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是一本由《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著作,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元,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读后感(一):原来,比翼鸟和连理枝,慨叹的是他的爱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来自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段诗词。 如果你以为这是纪念唐明皇与杨贵妃旷世的爱情,那就是还没有认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在这段诗词里,更深的是白居易在追念自己的爱情。 关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在一本名为《跨山海》的书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这本书其实是《千古风流人物》节目的文字精华版,这本书里讲了14位诗人的真实人生。 我喜欢的莫过于白居易,和他内心中始终挂念的女子。 她叫湘灵。白居易曾这样描述: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夸她美若天仙,犹如青莲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不染就是与世俗完全分割的感受。 就好比一个女子站在人群里,美得让人一眼望去就能把她从里边挑出来。而且这种美是别人学不来的。 白居易的初恋。 初恋总是美好的,可因为时代,他的爱恋在母亲的反对下无疾而终。 我们都知道封建时期,门当户对非常重要。 湘灵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在白居易的妈妈眼中根本是配不上自己儿子。 后来白居易写了许多怀念湘灵的诗,其中一首《长相思》的结尾说:“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做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你看远方兽对比翼鸟,连理枝对枝连生。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其实就是自己对相邻的怀念。 其实每个诗人作诗时抒发的感情,都或多或少与自己的经历有关系。 感情抒发的真挚,他的作品才会让人取得了共鸣。 你对白居易和他的爱情有什么看法呢?说给我听听。

《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读后感(二):区别于教科书,真实有血有肉的诗人

很早就听说过《千古风流人物》这部纪录片,也被很多朋友推荐,服化道、演员、配乐、旁白,每一块都深深吸引着屏幕前的我,后面等更新等的焦急,现在出了实体书,可以从文字版再度体会这14位古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比起教科书里多数脸谱化呈现人物形象,这本书里还原他们真实的人生过往故事,去感受那些或磅礴或恣意或潇洒或愁绪难解的诗词背后,那个快乐、失落、痛苦的人生。

纪录片主创团队精心策划,包含很多学者和高校教授的细致考究,颇具画面感的文字,为我们了解这些经典人物带来了新的媒介。

整本书按照年代时间顺序由远及近为我们展开讲解,这点我觉得比纪录片要好。从魏晋到两宋,从曹植到辛弃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甚至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部分人的偶像,我以为我还算了解这些诗人,而在读完之后,才发现我之前了解的太片面了。

从他们个体的变化,也可以窥见不同时代环境虽然在发生改变,可他们之间也是存在共性,撇开共性,他们内在精神的不同,加上各自身份地位,作出的抉择也不同,也走向了不同的命运轨道。

宦海沉浮,在官场上不如意的他们,却于诗坛留下了无数瑰宝。曹植,仕途无望,无论洛神是否是真堵,那首《洛神赋》将洛神的美和自己的爱慕之情写得华美细腻缱绻;李白,豪放不羁的背后也是仕途坎坷引起的失意,建功立业和向往自由造就了矛盾的他;杜甫,自身颠沛流离,却依旧能悲天悯人,关怀普通百姓;李煜,失败的帝王,却是天才词人,令人感叹他的错位人生,若是他只是普通人,是否就能如愿醉心于他的艺术追求…

历史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他的真实,不是冰冷的文字,一笔带过。而是切实的人生经历,他们的理想与坚持,然而是人就不会完美,总会有有争议的地方。比如李白为了仕途追求“抛妻弃子”,写出诸多浪漫诗篇的他,也有过四段婚姻,还有其他人物的一些“糗事”,这本书中,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名声而去回避这些问题,反而以严谨治学治史的态度将这些全都展现在读者面前。

也是这样,反而更会为他们的理想和气节而动容,更深刻的去理解他们,而不是教科书上空洞抽象的豪放派、忧国忧民、婉约派,立体的人物或许不完美,却让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读后感(三):他们都是有缺点的名人

90年代的时候,曾发现一座辽代古墓。墓室很讲究,墓道、墓门、墓室一样不少。奇怪的是,这么讲究的墓里面,却没有什么棺椁尸骨,也没有贵重随葬品,只有一桌丰盛的酒席。

在墓室墙壁上,还有墓主人留下的一句话:“凡后世入吾寝茔者,阅吾一生,皆为吾友,当以酒肉相待。”

也就是说,不管是谁进入墓室,看到墓主人一生经历,都算是朋友,桌子上的酒肉是用来款待朋友的。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和那些为了守住财宝,在墓室里面布满机关暗箭,生怕别人进入的人比起来,这个墓室的主人无疑有趣得多。

在古代,有很多有趣的人,他们有独立自主的灵魂,是丰盛饱满的个体,有文化、有学识、有吸引力,他们的名字流传千年,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为了能够深度探访这些有趣的人物,走进他们的内心,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打造了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名字就叫《千古风流人物》。

这部纪录片聚焦了中国历史上14位现象级的文化名人,通过全方面不留情面的人性剖析,向大家展现古人内心人性复杂的一面。

大象出版社则让电子纪录片回归文字,出版了这本《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把纪录片里面的14位名人的人生写进书里,让喜欢文字的人能从书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书里的14位名人,他们的人生有的“软弱”、有的“幼稚”,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就从曹植身上来了解一下,那些伟大名人背后的缺憾人生。

对曹植的了解,很多人都只停留在他的《七步诗》,知道他被曹丕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那么,曹丕为什么对曹植这么大的戒心?真的是曹丕没有气度吗?其实背后都是有缘由的。

曹植是曹操的第3个嫡子。

年少时的曹植意气风发,经常与曹操一起征战四方,既有贵少爷的气质与昂扬,也怀揣着年轻人对未来的热血与激情,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儿子。

曹操建魏国、定都邺城之后,继承人是长子曹昂。后来曹昂死了,本来应该是曹丕被立为继承人,但是曹操却迟迟不肯下决定,因为他心里更倾向于曹植。

曹丕也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在文学和军事方面都很有才能。

如果说曹植继承了曹操的绝世文才和浪漫气质,那么曹丕则继承了他的权谋和实用主义。

曹操不肯立储,就是想让曹植和曹丕两人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在这个紧要关头,曹植却做了一件行为不谨的事情。

东汉末年,黄河两岸瘟疫肆虐,这场瘟疫之下,曹植先是失去了几位好友,刚刚满半岁的女儿也夭折了,妻子也被曹操下令处死。

一系列的灾难让曹植深受打击,一天,他来到城南的一家酒馆借酒消愁。

醉酒之后,曹植驾车在城内狂奔,以释放内心的压抑。当他来到司马门的时候,不顾禁卫阻拦,执意驾车闯入司马门。

司马门是什么地方?它是曹操在王宫外修建的一座宫门,曹操规定:只有天子或者天子使者才能使用,其他人,只有奉皇帝命令才能进入此门,而且必须是步行。

曹植的任性行为被曹操知道了之后,曹操气坏了,也对曹植非常失望,次月他就立曹丕为太子,两人的储位之争以曹植失败告终。

曹操病危的时候,曹植手握兵权的哥哥曹彰建议他们联合起来,放手一搏,与曹丕一较高下。

但是曹植这时候却害怕骨肉相残会毁掉曹家,放弃了争夺。

曹植的两次放弃,让曹丕成为最大赢家。曹植顾念兄弟之情,曹丕却一直将他视为威胁,这些都导致了后续曹植的悲剧人生。

曹丕上位之后,很快就找理由干掉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曹彰,也不断找机会想除掉曹植,七步成诗就是曹丕对曹植挑刺儿的考验。

曹植的《七步诗》打动了曹丕,没有要他的命,但是曹丕也不给曹植任何能够施展抱负的机会,处处对他打压,让曹植无法为国为民做任何有用的事。

一身才华的曹植,终日处在备受压迫的环境中,郁郁寡欢,忧愤成疾,41岁离开了人世。

曹植一生悲剧,有其性格原因,也有自身的无奈。

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他只是一个平庸无奇的曹氏子弟,也许还能在一块不算大的封地里平淡地度过余生; 如果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异姓人氏,也许还能在曹氏政权里大放光彩。

但是现实没有那么多如果,有些事情从一出生就注定了。

那些千古名人,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未来的“伟大地位”,他们身上都有一些人性与现实的碰撞出来的缺憾。

比如李白的官瘾,杜甫的卑躬屈膝,杜牧的十年一觉青楼梦,李商隐在爱情方面的薄情等等。

《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这本书用扎实的史料、严谨的逻辑,仔细剖析了每个人的一体两面。它值得推荐的地方,就是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名人的伟大,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有缺陷的一面。

有缺点的伟大,才是站得住脚的伟大。

人无完人,即使有缺点,还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所以他们才更加伟大。

《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读后感(四):古忆今昔,才情相忘于山海

寄情于家国与山水的14位中国著名诗词人被一部名为《千古风流人物》的纪录片所全新演绎,主创团队的精心策划与细致考据赢得了诸多观众的赞誉、喜爱。豆瓣高分的评价似乎在向我们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在符合当代人所接受的艺术化表现形式下,当代创作者们凭借着自己所认同的方式完美地还原了这些流传至今但仍不失魅力的文学经典形象。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诗词可谓是镌刻在我们国家、民族深处不被磨灭的记忆与灵魂,那些脱胎于无数文人墨客之中的佼佼者们,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巅峰。他们的名字之所以能够为许多国人所传颂,除去那些脍炙人口、久久回味的诗词名篇佳句,其本身的过往人生经历也将成为采掘其精神与思想的重要媒介。纵然相隔千百年,历史几经曲折沉浮,但悸动在心灵深处的时代共鸣感却不曾褪去,无论是《千古风流人物》的出现还是同系列佳作《跨山海》的问世,都带着一份致敬于古代先贤们的回忆与感动,书写着属于中国的这份永恒精神。

《洛神赋卷》节选,元代赵孟頫书,纸本行书,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至高至远,兼具个人与时代的艺术魅力。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本书,对于14位诗词偶像的选取极具代表性,年代从魏晋到两宋,人物从曹植到辛弃疾,数位大家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是耳熟能详的文学代表。他们在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如彗星划过,虽然人生短暂,但却光辉闪耀。与时代而言,个人似乎是微小的存在,能留下何种影响,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自信对待人生的态度。通过《跨山海》这本书纵观这些诗词领袖,无论他们活在哪个朝代,无论身兼何种身份,都可以称之为是在中国历史中独立存在的个体。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分散于历朝历代的洪流中,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方面如何演变,对于文学的追求与探索,始终是中国秉持着强烈艺术追求的文人们孜孜不倦、奋力进取的目标,从先秦百家的起步,到两汉魏晋的崛起,从盛唐两宋的繁华,到明清交际的成熟,个人与时代、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个人,始终保持着深度的关联。深陷困顿也好,温柔富贵也罢,环境固然可以影响到个人的成长,但真正能够左右本人的还是要靠内在精神的指引。14位诗词人,他们带着不同的初衷与理想,背负着各自的命运抉择,走完了不甘于平凡的一生,面对着时代的大江大潮,即便是身份高低、物质贫富也无妨,他们从心出发,用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慨叹,用思想传递了对未来的寄予,每一篇诗词都是他们人生最好的见证,也是对于时代的忠实记录。在这一刻,时代与个人成为了珠联玉映、相互交融的整体,在时代的舞台上书写人生,在人生的取舍中迎接时代,于大众而言,他们真实的存在过、生活过,经历着常人所遇到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在看透悲欢离合、命运沉浮的感召下,彰显着一份份从容又不失尊严的辉煌荣耀。

《饮中八仙图》中的李白形象,旧传由元代任仁发绘。画卷内容取材于杜甫《饮中八仙歌》诗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至情至深,打动心灵与精神的诗情词意。得益于历朝历代的积累与整理,《跨山海》中这些诗词人所留下的文学瑰宝能够被较好地保留与传承,他们一生所创作出的佳作众多,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甚至是半壁江山,可以堪称是这一领域内放之四海的典范。华章佳句的出现并不是凭空而言,而是作者美好品质的缔结与纯美人性的物化,如果结合创作者的生平可以更好地明白这些诗词所代表的情、意。于曹植而言,权力倾轧成就了洛水惊鸿的翩然之美;于陶渊明而言,仕途失意送还了隐世归乡的桃源归心;于李白而言,求仕坎坷寄予了醉狂诗酒的豁达山水;于李煜而言,失国离乡埋葬了命运捉弄的错位人生;于苏轼而言,朝堂江湖塑造了可歌可泣的大气从容;于李清照而言,情谊绵绵唤醒了瘦比黄花的清冷深秋......每位诗词人的背后是一段段可堪回首的百味人生,他们见证过自己从年少到暮年的沧桑变化,岁月的容貌于不期而遇中爬上了眉梢与心间;望着家国兴衰之中的聚散分合,卑微的个人似乎无法阻挡命运的摇摆;怀着不同阶段的理想抱负,失意与得意的思绪却又交织在心头。凭借着对于此情此景的敏锐感,怎能不会触动心弦、有所感怀?如果说个人的自我觉醒能够带来灵魂与精神上的升华,那么对于他们所体察到的世间百态,同样表现出了一份在情感上的付出与坚持。千言万语化为字里行间的诗词句,只有内心保持至情至深之人才能书写下这样的文字,才能将自己内心丰富的心灵与精神展露无疑,这便是他们为后世人们留下最美好的一笔。

《杜甫诗意图》册,清代王时敏作,图为第一开“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至朴至真,领略客观与真实的人生之旅。相信阅读过《跨山海》的读者能够感受到,本书的文字是质朴纯真动人的,每一篇章的讲述娓娓道来、不落俗套,像是敦敦教导的长者向晚辈们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每一份真挚的感情蕴含在其中,似乎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书写者的用心专注与浪漫主义情怀。谈及与讲述历史的过程是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而不是仅凭借着想象与夸张就可以实现,尤其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与个人成长经历,更是不能产生本质上的错误。面对这样的需求,创作者们无疑是保持了一种认真治学、治史的态度与原则,从大量基础历史材料出发,潜心投入到了每一段故事情节的叙述之中,不含糊固有的事实与基础,不回避存在的争议与问题,不偏颇某些传统观点与论述。穿插进入的当代历史学家、文学家细致解读十分有针对性,作为当今学术领域内的专业研究者,透过通俗与专业的双重角度能够更好地向读者交待并解释清楚背后的林林种种。领略诗词的魅力是离不开深度的解读,涉及到有些诗词句的释义符合文本,对于尚缺一定文学基础的读者而言是友好的,能够帮助其更好地明白诗词本意与涵义。每一位人物都是一段精彩的人生之旅,将他们放在历史中展开叙述带来了油然而生的特殊性,书中的故事并不在意于非要完整交待涉及人物的方方面面,抽取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加以概述,可以避免文本上流水账式的冗繁杂乱之感,配图上搭配了《千古风流人物》节目中出现的精致画面,与正文相互映衬,再加之这部纪录片的优秀制作,使得全书在内容展示效果上提升了一个高度。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上述主创班底的努力,使得本书从结构形式到内容解读上保持高质量的一大基础。

《历代帝后半身像册》中南唐后主李煜半身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诸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等这样高质量的节目脱颖而出,已通过每一季的播放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现象级栏目,《千古风流人物》将目光与视角对准了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古典诗词,以中国古代著名诗词人作为切入点,将其人生经历与创作财富的充分结合,传递出了历史变革的沧桑巨变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栏目能够在当今社会中收到普遍欢迎并赢得一大批受众,形象地说明了当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渴望普及的内在需求,以及对于这些承载着家国之魂的敬畏与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我们不担心这些精神财富的庞大繁多,而是要考虑到它们如何地继续继承与发扬下去。对于《千》与《跨》这样的文化作品而言,致力于普及与传播这些历久弥新的诗词名篇,是怀揣着像节目组这样坚守初衷的人们所耕耘的梦想。面对着这座承载千年的历史文化宝库,我们仍需要在这条路上持续的走下去,即便是开始时不能被太多的人群所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努力终究能被更多人所看到的。令我动容的是,书中所呈现的一篇篇诗词佳作,依然能够生动地被当代人所演绎与呈现,重新焕发出了它们夺目耀眼的璀璨光辉,当年诗词人所钻研与付出的心血赢得了现代人的尊重与热爱,这也是我们自始至终坚守的动力源泉。诗词不灭,方是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