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命运晚餐》读后感100字

《命运晚餐》读后感100字

《命运晚餐》是一本由[荷]荷曼·柯赫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运晚餐》精选点评:

●节奏太慢了,至少过了一半多才开始进入主题。结尾看得人特别压抑,无条件的护犊子硬生生把一场过失杀人变成故意杀人,撒了一个谎就要用无数个谎来圆,保罗两夫妇都是疯子。不喜欢

●想象他如何搭建《命运晚餐》故事框架也是件很享受的事,一顿晚饭和一场谋杀案,一场斗地主和一次爆炸,一次 SPA 和一个火星机密窃取事件,一段马拉松和一次私奔,后几个结合起来,会发生什么呢?读完之后,我禁不住一整天这样浮想联翩。

●忘了今年竟然读过这一本。不知道吹这本书的都是些什么人,真可谓“萝卜茄子各有所爱”。在我读来,此书令我联想起去年读的《真有其事》,两本有一个共同特征:浪费时间。废话连篇,一句也没说到点子上,但自信得惊人。与小说相比,连那蹩脚的改编电影都显得出彩了。

●挺喜欢作者描述的语言 很有意思

●说实话 这个叙述比较混乱 单看章节目录还没有这种感觉 不怎么建议看这本书 为了自己的孩子就可以枉顾陌生人的生命 而书的最后也没有说清楚结局是什么 反复地在宣扬亲情

●过于啰嗦

●用德语版看完的,来看豆瓣评论看来大概自己理解的差不多。goodread那边几乎是两极分化,不喜欢的人给一星认为书太法西斯化了,觉得叙事者Paul的想法简直龌龊不堪,妻子和孩子更加疯狂,但我总觉得欧洲人不愿接受自己因为无聊就可以杀人的举动罢了。

●评分偏低,这比最近吹上天的各种国产推理不是强出一星半点。并不是标准的推理或惊悚小说,前90%都是主角一顿晚餐的时间内所有思想里的絮叨,所有前情和人物性格描述都在主角的絮叨中,虽然有点啰嗦,但是对现实对虚伪亲情对作秀政客的嘲讽淋漓尽致。到90%,大致真相已经清晰,但是故事就在最后5%里掀起巨浪,三观扭曲的一家人捍卫了自己的幸福,黑暗、凌厉、充满嘲讽,力度十足。

●永远不要怀疑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可以”抛弃“什么。

●爱情,伦理,凶杀,悬疑,成长……理想主义,惊悚教育

《命运晚餐》读后感(一):评《命运晚餐》

wow. 一顿晚餐的时间就是一个故事。从开胃的小酒馆到正式的餐厅,逐渐引出了此次跟呼声极高有可能成为未来首相的哥哥聚餐的目的,然后儿子的适时再出场,还有介绍到的哥哥收养的非洲小孩,这些都被串了起来。写作逻辑还是很缜密的,虽然,作者依旧留了许多“你们去猜吧”的人物“做与没做”“ta为何要这样”的问题,等待读者自己去琢磨。也许,这本看似可走马观花的阅读小说,隐藏了许多隐藏其中的耐人寻味。有时间再读的话可能会更好的理解故事中人物的“随机行为哦”。可看。

《命运晚餐》读后感(二):许楚家:命运晚餐堪称柯赫笑中带泪的代表作

许楚家认为读柯赫的书,你会觉得他的笔比你的脑子快,这一层意思还没有领会清楚,下一重精神已经脱颖而出,让人的头脑与思维应接不暇。许楚家认为这有点昆汀《低俗小说》的味道,镜头迅速流转,我们完全有可能忽略掉某些关键的情节。 故事就发生在一家上流社会人物频繁光顾的法式餐厅。赛吉与保罗是罗曼家的一对兄弟。哥哥是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呼声甚高的首相候选人;弟弟是一个失业已久的历史老师,被认为有精神疾病;赛吉的妻子芭比,人如其名的矫揉造作;保罗的妻子克莱儿,平凡下隐藏着聪明过人。 这样的两家,四口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在灯火通明之下,接着晚餐的掩饰,谈论起一桩不可告人的丑闻:两家的小孩儿,里克和米歇尔在一次派对之后,在取款机隔间里炸死了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女子。这一事件促使双方家长不得不共同商讨如何收场,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这个通常决定崭新生命何去何从的问题,作为这个故事的悬念主题,毫不为过。 很难想象柯赫是如何将悬念保持到最后的,这就是小说的神秘所在。许楚家认为讲述人生,有时可以是长长的几十年,也可以是短短的一顿饭。如果人生是一顿法式晚餐,那么开胃酒、前菜、主菜、餐后甜点、餐后酒,甚至是结账时的小费都必不可少。柯赫就是以这个顺序作为目录,将一顿饭的人生撰写得细腻、精致,命运中的幸与不幸皆在笔下,以诙谐幽默喜剧笔调来叙述悲伤的故事,我想这是小说比较出彩的地方。 许楚家指出,小说中不仅有对政治家虚伪的嘲讽,也有对普通人温情的感动。当然,还有对于犯罪行为的思考,罪恶的根源是什么?是后天的环境造成了对他人实施犯罪,还是人人都是天生的杀戮者?小说的结尾是颇受争议的,是不是以爱的名义就可以摧毁道德的底线? 显然,荷曼·柯赫既不是伍迪·艾伦,也不是昆汀·塔伦蒂,他的叙事节奏感,显而易见。《命运晚餐》,堪称柯赫笑中带泪的代表作。

《命运晚餐》读后感(三):《命运晚餐》让读者回味无穷

本书我看了两遍,没错!两遍……

第一遍当我看到书中介绍:“荷兰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大师荷曼·柯赫实力代表作,荣获数个国际图书奖项,三度被搬上大银幕。”开始我觉得这只是图书介绍,夸张一点也很正常,但当我看完以后再看这句介绍,才完全理解“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大师”的真正意思。

人性不容考验,同样人性也不容讽刺,尤其作者还是在轻描淡写平静的语调讽刺,这就好比一个说笑话的高手,他在说笑话的时候是从来不笑的。这才是可怕之处!

我在作者异常平静的讲述中,阅读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结尾了吗?脑子里想象着米歇尔在杀害了同伴以后回到家,父子二人相互对望过后,深情相依在一起的温馨场面。可不应该是这样的吧?可能被所有电影书籍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个套路惯坏了,一时间难以接受。这是什么命运?在一顿晚餐过后,有人被杀死,有人却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当我看完第二遍才明白,本书精彩的地方就在于此啊……

说个和这本书无关的事儿。书中保罗的儿子米歇尔杀人以后的平静,让我想起曾经一个同事,男性30多岁,他把妻子杀死以后很长时间把尸体冷冻在家里的冰柜中。在警察抓获他之前,他都表现如常,谈笑风生,正常上下班。我记得很多次他都很平静地告诉别人说:“我妻子出差培训去了。”平静的眼神平静的语气,平静的不动声色。就是这份平静让事后我回忆起来更恐惧。

晚餐本来是想解决一个问题:两个亲兄弟的儿子里克和米歇尔,在银行自动取款机隔间殴打烧死了一名流浪的妇女,这段视频被流传到网络。为了掩盖这个事实,却引出了另一起谋杀……

《命运晚餐》从开胃酒、前菜、主菜……一路吃下去,吃出了现实、杀人、谋杀……更吃出了夫妻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教育、兄弟亲情的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甚至是社会责任与逃避等诸多问题。

命运晚餐结束了,书中每个人的选择,所谓的命运,却让读者回味无穷!

《命运晚餐》读后感(四):来自保罗的吐槽

保罗曾是某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他对自己所生活的家庭乃至社会有诸多不满,可以说是一名典型的中年愤青,整本书从开始到中后段描写的大部分都是他对周遭一切的吐槽。

1、 对高级餐厅价格不菲却华而不实的菜肴的吐槽;

2、 对餐厅主管装腔作势的穿着和永远翘着的小拇指的吐槽;

3、 对作为首相候选人、社会名流的亲哥哥的吐槽:哥哥塞吉习惯性不懂装懂,本质就是个农民,一个没有教养的蠢货;

4、 对哥哥家领养的非洲小孩的吐槽:表面纯良实则一肚子坏水;

5、 对学校、校长、学生以及教育的吐槽:日复一日重复性的毫无创造力的课程可以逼疯任何人;

6、 最终是对自己的吐槽:保罗是一个没有情绪控制能力的躁郁症患者,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失业者,一个无力承担家庭的不合格的丈夫,一个无法照顾好孩子的父亲,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能看出保罗是不幸福的,一个幸福的人不会对周遭有如此多的不满。不论他怎样想证明平凡是福,不断地挑身为优秀政客的兄长的毛病,不停地暗示自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自己本身都是不快乐的。因为他深知这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自己就是个loser。他一直以来引以为傲,或者说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家庭实际也布满裂痕,儿子有犯罪行为,很可能是因为遗传了他的郁郁寡欢和暴力倾向,这让他无比自责。甚至连最信任的妻子对他却也有所隐瞒,不相信他能处理好任何问题。

保罗的生活是没有目标的,他甚至都不知道怎样能让自己开心,也许凭借一己之力保护儿子保护家庭可以,但最后的他依旧没能做到。

看了很多关于本书的评价,大多说其构思巧妙,充满对人性的讽刺。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篇抑郁症患者的自白,主角的情感隐藏在他表面的愤世嫉俗背后,他那么脆弱,那样自责,对他人的讽刺更是对自己的嘲讽。

值得庆幸的事,保罗依旧怀揣家人对他的爱,妻子和儿子始终愿意爱他迁就他,哥哥一家在要事面前也会和他统一战线,这些他自己也十分清楚。

生活还在继续,谁知道未来会不会更好呢?

《命运晚餐》读后感(五):比神吐槽更精彩的是我遭遇过书中的情节

说实话,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本书的作者是何许人也(尽管书的封面上印着“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大师”的头衔),我最初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偶然间看到了封底的故事简介:

……看似单纯简单的家庭聚会,实际是为了解决一个难缠的事件:一名流浪女在银行自动取款机隔间被人殴打后烧死,随后记录下犯罪者活动的视频流传于网络,行凶者正是赛吉与保罗各自的儿子——里克和米歇尔……

最初看到这段文字时,我简直惊的要把书从手中扔掉:我靠,这不是我穿上警服后遇到的第一起恶性伤人案件吗?

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自己成为交警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那天早上我刚刚到达自己早高峰的交通岗时,就看到路边一家银行门口围了一大圈的人,已经开始严重的阻碍了附近车辆的通行。我就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结果却发现银行自助银行的隔间趴着一个满头是血的中年人。

先来的围观者告诉我,这个中年人是个附近的乞丐,他每天晚上都会躺在自助银行的隔间里睡觉,今早有人来取钱时发现他被人打了一顿倒在这里。作为一名交警,确认有人报警后我能做的就只有保护好现场并引导120和派出所的人到达现场。

过了几天,我在本地的新闻中看到行凶者已经抓到了——两个喝高了的小青年,在清晨的大街上偶然看到这个中年乞丐,于是仅仅是闲着无聊把手上的空酒瓶往他的头上砸……

后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发现作者果然是根据当时欧洲的一起类似的事件而改编的,原来这种袭击ATM隔间里的流浪汉的行径在全世界都时有发生。而动机竟无一例外,是因为“无聊”!

有了这样一份“缘分”,我就更加期待的打开了这本书。不得不说封面上“大师”还真不是白印的,无论书中主人公从头到尾的内心吐槽戏、主角老婆为了给孩子脱罪说出的种种恶心话、主角哥哥那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派真是刻画的叫人拍案叫绝。尤其是两个犯下如此龌龊罪行的两个年轻人,事后那种满不在乎的态度,简直是我在现实新闻中看到那两个殴打中年乞丐小混混接收采访时,那副嘴脸最完美的写照。

当故事接近结尾时,我发现故事中主角的儿子和侄子将很可能逃脱应得的惩罚时,觉得这本书是不是要走伍迪•艾伦那种路线,让两家人就这样带着秘密生活下去?毕竟书中的前半段都一直在反复提及伍迪•艾伦。

但是直到最后一章,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惊悚的故事,在本书最后,我们已经差不多可以肯定主角的儿子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已经开始谋杀自己的小伙伴,而主角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居然欣慰的和儿子搂在一起……我猜主角的老婆即便是知道了他儿子在继续犯罪,也一定会认为是对方活该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