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约翰之子》观后感100字

《约翰之子》观后感100字

《约翰之子》是一部由菲利普·里奥雷执导,皮埃尔·德隆尚 / 加布里埃尔·阿坎德 / 凯瑟琳·德·莱恩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约翰之子》观后感(一):心里有爱,终会抵达

残缺的人生我们总想去找到完满,那是生命最本能的追求,35岁之前马蒂尔没有见过父亲,他已成年,结婚,生子,但内心对父亲的向往并没有消失。所以陌生人通知他父亲有遗物要给他时,他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异国寻亲的旅途。在酒店,看到一副价值不菲的肖像画时,他是失望的,他温和内敛教养良好,但还是忍不住有些情绪的说甚至连一张纸条都没有。通过这副画,他找不到和父亲情感的链接,他的失望和愤怒从他隐忍的演技里表现得很有层次感。见到了传说中的兄弟,一个律师,一个摩托车手,律师贪婪,摩托车手暴躁,而从这一对兄弟那里他又了解到他的父亲是花心的,跟很多的女人都发生过关系,他的失望更加的深入。这一段感情似乎就走到了尽头,他好像可能就只是他花心的父亲在巴黎出差时的一夜情的产物。 然而这个时候,蛛丝马迹渐渐显露,一直跟他联系的,照顾他旅途的那个声称是他父亲好友的老人对他来说似乎开始重要起来。老人让他留下带回去做纪念的听诊器在很多年前他自己的照片里出现,那副价值不菲的画是他在画廊里看了很久觉得喜欢的,前后连接,老人曾说,你不是你父亲的一夜情的结果,如果他早一点遇到你母亲,他们会相爱一生的,老人还说,希望他卖了那一副画专心他喜欢的写作,不然等他八十岁的时候精力体力都没有了,会有遗憾。 与此同时,老人的妻子告诉马蒂尔,老人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他拒绝有效的化疗。希望马蒂尔可以说服他去正规的治疗,再争取十年的生命。 老人的妻子,从一开始说希望他去劝他,是因为他的好友已经不在了,到后面说他一定会听你的,再到后面她说,他难道对你没有亏欠吗?不多的台词,将大家秘而不宣的事实展露在大家面前。没有激烈的情感宣泄,都是人世间深情而平凡的感情,人性里温暖而隐忍的精神。 好在最后,大家心照不宣的接受彼此,老人,马蒂尔,老人的女儿,一对双胞胎孙女,老人的妻子,都连接到了爱的力量,老人也因为这爱重新有了对生命的希望,这一趟跨国寻亲的旅途终于是圆满的完成了。 演员细腻的表达,情节合理的节奏,背景音乐恰到好处的渲染,赚取了我不少的眼泪。

《约翰之子》观后感(二):Time is up

他收到了一个陌生老人的电话,说是父亲去世前交代的一个包裹,他从未见过他的父亲,于是打算从巴黎搭飞机到多伦多,亲自拿包裹以及认识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他想了解他的父亲,他的家庭,透过他生时的环境与亲人。 临走前,他去看自己的儿子和分局的妻子,他和妻子的对话没有激情但是温情,他在乎他的儿子,他愿意花时间陪伴儿子。 到了多伦多,陌生人来接机场接他,这是他父亲生前最好的朋友,年轻到老,一辈子的,老头劝说他不要打扰他的兄弟的生活,他看上去担心什么。 他去了老头的家里,他的妻子,他的女儿,他的孙女,他们的照片,老头弹钢琴的一幕,他侧脸穿过镜头温情的笑,女儿和妻子,静静地听。老头钓鱼,喝茶,爱生活。 “你是自由的”这是他对女儿们说的话。 他的弟兄们,为了遗产找寻着父亲的尸体,争吵 打架 钱,这是他厌倦的 也不是老头的价值观。

老头的一家与之价值观 生活观,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意中,他明白了,这个老头就是他的父亲,就在他拿着听诊器,两人坐在床边,老头没有否认,也没有任何解释,他也没有多余的怪罪。

亲情与对朴素生活的热爱

他和她一边收拾 一边对话,在阳台一起分享一根烟,拥抱的收敛却投入。

他和老头的妻子,聊犯罪小说,妻子突然知道了真相,却没捅破,相反对这个与别的女人生的孩子,友好亲切,充满母亲的爱与关心。

他和老头,没有多余的话,临走他说“孩子”,他说“他会坚持到他的第二本书出版”,他鼓励他卖了画,写书,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些什么,在这一家人中发生了,是爱与真情。

没有太多的情节与跌宕,但是那份真实被真切的表达着,我喜欢这样的节奏。

最后他说,他要回去陪陪他的儿子。老头一辈子都没放下心里的罪,被折磨了一辈子,可是见到儿子却是那么的克制,给他空间也给他温度。

影片没有去追逐33年前的为什么,也没有父亲与儿子的对峙,甚至没有太多怨恨,也没触碰理解与原谅。

似乎是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接近 体验 了解着彼此,不多问不解释,答案自然流淌出来。

《约翰之子》观后感(三):没有狗血、悬疑,我只是喝了一杯淡淡的温蜂蜜水

不得不说,法国电影把握细腻的手法真的非常到位。宛如我喝了一杯极其淡的蜂蜜水,还是温的。直到最后一刻才品尝到了那若有若无的甜味。

本来应该是一个狗血的故事,私生子因为被通知亲生父亲的死讯,跨越大洋参加葬礼,收到一幅画作为遗产。

但因为是生活,所有没有高明的“骗局”。这不是一个悬疑的故事,这就是生活,抱着善良的念头却也复杂的人。这样的电影最讲究的就是台词和演员的表演。台词写的很精妙,既生活化但是又前后呼应为整体剧情服务。表演自然流畅,含蓄的部分可能东亚文化里含蓄更胜一筹。

我尤其喜欢国外电影里那些富有韵味的老年角色。本来就该如此,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们,即使是脸上的皱纹也都令人无限的怀想。步伐、喝水的动作、和家人相处的画面,每秒每分都令人联想他的前半生是如何度过的。

不同于年轻人的高谈阔论,关于理想与生活,老年人他们不再谈论梦想,出场已经彰显了所有,所有的选择已经和光阴融合铸就了当前的这个血肉之躯。父亲这个角色演绎的非常非常好:一个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晚期的老年医生。他身上有传统男人的道德感,从他的爱好就可知:钓鱼还是飞钓(男主没有答应和他一起去钓鱼可以看到他非常明显的失落),守护家庭所以爱上了“女神”似的人物也无法抛弃自己善良的发妻。但他同时饱含热情喜爱自由:为了学习中医跑到中国学习了一年药材,对于女儿们半夜爬窗去玩的行为整一睁眼闭一睁眼有一个寻花问柳为有钱人整形的好友两人喝酒钓鱼好不自在。而他的家人无论是从情感上作为家人还是作为一个男人他们都喜爱他、欣赏他。在教孩子们弹琴,母女赞赏的表情,聊天中充满爱意的吐槽、妻子煞费苦心让男主规劝他治疗等等都非常自然的流露出这家人之间深厚的爱意。这可能就是我们生活里能遇到的老人,我们不会反感和他相处会在短短的接触中就能从他身上获得快乐,但是长久的相处也,就会被他的固执倔强大男子主义气到跳脚。

对于儿子,我想他这辈子应该多次想起过。但是他身上传统的部分显然是更重的,从他不愿意接受癌症治疗可见一斑。直到临死才决定让自己稍微放纵。而这个儿子他显然是非常满意喜爱的。儿子很好的成长成人,而自己没有尽到一丝责任,这件事应该是他这几天最为大的遗憾。所以他决定守护儿子的梦想,几乎是用他作为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亲生父亲所能说出最强硬的话,要求自己的儿子卖了画去写作,而不是为了生计忙碌虚度光阴。这份爱,既是他善良的惯性,也是他初做一位儿子的父亲的笨拙。他或许在脑海中演练过无数次自己如何和自己这个儿子体面,狡猾的相处。但是一个真诚温和的人,又怎么能游刃有余呢?欲言又止、破绽百出才是真实情况。这些也变成了那若有若无的甜味,温暖了你我。

《约翰之子》观后感(四):尝试还原当年的故事(无敌剧透)

有剧透

有剧透

有剧透

这里只是尝试从他们话语间透露出的点滴,还原一下35年前发生了什么。

第一,男主的生父,皮埃尔,自己对这段感情的定义是,如果我先认识的你母亲,那么故事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可见男主母亲和皮埃尔是相爱的。间接说明喜欢男主母亲比原配更多。

第二,我开始以为编造男主父亲是jean这个谎言,只是为了骗男主。实际上,当年皮埃尔接触男主母亲时就是借用的jean的身份。男主母亲也一直以为孩子的生父是jean。皮埃尔打电话时,根本不知道男主母亲已经去世,他就是直接找男主母亲的。所以这个谎言35年前就存在了。

第三,皮埃尔当年虽然爱上了男主母亲,但是他自己完全没有打算过要跟她在一起,毕竟已经结婚有小孩了。所以他没有用真名而是借用了好兄弟jean的身份。反正jean的人设就是花心萝卜,就算曝光了,大家也完全觉得ok。

第四,皮埃尔的原配,从一开始就知道男主是皮埃尔的私生子。从她恳求男主劝说皮埃尔接受治疗时说的话就能明白。而且她不仅知道男主的真实身份,她还跟着丈夫一起撒谎,说男主是jean的儿子,说明她对当年皮埃尔和男主母亲的事情也是一清二楚。

第五,皮埃尔的原配和男主可以在一起,平静的家长里短。作为一个女人,这么大一顶绿帽子,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但35年一定够了。何况她男人还得了绝症。

第六,皮埃尔给男主讲述当年的事情。在巴黎认识,发生关系。反复告知男主母亲,自己已经结婚,且有小孩。但是男主母亲执意要把男主生下来。然后等孩子生了,再打电话告诉皮埃尔。接着皮埃尔告诉男主,知道这个消息后,他过了八天买了张机票想飞巴黎。但是最后放弃直接回家了。这里我觉得比较奇怪,为什么要过八天才有飞巴黎的打算。这八天发生了什么?

第七,前面说了皮埃尔的原配是知道35年前的事的,是谁告诉她的呢?从皮埃尔一开始借用jean的身份接触男主母亲这个举动,说明皮埃尔是没打算让人知道这件事的。那么告诉她的只能是男主的母亲。也许她天真的认为,把皮埃尔的婚姻弄坏,他们就能在一起了。这样,八天就好理解了。皮埃尔必须在家里安抚暴走的老婆,照顾孩子,折腾了八天,稍微平静了一点,才打算飞巴黎去看看儿子。当然最后他没去,他知道这一飞过去就万劫不复了。

第八,皮埃尔选择了原配,当然就只能和男主母亲老死不相往来了。

第九,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过得很糟糕。皮埃尔有两个女儿,另外一个女儿嫁到澳大利亚就再也不回来了。这个女儿很有可能是年纪较大的一个,目睹了当年的一切。皮埃尔自己也说过,他那之后过得相当糟糕。男主的母亲八年前就去世了,仔细算算年龄也不算太大。男主和继父关系不好。和老婆又分居了。所以一听说自己可能还有两个兄弟就马上飞过去想见见他们。他的孤独可想而知。

《约翰之子》观后感(五):碎碎念|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一提到父子关系,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父亲年轻时风流成性,老年患病又想起素未谋面的儿子的背景下,我们难免不会想到两个结局:阖家团圆或不欢而散,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maybe called 典型的中式思维)。但本片并没有说是绝对的大团圆还是悲剧,主角的来与去,就像是一个平淡的下午,一位好友到访又离开。

_(:⁍」∠)_读了一些影评,印象颇深。父亲弹钢琴时,我看到弹幕说这是电影的高潮,才发现进度条过半。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景象,我十分赞同。正因为人会说话但没说,音乐不会说话但有声,给人无限遐想。马蒂厄在望向皮埃尔时,眼里有星星,如果父亲还在,或许和他有些相像罢。

对于电影,我的评价是内敛又充满温柔。不同于“永远高唱我歌”式的表达,以看似随意又逻辑缜密的手法,让每两个角色之间的关联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注意到这部电影中大部分场景都是由两个人构成的。马蒂厄和妻子分居却互相尊敬,马蒂厄不能陪伴儿子的遗憾和儿子的不舍,皮埃尔以父亲朋友的身份出现却与马蒂厄处处相似,为他着想,姐姐不知详情却与马蒂厄相见恨晚,皮埃尔的妻子虽不是马蒂厄的母亲,却与他有共同的心愿,暗示他说服父亲治疗,以及他和父亲单独进入玩具店时的交流自己临别前只有三人能听懂的妥协之言……因此,对于爱的表达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也不必要是人尽皆知的。有些特殊的情感,悄无声息地发生才显得珍贵。全片没有一句话说“他竟然是他的父亲!”,但一幅画,听诊器,一句话,最终的目的达到了。

临别时,五个人转身离开,但唯有让又一步一回头。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马蒂厄本就不属于他们的新家庭,所以母亲和姐姐尽了地主之谊足矣。但让却有更多不舍。或许不知情的姐姐只以为父亲是因为和他已故的好友感情深厚,才多看一眼。他们回去后,便会继续自己的生活,马蒂厄也一样。这在我们看来无疑是充满遗憾,透露丧气的,因为父子不能重聚,甚至相认无声。我们常常因为追求幸福,去打破他人的宁静。现在看来,各自投入新的生活,重回轨迹,似乎是最完美的选择。

此外,主角身份的典型性,让我感受到全天下的父亲都相似,有些共同的情感。当自觉似乎时日不多时,选择给念念不忘已久的儿子打电话,被问原因,又说是“时候正好”,这大抵是全天下父亲共同的尊严感。临别时,马蒂厄与所有人拥抱,却唯独和父亲挥手。任何方式都不足以表达出二者的惜别之情。全天下父亲在情感上都是深厚沉默的,因此我们说父爱如山。而马蒂厄是他的牵挂。

约翰之子和皮埃尔的故事,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当一切重归平静,两个家庭是自由的,葬礼只是马蒂厄加拿大之行的理由。

小岛的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