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读后感精选

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读后感精选

《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是一本由顾前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读后感(一):幽默地朝人性这个大屁股踹上一脚

——顾前小说集《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读后感

顾前的最新小说集《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是他继去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嗨,好久不见》和长篇小说《去别处》后的又一力作。

顾前曾说,这些小说写于二三十岁,有点笨拙、幼稚,但也是一个生命的轨迹。也许他真这么觉得,也许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但作为读者,我却偏爱这本处于草创时期或称之为早期的作品,才气逼人,有自己的方向但有些不确定性,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却仍未尽显,说到底就跟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一样,自由而有活力,棱角分明,优点与缺憾同样引人注目,但是绝没有中年人的油滑。写东西最忌讳“油滑”二字,当然干什么事情都是如此,生而为人也一样。可贵的是,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写作历程中,顾前坚决地绕开了这一陷阱,这也是他小说的智慧所在。

小说集的故事背景是二三十年前的市井街巷,每个男人的腰上都别着个BB机,俨然一个个正在求偶或在求偶路上的蛐蛐虫。顾前的小说,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其诙谐幽默的叙事背后,不知不觉地拷问着人性。虚伪、自私、贪婪、工于心计,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就像人充满了脂肪的大屁股,积重难返,尾大不掉。顾前做的事情,就是时不时朝这两瓣沉甸甸的大屁股踹上一脚。《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爱情离我们有多远》《吴陶然回来了,又走了》《立杆》,当然不止这些,几乎每一篇都很有味道、富有魅力。

顾前流连于市井,如他所言是一个活在底层的人,见证着各色人性。自古以来,无论你裘衣华服,还是衣衫褴褛,人性囊在其中千年未变。所以把顾前放在上流社会,在享受珍馐美馔之时,笔端流出的仍然是下流人性。

但如果说反映人性,是顾前小说的主旨和特点,这当然是对他小说的误读。因为人性说,只是方便解读他小说的一个庸俗视角。他是一个活得通透的人,正如他小说中的一句名言“朋友,千万不要堕落成人”。

《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读后感(二):有關一個男人的所有事實

看完一段時間,今天再大致重溫一遍,寫一點感悟。

本書時而第三人稱時而第一人稱,輕鬆詼諧,偶爾與讀者幽默互動,確實讓人有契訶夫的感覺。

二十四篇小說都是有關中年男人的,雖然不是同一個人,但是基本上都已婚或離婚,熱愛文學。匯聚起來,基本上寫出了中年男人或者說男人的所有事實,也寫出了女人的事實。

一 陸凡。男人總是需要女人,為了得到女人,只能說著違心的話,一件小事就讓男人感受到孤獨和危險。女人很現實,那個收電費的女人顯然對陸凡有好感,物質是衡量男人的標準,文化也是。他的那個自由作家,以一種權威控制著妻子,成為男人羨慕的對象。

二 許亮。許亮很寂寞但是很單純,警察來了,叮咚在找背心,他也幫著找。這一篇有些懸疑的地方,最後的迎賓小姐應該就是叮咚吧,但顯然又不是。這本書的短篇看似讀懂又沒讀懂,也許現實也是這樣。

三 孫寧。劉英是不是對孫寧有好感,現代的戀愛就是相互試探,但是男人無感。女人穿著打扮很土,但是善於行動。

四 黃明。誰也想不到但也許是事實,中年男人或者說男人都免不了婚外戀、免不了偷雞摸狗。生活很平凡,但每天要假裝生活幸福。生活的崩潰也在於一件小事、一念之間。

五 立桿。一個惡作劇,卻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六 許亮。被女人傷害的男人突然之間有了勇氣,女人對男人的傷害有多大啊,為了女人,男人是經歷了多少痛苦。

七 我。“自然,我們又吵架了。”想做大丈夫、好漢,卻只有脆弱的自尊。

八 我。女人只有需要依靠男人時才會找上男人,男人又何嘗不是?

九 任大友。任大友是一個很悲哀的男人還是我是一個悲哀的男人?

十 張世。黃艷是世故的,先是跟美國佬搭上,然後和小矮子同居,或許對我也有找過,最後又嫁給韓國人,男人先是毫無察覺,后是建議信教。

十一 韓西。男人直接迅速,女人卻矜持。中年男人已經沒有耐心了。戀愛中,女人也許多愁善感、純真爛漫、美麗動人、如花似玉、柔情似水、心地善良,但是在孤獨的男人看來,女人只是勢力庸俗、虛偽做作。

未完待續

《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读后感(三):你们激动什么?

顾前的小说读起来轻松、有趣,有一种闲来无事嗑瓜子的自在感,一嗑一嚼一吐,一堆看似平淡的故事就消耗完毕。如果胡适很不幸地还活在世上,又恰巧读了顾前,很可能会把“平淡而近自然”这句桂冠似的评语从张爱玲头上要回来,然后转送给顾前——后者的头型明显比张奶奶更适合这顶帽子。

当然这些并不重要。我反对把“自然”作为小说的最高境界,也不觉得能简练地处理文字就是小说大师。这无非是一种融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标准,近似道家思想,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什么“天地人和”,什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不喜欢“写作就是一场修行”这种狗屁说法。我们是在写小说,又不是炼丹成仙。同样,我反对给小说轻易定义以及按标准打分评级。爱讲故事讲故事,爱写金句写金句,说自己那点生活破事儿当然没问题,揭露社会体制对抗国家机器也没人拦着你(最近看某位精英大V的微博说近百年来文艺作品的核心就三个字“反体制”,哈,行,去反吧你)。语言也是。极简就极简吧,有什么了不起的?啰里巴嗦又怎么了?生活中不会漂亮说话的人多了去了,难道不是一种真实?在我看来(其实我怎么看也不重要),写作中唯一正确的三观是:肯定多元性。大家各写各的,自己玩自己那套,然后对写的好的异己真心欣赏(起码不骂),然后继续操弄自己,在个人的纵深里攀爬或堕落。

说上面这堆废话的目的是,我不想在任何写作或者文学层面去讨论顾前的小说,也不打算强调所谓“真诚”等写作者基本品质。对于我个人而言,顾前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他的“好读性”。不仅是可读,而是好读。如前所述,顾前的小说很容易让读者进入,随后跟着他的节奏前进、起伏、退出,掩卷回味。朋友们,这可真不简单,尤其是他写的并不是类型小说。在他的小说中,我看不到那些刻意的悬念技巧,也没有耸动的标题和刺激的内容,甚至都去不关心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除了偶尔会心一笑,并无太多情绪波澜,却依然不自觉地被吸引着读下去。我试着总结一下其中的奥秘:幽默感,世俗性,平静的笔触,单项的线索,短小的篇幅……但我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就像我非常喜欢其中一个小说的题目《你激动什么》,说不上来原因,但我固执地认为,这五个字基本包含了顾前小说所有的精髓。

关于这本书,其实我在十几年前就看过(《萎靡不振》的再版),现在重读,想法天差地别。十几年前看的时候,我觉得这种小说我也能写,而现在则恰恰相反——毫无疑问,我就算读再多书、动再多脑子、练再多笔,也不可能写出顾前似的小说。不过无所谓,我并不为此感到自卑或遗憾。

《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读后感(四):这就是生存……

这就是生活! ◎ 东渔 南京作家圈在全国表现突出,叶兆言的大家风范,苏童、格非引领了先锋一代,毕飞宇也不示弱,朱文、韩东、曹寇后来者居上,如果还要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怕是没那么响亮,或者鲜有耳闻,大概因为顾前这个人比较低调的缘故吧。顾前的小说没有轰轰烈烈的印记,没有大开大合的情节,以至于很难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他太轻松了,他的人是这样的,他的文也是这样的,顾前写得太“轻”了,微不足道的人物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小问题,生活中一丝丝牵绊很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这就是他的微妙之处,需要我们细心体会。 近年来,顾前的作品才开始集中面世,继上次出版的短篇集《嗨,好久不见》和《去别处》之后,顾前最早的短篇集《萎靡不振》重新再版,成了此刻手中的书,即青橙文化出品的《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对于这本书来说名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作品还有着顾前保持自我的况味。作品的温度都在内里,这些鲜活的小人物似曾相识,仿佛老朋友回到我们身边,聊聊身边事,释放一下心情。陆凡,许亮、张世等,一个个普通人在寻求精神解脱,个体困境如何从社会中抽离,一个个小人物的世间百态,作为俗世的一部分,故事即是日常生活,或者是顾前的个人经验之内的,或者是朋友的经历,当然小说必须经过演绎,但轨迹不会脱轨,从这些发生的困扰当中才能看到人的突围,看到人的一点点抗争,这是小说里最明亮的部分。 读顾钱的小说是轻松的,因为他的小说是轻质的,而他的为人也是如出一辙,朋友都说他与世无争,作家李黎称他为“一个极其清醒的人”。他的作品里遍寻不到故事的爆炸力,像一个经历过荷尔蒙暴涨又失落的中年汉子,渐渐习惯了平淡的一日三餐,顾前的小说就是这么平淡,却又在生活中逼真的入木三分。淡然即是他的小说风格,这样的小说会将苛刻的读者催眠,却会让深入生活的读者共鸣叠起,他遵从了生活,小说便成了生活的注脚和延伸。 没有深奥隐晦的东西充斥其中,就是日常生活轨迹,但不是没有深刻,顾前的深刻就藏在轻松里面,他没有放大背景,只关注人事,其实恰恰印证了背景,时代的大潮像钢印一样,生生印在小人物的脸上,身体力行,心理变化无不是社会的促使表现。 顾前的叙述能力是稳健的,往往围绕一个事件展开,渲染人的微妙心理,作者善于留悬念,这种悬念不是故事的起承转折,而是人物的心理悬念,可以留下回味的心理转折。这就是生活,孤独无奈,欢喜失落,伤害了一个人,爱上了一个人,小说关乎心境的重现,为生活保留现场和“罪证”,我们读者才是侦探,用心寻找每个案件的前因后果吧。 没有正义和邪恶,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生活状态和生存境况,只有心理的波澜起伏,在世俗背景下,欲望驱使,男人和女人展开了交流,情爱发生着变故,然而,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孤独。精神上处于本真的孤独,却想走出这个困境,于是解决生活中的某个小问题就成了一个解决出口,而读小说的我们最后总能感慨一句,妈的,就是这么回事,这就是生活!

《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读后感(五):《关于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都市生活的平庸与超越

接触顾前,已有两年,短篇小说集《嗨,好久不见》和长篇小说《去别处》,都令人见识到所谓主流之外的声音,它调门不高,也无陪衬,但就是自在从容,偶尔不乏铿锵。八十年代开启小说创作的顾前,比起王安忆、苏童、韩东,似乎显得太不勤奋、也太不用力,小说的试验色彩不浓,不让人耳目一新,情节上也无大喜大悲,总是克制又克制,或者说,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注定了——借用曹文轩的话——“坠入平庸”。

如果期待作家——在这里是顾前——转型,改变风格和写作题材,那么,短篇小说集《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只怕会让此类读者失望。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顾前一直专注于书写都市生活的平庸真相,如果将都市扩大,甚至能用人生代替,当然,强调“都市生活”主要考虑到顾前回避了他(或许)不熟悉的乡村故事,而后者恰恰是目前占据文坛主流的作家所擅长的题材。这个意义上,专注城市、却又不浓墨重彩表现都市化进程带来的种种的顾前,显得既不讨好,同时无比寂寞。

这份寂寞,或者称之为孤独,小说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即便交往了一个女友,陆凡还是倦于二人间隔三差五进行的“闹别扭”游戏(《爱情离我们有多远》),尽管在遭遇心理危机时仍选择通过向女友表露心思求索安宁。为人正派、原则强硬的许亮,虽然照理说应为感情依托的良好对象,然而,现实中,老实本分的他,往往面临最多的耻笑与羞辱,同时却无处倾诉(《炎热的岛屿》)。三十岁独居的许亮,一天夜里因家里来了一只蝙蝠陷入恐慌,打算找人帮忙,最后发现无人充当(即便看来微不足道)依靠(《蝙蝠》)。

这种生活已经如此,是否存在超越的可能?还是干脆任由生活拖拽、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摆在小说人物面前的,是他们选择的契机与可能。然而,正如我们所看见的,他们首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非本真”状态,没有反思自己,反思生活(或许也可以草率地认为,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反思的能力或习惯?);但也存在例外。可在例外中,即便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比如《蝙蝠》中的许亮,《任大友》中的“我”,《温情不再》中的韩西,面对外在于个体的世界,他们还是发现自己被逼到墙角,无力动弹。

因此,他们或多或少成了“我们”的代言人,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他们没有为我们树立向上的标杆,也没有给人生三问提供解答,更没有以大悲大喜教育我们说,何谓生活,如何生活。不成功、不富有、既非恶魔也非圣徒的他们,留给我们的,只有模糊不堪的面容或者背影,向着依旧黯淡的前路,继续迈开不紧不慢的脚步。而隐含作者的声音,是那么温和,以至于连反讽都显得平易。

现代小说以后,此前的史诗英雄、帝王将相逐渐让位于普通民众,后者大多不具备呼风唤雨的神力或权势,而是受困于生老病死、饮食男女的常人,甚至“庸人”。而在顾前的笔下,他们的经历虽称不上光辉灿烂,却也并非蝇营狗苟,而是值得关注甚或关怀的对象,虽然,他们没有虔诚的信仰,却无时无刻不表明,自己渴望超越、希冀获得救赎。身在泥淖当中,一心向往天堂——或者其他乌托邦,也许,这是人注定的宿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