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错乱的一代》影评摘抄

《错乱的一代》影评摘抄

《错乱的一代》是一部由真利子哲也执导,柳乐优弥 / 菅田将晖 / 小松菜奈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错乱的一代》影评(一):改变了动作片的划时代电影

真利子哲也这部作品前一个小时一直有动作,而且打斗场面之间几乎没有多余的人物介绍和故事情节。长镜头加持下的打斗极具写实风格,暴力美学也极具个人特点。几个主演在他的指导下也几乎榨干了情绪。如果不是摄影和美术你几乎不会相信这是一部拍摄于21世纪的电影,因为它的主题实在太过了简单粗暴。如此强悍的动作片风格之作很有可能在今后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也难以找到对手。

《错乱的一代》影评(二):写的太长,只好放在这里。

3.5 感觉不如…《大象》…水平。核心问题我觉得有二,一是剧作,例如管田将晖对小松菜奈又打又摸那场戏还有船厂老头打弟弟那场戏,这些戏都有意或无意将整个文本导向了社会批判,但是这种设计又和柳乐优弥表演的无因暴力是相矛盾的,无论如何去刻画这种暴力,最终都会被解读为一种有因的说教和批判,这显然是非常别扭的,所以最后15分钟关于社交媒体乃至小社区民俗仪式的刻画拯救了全片,彻底将这种别扭的状态导向了显性的道德诉求,这或许是电影思维的问题;二是表演,你们的苏打完全摧毁了影帝给予这片的游离气质,他以一种日式符号化的歇斯底里表演阐释了一个脆弱的厌女抖s形象,他这个角色的设置本来在文本上就已经很别扭,更别提他这么演,这片里他发挥完全不如他老婆,不知道能不能这么说,小松菜奈对少女漫改来说是一个布列松模特型的演员,她在大部分少女漫改里都以标志性的厚刘海和黑长直担任静态海报花瓶和动态姚晨的任务,她在少女漫改里的呆滞和情绪不足状态总是可以给少女漫改带来一种奇怪的间离效果,看见她时总是会产生一种“这是少女漫女主吗”的迟疑(并没有她表演不好的意思),而在这片里就截然不同了,她的气质似乎完美进入了陪酒女这样角色设置,在这种冷静外表下蕴藏着一种激烈的张力,感觉很接近她在《溺水小刀》中的状态。

《错乱的一代》影评(三):随便写写

平时看的日本电影不多,也就看看黑泽明、小津这些,基本都是几十年前的片子了。对于日本当代的电影,除了那些强类型片可作娱乐外,之前都无法进入。

倒是两年前临近毕业的时候,看了古谷实的漫画《庸才》,脊背发凉。给朋友简单讲解了剧情后,我们都觉得很恐怖,对于处在社会边缘的年轻人的描摹,少年那种不成熟的执拗,似乎很容易就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一场意外,一个错误的选择,就会完全翻转现在的生活。

前段时间我给自己找了个偶像,开始看寺山修司的作品。《啊,荒野》改编自寺山修司唯一的长篇小说,背景放在福岛事件二十年后的2021年,失序的边缘青年只能诉诸于暴力对抗,最后走向毁灭。毕业后心境的变化,以及这两年发生的一些事,社会舆论的急转弯。在这种氛围下,打开了一道进入日本当代电影的入口,年轻人为什么愤怒,为什么无力。

还是回到今天看的《错乱的一代》吧,夸一夸。电影刻意隐去了几位主角的人物背景,开头没来由的暴力,结尾也戛然而止,不清楚这股愤怒的去向。这“无因的愤怒”,概念更加纯粹也更加复杂,要处理好它也更加困难,没头没尾的,只能靠更纯粹的“电影”的魅力。好在它很好的完成了,动作戏处理得很漂亮,真实,疼痛。一股莫名的情绪充斥着影片,愤怒,戾气,暴力,在人群中互相传递。这股愤怒从何而来,相信大家隐约都有个答案。

《错乱的一代》影评(四):错乱的原因?

第一次写豆瓣影评哈哈哈,看完电影有感而发,纯自我的gp逻辑,随心码了1000字,望各位不吝赐教。

另:没有剧透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意味着一切都是注定的,意味着一切都是可以被原谅的。不要暴力与仇恨,因为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害怕与恐惧,可以要法来去制裁他们。他们有错乱,也意味着有错乱使他们错乱,错乱造成了罪,与此同时有的错乱没有造成罪。成不成罪,成不成错乱,重点在于理解那些原因,理解了原因之后,需要用主观的能动性去认识法。去知道什么事情不应该去做,做了之后会伤害到某些利益,这些利益呢,由正确的法来规定。(也就是说,所谓正确的法就是那些所谓利益的集合)那么对应的,就是什么事情应该去做,鼓励去做,那些做了之后能使各方利益变多的事,能使人间的爱与感动,信任,体谅之情得到扩散的事。 所以说,法也是人类的限度,过了限度,就叫了极端,极端不利于稳定,所以要把极端给去掉,管控起来。那这个极端呢,就是指使自己的脚申到了别人的利益水池中,不巧自己的脚有脚气...... 那除了应不应该的事之外,还有一个高于应不应该,也就是有一个“一定会”的信仰(某人自发地对某种思想或宗教或追求的信奉敬仰)祂代表着自己对于至善,至美的理解,指引着自己向一般善,一般美去进发。 暴力代表用力过爆,那为什么要用力过爆呢,为的是把自己多余的力抒发出去,那为什么会有多余的力呢,是因为精神上的压力或者是不痛快与肉体上的类激素类荷尔蒙分泌。 这就要谈到我们要的是什么,要什么的路上会压着什么,要什么的路上什么会使我们不痛快。 我们要被爱,要心里有依靠,要被理解,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就是觉得自己做的事是自己喜欢的,是有价值的。自己喜欢也就是指能把精神上的压力或者不痛快抒发出去的东东,是能使自己产生神经快感的东东。 那么以上的核心就是在心中形成一个的应不应该统计表,然后基于理解能力逐渐幅度提升的基础之上去重塑自己的价值体系。 我们不理解,我们就会被其制约,我们理解了,我们就突破了一些制约,周而复始,这是一个死循环。循环到哪里呢? 循环到自己发现的至善中去。 ps:所谓“理解”的由来: 教育与学习是一同的,教育是在规定一定法的前提之下,又规定了一系列的学习可检验的目标,从而来促进学的发展。 学的意思是模仿,去模仿一种动嘴,动手,动脑的生活习惯,去达成一定的可检验的目的,全过程回使自己的多维理解原因的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错乱的一代》影评(五):撬起青春的暴力

从暴力说起 看这部电影一开始是极度不适,这种不适在于常识被冒犯,被冒犯的点一是在于主角暴力的畅通无阻,二是这种暴力的无因,一般而言,人们想看到的是暴力被阻止,惩罚,而一切事物应该有一个源头,能够得到解释。 暴力 稍微抽象了一下,便觉得主人公对暴力的痴迷也不太难理解了。你喜欢看电影,她喜欢种花,主人公刚好嗜好的就是打架,对他而言殴打别人与被人殴打的过程就像培土,浇水,而打败他人就像看见花开一样满足。如果你问一个人,你为啥喜欢看电影,种花啊,他也许能说出两三点,但是深层的原因,谁也说不全,家庭影响啊,个人性格啊,这些怎么说的清呢?只不过电影音乐文学,这些爱好无伤大雅,甚至是优雅,为社会规则所认同。暴力行为则破坏了基本的社会准则,侵犯了他人的基本权益,但是这只是“它不能”成为爱好的原因,而不是“不会”成为爱好的理由。 当然,放在这部电影里,暴力行为显然没有止步在爱好的层面,而成为了某种生命意义追寻的实验。如果对于某些人,生命的意义就是暴力呢,他们将何去何从? 暴力的畅通 至于,为什么导演要让主角的暴力这样畅通无阻呢。如果把它看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不幸,就很好理解了。走在路上,忽然被陨石砸中,开车被撞,甚至是莫名其妙染上疫病,这些不幸我们能去阻止吗吗?显然不能。同样,主角童年被母亲抛弃,父亲早死,这些不幸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导演似乎通过主角的拳头,在使得不幸具象化。不幸或者生活的暴烈本身就像一只无来由的充满愤怒与力量的拳头,你以为它很遥远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主角的暴力相比,两位配角,北原和那奈的暴力都不带有享受过程的纯粹性,更衬托出了泰良暴力的自然而然。 暴力的传染 暴力并不遥远,大部分人以为自己不会成为施暴者,那是“以为”,既然这种基因在作为人类缩影的一个人身上出现了,就可能在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身上出现。北原如此,那奈也是如此,暴力仿佛鼠疫一样使他们的病态得以展现。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而放在这部电影里,泰良的拳头就是北原的杠杆,撬起的是他内心的欲望与虚妄。北原本来胆小怕事,卑琐无聊,但是可以利用泰良的强大让他看到了一种征服的可能。但凡有目的的事物,总会遭遇失去目的时的惶惑与目的无法达成的痛苦,因而终会终止,我想这也是导演让那奈杀死他的原因吧。 那奈则是另一面镜子,从被害到施害,如此水到渠成。尽管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个好女人”,毕竟是个偷东西的陪酒女郎,但她伸手杀死路边的农夫的时候,还是让人悚然一惊,正如北原说,她分明是个“帮凶”。这样的人少吗?表面看,她是迫于北原和泰良的淫威。我的解读是,弱者只有通过残害更弱的人,才能找到对自身力量的信心,才有后来她的反抗。 我认为,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北原时刻”和“那奈时刻”,权利在握时,面对残弱时,我们是否把握住自己的良心与道德? 看完后让我糊涂但是一点是“一代”,如果错乱可以解释为本该追寻理想的年纪,却在追寻暴力与欲望,但是这个“一代”似乎缺乏具体的历史背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