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经典读后感有感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经典读后感有感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是一本由蔡颖卿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读后感(一):闲下来,是个想很多的好时候

旅行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是理所当然的。年轻人说的旅行,大概是更接近于蔡颖卿对于《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中“旅行的美化”。当然这种美化,不可谓不好,把旅行的意义深化才会显得性价比更高,我是这样理解的,把旅行更加文艺化, 功利一点地说,是为了让我们旅行付出的金钱和人力显得更加值当,为了抵消掉更多我们的时间和金钱等沉没成本。

虽然如此说,但我自己并不反对将旅行文艺化,甚至我也想将我的旅行更加如此有韵味。现实是,当我旅行在外的时候,我也无法如她这般放松自在,旅行在外我要精确计算和消费比价,我要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顿,还要劳心劳力安排行程。什么心境,才能有什么体会吧。

心情放松下来,不需要如此操心的时候,才能去体会到更多的旅行可能,领悟那些物质之外的精神归属。相对于我们所执著的旅行的所见所闻,蔡颖卿的旅行所记录更接近于所感。单论这种文字记录的所感,还是有几分打动人心的,毕竟我在读别人的旅行故事,实际上更像是作为过客参观了一段别人的人生经历,我读过这里,目睹过这一次经历,就像旅行归来和朋友一起分享。

我在文字之外看到的,都是她对于美感的要求,对于生活细节的讲究,对于爱意的追求,这样的高度或许在我们不必为一日三餐烦忧时,自然也能体会到这种轻松自在的境地。

虽然成年人的字典中没有简单二字,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通关打怪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生而艰难,有的人注定有辅助技能和副将加持。虽然这样说可能显得我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遮掩,但我承认我的确很妒忌呢,这种文艺范儿的日子我也很喜欢,可是我明确知晓,现实条件是不允许的。

其实我挺羡慕能够如此轻松出行的人们,心灵在路上,普通人来说挺难的吧。我看到的是蔡颖卿的生活,但我无法理解她的生活背景。

旅行中闲下来,确实是个想很多的好时候, 静下来才会整理回忆,安下心才能感恩回馈。平日里难得有如此的时间,这些才让旅行显得更加有爱意。这种旅行的文艺范很美,但就我目前对于旅行的理解还停留在出去大吃大喝一顿的层面上,这种深层次的感悟于我来说,需要时间,也需要卸下操心的负担。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读后感(二):真的文艺与鸡汤

读蔡老师的文章,总让我有种读渡边和子阿姨的文章。

你可以说它们都是鸡汤,在这个充斥鸡汤的阅读时代,这不新鲜,而且说真的,给人心灵以熨帖的感觉的文字,就像冷冷的天喝一碗热热的鸡汤,就像用一双温暖的手不停地抚摸着你的脸庞、头发,这就是鸡汤。

然而,鸡汤和鸡汤亦不同。

那些年轻人,未曾经历岁月的风霜,未曾见识过真正的大川大河,他们告诉你,你一定要努力,但是别着急;当你足够好,就会遇见最美好的人生。很多时候,对于心灵而言,是饮鸩止渴。你越是灵魂焦躁越是渴望成功和优渥的物质生活,一时之间心灵之苦得以缓解,不久心灵之困变本加厉袭来,那些比你还年轻的人都开始教授人们该怎么生活怎么思考了,而你,为什么还是失败的样子?

我说,你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时,才能分出什么是真正的心灵鸡汤。

美好的人生,绝对不是一杯加了滤镜矗立在午后阳光街景中的星巴克。

读蔡老师和渡边和子的文章,会让心灵平静而知足,但是不是急速安抚你焦虑的灵魂。很多人说着就是中老年版的文艺女青年生活,难以感同身受,而我想,那是因为我们对岁月都少了些敬畏感。

她们活成这样淡定的样子,绝非一日;她们在文字中也拒绝给你讲大道理,说些年轻时都经历了什么,只是告诉你,当时当下所思所想。

这本《旅行私想》也和我们读过的很多有关旅行的书不同,有些旅行者将看过的美景拍成图片、写成文字分享给你,蔡老师的文字中,对美景的描写少,多是基于旅行的感触。比如她说到,中年之后回乡,往往是想丈量一下记忆中的尺度。

你是不是也曾经感到长大之后回到家乡,最大的感触就是城市变小了。以前需要家长骑车子载到市中心,现在感觉都不需要搭公交走几步就到了。蔡老师讲自己的姐姐一直对小学离家太远耿耿于怀,但是自己归乡后也觉得不过如此。有些吃食你一直念念不忘,未必是有多美味,想必里面自有回忆的味道,这些,都是人为无法烹饪出的。

她还讲到几对朋友一起出行,因为花销和行程吵得不可开交。想起几年前去青海湖,车上有地方,本来还想找上一家一起走,可以平摊费用,最后到底还是放弃了。因为花销问题,如果再多出一些其他琐事影响心情耽误时间那就得不偿失了。我想到有过一个说法,说看一个男人值不值得托付终身就要和他一起去旅行一趟。看起来出行有无限种美好,但是一旦成行,有无数多种细节需要考虑,蔡老师也讲到自己的出行糗事,护照问题一个疏忽要绕更远的路,其实每一趟旅行,都不仅仅是朋友圈美图瞬间,选择可以一起出行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日常交往所没有暴露出的问题,都有可能在旅途中的一个小细节中爆发,这也是旅行的感悟,亦是关于旅行的思考。

所以,鸡汤和鸡汤的质感、味道都不同,大抵真正的鸡汤,还是需要智慧和时间的熬制。想一想,市面上很多类似的文章,大概就是勾兑出来的假冒鸡汤吧。

这也是我喜欢她的文字的原因,没有大道理,不讲成功与否,不写旅途上的景色多美,就是说,我在走着,我在思考着,我想要把这些与你分享,而这些,是来着一个心态平和文字妥协的,中年人。

她的文艺范,才让我由衷地感觉到文艺。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读后感(三):生活的爱与美好

只有行走,才能遇见。在旅行的道路上,用脚步丈量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感受生活的美好,蔡颖卿老师将旅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像极了在讲述世间一个在时间与人生中不断领悟的故事。从欢愉的当下到内心的安宁,每一次或长或短的旅程和游行,每一个地点坐标下的幕夜思考,每一章节每一篇或多或少的文字,每一个相遇的人的故事,或美好或琐碎,或神奇或平淡,都直击人心,读起来既怜爱又澎湃。

在旅行中感悟爱和生活的真谛。对于感情,爱情是美好的,可以穿透黑暗。生活有山高水阔,也有各自的坚守,各自的自由。一生苛求的爱恋,或许想要保持激情,但终于在时间中归于平静或平淡,有些相遇太局促,有些布满荆棘,有些太过强烈,千百种琐碎生活的消磨,千百种思念和爱存在。对于生活,时间是最深的沼泽,等的越久,陷得越深。生活确实有不如意的地方,对于无法理解的事物,保持沉默也许是最好的,生活有不同的模样,命运有无数的可能。在无序、散漫的旅行中,在时间长河的漂泊中,选择生活,就算曲折,最终也会到达命运该去的地方。

相比较其他的关于旅行的图书,在现实的急躁和功利之下,蔡颖卿老师的旅行生活更加贴近大众的心灵,虽是旅途的所见所感,更是关于生活的日常。十几篇短文随笔,从生活细处的点滴,窥探到内心平静的真理,在一篇篇娓娓道来的短篇故事中,在旅行平凡的真实中,切入过往未曾思考的生活细节,感悟生活和过往,得出最真挚的生活见地。情感细腻,文笔清新,在每一个旅途中诉说亲身经历,在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把每一段人生经历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来,带着其中的感动,一路感悟,一路成长。 人生需要修炼,生活更需要经营。在旅行中看见柔软看见爱,让爱着的人更加坚定,让生活不再枯燥,让我们的人生不虚此行。

从故乡儿时的记忆中,那些记不起来或忘不掉的事,都是人生的成长必经。在与家人的旅行中,重新思考梦想,梦想没有年龄永远不会老去,趁着好时光,清点行囊,追求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其实只差我们自己的行动便可实现。在旅行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塑造有爱意的人生。在喧嚣的世界里,追寻最初的梦想,用善念、感恩、诚信、宽容、仁爱等点缀自己的内心,带着信心和快乐,摒弃杂念,心无旁骛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不悔的过此生。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读后感(四):说不出旅行的意义,却总是想去旅行

蔡颖卿:《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

20180717

旅行与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断被提及,以回答灵魂与身体,必须一个在路上的结论。我们太多人喜欢旅行,也太多人喜欢阅读,这可能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有机会做梦的时代,有了更多的可能。我不曾想过,自己何以能做梦,现在思来,一方面我没有父辈那般的时代的承重,一方面我有固定的下班、节假日,正所谓有闲也有情。我体会到的旅行与阅读,可能因为身份背景与年龄的各方面差别,与作者异同部分相当。

我们都钦慕魏晋名士的率性而游,作者称之为“丰富的旅行”,我却把每一次旅行都当做一次重要的活动,务实地按照现实的安排,努力感悟社会的脉搏和诗意人生的追求。我没有作者那些“爱”“感恩”类似的基督情节(作者一家似乎都是基督徒,所以会饭前祷告,会在旅行记录中弥漫着这些宗教话语),我的旅行没有带着作者所谓的“爱意”,仅仅是用心去感悟,对生活的爱,对社会的爱,也许我有这些爱意,但我似乎难以用这些词语来表达。我们这代人虽然国学修养不足,但似乎社会氛围依然塑造了我们内敛而不张扬的感情表述:有爱也不会说出口。我也赞同作者的旅行私想是为了与读者“共享我所知道的天地之美,与带给我温暖的人情和善”。每次的旅行,我总是想用文字来表述我的所思所想,我渴望告诉别人,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我的游记宗旨就是共享旅行感悟,共同体验人间世。

作者认为,旅行的意义可能就是看见别人的生活和身外的世界,从而珍惜自己安定的生活。旅行时,我们以游者的身份闯入别人的世界,看似分享,实则总免不了对比,我们习惯于以熟悉认识未知,我们站在自我的世界里打量这个陌生的世界,对比旅行地与自我家园。一般而言,似乎有三类情节,一是全盘否定,不好;二是部分否定,经济不好环境好;三是都好。以此观照旅行的意义,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全盘否定者对于旅行并没有概念,他们可能仅仅是为了玩而玩;部分否定者恰如作者所言,见苦惜福,或者是为了寻找理想,而逃离虚假的现实繁荣,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告别是与非,寻求暂时的安宁,从而为了更好地回去迎接生活;第三者心态更好,虽然动摇了固有生活空间的信念,但无论去留总归知道了美好的事物不在身边就在远方。

作者在书中似乎把几次旅行以散文随笔的形式拼凑成几个主题。我们似乎能看到那些风景,但又似乎被作者文艺气息浓厚所掩盖。作者的一种高大上的上流中老年人文艺范,总让我这个平民假文艺青年理解不上去。如果务实地说,稍微显得空洞无物,虽然旅行是求一份诗意与心静,但似乎太沉溺于小感伤与小情怀,让我读来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特别是感恩总被滥用,我们心怀感恩,却总是羞于提及,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里,太多次提及感恩,就是给对方的压力。

我不揣谫陋,以为作者并没有过多描述景点与旅游信息,可能是怕写不好,也怕突然的写实让她的文字变得不那么文艺了。书中金门等地的部分,实在难以让我满意。作者似乎很讲究些什么,似乎读书需要配一杯咖啡或者一个特别的环境,旅行中过多关注于吃的部分。可能是我的境界没有达到,但我总是不能从她的旅行私想中找到太多的共鸣。有对社会关怀部分,却浅尝而止,不痛不痒,可能看不透,也可能是一种无奈,总是不能用激动的情绪破坏自身的小美好。而作者真正关心的旅行私想,在我看来似乎也是老生常谈,没有给人眼前一亮,为之一动的感觉。

总而言之,作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吸引我,引起我的共鸣。这可能也是旅行的一种感悟,作者所谓的阅读即旅行。我们因为陌生好奇,第一次去一个地方旅行总是有所收获,好的体验就是回来之后依然想念,并且延伸出因为不了解更深的一些想象。当再次旅行到那里,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模样。作者给我的感觉亦是如此,初次认识在于洪兰谈教育,新奇,进而想象觉得作者应该是怎么样文艺,再次深入阅读,也不过寥寥。这样的阅读体验,我还在阎海军的《崖边报告》与《官墙里》感受过。

旅行,真好,好就好在你能看到美与丑,却总是把丑不小心弄丢了,留在笔下与回忆里的只有美。而每一次的旅行,都会带着美回来,那么装饰我们记忆的回忆是否都是美好呢?恐怕这也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读后感(五):整本书

#佩佩(霍虹)·阅读# 2021年NO.26 《旅行私想——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 蔡颖卿 ——在不能远行的时光里,我最喜欢看旅行的书,这个月开启了好几本之前心仪的作品,特别在广州面临挑战的日子里,这些文字带给我的,不止是当下的抚慰,更是对未来的期待。 喜欢蔡颖卿老师,因为她总是把我们生活中的事,用一种带着坚定和优美的力量,娓娓道来。这本旅行私想是她对于旅行的感触。 一家人的远行,各自喜好的方式在异乡的磨合,旅行,确切的说也是一种修行。在旅行中遇见的饭店,表达对于一家店的后门比前门更能代表工作精神,说到了心坎里。 蔡老师也被问过: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如何被培养的?她的语焉不详,不是想隐瞒什么,或是刻意回避什么,而实在是她的脑中并不存在有:自己被刻意的方法培养的记忆。她是在父母对知识的自然喜爱里,习染了人与阅读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那种榜样的无形力量吧?父母的自然喜爱,无论是什么,都会被孩子耳濡目染的习得,也许,常说的“遗传”、“随根儿”多多少少也会带有这种习得吧? 旅行带着书,从书中去旅行,书中说的地方,在阅读的时候被记忆封存,待有朝一日走进这里,又会不自觉地想起书中的情节。这种感觉想一想都会无比的幸福。 蔡老师喜欢逛菜市场,我也是。带儿子走中国,每到一个地方,菜市场都是我们第一个先去的。我们带着“真诚”去看当地的生活,尽管也许永远也不够“真实”。 旅行者融入一国一地的生活,首先要有观察力,并且快速的抓住重点。入乡随俗者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以别人的经验为圭臬(形容的准则,法度)。别人分享的经验不是没有用处,但事实投射在个别的条件之上所得的感受可以相去千里。(我还是表示赞同。) 就像我们现在看别人旅行攻略,看别人设计的路线,在尊重的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看见。尤其是现在所谓的一些“网红打卡”地,我们要真真切切的去感受这里带给你的感觉,而非人云亦云。 蔡老师去一处西班牙的教堂,因为它不是给观光客参观建筑或历史的教堂,而是几百年来安慰人心的地方。让我想起我现在的【侘寂】小群,这个群是去年的驿站,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它不再属于果妈阅读的社群,而成为我一直以来维护朋友,传递爱,传递阅读和旅行,以及各种生活中美好的地方。 虽然它是搭建在云端,但是我确实期盼它能成为“西班牙教堂”的职能,几十年来安慰人心。 带娃的搭伴旅行,除了考验彼此对金钱的价值观,再有就是教育理念的冲突。都是敏感的话题,都会牵动人心,让本该美好轻松的旅行变得好辛苦。 于是,蔡老师说:旅行不一定要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如果决定了要同行,大家应该先讨论对预算的看法,要彼此尊重,才能找出不委屈的解决之道。预算是个人的自由,也是应该受到尊重的想法,朋友一起出游,尊重的广度与深度会考验友谊与智慧。(我要点赞) 我和蔡老师的看法一致,我也一直以来秉承着这样的态度。我记得一句话:如果你想跟一个人成为朋友,那么就先跟他去旅行吧。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在旅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脾气秉性,以及遇到问题的解决力,面对冲突的化解力,方方面面的呈现,淋漓尽致。 这个时候,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你打算成为朋友的人。我很庆幸,我有一直结伴旅行的挚友,也有带娃都能坦然自若的玩儿伴,在此我要表达对你们的深深地爱意,因为我们都好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