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绪断舍离》的读后感大全

《情绪断舍离》的读后感大全

《情绪断舍离》是一本由[美] 加勒特•克莱默(Garret Kramer)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绪断舍离》读后感(一):读懂了又似乎没有完全明白

其实书很好。或许翻译可能欠佳。或许专业性太强。阅读第一遍用了一天时间。有一些内容没有理解明白。字里行间虽然能意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一直是负面情绪的断舍离,以及非抵抗之路可以有效走出情绪困境。但是思想-感觉联系,更想知道思想是如何产生的。想到内容又似乎在告诉读者。“别纠结,没毛病,你很安全,也很幸福。”源自内心。读完情绪暂时如释重负

《情绪断舍离》读后感(二):一般般

终于看完《情绪断舍离》。这本书是知乎书店排行前几的心理学书籍,主要内容有两点。一,人具有自愈能力,无论悲伤或痛苦,自身会自行修复;二,人的失败大多源自于自外由内的思考方式,这会导致不理智和盲目。 作者认为,影响人的主要因素不在于环境,而在于自身。当一切决定发自内心时,人自然会愉悦。故而,人需要自內由外来思考,感受内心。 但当内心混乱时,不要试图借助外力来纠正,而应该继续工作,继续常态,自身会自行修复混乱。 总的来说,这本书算是非常slogan的书籍,用了很长的篇幅来介绍自內由外和自外由内的区别。并最终落脚于,自內由外的结论。 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建议,主要建议就是要大家充满爱,听从内心,不要乱看其他心理学书籍。

《情绪断舍离》读后感(三):他太相信自己的理论了

7/10 给了我不同的视角。总的来说就是讲别跟自己的想法较劲,对外部的现实想的越多,思维越乱越堵塞。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都不做,做自己本来在做的事,让想法自己消失。这让我对“向内看”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但本质上,这书是给受过很好的教育、被社会常识教育过为此痛苦的人的,不是写给白纸的。

有些方法听说过也实践过。有点像正念冥想。但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觉得每个人只要依靠自己的感觉都能表现优异、解决问题等等正向的反馈。太理想化了,这怎么可能呢?这都不符合正态分布了。看他书的人和找他咨询的人本身就有向上、改变的愿望,所以他的数据也有很大的指向偏颇。是给有基础的人看的。他所反对的东西恰恰是应该先存在,而后用这套思维模型修正心理状态。如果没有基础,那么刷短视频是感觉最好的,他不就成个废物了吗?

书里前半部分的方法是好方法,后面安慰剂太多了,一副教主样。完全可以不写。

《情绪断舍离》读后感(四):虽然有两个质疑,但是我还是要打五星

一、本书的逻辑: 作者倡导由内而外,指出影响我们的情绪的不是外界而是内心。结合了自己很多经历,确实是这样。

从内心出发,发展自由意志太神奇了,有的时候会吓到你自己。这就是很多艺术家,作家老天爷赏饭吃的原因吧。或许是天生的才艺,或许是潜伏的意识。

如果总是归因于外界,会很狭隘,因为所有的目光具体到了一个事物上,格局自然小了,自然会故步自封。突然发现自己从主观角度去认真思考的时候太少了,很多时候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方法,在网络世界上纸醉金迷,看过了许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自己的一生。经常会被别人的观点牵着走或者自卑地不相信自己。完全没有自我创造力,也没有自我造血。

读完本书,我也开始实践,就是不再全盘信服,摘抄出精彩的语句,然后三天之后完全忘记这本书。我需要联系自己的经历,对这本书做出思考。 有两个疑问吧:

首先,按作者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让烦恼自行消散,按照作者的逻辑,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且快乐。那么,为什么有抑郁症,有精神病,有悲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人格呢。我的解释是,也只是猜想: 这也许就像每个人的生理一样吧,有健康的,有病态的。心理和生理也有相似的机制。 其次,不设置具体的目标如何保障自律?

按作者的观点就是完全放飞自我,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可是很容易陷入放纵堕落之中。而作者的合理解释是“爱”“同理心”,或许就是热爱可低岁月漫长的那种,有兴趣就能做成功所有事。显然,这是站不住脚的。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任由人的原始本性的话,那么,目标很难达成。所以,个人认为,自控力的原理需要和本书的观点相结合。

以上。(实践之中去理解本书)

总之,本书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具体的帮助还是要自己去领会。

《情绪断舍离》读后感(五):许久未见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读完了这本的〔美〕加勒特·克莱默《情绪断舍离》,书里的内容远比书名更值得一看。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不断的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本书。

这一句就是本书的通篇主旨,可是真的摆脱环境的因素,只活成自己内心平和的样子又是多么困难。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可是我们好像总是习惯于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根源去解决。在这个纷扰的世界、焦虑成为常态,如何依从内心让我产生好奇,所以开始了这一次的读书时之旅。

对于这一段我的印象深刻,既赞同作者又有些不同的意见。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就是“原生家庭”,很多年轻人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身边有很多朋友跟我讲述过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依靠内心的平和而活一定会是非常棒的体验,可是从小的各种教育、环境、原生家庭的影响,让很多人切断了与自己连结。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是很多人活的痛苦却又无从下手因为他们没有意识。

所以开始依照内心而活一定是经历一些阶段后才可以开始的全新旅程,我们需要了解原生家庭对我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然我们不是为了追究责任,而是努力调整活成自己想要的自己。毕竟父母真的已经给了我们他们能给的最好的一切。

可是我生活里也有遇到一些更可怕的朋友,他们有意识也知道原生家庭到底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是他们却只肯停留在指责的阶段,这样他们便可以把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怪罪在自己的父母身上。

这就像是落水的人,意识到自己落水还一味的追问我怎么落水了?为什么要把我推下来?现在最根本的不是应该如何上岸吗?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所以我认同作者所说,我们本来自带平和状态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唤醒我们与自己的连结。市场上各种技巧的热门不只是市场利益问题,也是很多人的真实需求。

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我会发现在我做重大决定而且是正确的决定的时候,我通常是很坚定的。反而是平常工作偷懒、或者想要拖延的时候,因为内心会觉得愧疚、不安反而让自己由于不决。通常这个时候更好的方式就是继续完成自己的项目清单。

如果有人告诉你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然后在一个防御的、应激的或不安的状态下,去取得成绩或做出兼顾各方的决定。

这个时候通常我们都不会有很好的状态,因为我们做的不是内心真的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们的行为是机械化的不经思考的、服从指令式的思维。当父母强压下的学习,多数都在神游;老板的监工下,通常都是做做样子。

当我们状态好的时候我们可能还能与老板、家长搏上一搏,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采取其他策略,我们明确他们的目的,接纳或者忽略他们的建议,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作者告诉我们提升内在的正能量的方法是“爱”,虽然我知道爱很强大,可是让我突然一下去爱自己周边的一切确实有些困难。或许从不抱怨生活、出现问题不要将原因归于外、而要从内寻找根源,这样的方式对我来说还相对简单一些。尽量保持自己的心态平和,这种状态下做出的决定和选择才是真实有效的,当状态不好的时候只要保持平稳过度就好。不要刻意强求自己从低谷立刻到达“人生的高峰”。

作者最后的一个比喻我也是很喜欢:

无法改善,消除或刻意改变目前的感觉状态。当你处于低落的状态,并且思维不清晰时,诀窍就是轻踩油门踏板并稳定地驾驶,而不是更加努力地踩踏板向前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