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读后感精选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读后感精选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是一本由梁启超 / 等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读后感(一):七七之书评

书名很鸡汤,取于书中梁启超的演讲,也为此书名买单。豆瓣评分高达9.3,个人却认为言过其实,其实就是收录了民国时期一群大儒的一家之言,现在读之多有晦涩,不同的时代同样的观点却难有共鸣,不推荐!不过,最经典的还是书名,给人以期望,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新时代,我们也要努力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读后感(二):推荐青少年读的书

#专注书单#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今天读完一本#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书名取自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是上世界各领域大家的演讲文集,当然主要是文学大家。这本书并不是如书名一般的鸡汤合集,而是诠释读书人生等话题的一本文集。 时代不同所处的角度和看待问题上还能得到统一,这怕不是读旧文的乐趣之一了。总有些见解能历久弥新,即便历经岁月长河冲刷却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如果我更年少时读到它,可能会更加喜欢,因为每篇文章都蕴含独特且真诚的道理,也许能点破我当时的疑惑,洞悉之前的处境。 这本书整体也很可爱,非常小而且薄,适合平时很忙的人偶尔翻翻也许能有所感触,但我更希望青少年去读读,也许对他们大有裨益。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读后感(三):先思索,再读书

看书名以为是鸡汤文,没想到都是国学大师文学名家对后生的经验之谈,怪自己太主观,摘录鲁迅关于读书的两条:

1。 "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2。 "萧是爱尔兰人,立论也不免有些偏激的。我以为假如从广东乡下找一个没有历练的人,叫他从上海到北京或者什么地方,然后问他观察所得,我恐怕是很有限的,因为他没有练习过观察力。所以要观察,还是先要经过思索和读书。

总之,我的意思是很简单的: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读后感(四):有用的鸡汤

极简阅读这个系列不喜欢的地方就在于书名太鸡汤了,好在它的鸡汤都有勺子。这一册汇编的都是演讲稿,包括胡适、钱穆、汪曾祺、鲁迅等大家作品,书名来自梁启超1922年受苏州学生联合会之邀的一次演讲。

如果编者能注明每一篇的时间、地点及受众就更好了。好在每一篇都是名篇,百度一下基本都有。阅读前后还是应该了解背景,但无须用力考据。

无论是谈为什么读书、如何读古诗,或是谈中国文化之精神、谈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这些名家的演讲稿里,普遍是用浅显直白的语言把专业的事情说明白,把复杂的道理捋清楚,让人觉得亲近和佩服。

时移境迁,那些观点依然有着现实意义。例如沈从文1941年在西南联大的演讲谈短篇小说,他谈到与商业习惯上的“成功”相比,不受关注反而能随心发展,反而能从“附会政策”向“说明人生”转变。

与其“得到多数”,不如成为诚敬从事的少数。

《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读后感(五):记录有所收获的观点

胡适《为什么读书》中说到读书是为了读更多的书,拥有新的眼光和更高的境界去看待以前看不懂的书。所以笔墨越多的人越能从简单的材料中看出深意。对这一点深以为戒。

“读诗”是人生的无穷安慰,这一观点让我心有戚戚焉。

这种悲观的幽默态度也是我所希望拥有的。

“语言的美在于话与话之间的关系。”“文气”概念,我应该好好研究。这个同样适用于电影之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