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国重器读后感精选

大国重器读后感精选

《大国重器》是一本由王晋康 / 江波 / 赵海虹 / 房泽宇 / 七格 / 苏莞雯 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重器》读后感(一):中国味十足的科幻小说

大国重器收录了十三篇以中国工程师为主题的短篇科幻小说,主角主要为工程师或科学家。作为一名读者,我从这些作品中感到了浓浓的工业风和中国味。作家们参观完大型企业和大型工程后的果实,必然汲取着科技,工业,时代的养分。

不同于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AI等元素,本书作品中大量的高压电,水电站等工业和科技元素让其在科幻小说中独树一帜。科幻中,幻在后,科在前。科学,科技是科幻小说中的亮点,故事是科幻小说的框架。而现代企业,现代工程正是科学与科技的结晶,其诞生,建设,运行的过程中必然有着精彩的故事。因此科幻小说与企业和工程可以说是天然的“cp”,二者的结合,必然诞生出优秀的作品。

(剧透预警)

《电与雷》,一部像大片一样的作品。当电能像Wifi一样可获得时,“雷神”的出现似乎成为了必然。而其中的巨型飞船,利益争斗,极大的丰富了剧情,读过这一篇后,“眼前一亮”是最合适不过的形容词。

《天问》,秦朝版的独立日。水银动力的自动俑,火车,用纸片做的强度仪器…看完后让人怀疑,小说中的设定那么符合古代,如此真实,会不会古代这的是这个样子?古人究竟有没有点出过人造太阳的科技?

《月球夏令营》,王老师的科幻童话,满满的上世纪末风格。顺便安利下月球峰会和它的前作,都很有趣~

本书的名字叫大国重器,是人民的智慧,科技的成就的体现,总结来说就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这与我们科幻事业的发展是同步的。曾经凡尔纳,克拉克等大师的潜水艇,高压电,通信卫星等,是那个时代的大国重器。相信今后我们的作品中,将会有我们自己的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读后感(二):科幻不仅在我们的想象中,也在我们的日常中

《大国重器》,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还觉得很好奇,因为分类上写的是科幻,但书名却不像一本科幻小说,反而多了很厚重的感觉。后面看了序言才知道,这本书是“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活动的成果,是国内多名优秀科幻作家在国企科研生产现场观摩,探访大国重器的“智造”之路并以此为灵感创作出的科幻作品。

本书共13篇短篇,这也是我目前看的第一本中国科幻作家短篇小说集。和其他看过的科幻作品不同,本书中多篇都有大量的工业生产场景,比如开篇《电与雷》的沙漠中的空气发电站,书中的角色也多为工程师、科学家,这似乎也和本书的完成背景相关,科幻的想象由现实的科技而来,而科技依靠着人们的研究,科幻作者们在国企生产现场的观摩中获得了现代工业生产在未来的可能性的想象。

科幻作品和科技,二者总是相互影响,生活在当下的人,在头脑里描绘了未来世界,而所有的想象又是人类为实现更美好生活的动力。科技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而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似乎也是不可逆的。我们适应了科技渐渐发展后的生活,人们在科技带动下获得便捷、稳定、效率,国家也在科技带动下高速发展。

看本书过程中感触最多的,是那些工程师、科学家、基层工作者们在科学探究中的坚持和面对矛盾的人生抉择是选择的牺牲,还有似乎透过书中科幻的描写中看到的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以及科技对生活的改造。

比如《电与雷》中通过空气进行发电的科技手段以及应用,《鲲鹏之雨》中描写的通过科技强降雨解决戈壁干旱的问题,《落光》中在宇宙中获取光能动力的宇宙飞船,《月球夏令营》描写的月球发展规划,而这,或许也就在不远的未来。

《大国重器》读后感(三):。

《电与雷》,雷属性和电属性高科技英雄大战的故事。好看是好看的,就是开头的科学家CP虽然老套但是能接受,就是男主这个人设真是一言难尽。感觉就是人还是那个人,穿了身新衣服,新衣服是好看的。

《光伏英雄》,被高维空间外星人选中的科学家和秦时羌族领袖改变地球世界时间线并且拯救世界(未成功)的故事,不适感继续。

《光之师》,这里有个友善的外星人和一个没什么抱负的丧丧的摄影师不仅拯救世界还拯救了女儿的小故事,但是把自己女儿的名字给外星人用真的有点奇怪呢。

《鲲鹏之雨》,人类为科技发展改造环境的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大自然悄悄伸出了巴掌,巴掌没来得及打出来,被电磁炮烘成了满天星。有趣。

《颗粒之中》,是一个未亡人在小小的平行宇宙中的一次救赎。怎么说呢,我们习俗里头七的时候死去的人会回来见一见阳间的人,那时候是不是也是一个颗粒之中呢?我可能真的封心锁爱了,没什么触动。

《落光》昼温。我错了,我还是会被女孩子之间的牵绊,为你的和我的、我们各自的梦想,感动。眼睛酸酸的。“我要离开,飞得越远越好。”“我要留下,不惜一切代价。”我想,不管是爱情亲情还有友情,不那么需要仔细的去分辩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变而迷人。

《时间涡轮》赵磊。爸爸的爸爸叫爷爷…赛博时代祖孙三代的成长反抗与和解。意识上传让祖孙三代四代许多代都能见证这种时间涡轮。

《守夜人》苏民。世界末日了,地球被水淹了,而有个固执的老头就是不想走,因为舍不得他守了一辈子的水电站。其实我不明白这种执着。在电影里我大概会感动甚至会哭,但也不明白感动点在哪儿。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固执的老头子,为地球留下的小小的一点可能压根就没有接收对象的善意最终回馈到了孙子孙女身上。

《天问》刘天一,这个故事写的可太有趣了,谁不爱看点野史演义之类的东西呢,何况是始皇和诸子百家。感觉这个故事世界观很有扩充的潜力,或许是个系列作品?

《大国重器》读后感(四):星光之下,那闪耀的光芒活在每个人眼底

还记得观看《流浪地球》的时候,我在“行车安全”的部分大笑,也在最后的众人将地球送到太空的时候大哭,那个时候我只是感叹中国科幻的人文情怀,却没有关注过背后隐藏的一些彩蛋。在中国科幻的作品中,我们时常都会看到国企企业的身影,它们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这些作品中的科技进步,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传递着独属于我们的人文情怀。

2019年的时候,“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的活动专注发电、核能、电网、盾构四个科技领域的企业,让众多科幻作家深入探访国企,对于我国的科技进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也在这次活动之后创作了数篇作品,最终凝结成了这本《大国重器》。

首篇的《电与雷》之中就描绘了远在马里共和国,一群人为了电各自作出的不同的选择。此时的高空电已经被大家控制在不会影响人类的高空,电力已经清洁可持续,人们已经舍弃了石油这种能源。而在马里共和国的平原上建立的电厂,试图通过引流让高空电更加稳定,可是却阻挠了反叛人员的计划,于是暗杀开始。

而蜂王雷鸣就在此刻出现了,因为他的老师在这场暗杀中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雷鸣故意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凶手,让老师不会白白牺牲。最引发我好奇的就是,反叛人员使用的武器可以让雷击演奏《命运交响曲》,这融合了艺术与美感的背后,竟然暗藏了莫大的杀机。在故事的最后,反派“引雷师”被打败,一个时代终将步入另一个新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即便带来太多的不确定,依旧在很大程度上让民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另一篇《颗粒之中》更是借着高压电的外壳,讲述了时间维度的变化。在这篇故事中,我也因此深入思考了百慕大以及飞机突然消失的案例,那些事件里面也许就是扭曲了时间,所以在三维的眼中成为了无法解释的神奇事件。在飞机之上,医生和女孩的对话,我觉得值得每个人好好思考关于时间的维度,以及关于时间的意义。

河水在流过弯道的时候会带来泥沙美酒香科技会促进科幻作品的诞生,而科幻作品也会给予科技新的研究方向。所以科幻作品对于科研工作的贡献不可忽视,国企的力量也会在其中推波助澜。

《大国重器》读后感(五):科文结合新路径,从联接作家与国企做起

先从文本出发逐篇简评一下: 《电与雷》一篇开头老科学家电击身亡的部分写得很有惊险小说的味道,悬疑惊悚氛围立出。后文“巨鲸酒店”的设想也令人眼前一亮,但在具体场景的描绘上有些落入俗套,颇有些精彩设定最终沦为边缘化背景设定的感觉。最大的遗憾在于作为小说来说主要人物动机浅薄,形象较为单调,剧情发展至高潮时有些难以入戏。 《光伏英雄》在语言上特别接地气,原本有些正经严肃的科技话题配上作者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读来轻松愉快。 《光之师》则体现出了更加浓厚的人文情怀,但总感觉人物设定与故事发展逻辑有些牵强。 《鲲鹏之雨》在技术理论上十分扎实,在理论背景铺设上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但叙事模式似乎重又蹈袭了科普作品“记者/初学者”提问+“技术人员/科学家”回答的老路。 《颗粒之中》在形式上较为别致,尽管经过几个小节间毫无预兆的视角切换下来会稍微有点不知所云,但故事结构在迂回中形成闭环,读到后半部分有拨云见雾豁然开朗之感,语言中的感性色彩亦克制得恰到好处,做到了惊异与感动并存。 昼温《落光》中的情感描写与推进一如既往的细腻真挚,也涉及了亲情与友情、城市与乡村、梦想与私情等多方面话题,但感觉想处理的问题太多,篇幅所限反而未能尽数展现。 《时间涡轮》讲的虽是科幻故事中常见的控制论话题,却通过散文化的朴实语言,将爷孙三代人的个体人生选择融入更迭变换的时代背景,字里行间蔓延着人类在时空两方面(岁月流逝与宏大宇宙)时由自身固有的渺小属性带来的惆怅与伤感。《月涌大江流》之有相似之处,不过整体基调多几分温情,更侧重于几代技术工作者的奉献与付出这一家国主题。 《守灯人》选用双线交替叙事,将祖孙两代截然不同的时代环境与价值观念通过类似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信念巧妙维系起来,看似“固执”,实则极具崇高感与人文关怀。 《天问》则更具奇幻色彩,历史背景与科幻构设的融合自然有趣味,世界观如能加以拓展铺开畅销程度想必不会低于《长安十二时辰》(乱讲的x) 《逍遥网外》聚焦于ai与人类间的博弈,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开放式结尾也蕴含了良多哲思。 《月球夏令营》的行文风格感觉分分钟把人的思绪牵回到上世纪叶老等前辈们创作的科普小说,质实淳朴。 《战争,飞蛾,流萤》这篇在读前半段的时候觉得平平,后半部分对战争、文明以及文明接触的思考富有灵性,让人联想到大刘的一篇讲微型文明(忘记名字了)的作品以及爱死机第一季冰河世纪那集,有机会对读一下! 最后整体来看,先讲不足,十三篇小说通读下来,小小的惋惜之处在于部分篇章“命题作文”色彩过于浓重,感觉作者的想象并未得到酣畅淋漓的释放。 但对这本书价值的评定还应结合我国科幻文学创作现状甚至是更加宏大的时代社会背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韩松老师在前些年评论中国科幻现状时,曾对中国科幻文学书写与偏远山区仍存在的贫困落后状况等社会现实间存在着错位、脱节的问题提出过质疑,进一步反思科幻文学在当今社会的定位与功能以及科幻从业者身上应当承担着怎样的使命与责任。而这本书的出版也让我们看到了科幻小说继承科普传统、发挥的社会功能的一个侧面,展示了一条文学作品与科技创新结合、作家个人创作与国家科技事业紧密结合的路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