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经典影评有感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经典影评有感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是一部由Anne Robinson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精选点评:

●真有意思

●所有问题都是价值观问题

●一个人的消费观代表她的价值观,在思考自己的价值观。

●年纪越大越感觉人生重在体验而不在物质

●世人皆苦,冷暖自知 享受理性的快乐

●各种刷新世界观~不错的体验~~

●B站有。账单确实能说明很多东西。

●如无必要 勿增实体 121#2020年104部电影#

●强推Anne Robinson 的 Britain‘sXXX 系列,深刻又新颖地展现英国面面观,好玩又耐人寻味…

●有一定启发,然而不同收入的家庭之间消费习惯的比照意义并不大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一):做消费的主人

不同的人拥有不一样的消费观,与收入无关,但与生活经历肯定息息相关。亿万富翁可能在生活中节俭到令普通人觉得难以想象,月不敷出的可能大手大脚地找寻生活快乐源泉。看到其中宁愿购物而不愿花钱改善生活的女子,家中堆满了黑色塑料袋中装满低价淘来的各类衣物,然而很多都没穿过,想到了毕业后曾经一段时间的自己,大概2-3年的时间,每年年底前会去广州十三行扫货,回来时手上就拧着黑色塑料大袋子装的一堆衣服,有便宜的也有贵的,然后填满衣柜,当时也是真的快乐。后来转到深圳后,没有了十三行和大片批发市场,接触到了极简主义,改变了消费观念,也发现买一定质感的衣物,衣物的利用期会比较长,可以减少购买频率、提升生活体验度。当不盲目追求品牌、也不仅仅追求廉价的时候,是一种可以享受生活的阶段。从自己的成长经历结合纪录片,合理的进行钱的使用规划,才能更好的使用金钱,让金钱服务于自己,而不是自己沦为消费的奴隶。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二):人各有异,而已

2015年的片子,现在再看,首先的感觉就是:那个世界回不去了。那个人们纷纷扰扰、对未来大都盲目乐观的世界,显得好遥远。

依然,节目很犀利,主持人带着强烈主观色彩的旁敲侧击,处处皆锋芒。表面看去,能看出很多问题,很多时候也连带戳着了自己,引人反思。

但是话说回来,在花钱这件事情上,究竟有没有正确的、理智的模版呢?我认为这确实是个非常私人的问题,就像不同的人喜欢吃不同的食物一样,没有对错之分的。人们花钱,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己的情绪,“花钱”这个行为底下,隐藏着不安、不满、空虚、愤怒,想要得到快乐,或是希望被认可,等等各种。抽出个人的情感情绪后截个花钱消费的剖面,然后仅对这一截面看到的品评指摘,讲真过于片面、轻率,于现实没有多少意义。

不过过分的物欲,被社会被商家愚弄“诱骗”的消费行为,对品牌的过分追崇,囤积、超前消费、负债,这些确实是有问题的,需要被敲响警钟。

当然反之,过分节俭吝啬,从不分享,贪婪防御,一花钱就心疼,也是另一种对钱的态度的畸变。

总之,我不认为消费只关乎个人的价值观,人的行为和欲望底层还有更多其它的东西在。人各有异,无分好坏。

主持人阿姨安妮,睿智、有趣,个性鲜明,衣着得体。她本人是非常富有的,据说身价上亿,不过她的人生也有过放飞和迷失自我的时候。人生嘛,大家都是第一次活,不要那么严格啦,开心享受吧!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三):笔记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个纪录片的呈现,除了在内容上,还有在片子的剪辑制作上(甚至是交流沟通中),都具有非常高的可观性。非常合我的观影口味,像一个优良的电影或电视剧。

同时也非常喜欢女主 (不好意思,我 实在不大会去记忆名字。),无论是她的穿衣打扮,还是她的谈吐和处事,都非常可爱。

————————

第一集 消费揭示本性 “消费习惯揭示了我们的身份,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消费习惯,了解他的价值观。” “金钱和消费方式,展示了我们的身份 。这也是我们评判自己和彼此的方式 。” 看完后,我很想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此之前我的钱主要花费在哪里?我是有意识的支配金钱,还是无意识的消费?那在此之后,我的钱又该怎么支配,花在什么地方 ? 毕竟,我们的消费习惯,一直在影响着或者决定着我们过的生活。 —————————— 第二集 消费能否换取快乐 “拥有金钱不意味着快乐,但你可以通过金钱得到很多快乐体验。” “购物的地点和我们想购买的东西一样重要 。仅仅在某个品牌店里购物,就可以给人成就感和幸福感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原则 。(比如罗西就是形容自己是有道德的消费者 ) 你对某些物品的消费有没有明确倾向的品牌或者是明确拒绝的品牌 ?一般而言,我们会选择能彰显自我,并给我们带来巨大乐趣的品牌。(这估计也是品牌的意义所在)” “最重要的是,拥有足够的物质才能享受生活。所以我们要消费,因为美好的时光和美好的事物是昂贵的 。” 【采访一群中学学生 】 为什么一定要拥有最新款的手机呢? -它会让你更自信,它会让你自我感觉更好 。 -如果你拥有新款手机,你会觉得自己更特别。 -我之前有过几个手机 ,有一个手机很差,我都不好意思用它 。 孩子的消费欲望非常强烈,因为这往往代表着他在同学间、朋友间的“自信”。试想一下,当你的孩子问你要一个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你会拒绝他吗? “所以如果你天生渴望拥有很多东西 ,你周围全是你想买的东西 ,你也确信 ,消费能给你带来快乐。那么你很难控制自己 。但消费无法为你带来幸福。” “到目前为止,我调查了以拥有物质为导向的消费方式,无论是房子、手提包还是便宜的鞋子 。”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把钱花在衣服或名牌上。有些人更喜欢花钱购买体验。 他们认为如果你采取完全不同的消费方式,金钱会为你带来真正的快乐 。(他们有丰富的养老金,他们当然是在花钱享受生活 ,让他们快乐的不是物质 ,而是挑战和与朋友 共同经历的激情 。) 因为他们拥有,多年的消费智慧。他们应该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采访一群60岁的跳伞运动者 】 什么能给你带来最大的快乐? -迎接挑战。无论是学习跳舞 ,还是跳伞 ,爬树等等 。 -我刚学了滑雪 。 -皮艇运动,我有一组全新的皮艇和一辆拖车。 -我想尝试洞穴潜水,最好是海洋潜水 。 “他们知道如何获得快乐 。他们购买的是经历和挑战 。但他们看重物质吗 ? -我买了一辆跑车 (玛莎拉蒂),我很快把它卖掉 了,(为什么把它卖掉 )我在开那辆跑车的时候 ,发现我并不开心 。(那辆车让你不开心吗 ?)在某种程度上是的 ,因为它一次要100升油 ,污染太大了。你会想我对地球做了什么 ?” “我见到了财富鸿沟两边的人 ,我与挥霍者和节俭者共度时光 ,谈论我们购买的东西和原因 ,那么消费能带来幸福吗 ?据我所见,那些独立购物的人,无论他们购买了9000万英镑的房子 ,还是5英镑的便宜货 ,他们似乎并不快乐。消费似乎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快乐。我能理解 。因为对我来说花在房子、艺术 、旅行和衣服上的钱 ,和孙子度过的宝贵时间相比,已经不算什么了 。同样的,那些有家人和朋友陪伴的跳伞者和购物者 ,似乎真的很快乐 。”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四):穷人心里没谱,中产热爱花钱,富人抠抠嗖嗖

我近期看过的有关金钱(主要是消费层面)的纪录片中最有意思的一部。

两期节目,选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来聊金钱和自己的消费情况,从赤贫阶层、中产、新富、新贵,到英国首富,选择了非常丰富的样本,走进他们的家,看他们怎么花钱,一个案例紧接一个案例,都有值得讨论的地方,非常多元化,而且满足窥私欲。

节目秉承的是用坦诚、直接的方式来谈论金钱和消费,突破英国人文化中根深蒂固对“谈钱”的禁忌,“消费揭示了你的本质”。节目设置了一些坏心眼儿的环节,比如两个消费观、收入水平完全不同的家庭去到对方家中,对家里的装潢,看对方账本(我已经头皮发麻了),一起购物,互相点评(chao jia)……毫不留情地展现了不同阶层,不同观念之间的冲突和争论,甚至一些很微妙的表情都做了犀利的捕捉和呈现。

节目好看,这个主持人的功力也是功不可没。一般关于金钱的纪录片普遍提倡财务规划、控制预算,但本片没有表现出强烈的价值判断和偏好。主持人一直在用相对中立、风趣的态度面对各形各色的受访者,还有其中不时闪现的英式幽默,两期节目一口气看完非常顺畅、过瘾。虽然节目并没有强烈、直接的观点输出,但价值观也都编织在其中了。各花入各眼,说说我比较关注和印象深刻的。

反对消费主义的年轻人,环保主义战士,在树林公共用地中搭建自己的小屋,去商超翻过期食品,主持人一把年纪也饶有兴致地陪他们半夜出去捡食物,这是片子里非常有意思的桥段。但她发现,这些人虽然极力要逃离消费社会,但依然无法抛弃“攀比心”,会比较谁搭的小屋比较好看,谁捡食物的地点比较高级等等;

一位单亲妈妈,负债,独自带两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分期购买高级冰箱、各种高级家电,只接受大品牌的食物和日常用品。当朋友在家里称赞家中的高级物品时会感觉到由衷的开心。是的,“虽然我负债单身带俩娃,但我仍有购买高级商品的权利”;

做拖车公园发家的暴发户一只,直升机豪车豪宅都有,他在街头成长,懂得商业的本质,是消费观最务实的一种人。他买所有东西都精打细算,计算投资回报比,衣服买打折的,在二手市场买名著读本放在书架,是为了显得房间高级转手可以有好价钱。吃的也很简单,只是愿意在自己喜欢的鱼子酱上花钱。然后他们家没有请佣人,对,老婆自己做清洁,可以去看看他家的客厅有多大……

这里,有一位希望自己的任何购物行为都有意义的中上层阶级太太,她要做一个绝对有理性、有道德的消费者,如窗帘必须是100%纯天然材质的,有10%的人造材质都不行(可以这很中产),孩子的玩具也必须精挑细选,严控数量;

靠红人广告投放起家的新富阶层,一位年轻的女老板,过着vlog一般的梦幻生活,购物在名品店有看中的提卡就刷,全世界到处飞,在伦敦停留几个月一直住在酒店的顶级套间,过得既漂泊又随性。她花钱就追求一件事情——感觉。

一位四年前破产需要领救济过活的男士,破产的原因是失去了工作、抑郁然后彻底放弃,他认为人们从正常的生活跌落,至这种境况都只有这两步之遥。这一次他买了很多的救济食品,主持人问他是否会因为这样的购物丰收开心?他说是的还是有一点开心,这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在逐渐好转;

一位富豪,豪宅价值九千万英镑,宴会厅是国宴级别的,睡在苏丹床上,主持人问他作为首屈一指的富豪,是否觉得过得幸福是自己的义务?他说也许有,但是自己的生活并不是百分百幸福,母亲日渐虚弱,儿子也一直生病需要治疗,这些事情是再多金钱也无能为力的。而且,感觉他真的有点孤单。

还有几个从平民到中产的家庭,这个阶层最热衷谈论日常消费,喜欢在日常消费中彰显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权,面对面battle的桥段也基本出现在这个阶层,比如热衷于买名牌是否有必要,每天喝星巴克的行为是否可取;经济有压力的平民要不要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中产是不是要倾全家之力送孩子去伊顿……等等。花钱重点各不相同,但各自都有很充分、强硬的理由,有一些比较精彩的讨论,可以去看看。

一位女男爵,在上议院工作,家住威斯敏斯特的祖传大屋,她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谈到自己的人生、住这样的大房子,会一直用“lucky”来形容自己生活的种种。喝速溶咖啡,挤果汁用自己的长筒袜。

打开她的衣柜,都是网上淘的打折衣物,她真的就穿这些衣服去上议院上班哦,面对她的衣柜主持人第一次体现出了心虚,开始解释自己的一身名牌是出于上镜的需要(笑si)。

然后这位女男爵举起梳妆台上唯一的一瓶香水,祖玛珑的,喷了一下很开心地说,这是别人送的,自己不会花钱买这样的名牌,但有人送也会很开心。

这一瞬间我看了一眼自己的香水们,竟然也有一些心虚。

她是真正浸润在英国不谈钱的文化里成长的人,也是贵族的行为守则:我不讨论金钱,不在乎金钱。

---------------------

这是看着并不让人紧张和焦虑的一部关于金钱的纪录片。看到最后,觉得再强调好好规划、量入为出、积累资产那一套也没什么意思的。某些花钱的行为固然看起来愚蠢,但走进每一个人,发现他们也并不单纯是像批判中的那样,只是机械地顺应资本和媒体鼓吹,成为了消费主义的受害羔羊。他们还是一个个鲜活的人,顺应当下和自己的情况,做出了并不完美的选择。

消费虽然揭示了我们的本性,但它并不是人生的重点,也不是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最后主持人说,消费能带来快乐吗?消费好像也不是那么没有意义,无论是什么收入阶层,都是和朋友、家人一起购物,心甘情愿地为别人花钱的人最快乐。

节目真的是好节目,可惜只有2集。现在在线催更,还来得及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