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毒品史读后感100字

毒品史读后感100字

《毒品史》是一本由[墨] 卡门·博洛萨 / [美] 迈克·华莱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毒品史》精选点评:

●期待已久的著作,梳理了墨西哥政治史、美国对墨西哥毒品泛滥的推波助澜、历次毒品战争等等。不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因为自始至终都带着很明显的倾向——呼吁毒品合法化。

●似乎国内第一本美墨毒品史,但墨西哥的悲剧远非“离上帝太远,距美国太近”那么简单,革命制度党治下的国家腐败,基层治理失序,贫富差距导致社会心理滑坡甚至虚无缥缈的民族性格都起了巨大作用,要理解毒品战争,要在本书基础之上,更近距离地观察近代墨西哥。

●这本没有墨西哥历史甚至南美历史的功底完全攻不下来

●好好的题材写成了流水账

●一部简史。不可能有答案,未来也依然比较暗淡,如果许多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例如市场需求的存在且难以得到充分遏制、腐败、民众奇高的失业率、教育程度低下等等等等。

●美国阴影下的墨西哥史;北方强大的美国推行的毒品战争,南方墨西哥被牵扯进去,加上革命制度党的腐败一步步让毒枭集团壮大,让墨西哥滑进混乱的深渊……

●20190130,墨西哥宣布毒品战争正式结束。是时候考虑另一种思路了。

●果然黑暗

●百感交集。一方面震惊于序言里面的四十三人事件,一方面是认为墨西哥国内局势这么混乱恶化都源于邪恶三势头的互相角力。墨西哥这边会说因为他们受限于美国,受限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而使得国内经济萎靡。经济危机致使更多的人失业/利益受损。为了利益他们愿意铤而走险(比如毒贩威胁种植业者种植更多的大ma作物,敲诈勒索各种能不能想得出来的事,他们都做了)。墨西哥国内是,国家与卡特尔之间,卡特尔与卡特尔之间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前者矛盾是墨西哥政府要打击毒品贩售,后者矛盾则是地盘争夺利益争夺。为什么说是美国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因为美国提供武器,也因为美国在美墨边境处设防(卡特尔在边防上围堵移民,让移民作为人质或者运输工具增收他们的利益)。墨西哥国内就是自食恶果,秩序混沌,向美国求助变好。

《毒品史》读后感(一):毒品史-留爪自用

对于人物的介绍都比较简炼,讲述事情的时候梳理得很清晰,对于什么都不了解的我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

一路描写各种黑帮冲突,流血不断。

这些疯狂又猖狂的墨西哥犯罪者对于国家的破坏到了极致。不知道墨西哥是有多危险啊现在。

而且墨西哥给美国提供了低廉的劳动力,让一些美国企业赚了不少钱,却给自己国内带来了各种问题。

《毒品史》读后感(二):嗯

内容平淡无奇,满篇充斥着合法化三个字。对于我们的立场,无论从道德上还是政治层面,一律是带有绝对主义风格的抵制,不惜把控鱼论。但对于拉丁美洲,毒品合法化是他们她们它们的唯几选择,无疑没有更好的方法,除非继续带着各种滋生的问题死磕,但关于理想,并不现实,拉丁美洲人民接受不了现在自己的牺牲全部是为了自己享受不到的未来。代价是我们地区不能合理衡量,或者是公正公开的。我们中国的最大优点是,鸦片战争之后,我们有接近两百年去消化这一代价,这无疑是西方国家的的模范。但是,无脑带入到其他国家并不值得提倡,一味站在道德制高点,又不是有意去解决,刻意忽视现在毒品带来附属犯罪的代价不与两百年前等价。这本书不太适合当小说一样细品,纯纯流水帐。怎么说,爱看文学的不太建议看,这主要是扩展知识的学术性研究。但是有利于促进睡眠质量。

《毒品史》读后感(三):失望

这是一本让我失望的书。

其实买这本的动机很简单,当时刚第N遍看完网飞的电视剧《毒枭》,对美洲的禁毒故事正是兴趣最浓的时候,当一看到一本介绍毒品历史的书时,便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剧中已经拍了的毒枭故事的真实历史和那些还未来得及拍的其他毒枭的精彩故事,于是立即加入到豆瓣想读。

而当我终于买到这本书,通过快递将这本书切实拿到手时,迎来了我对这本书的第一次失望。当在网上初看到这本书时,因为彼时已经因为《毒枭》这部剧精彩而庞大的故事(而这些仅仅是哥伦比亚的两个卡特尔和一个未完的墨西哥卡特尔的故事,未提及的传奇毒枭还有很多),就有了这本记录了整个美洲毒品史的书一定是本大部头(至少四百页起步)的印象。但当我将这本书拿到手时,看着稀疏的排版和二百多页的厚度,我。。。

紧接着当我看到封面上毒品史三字下的副标题——美国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时,立刻迎来了第二次失望,心想巴布罗埃斯科巴的故事也没戏了,同时开始有了些许不详的预感。

最后当我真正开始读这本书之后,那些不详的预感得到印证,失望更是一个接着一个。

整本书,以美墨两国的百年关系史为脉络,以墨西哥方面的历史为主干,讲述了这一百年来墨西哥与毒品有关的历史。

但这个历史更多叙述的是政府政策方面的,即美国是如何从外交等方面影响墨西哥政府,墨西哥政府又是如何影响本国的毒品市场。

而我感兴趣的毒枭与缉毒警察和毒枭之间的恩怨情仇,所述甚少,甚至最有名的奇奇卡马雷纳警官被害案也只几段带过,瘦子菲利克斯仅仅被提起过两三次,远远不及对墨西哥政府政策解读的篇幅。

而作者对墨政府政策的解读,或明或暗的遵守“两个凡是”的政策,亦即:凡事右派的经济政策,都是错误的,凡事错误的经济政策,都是右派的。例如

而作为一本记述毒品历史的书,

看完这本书,只能说很失望,也很遗憾,遗憾是浪费了我这么多宝贵的时间。

《毒品史》读后感(四):天堂太远,黑产很近

感谢国家对毒品的严格打击,在我生活的范围里从没有接触和涉及。大部分对毒枭的感知来自美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印象颇为深刻的是《绝命毒师》里面那两个杀手兄弟,“人狠,话不多”,展现了一种冷漠的暴力,施暴成为一种生活的常用手段,没有任何迟疑和迟滞。还有电影《边境战士》,那么小心翼翼地押解毒枭,警察与毒枭的对抗的烈度已经不是一般地执法级别,完全是一种小型化地战争级别,再之后就是看到一些介绍让我们这个国度感到耸人听闻的墨西哥与毒品有关的新闻。

正是在这种好奇与一定的猎奇心理之下,买来这本书,想了解一下背后的一些内容。这本书更多地从“社会学”角度介绍墨西哥毒品贸易和社会问题。从书籍的内容组织和叙述推进就能看出,这本书大体是按照近几十年来,墨西哥政党和总统的交替来进行叙述的。因为毒品问题在墨西哥早已不是一个执法问题或者犯罪问题,他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经济、政治、民生的一个核心议题。毒品已经成为了墨西哥这个国家的标签之一。

可怜的墨西哥,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 ;恶之花的下面,是有着合适的土壤。墨西哥不是有意识地走上大规模种植和生产毒品之路,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孕育了这个土壤。墨西哥背靠着世界头号强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两国的经济本来互补性甚强。可惜墨西哥对美国出口的货物里面,产值最高的品类可能就是毒品,庞大的需求和高额的利润驱动着这种黑市生意。巨大的利益和毒品的特殊性又不断造成暴力事件。而本该成为毒品制衡方的政府和执法机构却深度参与其中,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黑色产业链条上的利益分享者。种种因素,就像风口理论似的,墨西哥坐上了美国毒品消费不断提升的这个风口,提供了最合适的供给,在一种监管不对等的红利原则性野蛮生长。

作者是个有一定报社记者背景的社会调查者,最后的论调很清晰,希望加快大麻的合法化,希望通过产业的合法化来完成去“黑产”。我不是去评判,但也知道,墨西哥的毒品现在已经不能简单地通过打击毒枭来解决了,是一个需要系统化解决的系统工程了。似乎可以借鉴地就是我们国家刚刚完成的“精准扶贫”;

《毒品史》读后感(五):死了那么多人,最后合法化了?

看完《Sicario》,我对美墨边境的毒品战争产生了兴趣。看到译文纪实有这本《毒品史》就买来看看。

书开篇写得很有吸引力。2014年100多名学生在前往墨西哥城参加抗议示威。结果在半路上被贩毒集团绑架,43人惨遭杀害。有的死状耸人听闻。墨西哥人愤怒已极。由此本书展开了美墨边境的毒品历史。

作者接下来以年代为界限叙述毒品史。毒品业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墨西哥兴盛起来?这里面居然还有一部分华人种植罂粟的原因。

墨西哥的社会环境如何提供毒品和贩毒集团发展的土壤?其中提到,美国和墨西哥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将大量廉价农产品倾销到墨西哥,导致墨西哥农民失业率暴增,进一步“帮助”了贩毒集团。

墨西哥政府在美国压力下想要解决贩毒的问题。结果只是起到反作用,使得整个行业进一步整合为几个大型卡特尔。

然后到了卡尔德隆当选总统,2006年,他掀起了大规模的“毒品战争”。两位作者花了相当长的笔墨来书写这段毒品战争。虽然对卡特尔集团的头目产生了重创,但毒品战争并没有达到战略目标。墨国内的几个贩毒卡特尔分化、火并、重组、壮大。几个行政区域像是华雷斯等地谋杀率高企,普通人生活岌岌可危。卡尔德隆动用军队反毒,但也难避免腐败,侵犯人权等问题。

在涅托当选总统后,情况有所好转,但贩毒的土壤并未清除。倒是民间自发的类似地方团练的组织展开了反击,还卓有成效。但涅托的政府认为这类民间团练也很危险,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双方短暂合作之后,民团也难逃“狡兔死,猎狗烹”的命运。而且狡兔也没死。

墨西哥的毒品问题积重难返。北面有巨大的美国市场需求。本国农民贫穷,种植毒品作物成为主要赚钱的办法。南面有哥伦比亚的可卡因需要借道墨西哥进入美国。

本该打击毒品的执法部门又被卡特尔腐化贿赂,转而提供保护伞,甚至部分被清除出局的前公务员、军人转而协助贩毒集团。

纵观全书,墨政府反复推倒旧的反毒体系,着手建立新的部门,但又无法阻止新的体系被腐化,以至于整个过程周而复始。作者直言:在大量人命的代价下,毒品战争还是失败了。毒品成为了一部分墨西哥人的生活本身。

一个本身不够强力、被贿赂腐蚀、被暗杀恫吓的政府,再搭配上缺乏自组织能力、文化上甚至欣赏毒枭的民间结构,注定无法打赢毒品战争。

最后,作者提到了美国境内的大麻合法化。在承认反毒失败的大前提下,携带少量毒品非罪化成为了“打赢”毒品战争的新战术。结果,有墨西哥农民已经不愿种植大麻,原因是无利可图。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科斯特纳和康纳利合作的《铁面无私》。说的是美国禁酒期间,联邦调查局和黑手党的斗争往事。最终在付出沉重代价的情况下,联邦调查局探员最终逮捕了黑手党。但之后禁酒令解除了,执法成为一场虚妄,不由让人愕然。

在大量执法人员因反毒殒命(不少死得相当凄惨),毒品非罪化,这样的选择意义何在?政府的底线又在哪里?这不是一个基于道德的选择,更像是经济权衡利弊的结果。

这里需要岔开一下。关于大麻的危害性,可以参考阅读美国作者戴维·考特莱特的《上瘾五百年》。作者从科学角度出发,认为大麻是一种成瘾性和伤害性都弱于烟草的瘾品。

观感就写到这里。接下来是我的不满。作者写得太平铺直叙,通篇按照时间线索不断列举事实。缺乏有效归纳总结。

怎么写好类似这样出场人物繁多的历史作品,可以参考美国作家芭芭拉·塔奇曼的一战历史作品《八月炮火》。如果不能给一个又一个名字注入个性,譬如轶事小故事之类,这些名字无非千篇一律。看完全书,我也没能记住几个毒枭的名字,和他们的组织隶属。

其实《八月炮火》那本书编辑也没做好。那么繁多的出场人物,编辑不做一个人名索引,也没有照片辅助记忆。《毒品史》也是一样的问题。就这点来说,电子版的编辑工作如果只是把文字转换一下,略显粗糙。

说起来,去年看的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就要好一些。提供了都铎王朝和约克王朝的谱系,还有主要人物的简介,很是方便读者。

最后的最后,对那些看完《边境杀手(Sicario)》之后想要了解美墨边境毒品问题的读者来说,本书还是不错的。也让人理解剧中人物选择有其合理之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