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1000字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1000字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是一本由[日]最果夕日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一):星或兽的17岁

说震撼,未免太小家子气了。但追星的手段不一般不一般不一般。受教了。

不知道森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他和山城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信。但事情却按着他说的一步步发展下去,不得不让人相信了。有些羡慕青山对森下的友情,一直的维护,关心他。

森下像个冷漠的人,周遭的生活和他无关,他只做着大家认为对的、好的事情。同时,他也不冷漠。对偶像的狂热崇拜,杀人杀人杀人,似乎并没有什么负罪感,生活只是他维系他内心东西的资源。

山城粉偶像,抱着对她的鄙夷,看就是这么个平庸的人,努力做让大家看起来好的事情,不辜负别人的期望,很平凡的一个人。山城被森下说服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让森下把自己杀了,或许为了成全他,也为了成全偶像吧。他们的17岁没有明辨是非,却很疯狂,到了偏执的地步,他们却肯定都没后悔过。

总之,整篇小说有些草率。也可读。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二):你可是另一个“我”?

不知道写在这里是否合适,其实也根本不算是书评,只是想给自己一直在脑子里转啊转的东西找个出口而已。如果非要找个牵强的理由,那只能说都和偶像有关,都和追星有关。

最果的文字其实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我们的特质隔了遥远的十万八千里,但最果的文字肯定是吸引我的,那里有让自己瞠目的张扬、不羁,有我羡慕的所谓的“自由的灵魂”。

对我来说,无论再如何不成熟,“青春”都已遥不可及,而在没有了那种青涩、偏执,已经渐渐学会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对很多事情越来越淡然的年龄,我却也开始了追星。对,开始追星,开始追剧找歌刷微博。

去虾米的累计播放里想找首忘了名字的歌,却被自己的单曲循环吓到,有一周只听了一首歌,然后听了166遍。那是交稿前的一周,记得自己那种快被虐哭的感觉,记得每次想“就这样吧”时,听到这首歌,就觉得,“啊,我好像还可以再努力一下”,上下班的班车里,改稿中间的休息,再短的时间都会打开这首歌。上课前直到最后一分钟才恋恋不舍关掉,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听到这首歌,会默默再拿起相关的资料。

所谓的“偶像”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也许是像山本文绪的《蓝,另一种蓝》中,所写的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吧,“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另一个我,做着我不敢做的事,过着我想要的生活”。当然我想做的、想要的绝非是站在那华丽丽的舞台,而是想如他一样坚定又努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是一个比自己坚定、努力100倍的理想中的自己。

追星也许和恋爱一样,那么多的偶像那么多的明星,为什么偏偏是他,嗯,没有为什么,只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仅此而已。虽然只是仅此而已。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三):真正的少女是不会变的

总觉得森见笔下的京都少女实在是太可爱了,可爱得难以与刻板印象下既孤高又纤细的古都相勾连。京大毕业的最果夕日算不上「可爱」的少女,但你不觉得她真的很京都很少女吗?

说起最果夕日(1986),我总是不免想到比她仅仅大两岁的绵矢莉莎(1984),这位二十岁就获得芥川奖的天才少女。巧合的是,绵矢莉莎同样来自京都,同样给自己取了一个既非常女生又有些特别的笔名。一个是最果タヒ,一个是绵矢りさ,一个平假名,一个片假名,就像任何事物都不能赤裸裸直陈的京都一样,需要在素颜之上抹一层妆容。无比刻意的低调,不着痕迹的精致。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是最果夕日的小说处女作,日文版在她近三十岁的2015年出版。相比于绵矢莉莎获芥川奖的《欠踹的背影》,晚了将近十年。但你会觉得她们的视角、笔触、心思,似乎极其相似。高中生,唱片和杂志,地下偶像和读者模特……《星或兽》里那个仿佛一块铁板、缄默不语、身处其中又可有可无的我,与《背影》里那个厌恶小群体、没有朋友、会众目睽睽之下在MUJI店里若无其事尝遍各种口味棉花糖当早餐的我,又有什么差别呢?

森下为了偶像而杀人,《背影》里的蜷川在靠近偶像的时候,他们也说「恐怖」来着。

陷在自己的世界里,呼吸着自己的频率,仿佛永远在跟自己对话,选择孤独,又迫切地需要同类。不同于青山七惠那般颇有些不切实际的温柔,或者芭娜娜那种终将获得的疗愈和救赎,真正的少女不就是会愤怒,会嫉妒,会疯狂,却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吗?

大阪人俵万智会像勇敢的和泉式部那样,书写和歌,直率地言说恋爱,爱的时候「比起往日,我提前了一分钟来到了车站, 这一分钟我要专门用来思念你。」但爱消失的时候,就会写「你,不相信诺言,正如你,从不将沙堡建在没有风浪的海边。」京都少女绵矢莉莎的《请肆意颤抖》(简体中文版《不想恋爱》)中,视角变成了日复一日做着财务工作的女白领,为记忆中完美的男一号举棋不定,又莫名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快变成维基百科上的灭绝动物了呢?最果还有一本诗集,叫作《致即将死去的我们这类人》,再一次的共鸣。但即使是这样,恋爱似乎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做的最激烈的事情,不过是为了请假伪造怀孕,或者看着他的后背,留下我的脚印而已。即使杀人,也只是选择了能量消减式的幻灭和终结,而不是带着某种希望的开始。

但是,我们少女的病,是不需要治疗的哦~

在《星或兽》的最后,最果写下,「那是一个无论对他人、自己,甚或整个人类,全都予以藐视,否则便无力承受的,心灵有破洞或缺失的季节。而索性将之称为『非人』,却是那些孤独乏味的大人,最喜欢干的事。」仿佛轻轻一瞥,又仿佛执拗地用尽了全部力气。是京都少女的姿态。

重要的是我和世界的碰撞与抗衡,这大概是一种新时代的物哀。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四):森下是野兽,山城是星辰,渡濑是人

一开始读这本书,主要是被主题吸引。本身我自己也是一个追星的人,一直游走在粉圈的边缘,这样的圈子对于我来说,既有吸引我的一面,也有我抗拒的一面。不过读完之后我感觉,这本书的重点还是放在17岁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与我最初预想的偶像的意义之类的主题有点不同。

整本书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以山城的视角讲述的森下与他的那部分故事,下部是以渡濑的视角讲述的事件过去两年后发生的故事。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作者的行文方式,以第一人称为视角,有点自言自语的感觉,同时我注意到,小说中不止一处,有意象的堆砌,知道作者是个诗人之后,我就有点理解,这样的表述方式营造的画面感是强烈的,但我也有点不太习惯。

先来说说上部分山城与森下的故事。我觉得这部分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从作者所展示出来的描述中看到为什么山城和森下会对偶像有那样的感情。尽管山城反复地说道自己是“轻蔑”真实酱的,但我觉得那只是表面,这种“轻蔑”背后其实也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喜欢。

以上是我觉得山城表露出自己的真实酱的真正想法的部分,现实中对于追星我也听说过一种说法,追星其实就是在追自己。山城喜欢真实酱,因为他从真实酱身上看到与自己重合的部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山城在班级中属于边缘人,有一点被同学排斥的意味,家庭也没有成为他的救赎渠道,孤独到好像活在真空中的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与他类似,但依然在努力发光的人,于是他被她吸引。所以,现在绝大部分追星的人,也不是所谓的脑残粉闭眼吹,实际上,你不是他们,你真的不知道偶像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他们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唯一照进他们内心的一道光,这是一个时机,一种巧合。不是因为什么演技第一唱歌实力第一之类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他对于我来说,出现的时间点是对的,至少,就我的经历而言,是这样的。

说到森下,他在电车上和山城谈到未来的时候,说自己不管怎样都是会去坐牢的,他完全接受所有的后果,也不在乎有什么后果,甚至让他以命抵命或许他都是愿意的。带着这样的理解再去看他所做的事情,什么感想评论都是没有意义的。森下和山城,两个17岁的少年,内心都有一个巨大无比的空洞。

下部分是青山和渡濑两人的故事。事情过去两年后,森下的竹马青山接受周刊的采访,他把世人眼中十恶不赦的连环杀人犯描述成一个三好少年,渡濑认为这样对受害人家庭不公平,后来其中一个受害人的哥哥找到他们,三人一起去发现山城的神庙,下部分围绕三人之间的矛盾展开。

青山从小和森下认识,他所认识的森下不是大恶人,相反,甚至是乐于助人的温暖的大方的,即使后来知道森下做出的事情,他也无法完全推翻之前的印象。他很挣扎,看着周围的人与森下划清界限,轻易地就接受森下是个冷漠杀手的说法,他很困惑,他不接受所谓的“伪装”。所以,他和受害人一方注定是无法交流的,他也不会顾及受害人家庭的感受而在媒体上说些附和的话。

书中出现的少年少女们,森下成为野兽,山城成为星辰,青山尚在挣扎,而渡濑或许是唯一一个成为“人”的。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五):17

从悬疑的角度来说,《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是一本颇为老套的小说。书中的案件是一种很常见的套路:某个偶像杀了人,为了替偶像洗脱罪名,粉丝开始模仿偶像的手法,在偶像被审讯期间继续杀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当然,如果只有上述的情节,这本小说会因为过于平庸而无法出版吧。作者最果夕日巧妙地将故事设定在了17岁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将平常的悬疑故事包装成了一场关于青春的冒险。

主人公山城是一个极其平凡的17岁少年,是一个可爱偶像爱野真实的狂热粉丝,他们同龄。偶像和粉丝的距离总是遥远的。他并不了解爱野真实本人。主人公只是一次次地从远处看着她开演唱会,其他关于爱野真实的一切都是他的幻想。或者说,他幻想出了一个新的偶像,这个偶像的外在是以爱野真实这个平平常常的偶像明星为基础的。他之所以要幻想出一个偶像,为的是给自己以慰藉。他幻想出的偶像除了可爱,一无是处。他自己就是一无是处的,在学校没有朋友,学习成绩不佳;实际上,我们还看到,他还很天真愚蠢,胆小怕事。他只好让自己相信,和自己一样没有天分的爱野真实通过努力成为了偶像,那么自己还不该放弃丧失生活的希望吧。

但是晴天霹雳,自己的偶像杀人了。那么可爱、可怜的偶像,怎么可能有能力杀人,并且分尸?山城不愿意相信,他的偶像并不平凡,可以做出他自己做不到的惊人的事情。于是他自然地开始相信,偶像是被冤枉的。那么,只要找出真正的凶手就可以了!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森下,是山城的同班同学。和山城不同,森下非常优秀,朋友多,学习好。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喜欢爱野真实。森下认为爱野真实有罪,毕竟她在警察面前主动承认了罪行。他开始为了偶像而杀人:伪造一个动机,用和偶像相同的手法进行连环杀人。这样两个主人公走到了一起,自然地通向了唯一一个合理的结局——一个杀死另一个。

被杀死的,是幻灭的山城。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偶像确实杀了人,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只有死亡和蜕变成森下两条路可选,但他仍无法杀人,所以他只有被杀死。森下达到了目的,他替代爱野真实进了监狱,成为了真凶。

第一个故事结束,其实作者在后记中的意思已经逐渐体现了出来。青春期的人总有一些胡思乱想,以为自己很特别,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山城非常平凡,森下同样如此,他模仿偶像的手法去杀人,这是山城想做却做不到的,他只不过多了一些执行力——这些东西爱野真实也有。山城死了,成为星;森下杀人,成为兽。这就是17岁的孩子做出的选择。

但故事并未结束,第二个故事视角为山城和森下同学的渡赖。她看到了报上关于犯罪者森下的报道,那是森下的好友青山的回忆。在青山的记忆中,森下是一个好人。没错,森下就是一个平常的好人,尽管他杀了人。但是受害者身边的人无法接受这一点。在他们眼中,杀人犯就必须是一个恶魔。这是受了感情蒙蔽而得到的常识性错误,就像人们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一样。

其实,我很不喜欢第二段故事。第一段故事中,幻灭的山城让人同情,让人反思自己,让人浮想联翩。第二段故事带来的信息量为零。它没有告诉我们关于案件的任何新的内容。但在第二个故事中,作者给出了不同于星或兽的第三条道路——接受自己的平庸,谈一场普通的恋爱,升学……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说的,手段并不高明,几乎等同于直白说教。因为渡赖的经历实在没有说服力。当然,第二个故事也可以看成更深的悲剧,17岁的人终会长大,失去纯真,认清现实。但我还是喜欢不起来。

17岁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年纪。它只不过刚刚好是在成年的边际上。在我不到17岁的时候,我也曾以为17岁是个多么特殊的时期。我一遍又一遍地听《After 17》,以为在17岁后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后来我17岁了,18岁了,19岁了……才发现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

从这一点来说,我还是很认同最果夕日在第二个故事中给出的出路的。接受平凡。永远17岁的唯一方法是死亡,这毫无意义。人总要长大,总要学会“自己做决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