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巨富与我们》经典影评集

《巨富与我们》经典影评集

《巨富与我们》是一部由Jacques Peretti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巨富与我们》影评(一):无论英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国家和资本家们大肆鼓吹提前消费,人们纷纷背上债务,而金融家们得以通过债务的交易来榨取财富,循环往复,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最讽刺的是,当信贷危机来临,银行系统崩塌,居然是政府拿着公众资产去保全银行体系,而这笔钱的大部分最终都进了富人们的钱包,只因他们占有了大部分的金融资产,与银行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经济危机只是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穷人的处境愈加艰难,而富人的日子反而越过越好…… 我们眼中所谓的西方强国,原来不过是他们不惜代价包装出来的表象……外籍人士特惠政策、合法避税政策等等,政府推出各种面向富人阶层的福利政策,吸引他们来到英国定居、投资,以此保持他们漂亮的gdp成绩单……可笑又荒谬,但却真实存在…… 富人的贪婪剥削,政府的推波助澜,贫富差距不断加剧,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工资长年不涨,东西倒是越来越贵,房子买不起只能靠租,无奈的民众只有靠游行示威、罢工抗议等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无济于事…… bbc真的挺敢拍的,可惜篇幅太短,内容讲的太碎,没看过瘾~

《巨富与我们》影评(二):情绪大于观点

片子的情绪很有煽动性,但是指出的东西呈现点状,有些观点也难叫人认同。

首先,我认为人类社会在财富方面绝不是零和的,那种把穷人赚的少直接归咎于富人挣得多的指向,简单粗暴了。

而说到所谓“公平”,这个东西确实是不存在的呀。运气、环境、天赋等各种因素使然,人和人之间必然会有差异。希望求得某种形式的公平,希望政府像爸妈给小孩子分果果一样重新分配金钱,似乎有些天真。

不过现实确实是,我们如今的财富游戏难度很大,富人有各种金融杠杆加持,大公司对消费者隐蔽的引导诱骗,社会观点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施加压力……对于“穷”人们来说,处境真的很难。

比较起来经济方面可能还有一定的单纯性,政治,就更为复杂了。在这方面我是悲观的,99%的人推翻1%的人的历史,其实刚发生不久嘛,然后又怎样呢?《动物庄园》的故事还是正在上演。

这部英国的纪录片拍于2015年,带着一些观点和情绪,试图去探讨“巨富”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但最终,没有明确和清晰的结论。不过片子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对所处社会的透明的参与感,就我们当下来说,值得向往和学习。

《巨富与我们》影评(三):感想

前两天无意中看到了这个片子。英国政府为了拉动经济,或者主管财政的官员们为了让自己的业绩更漂亮所以启动低税收政策吸引巨富们来本国。而且他们认为低税收会带来的好处是:巨富们会拉动经济从而带动后富,从而让本国经济更繁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变得更好了吗?结果是否定的,越来越多的中产开始消失,原来锥子型的社会结构变成了漏斗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巨富们会占领更多有限的资源,钱从底层人民手里更快地涌向了上层阶级。

那么所有的巨富都认为这是好事吗?其实不全是。如果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那么贫富差距带来的后遗症就会显现出来,社会动荡,生意不如之前好做,毕竟 1个收入相当于中产收入1000倍的富人也不会消费1000倍的商品。所以有些巨富们也认为低税收不一定是个好政策。

贫富差距的问题,片子也提到了一个观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政府只能减缓这个过程,却不能完全阻止。这个应该就是马太效应,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看完片子,回头想想我们自身,现在的国内经过近十几年来城市化进程,一线二线城市已经和广大的其它城市乡村的GAP越来越大。不过当前居民主要的资产集中在房地产上。现在中美对抗的形势加剧,国家为了经济更好的发展,不知道会不会忍痛慢慢让房地产从经济支柱上剥离下来。希望国家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让全体人民普惠到发展的果实。

《巨富与我们》影评(四):涓滴效应理论的破产

1、涓滴效应理论认为,降低税收,能让富人创造更多的财富,最终这些财富以富人消费和投资的形式向下渗透,流向社会大众,会提升国民的收入和财富。然而事实是,1%的超级富豪的财富成倍增长,而99%的普通国民的收入却长期停滞不前。

2、超级富豪们的财富,消费方面,都花在直升飞机、豪宅、游艇、奢侈名表等炫耀性资产上了,他们的投资虽然创造了部分就业,但并没有提高工资。财富从社会底层向上输送,最终在富豪阶层内部流动,并没有流回公共社会。

3、涓滴效应理论是谁提出的?70年代,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美国经济学家——亚瑟拉佛,提出了通过减税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他认为政府无法创造财富,而富人可以创造财富,所以政府要通过对富人阶层的税费优惠,吸引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富人的财富最终会想水滴一样从富人手中向下渗透,流向社会。美国的里根总统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都接受了涓滴效应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降低富人税收的政策。最后富人确实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但他们的财富并没有如涓滴效应般流向公共社会。

4、在英美,合法避税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不会因为国家争取税收的增加而升迁,却可能因与企业的争端而自毁前程。非常荒谬的关系,代表国家利益的税务工作者,却和企业关系密切,甚至成为企业利益的代表。

5、30年后的今天,对富人减税的英美,经济增长是停滞的,对富人减税并没有让经济快速增长,国民的收入也没有提升,涓滴效应期待的结果并未出现。而巨大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却出现了。地产投资也加剧了不平等:在英国,90%的人租房,买房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伦敦新建房屋中,70%是外国投资者购买,炒房无处不在……

6、意外的是,片子中后段对西雅图的互联网富豪的采访,他自己也认为涓滴效应是错误的理论,让富人更富并不会让每个人都更好。富人每小时赚到的钱是中产们的1000倍,但是他们并不会消费1000倍的东西,所以靠富人是无法维持国民经济增长的,只有中产阶层可以。而且他认为巨大的不平等将威胁到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不平等,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但是水太多会淹死植物,巨大的不平等也会扼杀中产,从而扼杀资本主义。财富并没有向下渗透,而是不断向上输送,这在经济上愚蠢,在道德上也不道德。难得这个富豪有这样自觉的清醒。

7、贫富差距的加大,不平等的加剧,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现实,从英美到日本,都是如此,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理论也是基于中产的收缩而提出的。然而,如何改变?如果是富人减税会导致的不平等的加剧,那么通过提高富人的财产税,以提升公共福利支出,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吗?但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

8、另外一个对照组,是丹麦和瑞典,他们采取高税收政策,但是他们的经济增长并不比英美低。而且88%的丹麦人对自己交的税也乐见其成,因为政府高税收,同时将这些税收用于每一个国民身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