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战场特工的读后感大全

战场特工的读后感大全

《战场特工》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场特工》读后感(一):被敷衍的读者有话要说

要说勒卡雷最好的作品可能仁者见仁,最差的作品就是这部《战场特工》了。

如果不是从羽毛球场开始讲故事,很可能都不会吸引我这样一个将近十年羽毛球球龄的人来阅读,只可惜满足期待啊开卷有益什么的溢美之词,不能跟这本书产生联系了,代之以没有铺垫酝酿就爆发的尴尬、没有追求就牺牲的迷离以及没有成长就无所不能的神迹。

球友的感情基础只在于啤酒、吐槽和陪伴?没有深度交流和认同哪里来的信任?斯黛、佛罗为什么总是对的?女性体内的洪荒之力会招之即来又取之不竭?普鲁既然干啥啥行还要老公做什么?最后夫妇送走目标、明目张胆对抗体制就一点不考虑后果?

总之,这是一部自说自话、自导自演、自我陶醉的作品,缺乏感染力,不具备说服力,更没有生命力。

最后说说吸引力。毕竟因为羽毛球才打开这本书,可书里的羽毛球就是个幌子,完全可以换成网球、乒乓球之类的,虽然为了不露怯,作者尽量避免多说,但言多必失的认知窘迫还是出现了,羽毛球场上有太多的精彩了,代表智谋的停顿、滑板、勾拨对角、假放真推、阅读比赛、球路调整、落点设计、提前预判,代表激情的跳杀、上网、折返、突击、二次启动、连贯攻防、孤注一掷、赌博防守、神龙摆尾、强行搏杀,代表友爱的喝彩、安慰、鼓励、补位、稳定发挥、意外惊喜、神来之笔、精准落点、心领神会、扭转局势,代表精神的老而弥坚、越老越妖、天赋异禀、少年得志、分分合合、新陈代谢、技术更新、设备升级、规则缝隙……哪怕是发接发时勾心斗角的分析、猜测和决心,写出其中哪怕一两个,我都可以算作是作者沉下心研究了一下羽毛球这项运动。但很遗憾,对上述给即便不是太专业的爱好者们,可以带来无限乐趣的种种运动元素,涉及度几乎为零。只能说该作居然出自羽毛球发源地的作者,令人失望。

《战场特工》读后感(二):生活的间谍

距离20世纪最著名的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逝世已一年有余,中文世界读者终于迎来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战场特工》。在这部小说中,勒卡雷继续用他那冷峻、简洁且细腻的文笔剖出间谍工作中的道德困境。

做一个间谍似乎意味着无时无刻的冷静,要能够以一种局外人、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到现实中去,因此一个间谍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任何品质、所拥有的任何爱好都可以划归到工作需要上去。然而在《战场特工》中,起码在主角纳特的叙述中,他对于羽毛球的爱好是真实的,尽管在国外的间谍岁月中,他也曾用这一爱好为自己招募过情报员。情报工作并不总是残酷无情的,有时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友情,比如这位用爱好招募的情报员,也在纳特归国之后无意间惹的麻烦事上出了力。

但间谍时期的友情又怎么能延续到现实生活中、尤其是以四十七岁的“高龄”退下的现实生活中呢,纳特的内心里无疑是渴望一段真挚的友谊的。“我们的会面未经预谋”,作品的第一句话就道出了这么一个看似是现实的事实、实则是心理的事实——艾德未经纳特的预料闯进了纳特在情报站工作之外的生活。纳特并不希望这是有预谋的,即使在经验层面,他也不希望自己是被预谋的。然而对于艾德来说,他似乎是有预谋地接近纳特,穿越半个伦敦,只为和一个俱乐部羽毛球冠军打球。

这个故事是由纳特讲述的,我们并不清楚艾德的声音,但如果我们相信纳特,相信他在多年间谍生涯中养成的谨慎与基于经验的直觉和判断,相信他那自信而坦率又略带一丝嘲讽的口吻,那么我们也可以相信他所讲述的艾德的故事。对于艾德来说,他无疑也渴望一段真实的友谊。当故事结尾,纳特的身份终于向艾德揭露,艾德却再没发一言,这或许能够表明他对于情报工作之外的友谊的渴望。

读者会记得,当艾德倒向德国情报局时,他引用了里尔克的一句 Ich bin der Eine,这句话的含义是模糊的,艾德可以用这句诗表达他没有同谋,但这句诗也正是他的内心流露,是他自我生活的写照。他那些一肚子的对于政治对于局势对于身份认同的激烈看法在生活中根本无人可诉。可以说,在他的内心中有种激烈的冲动,时刻折磨着他,催促着他。羽毛球是纳特与艾德的沟通媒介,羽毛球可以让他们两人释放出内心的狂热。某种程度上,羽毛球是他们内心的象征,正是这种同样的象征,使得他们的友谊像是一种早已预谋好的生活谍战。

正因为这种相似的情报工作人员的生活境况,使得他们的友谊顺理成章,艾德的主动靠近也不再可疑。不过,这场友谊却因为他们的身份而结束。间谍可能拥有真正的友情吗?或者说,对于纳特与艾德这两位渴望情报工作之外友谊的间谍来说,他们的工作早已渗透了自己的生活,从而使得他们的友谊也变成了间谍生涯的一环。这不禁令人想起勒卡雷在《鸽子隧道》中所写的那句:“青少年时期,我们都是某种间谍,而我却早已是退役的老兵。”间谍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作为生活与现实的疑惑者而存在的身份。

《战场特工》读后感(三):每个人都有软肋

“纳特,路标不会走向它们所指的方向。必须选择走哪一条的是咱们这些谦卑的凡人。路标不会为咱们的选择负责。你说对不对?” —— 纳特和艾德/香农的相识,不存在预谋,不存在阴谋。只是纳特打羽毛球所向披靡,而好胜的艾德知道了纳特的存在,发起了运动场上的挑战而已。仅此而已。 在切实值得交好的友谊面前,人们还保留着多少秘密?是否能真实地面对彼此,无论对方是谁,为了谁?可以吗? 每个人都有软肋。 1 已经勤恳效力了二十五年之久的外勤特工,纳特,正在享受着他和妻女的“悠长假期”。他不大需要再像年轻时那么为任务到处奔波。更多的时候,他安心在巴特西的竞技场俱乐部里安然休息以及打羽毛球。 羽毛球单打冠军的名声远扬。俱乐部的接待员兼记账员爱丽丝带来了一位年轻男人。他想要发起对纳特的挑战,一决球技高下。 “在我的记忆中,接下来的一个瞬间特别漫长。艾德站在她背后两步远的地方——这个年轻人身高六英尺多点,像只呆头鹅,戴着眼镜,有着某种孤独的气质,勉强挤出尴尬的半个笑容。” 纳特记忆中的艾德,并没有特别让人需要提高防备心的地方。“呆头鹅”和孤独的气质,只能让人感觉他很内向,用运动宣泄情绪。 艾德自称来之前已经打败过几个纳特打败过的人,还有一两个打败过纳特的人。他确定他能好好跟纳特打一场。真的好好打一场。 没有人抗拒得了这样的专注和热情吧。艾德只想迫切确定准确的日期,而不只是找个时间(推托)。他遵照俱乐部的一切条款和准则,加入了俱乐部,就只为发起对纳特的挑战。不偏不倚。 2 纳特自述自己的身世和家庭状况。 他和妻子普鲁的相遇是个巧合,只因为他父亲去世后引发闻所未闻的异姓兄弟姐妹争夺一份家产。而普鲁就是当时朋友介绍给他的最优秀的年轻律师。 普鲁的能力不输旁人。(后来也是普鲁的缜密让香农夫妇得以完美方式离开人们的视线。就连纳特的疏漏,她都提前预设到了。)她首先是优秀的律师,后面才是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有她在,纳特几乎无后顾之忧,除了19岁的女儿斯蒂芬妮。 3 纳特接到了多姆的工作安排:接替整日醉醺醺的吉尔斯·威克福德担任避难所边哨站的站长。这看起来并不是个美差。“避难所”在纳特看来,是垃圾场。说得好听点是依然在等待实现年纪较大的干员潜在价值的地方。 纳特已经勤恳效力二十五年了。这么安排会高兴吗? “嗯,纳特,我这么说吧,我认为你有权去做你想做的事,只要你愿意就行,其他的都见鬼去好了。我也会同样这么做。”普鲁近乎心灵感应的洞察力让纳特除了感谢她多年来地慷慨付出,就没有别的顾虑了。 4 (其实不想细述“避难所”的日常工作。在我看起来,在里面的人员很难证明自己的能力,很难得到升职的机会。新人佛罗伦丝提到的“玫瑰花蕾”计划,折腾了很久,最终却因为某些干系而被拒。) 终于到了与艾德约定在运动场比赛的日子。 在我看来,我的疑心和顾虑都比纳特要重。艾德在更衣室里面对储物柜换衣服的举动太奇怪了! “我注意到他的脚很大。跑起来有可能比较慢。我还没琢磨完这个,却看见他把棕色手提箱往储物柜里一扔,然后拧钥匙上锁。怎么?他的羽毛球行头才换到一半啊。他正在心急火燎地脱衣服,三十秒以后,他还要同样心急火燎地把日常衣物塞进同一个储物柜。既然半分钟后必须开锁,那现在为什么要上锁呢?难道他担心只要他一转身,就会有人偷走他的手提箱?” 职业本能让纳特下意识去思考这些。但他并没有往艾德的真实身份去想,没有想过艾德可能和他的工作性质一致,至少是类似。 5 艾德的行为就不像人们惯常想象的年轻人那样。 他会聊得很深入,问纳特是否伦敦人。当他被纳特提到他的职业研究员的时候,他思考着纳特的问题,看着有点不高兴。(如果没有别的原因,单纯回答自己什么职业就结束这个话题,不会感到不高兴吧。纳特没有细细捕捉这点。) 艾德请教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不能公开讨论的,而且是对方可能还未算很熟悉的人的时候。谁都不可能摸清对方的立场是怎样的,也不确定说到什么会引起不适。 艾德并没有放弃自己对心中问题的疑虑,更想一吐为快。“脱欧”这个话题能在英国人面前聊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人们却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会不会影响什么,或者被谁听了去。 6 在写这篇书评的间隙,我在琢磨着纳特对艾德的友好,很像是父亲对待有太多想要抱怨的儿子那样。艾德在工作场所里是没办法这么畅所欲言。他知道他太认真了别人都这么说。他也知道很多人不喜欢他。直肠子容易不经意间使对方动怒,不过事实如此。 斯黛(斯蒂芬妮)也是让纳特束手无策的人。他和普鲁商量过怎么让女儿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们想过女儿的多种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就没设想女儿会平静接受一切。 (斯黛本来还以为父亲纳特要告诉她类似她是私生女这样的秘密。事实上,她足够成熟,察觉家里氛围,不意外父亲是什么工作。她注重的是感情和关系维系。) 换言之,我认定纳特在艾德身上投注的感情,与其说是忘年交的朋友,不如说是类似女儿那样多愁善感想很多的年轻人。纳特没想过艾德的话会给他带来什么困扰,只是任由艾德尽情发表自己的想法。自己嗯嗯哼哼地敷衍过去,不具体表态。 “话虽如此,但我还是有所顾虑,不愿给他他想要的答案。我的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他是不是在给我挖坑,是不是企图引我出洞或拉我下水?对此我有百分百的信心能够说不:这个年轻人他做不到,太阳打西边出来也做不到。” (在纳特向同事们准确复述两人对话的时候,他才醒觉他和艾德的意见一致。) 7 “年轻这东西,你能给它的最好的礼物就是时间,而我总觉得我给斯黛的时间不够多,艾德的父母在这方面或许同样不怎么慷慨。” 这印证了我上面想到的纳特和艾德的关系,亦父亦友。艾德的年轻和对外界的沉迷,以及他就当前的议题来一段慷慨激昂的独白,都使得纳特重新审视自己和斯黛的父女关系是否维系得不够好。他对艾德的好,在我看来,更像是替代补偿。 “避难所”里的新人佛罗伦丝也有类似的品性。这不难察觉她和艾德的相近相似性。(纳特组的四人双打,恰巧为年轻人们凑了对。)佛罗伦丝为“玫瑰花蕾”计划准备了很多,除此以外,她对世上的其他一切都不在乎。嗯,佛罗伦丝的性格还特别刚烈。她的不辞而别,在纳特眼中简直是胡闹。其实并不是。 8 是否多年来的外勤特工工作后松弛下来,就会让一个人放下了部分的防备心?在纳特工作和思想压力巨大的时候,他选择全情投入到和艾德的羽毛球比赛中。(他忽略掉佛罗伦丝和艾德可能存在的交集,没察觉艾德类似每隔三十秒开关储物柜的奇怪举动。他任由工作压力在羽毛球运动当中的完全抽离和释放。) “但我越是想确定那是什么,它就变得越是难以捉摸。” 纳特跟同事们看着屏幕的画面出了神。画面里面的男人,说话像艾德,长相像艾德,但不是认识的艾德。纳特不愿意承认眼睛看到的那个男人就是他平常与其打球比赛喝酒的那个艾德。 9 纳特从震惊中缓过来了,承认自己认识屏幕里的那个男人,艾德,或是本名香农。同事们便开始了一连串的怀疑和询问。更多的,他们想让纳特利用艾德,将假消息传回去。在他们眼中,艾德已经是对方的棋子。他们亦可以用反间计来让对方收获假消息。而艾德,无论怎样,都难逃一死。 在人性、友情和职业操守之间,纳特面临着困难选择。他不想要错失好友。艾德做的事,后来被证实他是随着本心,是正义的。他不该像棋子一样被放弃。况且,佛罗伦丝也不会置艾德的生死于不顾的。纳特开始用多年来积累的特工经验,反向为艾德提供离开的后路。 (当同事们对纳特说要利用艾德传递假消息时,纳特是否会想到自己,换位思考,现在艾德的处境有可能是以后自己的。或是艾德也有机会碰上如今的状况。该怎么割舍?艾德这样为当下现状投注全部热情的男儿,估计也会选择保全朋友和性命。自己的生命,早已置之度外。) 10 纳特和佛罗伦丝的“计中计”,有赖普鲁的悉心安排。佛罗伦丝有透露曾经被驳回的“玫瑰花蕾”计划的缘由。当成员的亲属牵涉到该计划里,那么计划就无法正常开展。 每个人都有软肋。 纳特曾经的软肋是妻女,现在是久违的真挚友情。艾德,不该因为“耶利哥”文件而被放弃。他设法带香农夫妇离开,让他们远走高飞。 或许艾德还没反应过来一切的信息,譬如纳特的真实身份,但他之后会理解的吧。 路标确实不会为人们的选择负责。而人们,该为自己的良心负责。 纳特是个地道的好人。他还没来得及对艾德解释太多。时间会证明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