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假如我是蝙蝠侠的读后感大全

假如我是蝙蝠侠的读后感大全

《假如我是蝙蝠侠》是一本由【意】弗兰克·比弗·布拉迪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如我是蝙蝠侠》读后感(一):如果你喜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变态重口味新作。

如果你喜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变态重口味新作。

本书没有关注传统意义上的连环杀手,因为这类人有着密不可宣的虐待狂倾向,沉迷于他人的痛苦,享受看到人们死去。而这里的主人公全是本身就饱受精神折磨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他们借此来宣泄自己对公众关注的病态需求,并以之为逃离地狱的自杀性出口。这些凶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主要趋势之一的极端示威者。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美国《黑暗骑士》首映会枪击案的“蝙蝠侠小丑”杀手、挪威爆炸枪杀案的安德斯•布雷维克、韩国赵承熙在美国制造校园枪击案、韩国自杀风潮到日本病态自杀现象,以及近年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一连串恐怖性自杀举措……

一个内心极度痛苦的人,为何会选择恐怖枪杀案来寻求精神的宣泄?我们生活的家庭、学校、集体,在个体走上犯罪道路上,起了怎样的作用?科技发展与数字网络的流行,为何加重了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这是绝望的恐惧时代必读的救赎之作!当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们应该读读这本书!意大利思想家法兰克•贝拉迪勇于探究,结合哲学、心理分析、新闻报道,找寻当代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经过40多年的辛苦研究,贝拉迪以反乌托邦式的讽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假如我是蝙蝠侠》读后感(二):看不惯现世的学者

又是一本看不惯现世的学者大吐槽。很有意思。

在文字上,他用的大半是很现代的词汇,不过难得的是,仔细琢磨一下竟然能听懂。

其实作者的虚无观念是很鲜明的,开头和结尾说的很直白。难得有西方人能这样想。关键就在于,抱着虚无的世界观之后,你是否能开心起来。作者说的很明确,这是两码事,我们应当虚无并且开心的活着。这就是健康。

题外话: 总在书里看到“进化论”,我一再发现社会活动家宣称的“进化”和生物学中的进化相去甚远。总有自然科学的知识被面目全非地用到了非自然科学领域。 生物学中进化论的意思容易让人误解,首先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学习生物。进化里“强”与“弱”的划分是容易误导人的。这里面的强和弱不是朴素、直觉上的意义,毋宁仅仅依据结果来判断为好:能活下来生孩子的,就是“强”。所以软弱、退缩、没骨气、认怂、麻木、甚至愚蠢都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成为“强”的因素。社会活动家提倡、鼓吹的“强”是他们臆造或另有目的的篡改。 中文的翻译,“天演论”是最恰当的。“适者生存说”也比较好,只不过“适”字少许不恰当,因为它意味着A适应B。在进化论里,当然该是个体适应大自然。但是进一步问,什么是大自然?这里面的大自然,和“自然选择”(这个概念也非常容易误导人)中的大自然是一个含义。可是这个大自然正是所有个体组成的。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将他们从中对立起来。一旦对立,就会让人感觉大自然是一个凌驾每个个体之上的客体,这显然是错误的。我当然也不是说,每一个个体都是绝对独立、平权的。我只是想强调,使用“大自然”这种概念时,容易让人误入歧途,比如很多人就得到了“神”、“上帝”这种概念。当然可以考察某个、某些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但要小心,他们之间的作用永远都是相互的。

《假如我是蝙蝠侠》读后感(三):“英雄”

在书的开头,本书作者意大利思想家弗兰克•比弗•布拉迪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生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城一家影院举办的最新蝙蝠侠电影放映式上发生的大型枪击案。这个案子是触发作者写作本书的缘起。作者搜集了很多大型凶杀案凶手的相关信息。而詹姆斯.霍尔姆斯及奥罗拉屠杀案,促使作者下定决心写作这本书。在搜集的大量的大型凶杀案凶手的有关资料中,作者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白人、黑人、老人、青年、富翁、贫者,这些人统统是男性,没有一位是女性。这是什么原因?通过研究,作者逐渐意识到,相较于经济学家与政客们文明的疯狂,这种可怕的疯狂反而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此刻的世界。通过犯罪与自杀,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之苦痛,也看到了社会文明之支离。

在作者看来,1977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大卫•鲍威发行了名为《英雄》的专辑,在这个专辑中,他歌颂一类全新的英雄。英雄已死——万岁,英雄!只是鲍威的英雄不再是主体,而是客体:一样事物,一个意象,一种光芒万丈的崇拜物——在其残骸上复活的乃浸透人欲的商品。在1977年,庞克乐队“扼杀者”直截了当地向人们宣告那显明的时代事实:英雄主义已然终结,托洛茨基、列宁、莎士比亚皆已死去。这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史诗中的英雄们也许已经远去,这是事实。但如果取代史诗英雄是批量制造出的仿真机器,这是很危险的。这些英雄游戏中心之仿真物,潜藏着后现代形式的悲剧起源:人们正踏在将幻觉当作真相的门槛上,将同一性当作真实的原乡。在作者看来,唯有通过讽刺以及对于置身英雄游戏中心之仿真物的清醒理解,亚文化中的仿真英雄才可能得以存活。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极具欺骗性的电脑特技仿造的“英雄人物”的危害,并结合哲学、心理分析、新闻报道,找寻当代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经过40多年的辛苦研究,作者以反乌托邦式的讽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认清了生命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好将来的路。

《假如我是蝙蝠侠》读后感(四):通过残杀他人实现自杀的根源在哪里——评《假如我是蝙蝠侠——独狼式凶杀的心理及社会成因》

当大洋彼岸的赌场拉斯维加斯的枪声响起,最终导致59人死527伤的惨剧时,恰好评者正在看的这本书就叫做《假如我是蝙蝠侠——独狼式凶杀的心理及社会成因》,里面研究的就是屠杀和自杀问题。而赌场枪声,再一次刷新了美国枪击案的伤亡人数。显然,赌城枪声,也是一起独狼式的屠杀事件。

两件事情仅仅是巧合,指的是赌城枪声和现在看的这本书。不是因为枪声才去看这本书,而是因为枪声响起时手头正好有这本书,显得较为应景。只是这种应景实是意料之外的。

意大利人弗兰克将观察社会的视角投向了枪击案,他列举了近年来的重大枪击案:《蝙蝠侠》首映式上,枪手至12死70伤;芬兰校园枪击案至9死;赵承熙枪园枪击案至32死(这一纪录至2017年10月1日被打破)。

这些枪击案因为伤亡人数众多,为世人所瞩目,而作者试图通过现象研究现象背后的事情,这些独狼的心理在想什么?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造成了独狼们的枪杀行为?这都是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些凶手在作案前,基本上显得和平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并不是恶贯满盈的累犯惯犯,反社会人格并不明显。但生与死虽然一线间,并不是一个游戏,生死对于人而言都是大事,而独狼凶手们是如何形成这种想法并付诸实施的呢?

作者认为并不仅仅是独狼枪手个人的原因,因为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人的思想行为都会受到社会及他人的影响。最终作者认为,金融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各种黑暗是形成凶案的原因之一。

这些凶手并不仅仅是为了行凶,还可能是一种自杀行为,是一种警方介入式的自杀行为,或者说是通过谋杀他人来实现自杀。一个人在屋里郁郁寡欢饮弹自尽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很多人不敢独自扣下扳机,而是采取杀害他人可能被警方击毙的必死无疑的方式自杀。人们无力改变自我、无力改变他人,在现实中饱受折磨,没有公众关注,采取这种杀害无辜的人再自杀的方式以寻求对于世界的解脱方式。这种方式自然为主流社会所不齿。

由此现象开始,作者又分析了韩国和日本和自杀风潮,以及几个著名的自杀事件,如法国电信公司、富士康、印度农民等等。

这些枪击案的凶手大多或作案后自杀或接着被击毙,很少有活下来讲述心理过程的,人们只能从外在推测其心理。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的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谁能给出一个答案?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

《假如我是蝙蝠侠》读后感(五):随机杀人犯心理研究

这本书的书名《假如我是蝙蝠侠》其实有点迷惑性,但是当你真的读了这本书之后,会发现这个名字也恰到好处。

《假如我是蝙蝠侠》这本书乍看起来好像是一本科幻小说,典型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或者是蝙蝠侠的后传什么的。其实,这不是一本小说,相反的,这是一本非常严谨的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书。

“假如我是蝙蝠侠”其实只是随机杀人犯的一种心理展示。而这个杀人犯正是美国《黑暗骑士》首映会枪击案的“蝙蝠侠小丑”杀手,他穿着蝙蝠侠的服装,用机枪扫射了电影院里那些手无寸铁,甚至还在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沉浸在蝙蝠侠的电影中的超级影迷。这次随机杀人,共造成了12人死亡,70人受伤……但是当他被捕之后,他对自己的罪行却并不认同,甚至还以为自己真的是在演电影,以为自己真的是蝙蝠侠。

这属于典型的独狼式凶杀心理,这些年这种随机杀人的案件在全球上越来越多。 "独狼"布雷维克仍心有余悸时,美国"独狼"在一年之后又再次将新的梦魇带给普通民众。科罗拉多州影院发生的枪击案震惊全球。反恐方面防守甚为严密的美国本土虽然没有再次受到类似"9·11"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但个人恐怖的威胁警报却频频拉响。本书的作者是外国人,可能某些方面对中国国情有些不符,但是大体的心理模式是一致的。

随机杀人犯心理为何如此阴暗?数字时代为何反而加重了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 这两个问题是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是一本对社会安定有很大帮助的书。

其实,有点推荐刑侦类相关工作人员,(觉得想学刑侦的关宏宇可以考虑读一下)可以阅读下这本书。对了解这类犯罪心里和社会成因就很有帮助,之前一直在追一个美剧《犯罪心里》电视剧里的几个主角都是心理侧写师,可以根据罪犯的犯罪手法分析出犯罪的心理,进而分析出他的变态心里成因,从而对他的人格、外貌、生活环境、职业等进行测写,从而分析和锁定犯罪分子,最终实行抓捕。这本书就是在独狼式凶杀犯罪上的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根据书中的介绍和学习,可以对这类犯罪进行测写。

同时,也推荐写推理类小说的作家们,可以看看,说不定可以找到很多题材,挪威爆炸枪杀案的安德斯•布雷维克、韩国赵承熙在美国制造校园枪击案、韩国自杀风潮到日本病态自杀现象,以及近年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一连串恐怖性自杀举措……这些案件在本书中都做了分析。其实,这其实都是一些电影导演喜欢的题材之一。

其实,有时候,我们理解身边人都很难,更何况犯罪分子。但至少我们身边有爱,让我们不至于犯罪,将自己的愤怒宣泄到陌生人身上。读这本书,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犯罪心理学相关知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