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100字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100字

《蜥蜴脑法则》是一本由(美)吉姆•柯明斯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一):说服人不如诱惑人

读《蜥蜴脑法则》,感觉作者是一个真正洞悉人性的大师,他把蒙在人性上的遮羞布扯下来,展示给读者,然后用各种案例和研究成果来说明怎样才是真正有效的说服。无论后天被灌输了多少道理,人类本质上还是动物,人的动物性决定了我们在做很多决定时只会遵循本能,而不是诉诸各种道理。说服人不如诱惑人,无论是朋友圈,还是今日头条新闻,还是论坛里的各种帖子,揭秘、色情、娱乐永远是点击量最高的,正如作者所说,作为动物,千百万年的进化决定了我们总是会倾向于选择那些“即时的、感性的、直接的、确定的回报”,而不是“延时的、理性的、间接的、模糊的奖赏”,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二):思考快与慢的广告学应用之道

从脑神经科学来看,关于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已经是一个公认的科学话题,《思考快与慢》讲述了原理,有一本书从进化论的角度讲过脑的三层结构,爬行动物的脑就是本文提到的蜥蜴脑,人的决策或感性思维结论多来自于这部分脑结构的条件反射。从广告学的应用角度来看,作者多年的广告界洞察背后的科学原理验证。

从态度入手的说服是错的首先打破了常规思维,行动是更好的说服手段,行动会让态度转变,想想就可以理解,所以,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行动。

其次所谓的问卷也是不靠谱的方式,必须深入到一线去洞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直觉决策的行动背后所谓的逻辑解释不过是为了避免内心冲突的自圆其说,不要再相信问卷调查了,行动起来。

人的愿望需要被尊重,社会的和情感的体验从直觉奖赏的角度要优于理性和实际奖赏,这样就可以理解传销和乐此不彼听讲座的老年人的思路了。

想想也是可怕,人性的洞察用于广告效果卓著,用于不法之途,后果不堪设想。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三):一本对大脑行为模式的简化但实用的书籍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对这类知识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之前,像是魔鬼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等,对我算是一种启蒙,开启了新的领域的大门。但这些东西比较碎片化。

后来开始才慢慢深入,开始接触对人类大脑的研究的,包括 思考快与慢 等等。

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突然之间把之前的东西都整合到一起的感觉,建立了一个新的体系。

任何领域的人,我都推荐看看这本书,现如今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明白人到底受什么影响。知道了这些,也就能更好的利用它们,减少损失,获得更多。了解的越多,越能明白自己,明白他人,也能做出更恰当的决定。

如果想深入的话,思考快与慢,行为设计等等类型的都可以配合食用,会更好。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四):洞察人心的法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已经足够理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导致非理性的行为越来越多,双11时候往往都是冲动消费,而影响我们做出这些冲动消费的就是大脑中的内在蜥蜴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思维方式(如下),人们往往觉得自己所做的决定都是受到反射式思维的影响,但其实我们所有的决定都受到自动式思维系统的影响。在很多决定中,自动式思维系统甚至是唯一的主宰。

(1)自动式思维系统——无意识的思维方式。(内在的蜥蜴)

(2)反射式思维系统——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五):理性人不存在?大脑爱走捷径

丹尼尔·卡尼曼,把大脑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慢思考对应着理性,冷静,沉着,快思考对应着感性,激情,冒失。思考也要消耗能量,就像水一样,总会选择阻力最小的道路。因此,大脑能快思考就不要慢思考,理性人不存在的。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思考也是一种“病”,快思考,行动如雷霆之怒,慢思考,行动如“余音绕梁”。大脑基本上分3层结构,最外面的那一层是大脑皮层,它是掌管理性的,中间的是哺乳动物的脑,掌管情绪,最里面的那层就是作者所说的蜥蜴脑,掌管最原始的行动。 歌德:"令别人改变信仰是每个人与生倶来的雄心。"但是只要一说理,沟通就犯难,作者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一是要改变对方行动而不是改变对方态度,态度都是跟着行动走。二是要帮助实现愿望而不是改变愿望,同向者才能沟通到一起。三是要营造感觉实现需求,底层逻辑是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 戴尔·卡耐基:“在这个世界上,影响别人的唯一方法就是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如何获得这些东西。”作者根据大脑的三层结构,利用进化中的能量最少机制,触动感性按钮,实现更好的沟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