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遥望繁星》观后感100字

《遥望繁星》观后感100字

《遥望繁星》是一部由韩萌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遥望繁星》观后感(一):繁星何在

映后交流,导演谈到片子英文名“Smog Town”与中文名“遥望繁星”的取名原因,前者是内容概括,后者是一种希冀。治霾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外壳,一种途径,导演借此想展示的是政府机关是如何运作,处理社会问题以及具体的政策措施又是怎样影响着普通个体的生存。“这其中反映出的现象或问题有些是结构性的,制度性的。”导演如是说道

就“治霾“这件事本身来看,片中的每个人都深受其害或不堪其扰,不论环保局,企业还是公众。甚至市长也因此调职,不过他转任河北省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也不知是升是降。至于更上层的譬如老大哥,在片中老大哥的声音出现两次,介绍着中国发展的成就,老大哥的头像出现一次,在雾霾满布的街边。我觉得导演这般处理有其深意,而不可言传。

干事做治霾成果模拟汇报,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点评要重点说明如何结合好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面交代下来的东西,局里开会强调它首先是一个政治任务;李春元参加交流时被五年级的小朋友称作“李大大“,甚至还有孩子称毛主席,这真的大可不必。如上种种,显然政治在中国地位极高,仍有待去魅。

最后,导演谈到人在镜头前必然会发生变化,纪录片所记录的只是摄影者与被摄者共同构造的真实。

(感谢组织观影的同学,难得的机会,学校的电影社respect!)

《遥望繁星》观后感(二):导演与被摄者共同呈现的治霾表演秀

某种程度上廊坊是中国转型的一个缩影,对旧发展模式的难以割舍,找到新经济增长点的困难和紧迫:“一个钢铁厂开工一天的纯利润是一千多万,有多少企业能弥补这样的损失”“前几年因为治霾问题被上面约谈,关停之后因为经济问题被约谈”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如何平衡?又和个人的生存如何平衡?企业主开工困难,职工失业,以及在污染治理下像“过街老鼠”打游击的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当下落实雾霾治理困境。 廊坊治霾的紧迫性所在,和离它不足四十多公里的“中心”脱不了干系。政府官员与民众在这场蓝天保卫战的博弈,这种治霾思路的困境,某种程度上和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上无法化解的矛盾和让步相契合。 但导演显然不是想告诉我们雾霾治理有多难,前期视点还是聚焦于治霾各方,记录工作进程的开展。到了影片后期,表达的欲望占据了上风,“我们的最终落足点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这样的理想已然消失,整个治霾进程向魔幻的方向发展,它变成了一个政治优先的任务,变成了一种kpi的追逐,似乎最终的落足点完全转向了退出倒三不被约谈这类的政治成绩。越来越多的“必须”和数字被强调,即便是这样,治理仍然滑向了无可挽回的失利,廊坊依旧没能退出倒三治理的最终失效,市长被调职。 和镜头外的价值导向相辅相成的,是被摄者李春元的“表演”。在这部纪录片里探讨摄像机的存在并不具备什么意义。镜头前的辛苦奔波,官僚化的政治表达,出书签售宣讲的功名,上级任务的重压,小记者采访洒泪的虚荣心,正如导演所说,他是一个习惯于镜头的人,这种镜头前的“表演”本就是他的真实状态。他的观众是镜头背后的我们,还是领导和所有廊坊市民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事实上这部影片大部分素材只是对于廊坊政府治理失利的有限呈现,我甚至感觉是带有预设结果的:如何呈现政府在治理环境问题时的僵化,冲突和各方矛盾。过于零散的片段使观者很难拼凑出完整的信息,当我想进一步思考问题所在的时候,发现连这个雾霾治理体系的各方关系和运转模式都弄不清楚。如果真的要反思基层政府的运行和治理效力,这样的呈现未免过于浮于表面。不从这棵树的根找病原,抓住局部的枝叶做自以为深刻的批判,宛如隔靴搔痒,自然会感到“无力”。

《遥望繁星》观后感(三):深感幸运,看了FIRST因“技术原因”取消放映的电影

(这是一篇江湖诸多小伙伴同心协力完成的文章,公众号作者栏的字数限制,限制了大家名字展开,但掩盖不掉大家共同的用心和辛苦——希望尽可能多地记录,把有意义的多多分享。)

7月27日,FIRST影展宣布三部竞赛入围纪录片的电影《遥望繁星》、《小人儿张》以及《旷野歌声》因“技术原因”取消放映场次。

感谢江湖,江湖有幸,我(江湖记者:宋宋/牙套儿)早早以媒体嘉宾身份观看了《遥望繁星》。

观后,也想简单聊聊这部作品,同大家分享。

《遥望繁星》是纪录片制作人、摄影师韩萌创作的第二部纪录长片,聚焦河北小城廊坊的官员现状和专家对该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和解决。

《遥望繁星》讲述的是每一位官员、每一位环保工作者、每一位老百姓为治理雾霾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河北廊坊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是长久以来的“硬骨头”问题,制造业的发展在促进城市经济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钢厂倒闭后,老百姓依靠烧煤取暖,无疑给环境造成了更大的负担。当环保和民生问题发生冲突时,各方工作走向该何去何从?影片指向了一个宏大的、复杂的、无解的问题。

正如导演阐述所说:“这是一部观察式影片,探讨了一座小城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复杂和两难。”

本片于2019年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进行了世界首映,现已进入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单元最佳纪录长片提名阶段。

虽本次取消放映的具体“技术原因”(真实原因)无法得知,但我认为,这是一部看完让人发自内心地想作为普通人助力环保的电影。 以下是韩萌导演的映后交流摘录: 导演韩萌在映后交流中表达了自己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 “我其实一直都想做一个环保题材的东西。因为气候变化是很早以前就有的问题,在联系(片中的)李局长之前,我还联系过其他一些环保局的官员,很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治理污染的。因为我做记者十二年,看到了太多底层的状况,所以我很想知道有没有可能去改变,或者怎么样去改变。” 映后主持人的即兴短评恰当地表达了影片的美学内涵和社会意义: “这是一部拍摄、剪辑、配乐都非常到位的纪录片,制作水准非常高。 透过环保的机关单位这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有关中国重大社会议题处理的可答性。向我们展示了体制内核下,大部分人利益和小部分人的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成果的冲突和和解,以及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观看《遥望繁星》这类纪录片对于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复杂的现实可以具备更开阔的视野。”

2021的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江湖第1次参与报道的影展。

在直击现场、享受现场的同时,把我们觉得有意义、有情有趣的影界资讯、言论观点、人文风物尽可能多地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