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的读后感大全

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的读后感大全

《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是一本由彭小莲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读后感(一):认识好莱坞怪兽:罗伯特•奥特曼

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在手的奥特曼

《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读后感(二):幕后故事而非技术指南

像我这么马虎的人有一个坏习惯,经常忽略图书的副标题,所以奔着“别给我谈故事,我要的是人物”这句话去的,以为是一本专门介绍剧本写作中人物塑造的图书,我指的是,在主流的叙事影片中,如何把人物塑造的更加突出,差异化明显,并且有一定的独创性。实际上,情节和人物是两个有趣的概念,既不可分割,彼此互为依托,但同时,又或多或少挤占着相互的空间。这也是编剧们经常遇到的麻烦,往往在编制了复杂结构的故事的同时,人物众多却显的单薄,让故事也沦为了流水账,显得干巴巴,和别人的故事没有什么区别。而如果过于注重凸显人物,可能故事的开端就显得拖沓,人物立起来后已经占据了接近三四十分钟的篇幅,自然故事的中部就少了波折,让电影看下来显得虎头蛇尾,很不够劲。理想的状态大家都知道,如何在讲述情节的时候巧妙和塑造人物高度统一而有机结合,如何用一些有效而简单的技巧让人物立起来并予以区分,但实际操纵的方法,都是每一个编剧终身下需要思考和总结的问题,如果能有个简明扼要的攻略,岂不快哉。

因此在看书之前,其实我已经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甚至拟出了一份想象中的图书目录,可言归正传,拿到书的时候,才发现,唉呀妈呀,判断错误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认识奥特曼”,原来是一本导演传记啊。关于导演没必要多说,《陆军野战医院》经典中的经典,用一个和战争状态完全不同的群像全景式故事,对战争进行了解构,讽刺和反思,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丝毫不显得过时。而这本小册子比较大的优势就是,作者使用汉语进行的写作,对中国读者来说阅读起来语感更加直接。书的写作也比较符合学术规范的,毕竟不是传记类的小说,而更像是博士研究论文,涉及到史料的地方,都明确了资料的出处,同时,写作的章节是按照导演所创作的电影作为分割,阅读的过程本身也是导演创作电影史的回顾,对作品的理解起到了非常好的解释说明作用。

当然,书的相对较弱的地方在于,一个是文字本身过于严肃,可能阅读起来有点枯燥,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同时书的体量较小,信息量就那么多。而内容大都是一些幕后故事,而非技术指南,对于具体的写作技巧,可能没有太多的建设性意见。不过,作为对导演对作品的补充说明,也是难得史料,看看还是不错的。

《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读后感(三):你以为是奥特曼,其实它就是奥特曼

奥特曼是小怪兽,是的,奥特曼也是好莱坞的怪兽,他又不是足够著名,因此,确实是“小怪兽”。当然,我说的奥特曼是书中的主人公,好莱坞导演罗伯特。奥特曼。

很多时候我都会记忆恍忽,太多的电影记不清楚自己是真正看过,还是在大家的影评里看过,有时候精彩的影评几乎就是对电影的另一种诉说,从演员到剧情从导演到幕后,也许比你本人看电影能收获的还多。当然,不是说就不要看电影了,而是说这类书自有特殊的乐趣与助益。《不要给我讲故事,我要的是人物》,是一部类似影评合集形式串起来的好莱坞电影导演罗伯特。奥特曼传记。在后浪电影学院的书籍里,也算是有意思的了。作者彭小莲让我也有了新一层次的信心,那就是从焦熊屏到戴锦华到崔卫平,似乎女性在电影评论行业里冒出头的比例比在其它行业里比例稍微高那么一点点。毕竟,说起来不是多么金光闪亮的市场,角逐没有那么激烈吧。像《鸟人》里那个被气的半死的是个类似的女剧评人。

说到《鸟人》,我越来越有一种强烈却无法对证的感觉。大家都认为《鸟人》是让迈克尔·基顿咸鱼翻生的电影,是他职业生涯的一种复刻,但看了《不要给我故事,我要的是人物》一书后,更觉得《鸟人》里面的导演形象更像罗伯特奥特曼,也许更代表了好莱坞非明星的影视从业人员私下生活状态。举个栗子,剪不断理还乱的前妻,不得不广泛却乱七八糟的人脉圈,往往陷入吸毒的孩子和朝不保夕的财务状态,都给我们展示了好莱坞电影从业人员演艺之外生计那一面。

罗伯特奥特曼已经去世,他的电影作品大多未获过奥斯卡金像奖,所以通俗易懂的把他的身份一下子讲的吸引人也不容易,但是他发掘了很多知名演员,如果通过另一个人当跳板来介绍会效果好很多。那就是,广受中国人民爱戴的神剧《肖申克的救赎》的男主角------蒂姆罗宾斯。罗伯特奥特曼是蒂姆罗宾斯的伯乐,蒂姆罗宾斯正是凭借罗伯特奥特曼1992年的电影《超级大玩家》获得戛纳及金球最佳男主角奖。一直觉得蒂姆的相貌在好莱坞太普通太没特色,能够走到现在并且拥有一部永远流传的神剧,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看了这书有点感觉,他的演技能够得到罗伯特奥特曼的点化,也许是幸运的一部分。

罗伯特奥特曼在好莱坞也属于不大商业的那种导演,艺术气质更鲜明一些,因此在书里有一段他文艺又悲伤的的话:“上帝,我将重新在沙岸上再来一遍-----这是最后的沙岸。”

是的,最后的沙岸。我们每一个人都像玩耍的孩子,在人生的大海边守候着自己的那片沙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以为明天潮后会有一片崭新的沙岸。然而,终有一天早上,我们将面对------最后的沙岸。

《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读后感(四):平生素爱嘲讽好莱坞,好莱坞对他却趋之若鹜

罗伯特•奥特曼活跃于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在世人眼中那个年代的人都有着鲜明的政治意识、贴着反战和嬉皮的标签,中产阶级里叛逆的一代。

自然而然,在这本书中,无论是《陆军野战医院》、《漫长的告别》、《大玩家》等影片背后的故事还是奥特曼从青涩到逝去的人生轨迹叙述,都可以看到他鲜明而极具颠覆认知的性格特征。

也难怪,这个曾经两度毛遂自荐遭到好莱坞拒绝的导演,却最终让各个好莱坞影星争相参演他拍的电影,其中包括愿意在《大玩家》中总共出现不足三分钟,并且一句台词都没有的朱莉亚•罗伯茨,以及奥特曼再三提醒是否需要考虑,仍旧立刻答应在《短篇集》中裸露出演的朱丽安•摩尔。

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本书作者彭小莲先以一篇颇为有料的自序开端,提到作者到周传基老师在芝加哥的公寓为其过寿的时的以好莱坞为主题的一番言谈,周老师口中好莱坞最厉害最有个性的导演是罗伯特奥特曼,但可惜曾几次三番托朋友带话儿想见面而未遂,甚感遗憾。

之后全书以时间顺序为章节讲述了早期的《陆军野战医院》、《漫长的告别》、《纳什维尔》、《大玩家》、《短镜头》以及后期《高斯福德庄园》、《牧场之家好作伴》等主流或非主流的电影幕后筹拍和开拍期间的纷扰、争执与坚持;作为一本题目自带“我需要的是人物”要求的非典型人物传记,自然也少不了对奥特曼从“青涩的年代”、“迷茫的青春期”、及至“作为父亲”“下场戏再见”等不同阶段亲情、爱情、友情、事业的娓娓道来和细节铺陈。

读罢全书,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老罗真是一位浑不吝的反体制汉子。基本每隔几页就能找到他因为理念差异与诸如投资方、编剧、演员等等人的矛盾和冲突。

曾经大导演希区柯克看重他的才华,聘用他担任电视剧《嫌疑》的执行导演,换成别人一定步步紧跟着希区柯克以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骄傲的无名小卒罗伯特却因为“希望自己的想法和工作不被人忽略或者无价值地利用”这个原因,离开了希区柯克。

对大导演尚且如此,更别提编剧。奥特曼总是在别人给他讲故事的时候打断对方:“不要给我讲故事,我对故事没有兴趣;跟我讲里面的人物,我只对人物有兴趣!我需要的是人物!”,在编剧眼里,他们精心打磨的剧本到了奥特曼面前是随时可以被演员扔掉的——拍《陆军野战医院》时,奥特曼总说:“把剧本扔了,那玩意儿不管用,用人物的、也就是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话。”这让该剧编剧气得发狂,两人从头吵到底,后来甚至互不理睬。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部影片当年获得五项奥斯卡提名,而最终获奖的却是最佳改编剧本。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都在细节,于无声处听惊雷。比如奥特曼对我国文青心中男神雷蒙德•卡佛的情有独钟、与斯特里普的默契合作还有原来施瓦辛格第一次上镜竟然是在奥特曼《漫长的告别》中饰演一个黑社会的马仔,虽然这也是他们唯一一次合作…

《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读后感(五):一个认为剧本只是工具的导演

说句实话之前关于罗伯特•奥特曼及他的电影我知道的很少,毕竟他活跃的时期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一个九零后那是一个对于我来说很遥远陌生的年代,不过这些客观原因并未影响我对这本恰恰是主要介绍罗伯特•奥特曼及他的电影的书的阅读兴趣,相反通过我国著名导演彭小莲的介绍让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这个陌生人物的传奇人生,读完书之后让我对他有了全面、立体的认识。

作者彭小莲以在芝加哥为周传基老师88岁生日做寿时的谈话作自序,在谈话中很随意的引出好莱坞的话题也借周传基老师之口道出罗伯特•奥特曼是好莱坞最厉害且最有个性的导演,连周传基老师都为数次托朋友带话见他未遂感得遗憾,可见罗伯特•奥特曼导演在好莱坞的地位。

接着后面正文自然而然地开始介绍了1970年福克斯公司出品的《陆军野战医院》这部被当时的《纽约时报》评价为自有声电影以来,美国最成功的战争喜剧片,也是这些年来最严肃的影片的电影。介绍中我们了解到罗伯特•奥特曼在成名之前几乎全美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也没人相信这个头发有点谢顶的已经45岁的导演能拍出如此充满朝气和年轻的导演。作者用倒叙的方式在后面的介绍中让我们了解到罗伯特•奥特曼在拍摄《陆军野战医院》时的处境,当时好莱坞15-16个受人瞩目的导演,没有一个愿意拍这个只有350万成本,根据没有多少人读过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能启用罗伯特•奥特曼只是一种冒险,罗伯特•奥特曼接受了低片酬等无理要求答应了拍摄,可是在签约的最后一刻因为想跟好莱坞划清界限,不愿进入好莱坞体制之后受人控制,而不能保持自己的特质而反悔,不过最后因为他的坚持终于如愿以偿,他用自己的团队拍摄。

可是为了控制成本,他启用了16位第一次上镜的新人,其余都是不知名的演员,只有两位拍的戏不多也很久没拍过戏的小专业演员。而且在拍摄过程中他颠覆了好莱坞的风格,让演员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状态中,让他们无法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不管剧本怎么写,他只要求演员记住人物的个性,按照人物真实地体验生活,用最真实的语言去表达,只要符合情景和人物个性,他甚至允许演员任意更改台词。

曾六次斩获奥斯卡奖的好莱坞大导演比利•怀尔德在时隔三十多年之后称赞《陆军野战医院》为第一流的电影 ,作者以这样一部电影的介绍开篇,让我们对罗伯特•奥特曼的拍摄电影的风格及他的性格有了初步认识,也理解了书名“不要跟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的真正含义。

在后面的篇幅中作者继续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罗伯特•奥特曼拍摄电影《漫长的等待》、《纳什维尔》、《大玩家》、《短镜头》、《高斯福德庄园》、《牧场之家好作伴》幕后筹拍过程,家庭生活状况及影片开拍期间遇到的困境及他的坚持和风格。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对罗伯特•奥特曼的了解从青涩年代,到迷茫的青春期,再从他电影到电视的转换及后来拍摄电影的困难等等。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有才华有性格同时也爱赌博的大导演,他的独特作者在介绍每部电影时都有所提及,“不要跟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作者把它用作书名更显示罗伯特•奥特曼的独特个性,他自己也说他注重的只是人物,而非故事情节,剧本只是一个工具,正因为他的独特和坚持,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伟大经典的作品。

书中在后记中说由曾凭借《美丽上海》拿下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而且出版了多部小说及评论的的彭小莲来介绍罗伯特•奥特曼是让我们了解、细读罗伯特•奥特曼的一个很好窗口,我想作者做到了,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了解了更多关于罗伯特•奥特曼的电影相关信息,也对书中介绍的电影有了浓烈的兴趣,相信喜欢奥特曼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多领略到艺术魅力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