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魔法手帖读后感摘抄

黑魔法手帖读后感摘抄

《黑魔法手帖》是一本由[日] 涩泽龙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魔法手帖》读后感(一):神的国度同时也是绝望的国度

涩泽龙彦绝可称得上我最爱的作家之一,自《梦的宇宙志》后,我一直在搜集他的书籍,其书籍不单内容趣味,且易读性强。作者并非盲目鼓吹神秘学,其有独套的思路分析,能以故事的手法,牵引读者一同走进魔幻的世界,且具一定的严谨性,每章节也参考了多篇不同文献,并非空口而谈,读者必能从中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

此书中卡巴拉和玫瑰十字会的内容为我最爱,两者皆具智者的形象,追寻知识,同时亦勇于抛弃同时代愚昧的“赎罪拯救”信仰,有少数人的声音、反抗主流之意味。

而开场 中“神的国度同时也是绝望的国度”,早为全书打上基底,正是教会无情的压榨,老百性过上地狱般的生活,此仍黑魔法盛行的缘故。

《黑魔法手帖》读后感(二):看起来不太适合,读起来很适合的睡前读物

《黑魔法手贴》是一本神奇的书,记得一个朋友说,这本书明明讲了些叫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却那么好懂,而且一读就放不下,简直太神奇了。

我也有同样的经历,打开它的早上完全没想到自己屁股都没挪地方,一口气把就它读完了。如题,这本书是讲黑魔法的,腰封上写着“神秘学入门指南”,内容从巫师、占星、黑弥撒、蓝胡子的传说,到魔鬼崇拜,看起来既猎奇又黑暗。

不过我总觉得阅读的快感并不主要来自于内容,书里的很多史实如果换一个人来写,很容易变得枯燥无聊。涩泽龙彦却像讲睡前故事一样,让人跟着他的思路在一个个恐怖的聚会里看热闹。

印象最深刻的是卡巴拉宇宙观,这个思想体系把人类的历史看成是在九大行星间不断迁移的历史。生和死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每一次人类文明的开始,都是上一次文明的结束,我们要在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上完成自己的文明,然后走向中心太阳。这将使得人类历史变得极为漫长,涩泽龙彦用“宏大壮美”来形容卡巴拉宇宙,看到的时候不自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黑魔法手帖》读后感(三):文明背影里的“黑冷知识”

(文章原刊于《新民周刊》总第1120期)

文/俞耕耘

涩泽龙彦,堪称以暗黑异能见长的小说家。他冷僻博学,又是毫无愧色的博物学者。《黑魔法手帖》让我们对西方文明史,有了参照审视。那就是从反向、暗影里去思考文明,从异教巫术、魔法、神秘学的角度反观传统。作家的谱系写作,也显示了一种历史意识。他并未嘲笑人类童年时期的那些混沌认知,相反他有理解同情,甚至是赞许欣赏。一批大学者、哲人,都曾与炼金术、占星术产生交集,说明科学、哲学与魔法学也有持久互动。

近代魔法方士的先驱帕拉塞尔苏斯,恶名远扬,酗酒且好男色,撒谎成性,靠一本《二十四年后的预测》成了预言家。他把魔法和哲学“搅拌”,伊拉斯谟都与他保持书信交往。“玫瑰十字会”创始人罗森克罗伊茨,靠“哲人石”实现点金术,魔法道具竟然借助哲学之名。连笛卡尔都想托人介绍,办理入会,但他没能如愿,连十字会本部都没找到。黑格尔“将理性称为‘现在十字架中的玫瑰’,可见黑格尔辩证法与魔法有着密切关联。”

魔法世界也因循现实“等级制”,有高级魔法就有低俗魔法,有四种高贵精灵,也有残次品“怨灵”。称其“残次”,只因它从灵魂体中流溢出来,又未成实体。隐喻和象征,是构建魔法阐释学的基石。怨灵与诅咒罪孽、欲求不满、愤恨不甘联系。它是对生命体消失的抗拒。“怨灵偏好聚积在重病患者、妄想者、孤独之人和被压抑的人的周围纠缠。”这似乎与桑塔格的“疾病隐喻”相通。这些病皆是虚弱的符码,在肉体无能为力时,精神谵妄,就无可避免了。

它也蕴藏一种医学逻辑:机体免疫低下,遂“外感风邪”。只不过,这种被动上身、受到诱引的思维模型,被歪曲成一套“性魔法”和性别选择论。梦魔是男人,魅魔是女性,他们分别诱惑异性,与之交合。《巫师之锤》被当作女巫审判的法典,其中写道:“女人的肉欲比男人更强烈……女人是不完整的动物,比起男人更容易陷入魔鬼的诱惑。”它建立在人和魔鬼能够交媾的预设上,女巫成了主要对象。在作者看来,魔鬼崇拜始于乡下底层农民,“对在贫困生活里苦苦挣扎的老百姓来说,神的国度同时也是绝望的国度”。在梦里逃避,召唤魔鬼和自然精灵,成了潜意识和想象力的表达。

从中世纪到19世纪,民间迷信从晦暗俗野,淫靡可怖,开始变得文雅优美。甚至成为艺术的养料。中欧流传的吸血鬼传说,就可视为梦魔和魅魔的“变异品种”,“这个以死亡为媒介的种族逐渐繁衍增加”。同时,近代已开始用去魅思维,看待被魔鬼缠上之人。“这些人不过是某种色情狂罢了,与其进行驱魔,不如直接送精神病院。”双魔就像自慰产生的想象力,催生出歇斯底里症的幻象。“人类自身的羸弱和丑陋催生出梦魔,它们的恶作剧又给予人类灵感,激发出卓越的想象力。”涩泽龙彦完全挪用了精神分析法:把艺术家的白日梦、性压抑和想象力,同构起来。戈雅、博斯、爱伦·坡、洛特雷阿蒙的作品都成了案例,“自慰式的艺术和魔鬼之间隐藏着幽深难测的联系”。

《黑魔法手帖》正如“手册”和“纲要”一样,梳理文明史不收、思想史不录,被神学打压,科学排斥的“夹缝黑知识”。神秘学、巫术、魔法背后,是异于理性启蒙的宇宙论、认识论。虽然处在被遮蔽的九幽之地,但它仍旧是人类阐释、理解、感应世界的存在模式。甚至,从另一角度看,科学与魔法构成了有趣的两极,一面是确定性与实证主义,另一面是幽魅性与神秘主义。而后者,往往更具象征价值与诗性气质,它常给文学艺术以启发,是对科学主义理性至上的反拨。

《黑魔法手帖》读后感(四):一本关于西方魔法的故事书

可以算作是一个比较入门的读物,更像是是故事书一样。

里面介绍了许多人物的经历,关于魔法的具体理论和操作着实不多。

当然想要将全魔法的细节那就有点天方夜谈了。

当作入门的简单科普读物就好。

我是偶然在推荐页中看到这本书,才买来阅读的,虽然大家对其评价不高,不过黑色的封面设计确实很酷,具有一种神迷感。

以前受到哈利波特小说的影响,有了黑魔法与白魔法之分。

实际上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么分着实不太准确,现实中西方古典魔法就是以召唤为主。

天使、恶魔、精灵等等都在召唤范围內。

而且我相信,天使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好,恶魔也不一定有人们觉得的那么坏。

作为与人类不同种族的他们,甚至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中,又怎能武断的判断恶魔就是坏,天使就是好呢。

这是题外话。回归到这本书。

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尚不能体会到文笔是如何的好,但是故事讲得也确实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巫魔会那章令我恶心到了。由其所描述的场景来看,基督教对女巫的审判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致幻类的药物我是不提倡用于施法之类的。

里面的女巫确实令人恶心之极。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吉尔。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在最后一章,而我对前面的章节有点忘了的缘故。

吉尔从一位信奉圣女的骑士,到黑魔法,炼金术,黑弥撒的实施者,这其中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呢。

炼金术也就罢了,黑弥撒这种东西实在是有一些践踏人性的意味。

或许是宗教与疯狂只在一线之间吧。

我倒是觉得西方人信仰基督宗教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了,就像喝水吃饭一般,所以如此平常,在生活中做出一些邪恶之事倒也显得正常了。换句话说,我信我的基督教,我做我的事,宗教虽然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其教义精神似乎并不能影响他们。

也有可能是西方向来是有赎罪之说,做错了事,赎罪就好了的缘故。越是这样,恶事就越可能发生。

人们向基督祈求宽恕,去神父那诉说,都是如此,赎罪完成,开始新生活。可以理解成心理负担吧,说完就好了,接下来该干嘛干嘛。

归根结底还是不虔诚。

还有就是魔法或者说神秘学如何与性错乱扯上关系的。他们这些人为什么会表现出同性恋倾向,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魔法本身就是对俗世的突破,而性错乱也是?

性错乱这个词不好,放到现代社会来说,每个人的性取向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多数与少数,传统与突破之分吧。

魔法也是,魔法没有对错之分,没有黑白之分。魔法没有错,错的是人。错的人施行了错的魔法。魔法是个物品,怎么用还是看自己吧。

书中

呃,刚才学校领导来我们宿舍视察,走了之后接不上片了,算了,不写了。

这种东西不能让学校领导看见,赶紧转换页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