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战争未了》观后感摘抄

《战争未了》观后感摘抄

《战争未了》是一部由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执导,爱德华·费尔南德斯 / 卡拉·埃莱哈尔德 / 路易斯·卡叶赫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未了》精选点评:

●旁边的哥哥睡的好香#TIFF

●一部普通人的片子,乌拉穆诺是普通人,弗朗哥也是。虽然这么说,但是整个影院的西班牙人在笑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的我在这写短评实在没有底气。。

●TIFF

●評分:7分。

●3.5。一部基于真实的西班牙历史,以及撰写过《生命的悲剧意识》的西班牙存在主义作家米格尔·德·乌纳穆诺在大环境里的电影。 不知道是我对作家的滤镜还是他们特有的气质,即便是拿着手杖敲门,都优雅到极致。 里面的配乐很棒,但史诗级的节奏都没有把坐在我旁边的日本小哥吵醒,他睡得太香了。

●“Es el templo de inteligencia, es mi templo...”

●这要是个RTVE导演拍出来的四平八稳历史片我可能觉得那就还成, 可这是Alejandro Amenábar啊. 这感觉就看当初看密谭的Ma Ma一样, 演员都是一流的运镜都是讲究的,看倒还是可以看下去, 可就是匠气十足让人后悔期待太多

●朋友告诉我一个细节,弗朗哥部队换下共和军的旗帜唱的歌现在仍然作为国歌使用,因为没有歌词,所以每个村的小孩几乎都会有自己的填词。比如她们唱“Franco,Franco ,que tiene culo blanco,porque su mujer la lava con Ariel..”

●虽然有执念,但亚历杭德罗依然玩不转历史题材。

●手杖敲门和叠小动物这样的细节可爱…表现乌最后的人生果然两点不可回避,向内妻子是永远的宽慰,向外“力服而必不心服”遗音

《战争未了》观后感(一):战争末了

西班牙1936年夏。著名作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决定公开支持有望肃清国家混乱局势的军事起义。 他即刻被共和党政府解雇,不再任萨拉曼卡大学校长。与此同时,弗朗哥将军设法将他的部队加入反叛阵线,并私下着手准备成为战争的总指挥。面对冲突带来的血腥,同事遭受的监禁,乌纳穆诺开始质疑起自己最初的立场与原则。弗朗哥将总部搬到萨拉曼卡并被任命为国家元首后,乌纳穆诺前往他的住处,提出了请求.....

《战争未了》观后感(二):战争背景下的人性@撕扯

1935或36年西班牙内战,在两个阵营的中间,西班牙某所大学的教授夹在中间,最后选择发出自己的声音,一个战争背景下的故事,反映了战争对每个人的摧残,撕扯得让人感受到难受。

西班牙历史上处于欧洲非洲文化交集处,宗教战争锻炼了好战开朗热情的民族,因为对这个国家的兴趣看了这个片子,才知道他们的文明民主历程并不长,到内战结束推翻了佛朗哥的独裁统治,才在1977年进行民主选举。

战争未了,这世界并不太平,俄乌战争已经两个多月了,依旧持续,多少人生又将被撕裂!

《战争未了》观后感(三):观《战争未了》有感

看完了电影,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下观后感,理清一下自己的情绪。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两种感受。一种是主人公无力的抗争,这也是电影,大部分时间在讲述的。作为一位姿势分子,作为在西班牙文坛享有盛誉的人,在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前途的关键时刻,却显得十分无力。这种无力感脆弱感来的非常真实。 第2种是主人公最后的高光时刻,也就是面对长枪党军人的演讲。虽然演讲内容十分的格式化,没有新意,但也足够令人感动。,这个时候电影的主题就真正显现了,即表现知识分子的良心,即表现,笔杆子的力量。 然而回归到现实当中,情境却要复杂得多,电影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表现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与良知。情绪渲染,也似乎倾向于认为知识分子的挣扎是对的。然而回归到现实当中,挣扎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各种主义,各种学派,各种思想吗?是但也不是。各种主义都是实现最终目的的手段。最终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正义,为了良知,为了生命。然而现实世界是非常残酷的,它并不是按照这样完整的一套按照知识分子设想的程序运行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