,甚至对其没有任何好奇心。 有时候人就是比较叛逆吧,什么东西越火,就越不想去看。 我甚至在心里直接给科幻小说打下了枯燥无聊的标签。 但这些“刻板印象”在我看了这本《我是刘慈欣》之后,就很快转变了。 诚然,科幻一直被主流文学所不容,经过短暂的春天之后,便被边缘化了。所以,刘慈欣和《三体》的崛起,让科幻文学走到了大众面前,“小众”大有趋向“大众”之势。 在以在校学生为主的科幻读者圈之外,《三体》引发了多方关注与讨论,IT企业界、文学界、科技界、航天领域都对其投来了橄榄枝。 书中提到了许多关于科幻的理念,主流文学与科幻文学,“科幻是内容的文学,不是形式的文学。目前,主流文学日益形式化,讲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怎样讲;但对科幻文学来说,讲什么是重要的,有评论家认为,到今天,主流文学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只能走形式化的道路。但科幻的故事还远远没有讲完,在可见的未来也不会讲完。”“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 其中虽然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但是瑕不掩瑜,而且对于我这种对科幻所知甚少的人来说,里面提到的很多理念和观点都让我大为惊奇,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泛科普来读。

打算之后就去读一读《三体》和《流浪地球》,同时也期待大刘更多的新作。

《我是刘慈欣》读后感(五):科幻里的刘慈欣

“好看的科幻小说应该是把最空灵最疯狂的想象写得像新闻报道一般真实”……

他,总是说到做到。他的作品如同一座奇幻的城堡,引领读者探索未知的领域;他的作品深耕于文学的深度,打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的作品享誉国际,早已翻译为多国语言,更成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必读书目……在并不遥远的2015年,他凭借着一己之力,斩获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也将中国科幻文学带上了世界高度。以其卓越的创作才华和深邃的思想,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就是我们的刘慈欣……

《我是刘慈欣》,一本关于刘慈欣自己的丛书,一本汇编了近年来关于他的研究文字、对话访谈、新闻报道和网友议论的书。从AB两面出发,本书试图带领我们还原一个立体、真实和全面的刘慈欣,囊括了他本人的创作谈、媒体的访谈、以及他人眼中的具体印象。

提起他,首先想到的便是《三体》,宏大的背景、深刻的哲学思考、跌宕起伏的情节,再加上脑洞大开的想象,引发了全社会广泛的讨论和热议,人类与外星文明之间的对抗和交流,逐渐将小说提升到中国科幻里程碑式的水平……

以文章发表时间为序汇编和整理,系统和全面的走近刘慈欣老师的科幻星河,一个便于阅读和理解其的科幻世界框架的作品应邀而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