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e Birth of Korean Cool读后感1000字

The Birth of Korean Cool读后感1000字

《The Birth of Korean Cool》是一本由Euny Hong著作,Picador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6.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Birth of Korean Cool》读后感(一):我的韩国情结

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看影视剧,韩剧占据了我很多的时间。

忘记了为甚么开始读这本书,读过去也有一段时间了,印象最深刻的是韩国从儒家文化全盘西化的过程。政府把文化产业当作支柱产业之一来支持,音乐、电影都很棒,而且在西化的过程中陪养了很多国际性的人才,韩国影视圈的英语水平普遍很高。看过的韩国电影并不多,可以找几部来看看。尤其朴赞郁的。

曾经参加过韩国文化振兴院KOCCA举办的一个会议,见到了汤唯。

然后去韩国玩过一圈,体验了下泡菜、寿司、冷面、三温暖,参观了他们的景福宫、青瓦台、光化门换班,欣赏了南山公园4月的樱花,狂购化妆品。最难忘的是酒店每个服务员见到每个客人都90度鞠躬。

然后读了这本书,作者结合个人经历讲述了韩国的历史。很生动易读,看的英文原版,几乎无障碍读完。

内容比较泛,适合粗略了解。

《The Birth of Korean Cool》读后感(二):韩国如何用流行文化征服了世界?

1985年,12岁的洪又妮随全家从韩国首尔搬到芝加哥郊区。她原来住在首尔江南区的狎鸥亭,这可不是普通的地方,而是最富有、最高级的住宅区。简单说吧,洪家在《江南Style》(Gangnam Style)走红27年前就是“江南Style”了。对于韩国历史来说,30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当然对于网络明星现象来说也是如此。

洪又妮的新书《韩酷的诞生:一个国家是怎样通过流行文化征服了世界》(The Birth of Korean Cool: How One Nation Is Conquering the World Through Pop Culture)宽泛地追溯了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发展,当时韩国的人均GDP水平比加纳还低。如今,韩国是世界第15大经济体。从鸟叔(Psy)的《江南Style》视频到三星为苹果手机提供的芯片,这本书探讨了种种因素如何汇集在一起,令韩国的流行文化成为完美风暴。

韩国的活力来自于“韩流”——这股酷浪潮流行甚广,连奥巴马总统都在讲演里提过。洪又妮说,韩国的崛起要归功于哈佛政治学家约瑟夫·奈(Joseph Nye)所谓的“软实力”;这个国家输出影响力不是通过军事力量,而是通过“兜售惹人喜爱的形象”。韩国政府拨款10亿美元发展流行文化,洪又妮,乃至我自己这样七八十年代在海外长大的韩国人已经有了“首尔在变得时尚起来”这种诱人的想法。要知道,19世纪的西方探险家们曾经给韩国起了个外号“隐士之国”,觉得它不愿意和别的国家打交道。

《The Birth of Korean Cool》读后感(三):韩流的前世今生

近些年来“思密达”带来的风潮席卷全球,在我们被长篇韩剧吸引,被脸盲组合激动,被动感舞曲带动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认真思考一下韩流的前世今生了,韩国是怎么从一个70年还和朝鲜GDP相当的国家走向目前全球第15大经济体的,韩国是怎么从一个传统尊崇儒家的国家走向目前一个文化输出大国的。开场之前先来一个单词考一下大家,Hallyu是什么意思?

韩流之前

作者是1985年跟随父母从美国返回韩国的,那时候的韩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当时对于出国留学的政策是要考过一个非常难的考试才可以出国,否则即使对方给你签证也出不去,而韩国领导人也认为这些出国留学生会学成之后回国报效,真实的效果大家都能体会。当时的Samsung被称为是Samsuck,因为其产品实在太不靠谱,那时的同性小朋友是可以手挽手在一起玩耍的,那时的韩国厕所到处都是樟脑球,那时上学的学生需要把便便放入一个信封然后交给老师进行寄生虫检查,那时学生不能烫发,如果天然卷发,对不起请拿医生证明先,不能穿带有非韩国字符的衣服,那时男女生在教育上也是极不平等,对于第二外语的学习男生学德语,女生学法语,反之是禁止的。(这些场景有没有引起你的共鸣?)在教育上,为了让贫富差异在学校显现的不是那么突出,学生不能带超过2万韩元的手表或者9千韩元的鞋子,不能私家车接送,不能请家教,在大街上吃东西......(而这些在韩流之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韩国的家教反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力,这点可参考我之前的书评RE131001,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

韩流之后

97年金融危机成为了韩国整体走向变革的导火索。韩国人骨子里有种成为Han的性格特质,不准确的理解就是一种恨,这种恨是不但不能随着时间减轻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持续累积,比如对于日本就是这样一种态度(日韩联合举办世界杯对于韩国来说其实是中灾难,甚至考虑过要把Korea改为Corea来让国家首字母靠前,变成韩日世界杯)。97年的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让韩国这个过度依赖财团的经济基础大幅垮台,政府向IMF借款被认为是国家的耻辱,全体国民兴起捐金热,都是这种不能承受之痛。没有自然资源怎么发展?没有土地怎么发展?人工成本很高怎么发展?不能发展军事从而为民用提供科技怎么发展?面对这些难题,韩国总统金大中想到了文化,最重要的是其政府支持的文化发展政策,正如韩国乐团都是组团以多制胜一样,其文化政策发展也是组团,whole greater than parts,成立文化内容办公室,每年数亿的年度预算用于打造整体的文化产业,并且成立了投资基金联合私人基金一起合作,在视频游戏,电视节目等领域全方位去投资养育,另一方面通过严厉的产业政策制定去规范和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魄力和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定位角色是韩流走向世界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作者从流行音乐,韩剧,电视游戏等方面的发展详细介绍了各个产业的发展路径,这里简单提一下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于韩国来说,创新不是其特长,其擅长的是包装和营销,音乐元素中的编曲,编舞等都来自世界各地,这里就是一个媒体工厂,音乐在这里是一种消费品,因此其思路不是仅仅发展几个巨星,而是明星的批量生产,这里的生产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也就是被西方国家所诟病的明星血汗工厂,而实际上也正是这样的血汗工厂成为其他国家不可复制韩流的因素之一,因为没人愿意吃这样的苦(其实对于韩国年轻人来说,他们的高考也一样有类似的压力,如果连续三次高考不行,就不可避免的要去参军,而服役归来就会面临整个社会的脱节,后续压力就会更大,也许造星是一种解脱),大家对于韩国明星团队一致的舞蹈都印象深刻,而这都是数年一起生活才能形成的默契感。

Content成为韩国经济的核心已经不是一句空话,现在正成为韩国一个很酷部门的使命:The Ministry of Future Creation and Science(很遗憾,这个名字最新修改为Minstry of Science, ICT and Future Planning)

最后引用一句话大家共勉,不仅仅是针对一个国家政策,针对个人我想也是适用的:

If you're going to make change,the change has to be drastic, it has to be fast,and it has to be for everyone。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